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該在春節假期走親訪友、遊山玩水的我們,一個個變成了家裡蹲,蹲了接近半個月的時間,不少人都被憋成“精神異常”,這裡指南君可以給你們介紹一個可以出去“放放風”的方案:

到月球去露營

下面就是指南君精心為您編寫的最不實用的指南《月球露營指南》。

到達月球,你需要多長時間

要到月球露營,你必須先選擇到達那裡的方式,關於旅行,有人喜歡徒步,有人喜歡自駕,也有人喜歡飛行,那麼究竟那種比較適合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目的地距離我們有多少距離。

月球繞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 :月地最近距離356400公里 ,月地最遠距離406700公里——月地平均距離384000公里

38.4萬公里,我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

如果你選擇徒步:按照以5公里/小時的速度步行,大約需要8.1年的時間。

如果你選擇自駕:以高速限速120公里/小時的速度開車,大約需要約124天。

如果你選擇飛機:以現有客機90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行,大約需要飛行約16.5天。

如果你覺得以上常規出行方式時間太長,可以採取飛船出行。

這裡給你推薦美國於1969發射的阿波羅11號,雖然型號比較舊,但是畢竟有過載人登月的經驗。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搭載阿波羅11號飛船出行,你將經歷以下過程:

火箭發射升空,12分鐘後成功進入地球軌道,繞地飛行一圈半之後,飛船進入地月軌道。

約三天後,飛船飛過地月拉格朗日點,距離月球28000公里,接著,飛船飛過月球背面。

再過12小時,你可以換乘登月艙,登月倉脫離飛船主體向月球發射。

9小時之後,登月艙成功登月,到達露營目地的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從飛船發射到成功著陸月面,你一共用了102小時45分鐘,也就是接近五天的時間。在此過程中,你航行的軌跡並非月地兩端的直線路程,而是一個長軸大約等於地月距離的扁橢圓,這樣的軌道也稱為霍曼轉移軌道

這五天的路程裡,你可以盡情欣賞飛船外的景色,當然也要注意休息,準備好迎接月球的露營之旅。

走出登月倉,你需要這套裝備

登月倉已經緩緩著陸,你此時一定心情激動興奮,想要立刻打開門出去奔跑。

慢!你不能就這樣跑出去。

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溫度變化全由太陽光直接決定,日間最高溫度可達120℃,而夜間溫度會降至-180℃,換句話講,如果這時是白天,被烤成碳粉,如果這時是晚上,你會被凍成冰棍。

並且由於月亮沒有大氣層,也沒有磁場,人類在月亮表面會受到超過地球 400 倍的重離子輻射安全值的影響,還伴隨大批危險的次級輻射,這些都足以讓你在短時間內死掉。

因此,在打開艙門之前,你需要穿上一套防護服。

為你推薦的是這套A7L型宇航服。

這一型號的宇航服同樣是“阿波羅”航天員在執行登月任務時所穿。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宇航服本身包含五個主要分層:

第一層是液體冷卻服,它緊貼航天員皮膚,這是一件附有細細的管子的貼身衣服;

第二層是尼龍,用於保證舒適;

第三層是壓力氣囊,讓航天員在穿上壓力服後可以方便地活動關節。

第四層是在氣囊之外的一層尼龍,用於固定氣囊。一個特製的拉鍊位於後背,從肩膀延伸到腰部。這個拉鍊不僅用於穿衣,也用於保持宇航服內的壓力。

第五層遮罩,穿在壓力服之外。它被設計用於隔熱,防止撕裂或磨破,以及防護微隕石。

頭盔和手套通過密閉金屬環和壓力服相連,同時靴子是一雙保護用的靴套,套在宇航服必需的壓力靴之外。在月球上時,頭盔上還會戴上一個外部面罩,防止航天員的研究被有害的紫外線傷害。

揹包叫作便攜式生命維持系統(Portable Life Support System,PLSS),它讓航天員可以離開宇宙飛船活動。它提供了可呼吸的氧氣,同時冷卻循環壓力氣囊中的氧氣,並冷卻循環液體冷卻衣中的水。它還提供了雙向的語音通信。

有了這件防護服,你就能夠在月球上安全地活動。

自駕到你的露營地,月球車已經準備好

在月球上活動,你需要一輛交通工具,因為你穿著厚厚的宇航服,活動十分不方便,而且你也需要交通工具幫你運露營用的帳篷和食物等。

在這裡,已經有給你安排了至少三輛“車”。

這三輛車都是前幾次人類登月活動留下的LRV。

LRV,全名Lunar Roving Vehicle(月球漫遊者),它還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moon buggy(月球車)。

LRV由波音公司和通用汽車共同研製,其中通用汽車的防衛研究實驗室負責提供車輛的行動裝置(發動機、懸架和車輪),而波音則負責提供航電系統。

LRV的底盤由鋁合金打造,全長3.1m,軸距則為2.3m,該車的空載重量為210kg,由於月球表面的重力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它在月球上僅重35kg。動力系統由4個車輪上的直流電機提供,每臺電動機的功率為0.25馬力,電池是兩塊36伏的氧化銀電池,總容量242 A·h,續航里程約為92km。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1971年7月31日,“阿波羅”15號航天員大衛·斯科特和吉姆·歐文駕駛月球漫遊者四輪車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行駛。此後的“阿波羅”16和17號飛船也各自攜帶了一輛LRV來到月球,它們和第一輛車一樣,在宇航員返回地球時被留在了月球上。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因此,這次你不需要自己帶月球車,直接用他們這幾輛車就好(如果它們沒有壞掉的話)。

有了車,你就可以載著露營用品,開開心心前往目的地了。

先搭個帳篷,吃點東西,休息一下

到達露營地點,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搭建月球帳篷。

這裡給你推薦一款2015年,麻省理工教授塞繆爾·施賴納發表在英國《星際航行學報》雙月刊的月球帳篷設計。

帳篷該面料用帶硅塗層的Vectran纖維製造,摺疊狀態下大小如普通冰箱的一半,充氣後像個膠囊,可提供大約12立方米有氧密閉空間,供兩個人用餐、飲水或躺下。你可以脫下宇航服進入充氧帳篷,這樣不至於帶入有害健康的月塵,這款帳篷除了用於延長你在月球上活動的時間,還能在宇航服出現故障時成為的緊急避難所。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帳篷搭好了,你可能感到飢腸轆轆——吃飯時間到了。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月球環境的惡劣,你在外面活動時時刻刻離不開防護服,因此這次露營你不能搞露天燒烤(當然由於月球表面沒有氧氣你連火都點不著),你如果需要吃東西只能鑽到帳篷裡吃。

因為不能點火,所以食物的選擇不多,基本上是一些食物罐頭或者餅乾。

這裡建議你體驗一下“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餐”,巴斯·艾德林聖餐餅和聖餐酒。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登月,在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20分鐘後

第2位宇航員巴斯·艾德林步出登月小艇,在他們即將執行下一個任務之前,巴斯透過通訊要求暫停片刻,然後他取出一個從地球帶來的小袋子。巴斯是德州韋伯斯特長老會的長老,在執行登月任務之前他事先經過教會牧師的祝禮,將牧師提供的一份聖餐餅和一瓶聖餐酒帶上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進行了聖餐儀式。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聖餅和葡萄酒,這便是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餐。

後來巴斯·艾德林描述了酒在月球上的奇妙形態:“在1/6地球引力的作用之下,杯中的美酒呈現出奇特的彎曲形狀”。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你不妨也體驗一下在月球上來一次“聖餐”。

吃完飯,你可以稍微躺在帳篷裡,休息一會。

穿上宇航服,出來玩耍吧

終於可以出來玩耍了!

剛才你太繁忙還沒好好看看周圍的景色,此時你一眼望去,會看到灰茫茫的一片,腳底下踩著碳粉一樣的細沙。

人類首個登月者阿姆斯特朗是這樣描述月球景色的:“月面是美麗的,就像鋪著一層細細的碳粉一樣,可以清楚地看到腳印。”

你可以嘗試跳一跳,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重力的1/6左右,所以此時你應該可以跳5或6英尺,小心別把自己蹬飛出去。

你或許興奮於這種感覺,想跟同行的小夥伴分享,但是你大喊的聲音他們可聽不到——月球上的空氣稀薄到可以忽略不計,震動產生的聲波無法傳播出來,無法形成聲音。你們只能藉助無線電通信器來進行交流。

如果你想遊覽月球的自然景觀,下面為你提供一張地圖: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按照這張圖,你可以選擇你玩觀光瀏覽的景點。

這些裡面最值得一提的是阿波羅11號登陸地點——靜海,感受一下人類首次登月的人文景觀。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相應也就沒有風,因此當初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腳印還在那裡,你可以過去合影留念。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在月球上看“地出”

在地球上,露營的標配活動當然是“看日出”。但是在月球上,由於月球的自轉週期是27.32天,也就是說你從日落等到日出需要接近一個月時間,而這段時間你得在零下一百八十度的漫長黑夜中等待,這種體驗實在不好。

所以我建議你把看日出活動改成“看地出”。

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月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剛好等於它圍繞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因此月球永遠都只能用正面對著地球。

此時你站在月球上,會看到地球永遠掛在天空中的某個區域,並且以每23小時56分又4.09秒轉一圈的速度緩緩自轉。

換句話講,你只需躺在沙灘椅上看地球看上二十四,就能看到地球上把每個角落都呈現給你。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當然,地球並非在天空中完全不動。

由於月球的軌道存在一定的離心率,加上月球自轉軸並不完全垂直於軌道面,使得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會在一個很小的天區內極緩慢地徘徊,每月(準確地說是一個交點月,約27.2天)一個往復,這個晃動被稱為“天平動”下圖為在一個週期裡月球“天平動”的情況:

悶得慌又不能出門?可以來一次月球露營之旅——《月球露營指南》


月表上那些能看到地球位於地平線附近的臨界區域,即能看到“地出”的位置約佔月面的20%左右,一次“地出”的持續時間則往往長達48小時左右。

因此,只要選對位置,我們就有機會看到一次震撼的“地出”。

開始準備你的行李吧

現在你們已經瞭解月球露營活動的全過程以及注意事項,你大概已經躍躍欲試,現在開始準備你的行李吧!

  • A7L宇航服一套
  • 月球露營帳篷一套
  • 月球地圖一張
  • 滿足半個月以上量的航天罐頭食品,飲料可帶一瓶葡萄酒
  • 體育運動器材,沙灘球或高爾夫球(人類在月球上進行的第一項體育運動就是高爾夫球)
  • 當然少不了一部好相機

現在行李都準備好了,可以準備出發了,差點忘記告訴你,登月的路費你需要先交,私人太空旅行機構SpaceAdventures曾經報過一次價,一個人的登月之旅的價格大概是1.75億美元。

本指南已經介紹完畢,請先付款吧。

————————————————————————

看來月球露營之旅還是比較貴,我們還是期待疫情過後,呼上親朋好友,來一次地球上的露營野炊吧。

再次感謝抗疫一線工作者的日夜付出,願各位讀者健康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