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2018年1月份,由章子怡、黃曉明、王力宏、張震、陳楚生等領銜主演的《無問西東》上映。電影初衷是獻禮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以幾代清華人為主線,展現了不同時代對“真實”的追求。

影片開播後口碑兩極分化,然而比起褒獎的聲音,似乎批評的聲音更多。縱觀批評者的觀點,有從拍攝手法談之,有從人物塑造論之。誠然,這些觀點亦有其合理之處,但如果在談論這部影片時若是跳過了影片本身最大的價值——引導和勸誡——去談論影片,未免有失公允。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01 潛在的思想危機——“精緻利己主義”

談論這部影片,我不得不談論一下當下的社會背景。步入現代社會生活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很大滿足,與此同時,在精神生活上人們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或者說是拷問。

面對不義之事,我們是獨善其身還是見義勇為?在價值觀的選擇中,是捨己利人還是舍人利己?在與人相處中,是坦誠相待還是虛情假意?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如果這些問題只是書本上簡單的A與B的選擇題,相信大家幾乎不用思考就能給出“正確答案”,但反觀現實中又有多少人只是將“正確答案”喊成了口號而已。

目前,我們的社會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點。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普及,學生群體中不可避免地發展出一類人——精緻利己主義者。

什麼是精緻利己主義者呢?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提出的,他說:“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錢理群教授的話高度概括了精緻利己主義者的基本特徵,簡言之,所謂的精緻利己主義可以理解為善於偽裝的利己主義,他們有著高智商、高學歷,但這些優勢卻沒有被用來利他和奉獻社會,而是被他們用來當做掩飾自己私心的武器——只要沒有觸碰他們的核心利益,他們甚至可以扮演好一個服務社會奉獻他人的老好人——利他在是精緻利己主義者利己的方式之一。

而一旦他人或者集體的利益和他個人的利益相沖突,這個人便有極大概率露出本來面目,或者是明哲保身或者是損人利己,總而言之就是要維護自己利益。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電影中的張果果就是這類人的縮影,他是清華的高材生,畢業後就任一家知名奶粉企業高管。由於一次工作上的失誤,他從原來的公司跳槽,本來打算牽線公司資助一家四胞胎的計劃也不了了之。

後來他在網絡上看到這家四胞胎的求助信息,前同事勸告他不要管這件事,否則救了四胞胎一次,可能還會有下次,以後麻煩纏身。

在當下社會,這個建議在很多人看來是正確的、合理的,甚至是“明智”之選。人情冷漠似乎成為社會常態,“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甚至成為部分人的人生信條。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里,當看多了“好心扶老人反被汙衊”的事後,這樣明哲保身的態度看起來似乎沒什麼不妥。畢竟,他萬一有什麼壞心呢。然而這些人在做出這個假設時,卻直接忽略了另一個可能——萬一他確實有困難呢。

精緻利己主義者就是這樣的群體,他們未嘗沒有善心,只是他們的善心是有界限的。如果他們此時的善行對自己將來的利益可能會造成損害,那麼他們情願獨善其身做個旁觀者。

於是未來可能就出現這樣的景象或者說已經出現了——有人在路上暈倒,周圍的行人只是匆匆而過,似乎地上的人不存在;有人發佈求助信息,看到信息的人麻木冷淡,品味陌生人痛苦至於還不禁懷疑,這人是騙錢的嗎?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這樣麻木無愛的人情環境想想就令人膽寒,而我認為一個健康的人類社會應該是充斥著愛和溫暖

02 新世紀前篇——對前人風骨的敬仰

電影選取了四代人四個故事,大多數人會習慣用四個故事的方式來解析這部電影。然而在看電影的時候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種感受,就是故事轉入張果果那部分時會感到“突兀”,和前面三代人的故事好像有點格格不入。

我這樣說並非是在挑剔演員演技,而是我由此受到啟發,或許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劃分這部電影結構——從我國步入現代社會前和步入現代社會後來劃分——或許會有一些新的收穫。

在這個劃分標準下,影片大致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新世紀以前的吳嶺瀾(陳楚生飾)、沈光耀(王力宏飾)、陳鵬(黃曉明飾)的部分和新世紀以後我國步入現代社會的張果果的部分。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吳嶺瀾是一個偏科的學生,他的文科成績遠遠優秀於實科(也就是理科),而他本人也更喜歡學文科。然而在那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學習實科被認為是更理智的選擇。當迷茫的吳嶺瀾被梅貽琦叫到校長辦公室後,梅貽琦沒有以過來人的口吻勸他該學實科還是文科,只是告訴吳嶺瀾要真實。

沈光耀是一個富家子弟,成年後不遠千里到清華求學,儘管出身顯貴,卻沒有一點富家子弟的惡劣習性。他尊師重道,對父母也孝順體貼。然而當戰爭的炮火來臨,沈光耀拋卻了優渥的環境加入了戰鬥機的隊伍,沈光耀犧牲前,他還儘自己最大的所能為眾多孤兒帶去了食物。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陳鵬就是沈光耀救助的孤兒之一,長大後的陳鵬同樣成為了一名清華學子。他暗戀王敏佳,為了能夠照顧好王敏佳,拒絕了學校讓他去西北研究所的提議。然而在意識到王敏佳心有所屬後,陳鵬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了牽掛,於是又答應去西北研究所。

在這個三個故事的拍攝中,我猜想導演大概是帶著致敬和仰慕的心情來拍攝的。

看看這三個故事所處的時代背景——都是動盪不安、民族夾縫中求生的年代。在這個時代中,民族、家國成為是每個國人避無可避的問題。在大我和小我之間該怎樣選擇,是舍小家為大家還是做一個懦夫逃兵只求在亂世中偏安一隅?這是那個年代中,幾乎是每個國人都要直面的問題。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導演李芳芳並沒有美化當時的時代背景——沈光耀所處年代中隨時會降臨的炮火轟炸,王敏佳所處年代中被集體無意識暴力的敵對——這些血淋淋的歷史,都被呈現在影片中,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情節安排,影片從成片到上映經過了幾年的時間。

匠心獨運的地方是,在這種大時代背景下,導演沒有用過多的鏡頭語言去表現戰爭的無情殘酷,反而將鏡頭對準了動盪年代下的學校、鄉間。廣袤無垠的鄉間田地、雨中垂釣的岸邊老翁、淳樸親切的鄰里鄉親……一幀幀閃現過的生活圖景,很快將觀眾帶入到靜謐、淳樸的環境氛圍中。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影片中有幾個片段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個是在暴風雨中漏水嚴重的教室裡,老教授從容鎮靜地給學生們上課,而學生們則認真聽課記筆記,似乎在風雨中隔離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同樣地還有在敵機呼嘯飛過學校上空,在炮火之中,老師和學生們躲在隱蔽的角落坦然冷靜地給學生們授課。

這些片段使我很受感動,並不僅是因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學生們依然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慾,還有心靈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和干擾的一片寧靜。縱外界炮火連天又怎樣?我自有屬於我的心靈淨土。

所以在導演的鏡頭下,觀眾所看到的那個時代的人物形象就是這樣的——勇敢、從容、自信,心中自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吳嶺瀾最終聽從內心的想法放棄不擅長的實科選擇了自己熱愛的文科,沈光耀在深思熟慮後毅然踏上了飛行員之路,陳鵬在了卻自己心願後走向了研究所……這些角色在烽火遍地的土地上所閃爍的人性之光,是用怎樣厲害的武器都無法毀滅的——不僅如此,反而更使得人性之光光芒萬丈。

我們後人每每在回顧進入新世紀前的那段歷史時,總不免帶著屈辱和敬仰這樣複雜交織的心情。屈辱已不必那言,那麼敬仰的是什麼呢?敬仰的是前人臨危不懼的勇氣,敬仰的是處世不驚的從容自信。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導演用自己的拍攝手法讓觀眾感受到了那個時代讓人感動和令人安心的力量,通過導演的鏡頭,觀眾油然而生出一種敬意。而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導演對於現代部分即張果果部分的表現,我想現代部分之所以給人“突兀”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張果果篇更多是帶著困惑對當前社會的探尋

03 新世紀後篇——困惑中的自我追尋

我們來看看電影的色調,在吳嶺瀾、沈光耀和陳鵬部分,電影色調鮮豔復古,翠綠的田園、英倫風十足的學生穿搭、金棕色的黃土……貫穿這三個場景的濾鏡色調也是橙黃色調,這些種種讓觀眾感到親切,富有懷舊感。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但是鏡頭轉到現代篇時,畫面則變成了冷靜的藍色調,這種色調就像蒙在鏡頭前的一層紗,讓人有距離感,也因為這樣的距離,所以給了觀眾觀察者的視角去審視這一部分。

在這一部分裡,我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不再是民族存亡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而是處於人心冷漠、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的荒誕感之中。

張果果在會議上提出了自己領導更偏愛的方案使得公司丟了一個大單,他卻因此丟了工作,沒想到他的新工作正好是他前一個公司的對頭,他因此被前同事懷疑故意在會議上出錯。張果果想要幫助四胞胎,但又擔心被訛詐……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張果果面對的不是和前人一樣的生死的問題,而是我們現代人都會遇到的關於人心、人性的問題,而我認為往往這樣的問題更難以做出抉擇——或者說更難以堅持。

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不可避免地會被周圍的環境影響,同樣的我們也會影響到周圍的人。

在電影中張果果的形象我們應當是熟悉的,我相信有很多像張果果這樣的青年人,步入社會時也是懷抱著一顆熱忱的心,但是現實的殘酷卻又使得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到底是他錯了還是別人錯了?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很多人因電影一開始打出的宣傳噱頭——清華大學校慶獻禮片——而錯過這部電影,對於看過的人,也不免戴著“一部獻禮片,當然要禮讚清華學子的精神”這樣的有色眼鏡來看這部電影,這樣的想法無疑是不公正和客觀的。

對於另外還有一些認為導演在電影中雜糅太多主題,比如家國天下、人情冷漠、對愛情真誠等,我認為這些算是電影的側面,而不應當說是電影的主題,電影的主題或許應該說是探尋更合適,即啟發觀眾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處在什麼階段,都應該有對周圍事情的求知慾、對自己內心的探尋。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正如影片開頭中張果果所說,如果提前瞭解,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這一疑問設置在影片開頭,讓每個觀眾帶著疑問觀看影片,也讓觀眾隨著電影中的主人公探尋不同人生中不同的選擇。

結語:

所以我在本文開頭就說本片最大的價值不是去向觀眾講述一個什麼道理,而是通過電影給予觀眾一種力量。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這股力量是什麼呢?是面對危難的從容不迫,是對自己內心的真誠,是對保持對自我對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索。

導演通過四段故事,將不同的人生畫卷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給每一個處於困惑迷茫中的觀眾以力量。而我以為,在現代社會中,最容易處於困惑和迷茫中的人當屬將踏入社會和踏入社會不久的青年人佔多數。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無問西東》文藝但又有力量的表達方式迎合了大多數青年人的審美特點,影片既有讓人充滿熱情和希望的浪漫主義色彩,又有讓人保持冷靜、警惕的現實主義色彩。在如今有人悄悄將“精緻利己主義”奉為圭臬的社會中,這樣的影片無疑是一陣風吹入觀眾內心,給每一個迷茫困惑的靈魂以清醒和前行的力量。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影片中的臺詞設計可謂是金句迭出。很多句子就算是單獨拿出來就令人回味無窮。比如軍官在選拔合適的飛行員那一幕,當沒有人上臺敢進行體能測試時,軍官說道“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同情”,一句話卻能貫穿影片始終。


《無問西東》: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該歌頌愛、勇氣和自我追尋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樣的“金句”顯得突兀,雖然我對這種說法是不大讚成,因為我覺得這樣設計反而很符合當時的環境背景和人物特徵。

不過總而言之,這部電影因為爭議在豆瓣中評分僅7.6,雖然這個分數已經算是國產文藝電影中難得的高分了,但或許更高一點也未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