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與中醫——臘八節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作為深受民眾喜愛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更蘊含了深刻的現實意義。

神話故事與中醫——臘八節


相傳顓頊帝生有一子,死後化為疫鬼,專在人間散播瘟疫,搞得民不聊生,百姓只得向上天祈禱,請求治理疫鬼。哪知顓頊帝十分護短,派大神“重”與“黎”絕地天通,隔斷了天地之間的通道,使民間疾苦再也無法上訴到天庭。好在這疫鬼什麼都不怕,就怕紅豆,於是在臘月初八這一天,百姓用準備好的紅豆將疫鬼趕出了人間。為了紀念此事,人們就在每年的臘月初八用紅豆和其他穀物熬粥食用,以求祛疫迎祥。臘八節就這麼流傳了下來。

神話故事與中醫——臘八節


雖然這則神話是出於杜撰,但當我們把這個外在的“形式”拿掉之後,勞動人民在醫藥方面與疾病鬥爭的歷史畫面就能夠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遠古時代,醫療水平低下,除了天災、戰爭等不由百姓控制的因素外,最容易造成人口死亡的便是疾病,其中尤以外感風寒為甚。醫聖張仲景曾在《傷寒論》中寫道,他的家族有二百多口人,不到十年就因病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傷寒病就佔了七成。可見傷寒在古代是多麼嚴重的疾病。

神話故事與中醫——臘八節


而冬季氣候寒冷,是傷寒病的高發季節,如何在這時防治傷寒,成了歷代先賢研究的重點,正是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臘八節帶著它的兩大“法寶”橫空出世了。

神話故事與中醫——臘八節


臘八粥

眾所周知,臘八粥是以各種穀物為原料熬製的,煮熟後香甜可口,不僅能緩解飢餓,還能補充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中醫認為:五穀長於土中,秉土之德。位居於中,性味不偏不倚,是對人體最好的補品。在臘八節時通過喝粥,可以補脾胃之氣,促進中焦運化,增強正氣以助於抗邪。

也許有人要問了,為了增強正氣為什麼不吃肉呢?這裡要糾正一下,現代人普遍認為肉類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但事實並不是,尤其對於中國人,我們的腸道長度比歐美人要長得多,也就意味著肉類消化後的食物殘渣會在體內停留更長的時間,對身體的危害也就更大。所以在飲食上,中國人普遍以五穀作為“主食”。正如《黃帝內經》所言: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穀才是“養”人的主要所在,五畜只作為補益,切不可捨本逐末,顛倒飲食。

神話故事與中醫——臘八節


臘八蒜

如果把臘八粥比作對抗寒邪的三軍糧草,那臘八蒜就是裝備精良的作戰部隊了。大蒜,《本草備要》記載:辛溫。開胃健脾,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解暑氣。大蒜氣味辛溫,嘗之有辛辣感,食用後能使氣血迅速流動,不僅能夠打通人體阻塞之處(通竅、健胃),也有助於防禦外邪(去寒、解暑)。正因如此,在臘八節時食用臘八蒜,可以調動人體正氣,使之抵抗外界寒氣的功能更加活躍,防治冬季傷寒。而且適量的蒜對胃腸道也有很好的良性刺激,可以增強食慾,促進消化,所以民諺有云:吃飯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孔子云:聖人立象以盡意。神話作為外在的“象”,我們大可不必對其真實性斤斤計較,但對於背後醫藥學方面的“意”,我們可不能隨意拋棄。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智者察同,愚者察異。能拋開流傳形式的差異,找到古人留下這些神話背後的真實目的,也能算得上“智”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