黝簾石(坦桑石)

黝簾石(Zoisite)為硅酸鹽礦物。早期,作為裝飾材料,自 20 世紀 60 年代在坦桑尼亞發現了藍一紫色的透明晶體之後,黝簾石在寶石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為紀念當時新成立的坦桑尼亞共和國,被命名為坦桑石(Tmlzanite),該寶石在國外常被稱作丹泉石。

黝簾石(坦桑石)

坦桑石原石


一、坦桑石的基本性質

(一) 礦物名稱

黝簾石(Zoisite)。在礦物學中屬綠簾石族。

(二) 化學成分

Ca2Al3(Si04)3(OH),可含有 V、Cr、Mn 等微量元素。

(三) 晶系及結晶習性

斜方晶系,晶體常沿 r 軸延長,呈柱狀或板柱狀(見圖 3-1-404),有平行柱狀條紋,橫斷面近於六邊形。亦呈柱狀晶粒的集合體。

(四) 光學性質

黝簾石(坦桑石)


1.顏色

常見帶褐色調的綠藍色,還有灰、褐、黃、綠、淺粉色等。經處理後,經去掉褐綠至灰黃色,呈藍色、藍紫色。

2.透明度及光澤

黝簾石(坦桑石)


透明,玻璃光澤。

3.光性

二軸晶,正光性。

4.折射率及雙折射率

折射率為 1.691—1.700(±0.005);雙折射率為 0.008~0.013;色散為 0.021。

5.多色性

黝簾石(坦桑石)


三色性強,綠色的多色性表現為藍色、紫紅色、綠黃色;褐色的多色性為綠色、紫色和淺藍色,而黃綠色的多色性為暗藍色、黃綠色和紫色。

6.發光性

長、短波紫外光下均顯惰性。

7.吸收光譜特徵

黝簾石(坦桑石)


藍色黝簾石 595nm 有一吸收帶,528nm 有一弱吸收帶(見圖 3-1-407)。黃色黝簾石 455nm處有一吸收線。

(五)力學性質

1.解理

一組解理{100}完全,貝殼狀到參差狀斷口。

2.硬度

摩氏硬度為 6~7。

3.密度

3.35(+0.10,—0.25)g/cm3。

(六) 顯微特徵

具汽液包體,可見陽起石、石墨和十字石等礦物包體。

(七) 特殊光學效應

可見貓眼效應,坦桑石貓眼稀少,在史密桑尼博物館有一顆稀有的坦桑石貓眼重達18.2ct.

二、坦桑石的優化處理

黝簾石(坦桑石)


由於天然黝簾石顏色較雜,故對其進行人工處理。一般將其加熱,使釩的化合價由三價變為四價,產生紫、藍色,其顏色穩定,不可檢測。綠色的寶石級黝簾石一般不經熱處理可直接使用。

三、坦桑石與相似寶石的鑑別

黝簾石(坦桑石)


坦桑石與紫藍色藍寶石和堇青石易混淆,但據其明顯的多色性和與兩者不同的折射率值和密度值可將它區別出來。

四、坦桑石的產地簡介

黝簾石(坦桑石)


黝簾石為區域變質和熱液蝕變作用產物,寶石級黝簾石的產地有坦桑尼亞、美國、墨西哥、格陵蘭、奧地利、瑞士等。坦桑尼亞是世界上寶石級黝簾石(坦桑石)的主要出產國,其重要產地在里拉蒂馬地區的梅勒拉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