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冰凍巴沙魚“包冰”、“泡藥”貓膩!如何選擇安全的產品?

巴沙魚片近兩年在中國成為水產市場最主流的產品之一,那如何挑選就是技術活了。購買巴沙魚時擺在首位的絕對是品質。談起品質,我們就從大家最關注的泡藥和包冰說起。


對於凍品海鮮採取包冰這種保鮮模式是很常見的,水產品外部包的冰,只要均勻覆蓋,即可達到很好的保鮮效果,包冰量20%和90%的效果其實一樣。但總有人想借機牟取暴利。水的成本遠比海鮮低,商家挖空心思給海鮮包冰牟利,似乎已成行業潛規則。


1、什麼是“包冰”“泡藥”?有何作用?


巴沙魚外的含冰量即行話“包冰”,也稱為“冰衣”,由於巴沙魚本身特性(質地結構及沒有飽和脂肪酸保護),冷凍後,產品表面容易風乾,造成產品營養價值和商業價值的損失。


含水量即“泡藥保水度”(簡稱“泡藥”),俗指在巴沙魚柳加工環節中浸泡保水劑STTP(三聚磷酸鈉,一種用以巴沙魚的保水劑),作用是保水、改善口感、抗氧化。

包冰和泡藥其實是對魚片進行的一種常態保水處理,一般情況下,巴沙魚的冰應控制在總重量的10%—20%,超過這個量就有過度包冰的嫌疑啦。


揭秘冰凍巴沙魚“包冰”、“泡藥”貓膩!如何選擇安全的產品?


巴沙魚片的天然含水量約為83%,美國標準STTP為85-87%,歐盟標準較低,為88-89%。市場上,魚片含水量超過86%,含冰量超過10%的魚片太多了。越南生魚片的出口標準是含水量83%,含冰量10%,但事實上,越南工廠並未遵守這一規定。一些企業甚至有50%包冰魚片。


2、逐利是主要原因,購買產品注意淨含量標識


但是,包冰率發展到現在這麼誇張的程度,商家黑心逐利是主要原因,消費者也是有一定的責任的。舉個例子,質量差不多的巴沙魚,一個賣40,另一個包冰率高一點,賣38,消費者是不瞭解這個情況的,那大部分人就會買便宜的。然後賣40的商家一看你多包點冰價格便宜賣的就多,那多包冰誰不會,我賣36,多包點冰就是了。消費者一看,有36的,那就買36的,不買38的了。一來二去的,包冰率就上來了。


在食材渠道上,如今不止國內,即使放眼國際,巴沙魚的渠道依然以越南進口為主,雖說我國也試過養殖巴沙魚,但經過十幾年的嘗試效果一直不佳,鑑於價格、食材等原因,越南原生巴沙魚依然是主要渠道。

揭秘冰凍巴沙魚“包冰”、“泡藥”貓膩!如何選擇安全的產品?


根據越南海鮮出口、生產商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對於越南巴沙魚出口量達到130萬噸,價值22.6億美元,增長26.4%。

越南巴沙魚出口的最大市場是歐洲和美國,其次是中國。一般來說,從越南出口到中國的產品包裝上的冰含量不會超過20%。然而,根據中國產業的潛規則,出口到中國的巴沙魚通常分為原包裝產品和非原包裝產品。非原包裝產品進入中國後,一般會由中國客戶加工,包括增加冰含量。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產品都是6成、7成、8成包冰。

在商超的標準包裝上,巴沙魚製品不需要告知冰含量和含水量,只需註明淨含量即可,因此商超的一般產品是6.5-7%的包冰和8-9%的餐飲用包冰。所以大家在買冷凍海鮮的時候,不要只看價格,要看一下冰衣的厚度,看產品包裝外是否有淨含量標識,大致換算成淨重量的價格,再做對比思考要不要購買。

目前能為餐企提供巴沙魚原材料的渠道有幾種:一是直接從越南水產養殖、水產出口公司進貨,二是從越南公司在華設立的公司進貨,三是國內進出口公司從越南原產地進貨後,再銷售給國內餐企,四是國內供應鏈公司在越南原產地直接設廠。

當下在國內巴沙魚食材的流通中,除了魚火鍋、水煮魚等品類,受眾更廣、更易標準化的酸菜魚品類的走高勢頭明顯。

3、如何挑選巴沙魚?


如何選擇整條魚片?

A、 檢查魚的顏色:白色是最好的顏色,淺粉色稍差,黃色最差。

B、 瘀點檢查:如果魚片上有紅點,說明在養殖或運輸過程中有擠壓現象,會影響外觀。

C、 如果魚片周圍的脂肪沒有去除,或者形狀不美觀,就意味著魚片修剪不到位,影響魚片的外觀。

D、 如果浸藥後魚片中間肌肉紋理不明顯甚至模糊,則浸藥過多,越嚴重的是浸爛魚肉。

如何選擇整條魚?

A:魚皮應該保持完整。如果魚皮上有多處劃痕或剝落,說明養殖或運輸過程中有損傷,影響質量。

B:魚的顏色應該是白色或淺粉色。如果顏色暗,說明原料不夠新鮮。如果在生產過程中不小心切到魚膽,魚會被染成黃色,影響外觀。

C:尾巴應該完好無損。魚尾骨折會影響外觀。血跡必須清理乾淨,否則魚很容易變質。

D:魚應該有彈性。如果魚發腐,發綠,那就說明已經變質。

巴沙魚進行精細化產品設計後種類繁多,各類產品適合的菜式也不盡相同,帶您解一下:

揭秘冰凍巴沙魚“包冰”、“泡藥”貓膩!如何選擇安全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