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故事」文雲九:血灑疆場的抗戰英雄

「自貢故事」文雲九:血灑疆場的抗戰英雄

□ 高仁斌

富順縣趙化鎮的百花村,是沱江河畔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落。然而,這裡卻走出了一個投身革命的抗戰志士——文雲九。數十年來,文雲九的經歷和事蹟一直被隱沒在歷史中,不為人知。幸得其弟文光理多年來的奔走查證,文雲九的人生經歷才逐漸清晰。

文雲九,字雲糺,1903年出生於富順縣趙化鎮雙鹿鄉百花村,1944年9月在抗日戰爭柳桂戰役中英勇捐軀,年僅41歲。奔赴柳桂抗戰前線時,文雲九是國民黨31軍135師405團的團長,他與日本侵略者殊死戰鬥,最後身陷重圍,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劈成三截,血肉之軀永遠長眠在柳桂戰場的一個至今無人知曉的深溝裡。

青年時代的文雲九,較早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是一個愛國的進步青年。1922年,文雲九在瀘州川南師範學堂(其前身為川南經緯學堂)讀書時,適逢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惲代英擔任學校教導主任、督學(校長),開展無產階級革命話動,宣揚馬列主義。在惲代英的教育影響下,文雲九、陳澤煌等一批川南師範學堂的師生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走上了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的革命道路。之後,這批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成為中共川南地下黨組織的中堅力量。

文雲九師範畢業後回到富順,以富順縣中學教員的身份作掩護,一直從事川南地下黨、團的組織發展和革命鬥爭的領導、組織工作。原富順中學學生、晚年任成都市政協委員的黃維德先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回憶說:“文雲九是我在富順中學的老師,也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他發展我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之後我任共青團富順縣委書記,組織開展各項革命活動。所有革命活動都是在文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文老師是大革命時期川南地下黨富順縣卓越的領導人之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文雲九參與了有名的瀘(州)順(南充)起義,並在起義失敗後掩護劉伯承撤離。在突圍過程中,文雲九作為中共富順特支負責人一直參與護送劉伯承。當從沱江西岸經瀘縣境內穿過長灘壩,來到文雲九家鄉趙化鎮雙鹿鄉百花村時,劉伯承的眼疾復發(劉伯承之前在豐都作戰時,眼睛被炮彈炸傷)。文雲九找鎮上的醫生秘密為劉伯承治療。劉伯承在文雲九的老家停留了4天。後幾經艱險,文雲九終於將劉伯承平安送出富順。之後,劉伯承取道隆昌向川東方向,經陝西來到武漢,向黨中央彙報瀘順起義經過。此後,劉伯承接受黨中央的重要任務,秘密東下江西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

1933年2月,叛徒劉家明(原中共富順縣委書記)率領國民黨特務到牛佛、回龍場搜捕共產黨員。牛佛的黨組織遭到破壞,縣委負責人李雨經、章叔謙、李爵階被捕後叛變。同時,趙石橋的黨組織也遭到破壞。至此,富順縣的中共地下黨組織陷入癱瘓。文雲九的身份也遭暴露,只得含淚離開家鄉。後來,文雲九在黨組織的安排下,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即黃浦軍校南寧分校。文雲九就讀該校第五、六期炮科。

1937年,在國家民族存亡之際,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文雲九立即奔赴抗日戰場,在國民革命軍第48軍任作戰參謀,轉戰于山東、安徽。文雲九參加了臺兒莊戰役,戰功卓著,受到嘉獎,1939年到重慶領獎。此時,桂系31軍135師師長顏僧武(黃埔學員,為文雲九的學長)邀請文雲九調往廣西,擔任作訓部主任。後文雲九率部守衛靖西邊疆、南寧機場,之後擔任405團團長。

1944年,為策應入侵香港的日軍,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在幾十萬日軍的攻擊下,國民黨軍隊大潰敗,廣西省政府及主力部隊撤退至桂西百色、東南縣一帶,只有兩個團的兵力與數倍於己的日軍正面作戰。文雲九率領的405團遭日軍包圍。在戰鬥中,文雲九受重傷退到一所破廟內。他叫警衛員躲藏好,而自己卻暴露在外。日軍追進廟內,用軍刀將文雲九的身軀劈成三截,文雲九壯烈犧牲。之後,文雲九的警衛班長餘代清、劉金華用門板將其屍身抬走,路上又遭遇日軍,只好將其屍體藏於一深溝內,僅將門板蓋在上面。幾個月後,餘代清等帶著文雲九的血衣和遺物幾經輾轉找到部隊,彙報了文雲九團長捐軀的過程。135師師長顏僧武十分悲慟,在東南縣農村找到隨部隊撤離的31軍婦女子弟工讀學校。顏僧武對尚在工讀學校讀書的文雲九女兒文明湘說:“文雲九犧牲,你失去了一位好父親,我失去了左膀右臂,我們都很悲痛。你等戰爭平息後回四川去找你母親吧。”文雲九犧牲的消息傳到家鄉後,在家守候的文雲九妻子悲痛欲絕,40多歲時,就瞎了雙眼。

2019年,為紀念這位英勇捐軀的抗戰志士,文氏宗親聯名在富順縣青山嶺豎立了文雲九紀念碑。從此,志士忠魂終於可以回到故鄉這片青山環繞的紫色丘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