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蘇軍將領鐵木辛哥表現如何?軍事指揮能力又是如何?

李三萬

摘要:鐵木辛哥是蘇聯紅軍中的著名將領,在蘇聯建國期間,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到了二戰爆發時,已經是蘇軍中資歷最老的將領。那麼他在二戰中,表現如何?軍事指揮能力又是如何?


二戰中,蘇軍將領鐵木辛哥表現如何?軍事指揮能力又是如何?

謝苗爾·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1895年出生於烏克蘭。1915年,應徵入伍,在西方方面軍當列兵,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蘇聯紅軍成立後,他加入紅軍。1919年10月,鐵木辛哥任紅軍騎兵第1軍第6師師長,率部參加了在沃羅涅日、羅斯托夫、日托米爾和邁科普等地的作戰。1920年8月,鐵木辛哥轉任騎兵第4師師長,參加了粉碎協約國支持的弗蘭格爾軍隊和赫諾匪幫的作戰。由於在作戰中所建立的赫赫戰功,兩次榮獲紅旗勳章。蘇俄內戰結束後進入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班和政治學院指揮員訓練班深造。1925年起,歷任騎兵軍軍長、軍區副司令、司令等職。1939年9月指揮烏克蘭方面軍進軍波蘭。1940年蘇芬戰爭期間,指揮西北方面軍突破曼納海姆防線。1940年5月晉升蘇聯元帥,並擔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相當於國防部長)。

此時,蘇聯紅軍第一批五位元帥,有的被清洗,有的年事已高,鐵木辛哥成了蘇軍中軍銜最高,資歷最老的將領。

蘇德戰爭前夕,鐵木辛哥已經覺察到戰爭可能會爆發,曾建議邊境部隊進入戰備狀態,但未被斯大林採納。

戰爭爆發後,他先後任統帥部大本營主席、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副國防人民委員兼西方方向總司令、西方面軍司令員、西南方向總司令兼西南方面軍司令、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司令員,參與指揮過明斯克戰役、斯摩稜斯克戰役、斯大林格勒會戰等。1943年3月起作為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協調幾個方面軍的作戰行動,組織實施了許多重大戰役。戰後歷任巴拉諾維奇軍區、南烏拉爾軍區和白俄羅斯軍區司令員,國防部總監組總監等職。兩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榮獲列寧勳章五枚。

鐵木辛哥對中國人來說,主要是他名字特別好記,很有辨識度,對他本人的印象大概就是衛國戰爭初期,不怎麼能打,有些被時代淘汰的感覺,被後輩拱走的蘇聯老元帥。實際上他的資歷是老了一點,但年紀並不老,只比朱可夫大一歲,可以說在年齡上和朱可夫是平輩,但在資歷上卻被朱可夫要高了一代。


二戰中,蘇軍將領鐵木辛哥表現如何?軍事指揮能力又是如何?


鐵木辛格是從我們所熟悉的保爾那一代軍人當中成長起來的,不同的是保爾負傷退役了,他沒有退役,他繼續在軍隊中工作。他的成名得益於兩件事情;一是斯大林本人對於騎兵的情懷,這一點可以從大清洗之後,蘇聯紅軍最高層僅剩下三人的情況看出,這三人中,蘇軍第一批五大元帥只剩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兩人,外加一級軍集團軍還剩一個沙波什尼科夫,這三人都是騎兵出身。鐵木辛哥也是從騎兵軍官成長起來的,所以不但沒有被清洗,還在這個紅軍高層空窗期,迅速取得斯大林的信任和喜愛。

第二,正因為如此,1939年底,蘇芬戰爭爆發,蘇軍因為組織混亂,被芬軍阻擋在曼納海姆防線,輸到不能說輸了,就是在比蘇聯更北方的冬天,裝備人員損失之大都出乎預料,總之情況非常難看,於是1940年初,調鐵木辛哥臨危受命,出任西北方面軍司令員。他上任後理順了組織關係,在經過全面調整後,發起攻勢,僅用三天,就突破曼納海姆防線,迫使芬蘭投降,被迫割讓卡累利阿地區。於是鐵木辛哥憑藉這一戰功,晉升元帥,與伏羅希洛夫、布瓊尼並列成為蘇聯騎兵三大元帥。

蘇芬戰爭的情況,非常類似後來的俄羅斯車臣戰爭,第一次吃了個大虧,不能說輸,但是以大欺小打成這個鳥樣,真也沒臉說贏。第二次普京理順關係,那是真的把車臣按倒在地痛扁,讓鬱悶的俄國人欣喜若狂。

鐵木辛哥的情況也差不多,打敗芬蘭,讓他的名望非常之高。德國進攻蘇聯以後,連著幾個會戰,蘇聯都吃了大虧,於是鐵木辛哥和布瓊尼也都靠邊站了,把 位置讓給了朱可夫等後起的新銳將領。

後世評價鐵木辛哥,就是說他是靠拍斯大林馬屁上位的,實際上光靠拍馬屁肯定還不夠,斯大林確實對他已經掌握了情報,卻不夠果決,老是要把最後決定權推給自己面前感到不爽,不過那個自始自終堅持要撤退的布瓊尼不也是靠邊了?而且這兩人雖然靠邊站,卻並沒有失去斯大林的信任,斯大林也沒讓他們為戰爭初期的戰敗背鍋,這一點還是算很不錯了。就是這二位的位置交了出來,換朱可夫了。

走馬換將的根本原因還是鐵木辛哥不適應新的戰爭形勢,在蘇芬戰爭中,指揮九十萬部隊去打一個三百萬人口的國家,只要自己內部關係理順,別犯大錯,壓過去就行了。但是面對更強勢的德國,光做好自己顯然還不夠,還得找到德國人的軟肋,鐵木辛哥、布瓊尼他們騎兵時代的套路就是先衝上去,感覺打不贏就跑路,重新組織再莽上去,這也不能說錯,但就是贏不了能怎麼辦?斯大林的看法就是遇到兩個直腸子,一點彎都不會拐。


二戰中,蘇軍將領鐵木辛哥表現如何?軍事指揮能力又是如何?


換將!換將!總結鐵木辛哥的指揮特點,其實他確實沒犯規什麼大錯,就是把騎兵突擊戰術放大到集團軍規模的現代化戰爭上,指揮水平尚可,說明他的指揮才幹還是很厲害,可惜臨門一腳差了一點,沒能演化出大縱深大迂迴分割包圍戰術,所以儘管有大縱深突擊,但沒有穿插割裂,那就是打蛇不死反被蛇纏上,結果突進去的部隊就都損失了。

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應該是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資格最老的將領了,他在蘇軍中的威望相當於龍德施泰特元帥在德軍中那樣令人尊敬,即便是斯大林也對鐵木辛哥情有獨鍾,在戰爭初期鐵木辛哥幾乎每戰必敗的情況下也沒有解除他的職務,仍舊委以重任。曾經是鐵木辛哥下屬的朱可夫也對這位老上級讚譽有加,稱其“性情堅韌,意志堅強,精通戰役戰術法則”。

鐵木辛哥的輝煌歲月是在蘇俄內戰和蘇芬戰爭期間,尤其在蘇芬戰爭中表現突出,他在1940年2月組織西北方面軍成功突破了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挽回了蘇軍在1939年末慘敗所丟失的顏面。正是因此鐵木辛哥被任命為國防人民委員,這相當於西方國家的國防部長,是蘇聯軍隊中僅次於斯大林的第二號人物。上任後的鐵木辛哥展開了對紅軍大刀闊斧的改革,儘管並不徹底,但是鐵木辛哥提拔了一大批優秀的指揮員,他們在不久後的蘇德戰爭中發揮出了重大作用,這可能是鐵木辛哥對蘇聯最大的貢獻,其影響遠遠超過了他在戰役指揮上的戰果。

還有,別忘了,1941年6月13日,也就是德國進攻的前八天,鐵木辛哥就已經覺察到了德國進攻在即,曾向斯大林建議命令邊境地區部隊進入戒備,但被斯大林拒絕。可見,鐵木辛哥的戰略判斷還是可以的,如果採納了他的這一建議,未必就能擊退德軍的進攻,但至少蘇軍的損失會小很多。

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鐵木辛哥便被派往了戰局最嚴重的中央方向,接替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司令一職,負責重振這支近乎被全殲的方面軍,而巴甫洛夫則被斯大林以叛國罪處決。不久後鐵木辛哥又兼任新組建的中央方面軍司令員和西方向總指揮部司令員,負責整個中央方向的作戰,但是鐵木辛哥沒能阻止住德軍進一步的推進,在斯摩稜斯克會戰中,鐵木辛哥遭遇了嚴重的失敗,損失超過了此前巴甫洛夫指揮的明斯克戰役。在德軍於斯摩稜斯克暫時轉入防禦後,鐵木辛哥在斯大林的授意下組織了對德軍的大規模反擊,除了朱可夫的預備隊方面軍在葉利尼亞突出部有所斬獲外,大部分的反擊都失敗了,蘇軍損失慘重。

隨著德軍將注意力轉向了南方的基輔,戰爭的焦點開始轉向南方,當時的西南方向總指揮部司令員布瓊尼請求放棄基輔以避免南翼蘇軍主力被合圍,但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絕。斯大林隨即將鐵木辛哥派往南方接替布瓊尼的職務,鐵木辛哥堅決的執行了斯大林的命令,但代價是整個西南方面軍的覆滅,儘管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歸咎於斯大林本人,但作為前線指揮員的鐵木辛哥顯然也難辭其咎。鐵木辛哥並沒有因為基輔戰役的失敗而被解職,他仍舊負責指揮南方的戰事,並在冬季將德軍逐出了羅斯托夫,這應該是鐵木辛哥在二戰期間最大的一次戰果。

1942年初鐵木辛哥策劃了對哈爾科夫的大規模進攻戰役,這場進攻的失敗程度甚至比基輔會戰還要嚴重,蘇軍損失了近30萬人,而德軍傷亡只有2萬人。


二戰中,蘇軍將領鐵木辛哥表現如何?軍事指揮能力又是如何?


由於德軍在南翼的勢如破竹,鐵木辛哥不久即被調離了,前往北方出任西北方面軍司令,不再參與決定性的南方戰事,以鐵木辛哥的能力確實無法應付現代化的作戰模式,他的思想難以時代的步伐,戰爭的舞臺交給了那些年輕而又有能力的將領們,如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葉廖緬科等人。但鐵木辛哥仍舊在次要戰場上發揮著自己的餘熱,一直在前線指揮作戰直到戰爭結束,所以衛國戰爭結束後,為了表彰他的突出貢獻,他被授予了勝利勳章!

在俄羅斯2005年的二戰傑出活動家和統帥排行榜中,鐵木辛哥屬於第一序列,戰略和戰役-戰略級的統帥和將領,他的排名位於第八,位於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馬林諾夫斯基、戈沃羅夫和安東諾夫之後。對他的簡介是“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最高統帥部成員,西部和西南方向總司令。從1942年7月起指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從1943年起在各方面軍任最高統帥部代表。他的特點是貼近部隊、瞭解部隊、理解部隊生活,能夠穩定部隊軍心。被授予勝利勳章”。這一評價還是比較客觀中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