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不僅是唯一沒被完全殖民過的非洲國家,還是非洲第一個皈依基督教的古老國度。早期生活在阿拉伯半島的人們,渡過紅海海峽,進入這片非洲高原,帶來了猶太教和基督教。公元四世紀時,北部強大的阿克蘇姆國王帶領國民皈依了基督教。
十一世紀末,阿克蘇姆帝國開始衰退,被南部的扎格王朝替代,政權中心也遷移到了拉利貝拉地區。
拉利貝拉的清晨
扎格王朝的新國王拉利貝拉同樣篤信基督教,為求得上帝的庇佑,徵調5000匠人,用30年時間鑿成“同大地連成一體,建築根植於地,上連天體,上下界渾為一體”的獨石教堂。這座教堂城兼有宗教、政治、軍事3項功用,它既是王室的住地,也是信徒們祈禱的場所,在敵情到來的時候,它還是堅固的防禦要塞。
如今的拉利貝拉,更像是一個小村莊,村民們以岩石教堂為中心,在四周的山間散居。來這裡旅遊的以歐美遊客為主,但作為中國人在這裡也不會感到陌生,走在馬路上,擦肩而過的當地人都會衝著我叫著:“CHINA,CHINA”——因為這裡的公路都是由中交集團援建的。
清早六點,我早早地起了床,從酒店前往岩石教堂。因為當地居民都是選擇清晨去教堂朝拜禱告,另一方面這個時間的遊客也不多,拍攝當地人祈禱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的干擾。
村民們披上白紗,在一天的勞作前來教堂祈禱
清晨準備前去教堂禱告的村民
清晨六點,是教堂最繁忙的時候,村民從四面八方前來這裡朝拜
跟隨著祈禱人群進入岩石教堂,這裡的教堂都是在巨型岩石上開鑿出來的,首先向地下鑿出15米深的深溝,使中間的石塊與四周山體完全分離,再把中間的巨大石塊一一鏤空,雕刻出石頭教堂。四周的溝壑在雨季來臨時,可以起到排走雨水的作用,禱告時的聲音在石壁間會發出一點回音,增加了宗教的神聖感。
岩石教堂底部的深溝,在雨季可用來排水
據傳說,是十二世紀,第七任國王拉利貝拉中毒後昏睡不醒,在夢中得到啟示,要用岩石建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於是國王按照神諭在這座山上花了30多年時間來建造這些岩石教堂。
拉利貝拉的11座岩石教堂分成三個片區,彼此用地道和迴廊連接。最有名的教堂要屬聖.喬治教堂,從山坡上看下去,巨大的十字架雕刻十分震撼,遠處是村民們居住的村莊。
聖.喬治教堂
岩石教堂群用地道迴廊連接
岩石教堂群位於山腰,在山頂也有類似的教堂分佈
清晨的村民身披白紗,來到聖.喬治教堂外對著十字架做禱告,然後從旁邊的地道迴旋而下,進入教堂向神父禱告。在一旁的山坡上,還有主教在帶領信徒祈禱,一家老小都在帶領下,安靜在岩石上或坐或站。
面對聖喬治教堂頂部的十字架石雕禱告的人們
清晨來到教堂祈禱的村民
山坡上做禱告的人們
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下,從小開始前來參加宗教活動
進入教堂內部必須脫鞋,內部光線很暗,陽光透過鏤空的石牆照射進來,唯一要小心的是很多地方有跳蚤,作為外來遊客最好不要亂坐,繞著小小的教堂走一圈,還是會驚歎於宗教的傳播力量之大。
村民在洞口等待脫鞋進入
教堂內部光線昏暗
排隊等待進入教堂的信徒
祈禱的孩子
在如此封閉落後,物質匱乏的東非高原深山裡,看到這樣一座舉世無雙的岩石教堂,至今我都想象不出,在落後的中世紀時代,埃塞古人是採用何種工具來開鑿這樣一系列神奇的藝術品。
禱告的人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在1978年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關於世界遺產的評選條件,我查了一下,至少要符合以下三項:
(1)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岩石教堂的神聖感,很容易讓人想起耶路撒冷的氛圍
一處岩石教堂的外觀
聖喬治教堂下的傳教士遺骨依然保存在洞穴裡
(2)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兩位小學生上學前來做禱告
很多老人在教堂會進行一整天的祈禱
教堂裡的神父在午休
(3)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聖喬治教堂,地上和地下祈禱的人們
向神父做禱告的村民
從任何一個角度,拉利貝拉岩石教堂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遺產。
閱讀更多 三聯生活週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