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2018年1月份,由章子怡、黄晓明、王力宏、张震、陈楚生等领衔主演的《无问西东》上映。电影初衷是献礼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以几代清华人为主线,展现了不同时代对“真实”的追求。

影片开播后口碑两极分化,然而比起褒奖的声音,似乎批评的声音更多。纵观批评者的观点,有从拍摄手法谈之,有从人物塑造论之。诚然,这些观点亦有其合理之处,但如果在谈论这部影片时若是跳过了影片本身最大的价值——引导和劝诫——去谈论影片,未免有失公允。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01 潜在的思想危机——“精致利己主义”

谈论这部影片,我不得不谈论一下当下的社会背景。步入现代社会生活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满足,与此同时,在精神生活上人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或者说是拷问。

面对不义之事,我们是独善其身还是见义勇为?在价值观的选择中,是舍己利人还是舍人利己?在与人相处中,是坦诚相待还是虚情假意?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如果这些问题只是书本上简单的A与B的选择题,相信大家几乎不用思考就能给出“正确答案”,但反观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只是将“正确答案”喊成了口号而已。

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学生群体中不可避免地发展出一类人——精致利己主义者。

什么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呢?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提出的,他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钱理群教授的话高度概括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基本特征,简言之,所谓的精致利己主义可以理解为善于伪装的利己主义,他们有着高智商、高学历,但这些优势却没有被用来利他和奉献社会,而是被他们用来当做掩饰自己私心的武器——只要没有触碰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甚至可以扮演好一个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老好人——利他在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利己的方式之一。

而一旦他人或者集体的利益和他个人的利益相冲突,这个人便有极大概率露出本来面目,或者是明哲保身或者是损人利己,总而言之就是要维护自己利益。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电影中的张果果就是这类人的缩影,他是清华的高材生,毕业后就任一家知名奶粉企业高管。由于一次工作上的失误,他从原来的公司跳槽,本来打算牵线公司资助一家四胞胎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后来他在网络上看到这家四胞胎的求助信息,前同事劝告他不要管这件事,否则救了四胞胎一次,可能还会有下次,以后麻烦缠身。

在当下社会,这个建议在很多人看来是正确的、合理的,甚至是“明智”之选。人情冷漠似乎成为社会常态,“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甚至成为部分人的人生信条。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当看多了“好心扶老人反被污蔑”的事后,这样明哲保身的态度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妥。毕竟,他万一有什么坏心呢。然而这些人在做出这个假设时,却直接忽略了另一个可能——万一他确实有困难呢。

精致利己主义者就是这样的群体,他们未尝没有善心,只是他们的善心是有界限的。如果他们此时的善行对自己将来的利益可能会造成损害,那么他们情愿独善其身做个旁观者。

于是未来可能就出现这样的景象或者说已经出现了——有人在路上晕倒,周围的行人只是匆匆而过,似乎地上的人不存在;有人发布求助信息,看到信息的人麻木冷淡,品味陌生人痛苦至于还不禁怀疑,这人是骗钱的吗?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这样麻木无爱的人情环境想想就令人胆寒,而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人类社会应该是充斥着爱和温暖

02 新世纪前篇——对前人风骨的敬仰

电影选取了四代人四个故事,大多数人会习惯用四个故事的方式来解析这部电影。然而在看电影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种感受,就是故事转入张果果那部分时会感到“突兀”,和前面三代人的故事好像有点格格不入。

我这样说并非是在挑剔演员演技,而是我由此受到启发,或许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划分这部电影结构——从我国步入现代社会前和步入现代社会后来划分——或许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在这个划分标准下,影片大致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新世纪以前的吴岭澜(陈楚生饰)、沈光耀(王力宏饰)、陈鹏(黄晓明饰)的部分和新世纪以后我国步入现代社会的张果果的部分。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吴岭澜是一个偏科的学生,他的文科成绩远远优秀于实科(也就是理科),而他本人也更喜欢学文科。然而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学习实科被认为是更理智的选择。当迷茫的吴岭澜被梅贻琦叫到校长办公室后,梅贻琦没有以过来人的口吻劝他该学实科还是文科,只是告诉吴岭澜要真实。

沈光耀是一个富家子弟,成年后不远千里到清华求学,尽管出身显贵,却没有一点富家子弟的恶劣习性。他尊师重道,对父母也孝顺体贴。然而当战争的炮火来临,沈光耀抛却了优渥的环境加入了战斗机的队伍,沈光耀牺牲前,他还尽自己最大的所能为众多孤儿带去了食物。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陈鹏就是沈光耀救助的孤儿之一,长大后的陈鹏同样成为了一名清华学子。他暗恋王敏佳,为了能够照顾好王敏佳,拒绝了学校让他去西北研究所的提议。然而在意识到王敏佳心有所属后,陈鹏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牵挂,于是又答应去西北研究所。

在这个三个故事的拍摄中,我猜想导演大概是带着致敬和仰慕的心情来拍摄的。

看看这三个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是动荡不安、民族夹缝中求生的年代。在这个时代中,民族、家国成为是每个国人避无可避的问题。在大我和小我之间该怎样选择,是舍小家为大家还是做一个懦夫逃兵只求在乱世中偏安一隅?这是那个年代中,几乎是每个国人都要直面的问题。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导演李芳芳并没有美化当时的时代背景——沈光耀所处年代中随时会降临的炮火轰炸,王敏佳所处年代中被集体无意识暴力的敌对——这些血淋淋的历史,都被呈现在影片中,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情节安排,影片从成片到上映经过了几年的时间。

匠心独运的地方是,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导演没有用过多的镜头语言去表现战争的无情残酷,反而将镜头对准了动荡年代下的学校、乡间。广袤无垠的乡间田地、雨中垂钓的岸边老翁、淳朴亲切的邻里乡亲……一帧帧闪现过的生活图景,很快将观众带入到静谧、淳朴的环境氛围中。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影片中有几个片段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在暴风雨中漏水严重的教室里,老教授从容镇静地给学生们上课,而学生们则认真听课记笔记,似乎在风雨中隔离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同样地还有在敌机呼啸飞过学校上空,在炮火之中,老师和学生们躲在隐蔽的角落坦然冷静地给学生们授课。

这些片段使我很受感动,并不仅是因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学生们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还有心灵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和干扰的一片宁静。纵外界炮火连天又怎样?我自有属于我的心灵净土。

所以在导演的镜头下,观众所看到的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就是这样的——勇敢、从容、自信,心中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吴岭澜最终听从内心的想法放弃不擅长的实科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文科,沈光耀在深思熟虑后毅然踏上了飞行员之路,陈鹏在了却自己心愿后走向了研究所……这些角色在烽火遍地的土地上所闪烁的人性之光,是用怎样厉害的武器都无法毁灭的——不仅如此,反而更使得人性之光光芒万丈。

我们后人每每在回顾进入新世纪前的那段历史时,总不免带着屈辱和敬仰这样复杂交织的心情。屈辱已不必那言,那么敬仰的是什么呢?敬仰的是前人临危不惧的勇气,敬仰的是处世不惊的从容自信。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导演用自己的拍摄手法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让人感动和令人安心的力量,通过导演的镜头,观众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而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导演对于现代部分即张果果部分的表现,我想现代部分之所以给人“突兀”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张果果篇更多是带着困惑对当前社会的探寻

03 新世纪后篇——困惑中的自我追寻

我们来看看电影的色调,在吴岭澜、沈光耀和陈鹏部分,电影色调鲜艳复古,翠绿的田园、英伦风十足的学生穿搭、金棕色的黄土……贯穿这三个场景的滤镜色调也是橙黄色调,这些种种让观众感到亲切,富有怀旧感。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但是镜头转到现代篇时,画面则变成了冷静的蓝色调,这种色调就像蒙在镜头前的一层纱,让人有距离感,也因为这样的距离,所以给了观众观察者的视角去审视这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不再是民族存亡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而是处于人心冷漠、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荒诞感之中。

张果果在会议上提出了自己领导更偏爱的方案使得公司丢了一个大单,他却因此丢了工作,没想到他的新工作正好是他前一个公司的对头,他因此被前同事怀疑故意在会议上出错。张果果想要帮助四胞胎,但又担心被讹诈……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张果果面对的不是和前人一样的生死的问题,而是我们现代人都会遇到的关于人心、人性的问题,而我认为往往这样的问题更难以做出抉择——或者说更难以坚持。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地会被周围的环境影响,同样的我们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在电影中张果果的形象我们应当是熟悉的,我相信有很多像张果果这样的青年人,步入社会时也是怀抱着一颗热忱的心,但是现实的残酷却又使得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到底是他错了还是别人错了?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很多人因电影一开始打出的宣传噱头——清华大学校庆献礼片——而错过这部电影,对于看过的人,也不免戴着“一部献礼片,当然要礼赞清华学子的精神”这样的有色眼镜来看这部电影,这样的想法无疑是不公正和客观的。

对于另外还有一些认为导演在电影中杂糅太多主题,比如家国天下、人情冷漠、对爱情真诚等,我认为这些算是电影的侧面,而不应当说是电影的主题,电影的主题或许应该说是探寻更合适,即启发观众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处在什么阶段,都应该有对周围事情的求知欲、对自己内心的探寻。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正如影片开头中张果果所说,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一疑问设置在影片开头,让每个观众带着疑问观看影片,也让观众随着电影中的主人公探寻不同人生中不同的选择。

结语:

所以我在本文开头就说本片最大的价值不是去向观众讲述一个什么道理,而是通过电影给予观众一种力量。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这股力量是什么呢?是面对危难的从容不迫,是对自己内心的真诚,是对保持对自我对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索。

导演通过四段故事,将不同的人生画卷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给每一个处于困惑迷茫中的观众以力量。而我以为,在现代社会中,最容易处于困惑和迷茫中的人当属将踏入社会和踏入社会不久的青年人占多数。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无问西东》文艺但又有力量的表达方式迎合了大多数青年人的审美特点,影片既有让人充满热情和希望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让人保持冷静、警惕的现实主义色彩。在如今有人悄悄将“精致利己主义”奉为圭臬的社会中,这样的影片无疑是一阵风吹入观众内心,给每一个迷茫困惑的灵魂以清醒和前行的力量。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影片中的台词设计可谓是金句迭出。很多句子就算是单独拿出来就令人回味无穷。比如军官在选拔合适的飞行员那一幕,当没有人上台敢进行体能测试时,军官说道“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同情”,一句话却能贯穿影片始终。


《无问西东》:被低估的佳作,青春该歌颂爱、勇气和自我追寻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样的“金句”显得突兀,虽然我对这种说法是不大赞成,因为我觉得这样设计反而很符合当时的环境背景和人物特征。

不过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因为争议在豆瓣中评分仅7.6,虽然这个分数已经算是国产文艺电影中难得的高分了,但或许更高一点也未尝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