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中郎將是什麼官職?

playtime-0503


  

  歷史上最有名的五官中郎將是曹操的兒子曹丕。在曹丕稱帝后,他將五官中郎將這個職務廢置,換言之,曹丕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五官中郎將。

  那麼,五官中郎將到底是啥官職,級別有多高?

  首先,西漢時期郎官乃是皇帝的侍從,一般擔任殿門宿衛,出充車騎,也就是相當於明清時期的大內侍衛。

  那麼中郎將就是郎官總管,大體相當於後來的大內侍衛統領。

  其次,西漢時期設有三中郎將,即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三位中郎將統管三班郎官,因此,這三個官職也被稱為“三署”。

  在東漢年間,五官中郎將的權力有一個重大變化,不但負責皇宮殿閣宿衛,還參與征戰,協助選舉,有大臣家辦喪事,還要手持符節代表朝廷前往弔唁,可以說,又與皇帝的秘書差不多。

  關於曹丕。

  曹丕為何會擔任五官中郎將?

  對比五官中郎將這個職務我們可以發現,這個職務權力極大,位置極為重要,誰掌握了這個職務,基本就掌握了皇帝的小命。

  在曹魏集團,五官中郎將成為僅次於丞相的二號官職。

  曹操讓自己兒子擔任五官中郎將,正是為了讓曹丕日後奪權做準備。曹丕擔任五官中郎將時,漢獻帝身邊的人都被換成了曹丕心腹。因此曹操一死,曹丕略一開口,漢獻帝就心驚膽戰,乖乖禪位了。


葉之秋


要了解五官中郎將的職責,就得從這個官位的上司“郎中令”說起。“郎中令”是九卿之一,顧名思義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統管所有的郎官,這些郎官又分為三署,各置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分管。所以,五官中郎將在曹丕之前,屬於協助郎中令的屬官。但是,郎中令除了統管郎官外,負責的事務比較雜,機構也大,包括宮中的一切事務,以及郎官選舉,禮儀,出使任免等等。所以,郎中令地位重要,和皇帝也親近,趙高就是擔任此職,才有那麼大的能量“廢立”皇帝。西漢基本上都繼承了秦制,當然也包括九卿制和五官中郎將等官職,後來漢武帝又把“郎中令”改為“光祿勳”。



說了這麼多“郎中令”(光祿勳),就是要說明,五官中郎將雖然只是協助之職,但是同時也說明了這個職務,負責的事務也是很多,很雜,很關鍵。五官中郎將,成立之初就管理著三署中年齡五十以上的郎官,因此擔任此職務的基本上都是德高望重的大臣。比如《東觀漢記》記載,江革字次翁,拜五官中郎將。每朝會,天子讓虎賁衛士攙扶著他上朝。《續漢書》記載,建武初年,五官中郎將張純在朝時,明習故事,大臣們遇到各種不懂的規制禮儀,都得問他,連皇帝都要一日召見他四次。可見,張純不但資歷很深,德高望重,也說明五官中郎將負責的事務是很多的。



五官中郎將地位也僅次於光祿勳,其下才是左右中郎將的郎署。五官中郎將,比二千石,掌宮中宿衛,出入車騎以及參與軍事行動等。更關鍵的是,五官中郎將還負責協助光祿勳核選三署的郎官,這就更需要一個品德高尚之人擔當了。比如,東漢就快走進末年之時,擔任五官中郎將的黃琬,不但是荊州名門之後,還得到光祿勳陳蕃尊敬和配合。黃琬不畏權貴,所提拔的郎官都是公平選舉而入仕,因此常常被權貴中傷。最後,黃琬因為和王允同謀殺董卓,可惜被李榷等人所殺害了。



東漢末年,五官中郎將和各類中郎將都被廣泛用於軍事了。特別是曹丕,他的五官中郎將是丞相的副手,自然各種權力一把抓了。因為曹操始終並沒有稱帝,權力都集中於丞相一職,讓五官中郎將作為副職,一方面這個職務歷來重要,有宿衛和選拔的權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曹丕掌握軍事權力。所以,這可以讓曹操把權力,平穩的轉交給曹丕,同時也向朝廷上下宣告,曹丕是接班人身份。然後,曹丕依然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直到讓漢獻帝禪讓。而五官中郎將這個職務,隨著曹丕的繼位,也隨之廢除了。


大飛熊騎士


中郎將是次於將軍、高於是校尉的統兵武職名稱,相當於現在的主力師師長。

西漢沿秦的五官、左、右三中郎將,分統郎官,號為三署,所統郎官為三署郎。東漢規定,郎官五十歲以上者屬五官中郎將,餘分屬左右中郎將。

據《後漢書》中記載“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主五官郎,比六百石。五官侍郎,比四百石。五官郎中,比三百石。

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左中郎將,比二千石。主左署郎。右中郎將,比二千石。主右署郎。”

東漢以後,中郎將的名號被各割據勢力廣泛加於武官,不再限於禁衛統領等職,成為了一個大致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其職位、品秩、權力差異很大,統兵將領也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稱號,如使匈奴中郎將、北中郎將等。

中郎將是次於將軍、高於是校尉的統兵武職名稱,相當於現在的主力師師長。

西漢沿秦的五官、左、右三中郎將,分統郎官,號為三署,所統郎官為三署郎。東漢規定,郎官五十歲以上者屬五官中郎將,餘分屬左右中郎將。

據《後漢書》中記載“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主五官郎,比六百石。五官侍郎,比四百石。五官郎中,比三百石。

三國時,各中郎將中比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將周瑜、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等,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認為高於雜號將軍。


愛汕美食


三 中郎將的概況

中郎將:光祿勳的署官,統領供事禁中的郎中。分為五官,左右南北,羽林虎賁等,名號不同還分為中郎郎中,侍郎羽林郎等,屬於4到6中品的級別。

11 虎賁中郎將5品:

服務皇帝的宿衛雜役,兼管宮禁內的辦公機構及其官員的警衛。

12 左右中朗將4品:

統領左右署郎,下屬有司馬中郎、侍郎郎中。

13 軍師中郎將:

參謀軍事又有兵權,劉備臨時設置,正副職位臥龍和鳳雛擔任過。

14 司金中郎將4品:負責開礦冶鐵和製作兵器農具。

15 典農中郎將6品:曹操屯田制所設。

負責屯田區的農業生產、民政和田賦等。

16 撫軍中郎將4品:三國魏吳臨時因人因事所設官名。

17 從事中郎將6品:演義誤用的官名。

應該是從事中郎,類似今天的參謀。

其他的還有鎮威、鎮南、掌軍、武略等臨時設置不大常見的官名。

更多武將等級,可關注本號查看知解三國9武將官職。。。


浪兄筆記


五官中郎將,是古代官職的名稱。東漢以後,中郎將的名號被各個割據勢力廣泛的加於武官,不再限於近衛統領等職,成為了一個大致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其官職品階、權利差異是很大的,統兵將領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稱號,比如:使匈奴中郎將、北中郎將等等。東漢建安年中,曹操之子曹丕就領五官中郎將,為丞相的副職。三國時期,各中郎將中比較有名的有建威中郎將周瑜、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等等。此後又出現東西南北等中郎將,其地位一般被認為高於雜號將軍。

武官之名起於晚週五行學說盛行以後,核心所指,或泛稱眾職,義同百官;或者指五種官守而言;也有單指一職而言。如【楚語下】,觀射父對昭王曰:“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為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急就篇】:“諸物盡訖,五官出”。顏師古解訓:“古言五官者,總舉眾職以配五行,無所不包,事起五鳩、五稚,若今言百官也”。是泛指眾職之謂也。

東漢時期,【後漢書】記載:五官中郎將一人,比兩千石。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五官侍郎,比四百石。五官郎中,比三百石。凡郎官皆主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左中郎將,比兩千石。主左署郎。右中郎將,比兩千石,主右屬郎。


查閱資料不易,打字也不易,希望採納!


老潘講歷史


中郎將,古代官職名,隸屬郎中令,郎中令是九卿之一,漢武帝時期改名為光祿勳,統領所有郎官。中郎將負責的事物很雜,包括軍事、禮儀、出使等等,其品階介於將軍與校尉之間。

到了東漢末年,這個名號被各大割據勢力廣泛加於武官。原因在於,各大割據勢力雖然已經成割據之勢,名義上還是漢朝的臣子,委任將軍是朝廷的權力,封個校尉又委屈了手下的將領,於是就選擇了中郎將這個折中的稱號,畢竟大小也是個“將”。但到了三國時期,由於雜號將軍的泛濫,中郎將就開始貶值了。

在漢朝,將軍一般只是個臨時稱號,只有在戰時才會封,而中郎將卻是常職,擁有實權。中郎將有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秩比2000石,大致與太守齊平。到了後期,又衍生出很多中郎將,這些中郎將職位、品質、權力有很大差異,如張魯的鎮民中郎將、張郃的寧國中郎家、許褚的武衛中郎將,都是不同的職位。

但無論中郎將種類如何繁多,五官中郎將始終是中郎將的最高品階。五官中的“五”是五行的意思,在古代五行是萬物的基礎,所以五官中郎將就相當於百官中郎將,所有郎官過了五十歲,就會隸屬五官中郎將管轄。由此可知,五官中郎將就是光祿勳之下第一人。

曹操曾封自己的繼承人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其實是有其深意的。雖然曹操打算將曹丕當繼承人培養,但也不可能一下子給曹丕太高的官職。曹操自己是司空,九卿之一,光祿勳也是九卿,顯然不合適,所以只能先封曹丕一個五官中郎將。

而且中郎將職務雜,做什麼都名正言順,方便曹丕各種權力一般抓。而五官中郎將下轄的五十歲以上中郎將,都是軍中的實權人物,與他們打好關係,這是為曹丕以後繼位鋪路。


趣史大爆炸


要說清楚什麼是“五官中郎將”,先得從什麼是郎官說起。

在兩漢時期,郎官是朝廷中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的統稱,其中議郎負責顧問應對,也就是可以參加朝廷會議討論,而後三者,則是歸屬於郎中令之下,負責宮殿、車輛等安保工作,這三種郎官又被分別劃分為三個官署:左、右、五官。

左中郎將、右中郎將、五官中郎將,就是這麼來的。他們的官秩都是比二千石,屬於高級官員了。

另外在史書上,因為“五官中郎將”字數太多了,所以有人將其簡稱為“五官將”,實際是一個意思。

東漢時的五官中郎將

到了東漢時,郎中令被改稱光祿勳,但是左、右、五官中郎將的職位和職責都沒有改變。然後三署中的各種郎官,又成了達官貴人子弟進階入仕的敲門磚,當時稱呼為“三署郎”,進了這個團隊,就有了飛黃騰達的機會了。

因為兩漢時的官員選拔制度是“察舉制”,三公九卿也要接受舉薦賢良的任務,這些帝國高官長期居住在京師,他們只能從三署郎中間去挑選;因為高官、外戚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舉薦賢良早就成了一塊遮羞布,本質上,他們都會互相舉薦利益關聯的家族子弟。

所以,一度到了東漢帝國中葉,“三署郎”成了紈絝子弟的“升官待定俱樂部”。正直的官員如光祿勳陳蕃、五官中郎將黃琬,他們兩人試圖改變這種歪風邪氣,而改推舉三署郎中的寒門子弟,結果,高官們們不樂意了,畢竟動了自己的利益,他們聯合起來,把陳蕃、黃琬給整下臺了。黃琬為此遭受禁錮(終身不能做官),成為提前“享受到黨錮政策”的名士。

漢末的五官中郎將

五官署有點特殊,因為其中的“中郎”,都是年紀五十歲以上的人。雖然說所有郎官都需要去負責宿衛工作,扛戟之類,但是指望這些年老的中郎來做體力活肯定不人道了,所以,這些“老中郎”應該更多的是“養老”。

五官中郎將,在平世,還能代替光祿勳,主持參加朝廷活動,到了漢末亂世時,朝廷都沒有什麼規矩可言了。建安元年(196),在曹操安排天子都許後,經歷了東歸劫難的天子劉協,又在應劭的幫助下,重新建立漢廷禮儀。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已經身居丞相之位,在考慮培養繼承人的情況下,讓曹丕擔任了五官中郎將,同時兼副丞相。

有人也會問:曹丕是在許都漢廷當五官將,還是在鄴城當副丞相呢?

按照史書記載來分析,曹丕是長期坐鎮鄴城的,但凡曹操率軍遠征時,曹丕都是負責後方穩定,代理鄴城丞相府事務。

【曹丕】


道理也很簡單,既然父親的漢丞相都在朝廷之外辦公,他這個副丞相,也不用拘泥於五官將的身份而留在許都漢廷了。何況許都漢廷的官僚體系早就成了空殼子。

《三國志·武帝紀》:(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

曹丕的五官將故事

在鄴城,曹丕也開設了五官署,任命一些人擔任自己的下屬,例如有:

  • 長史涼茂、邴原,

  • 功曹常林,

  • 司馬趙戩,

  • 文學夏侯尚、徐幹、應瑒,劉禎、劉廙、蘇林,

  • 門下賊曹盧毓、郭淮,

這些人不用筆者一一介紹,簡而言之,他們都是名士,例如邴原,當年他與華歆、管寧並稱為“一龍”。意思是:大家把華歆當成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三人合起來,就是一條龍。

《魏略》曰:歆與北海邴原、管寧俱遊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

可想而知,曹丕也為了提高自己的名望,也積極交際名流,“博延英儒”。

《三國志·朱建平傳》記載,曹丕經常請大家開座談會,“坐上會客三十餘人”。在《典略》中說,曹丕還曾把自己妻子甄氏請出來和大家見面,其中的文學劉禎色膽包天,他不顧禮節,抬頭盯著甄氏看。曹丕倒是心胸開闊,覺得沒什麼,可是事情傳到曹操耳中,曹操把劉禎抓去罰做苦力。

這個劉禎可是建安七子之一,另外的六人中,孔融被曹操所殺,陳琳、阮瑀、王粲是跟在曹操身邊做官,剩下徐幹、應瑒和劉禎都成了曹丕門下的文學。

《邴原別傳》中寫道:魏太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天下向慕,賓客如雲……

可見曹丕這個五官將的門面還是很大的!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得到曹操的認可,封為魏國太子,這時候曹丕便設立太子府。所有五官署的官員都轉入太子府繼續做官了,這些人後來很多成了曹丕的親信。


潯陽鹹魚


五官中郎將,這個稱謂的火爆,估計是受電視劇《軍師聯盟》的影響吧。大黑牛在裡面演的曹丕,在立為王儲之前,曹操就讓他當的是這個職位。我覺得,這個職位多少有點鍍金的色彩,之所以讓未來的天子在這個職位之上,肯定是還是想讓他熟悉治國理政的一些基本方略和流程,因為五官中郎將按照現在的說法相當於丞相的副手、助理或者秘書,也就是在讓太子掛職鍛鍊,將來肯定會提幹的。

而所謂的五官,肯定不是指人的五官,而是有泛泛之意,應該是文武百官的統稱吧。也有人認為,是司徒、司空、司馬等五個重要大臣的統稱,我覺得也是很有道理。大體意思都是在表達權力很大,很廣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而當時曹操讓曹丕當五官中郎將的時候,對於曹植確實封了侯,也就是那個著名的平原侯。曹丕在聞聽自己的職位和曹植的封賜之後,估計也就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了很好的期許了。有意思的是,當曹丕當了文帝之後,他就再也沒有設置五官中郎將這個職位了。也許,心裡還是有所忌憚,因為權力過於集中了,也許還不想過早設立一個接班人吧。


大先生的故紙堆


熟讀三國的讀者們,或許會對當中的各種文臣武將以及他們的名號如數家珍。諸如:典軍中郎將關平、軍師中郎將諸葛亮、武衛中郎將許褚、折衝中郎將太史慈……那麼,他們名頭前面的“中郎將”三字究竟代表何種官職?有何意義?且看下文道來。


要了解這背後所代表的含義,就要從五官的起源談起。在《楚語下》中,觀射父對昭王曰:“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在《急就篇》中談到“諸物盡訖,五官出。”顏師古解訓中有言“古言五官者,總舉眾職以配五行,無所不包,事起五鳩、五雉,若今言百官也。”可見五官之名起源於晚周時期五行學說。

西漢時期五行觀念愈發昌盛,史料中有關“五官”的記載也越來越多,有泛稱眾百官的含義,也有特稱一種顯赫官職。

在秦朝至東漢中期,中郎將主要統領禁宮、皇室的護衛。西漢時沿秦置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三中郎將,分統郎官,號為三署,所統郎官為三署郎。後來,又設立了專管虎賁、 羽林部隊的虎賁中郎將和羽林中郎將。各中郎將品秩都是比二千石,略低於諸將軍和校尉。 五官中郎將下依次還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即五官郎中,其秩分別為比二千石、比六百石、比四百石、比三百石。其中五官中郎將設一名官員,其餘均無定員。

東漢末年、三國至南北朝期間,社會動盪不平,中郎將的工作不再侷限於禁衛統領等職位。其名號也被各割據勢力廣泛加於武官,成為了一個大致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它所代表的職位、秩(與官職並行的身份等級)、權力差異很大,統兵將領亦多用此名。因此,授予時還會再加稱號,如:使匈奴中郎將、北中郎將等。

也即是說,此時的五官中郎將已經作為一個脫離郎中令下的官職。雖任命為五官中郎將職稱,但其工作內容更為廣泛,權力也可能更高。

至此,五官中郎令的職掌範圍大致有:職掌人事安排、主持國家重要禮儀活動、參與禮儀、外交和典章制度等方面重大國事的討論和決策、充當外交使節(尤以三國吳為典型)。

典型的人物如曹操魏王嗣子曹丕就領五官中郎將,幾乎成為丞相的副職,位在魏國諸王上。除此以外比較著名的還有諸如建威中郎將周瑜、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等。亦有部分獲得中郎將職稱者,為各地方軍閥勢力的親信或重要將領,如:董卓勢力的呂布、牛輔及董越,劉表勢力的黃忠。此後出現的東南西北等中郎將,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認為高於雜號將軍。

唐朝時期,中郎將又被恢復為各府衛的禁衛統領,品級大致在正從四品之間。宋朝之後,各衛的中郎將逐漸成為虛職。


WarOH協虎


五官之名起源於晚週五行學說,泛稱眾職,義同百官,這五官是指司徒、司馬、司空、司工、司寇,而中郎是介乎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官位。

而五官中郎將這一官職源自於西漢,西漢沿襲秦制設五官、左、右這三位中郎將,其分統郎官,號為三署,所統的郎官為三署郎,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主要掌管軍中雜物總覽一切,謂之百官中郎將,中郎將其職排在將軍之後,不過如果沒有戰事,並不設將軍之職,所以實權還是在中郎將手中。

東漢規定,郎官五十歲以上者屬五官中郎將,餘分屬左右中郎將。 最後一任五官中郎將是曹丕,實際上曹丕的五官中郎將,相當於副丞相的權職,曹操相當於把非戰時的軍權交給了曹丕掌控,可以說這個職位是相當高了,有權有勢,在這個位置上怪不得曹丕能上位,不過在曹丕登基之後,他就不在設置這一特殊的職位了,蓋因為這一職位權利太大,曹丕要想穩坐寶座當然要取消權利這麼大的官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