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作者 / 靈樨


疫情的突如其來徹底打亂了影視行業的工作節奏,項目停滯、劇組停拍、電影撤檔都為整個行業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相比之下,疫情對於網劇、網絡電影的定檔和上線影響薄弱,但也考驗了互聯網平臺的應變能力。

3月6日,優酷通過“一起看”觀影工具邀請多家媒體在線上完成了《重生》的提前觀劇活動,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也同樣在邀請之列。為了滿足疫情之時用戶也能與好友“邊看邊聊”的訴求以及社交需要,優酷推出了“一起看”產品,為小圈層用戶群體提供了相對私密的“雲觀影”、“雲觀劇”空間。正是通過優酷的“一起看”產品,各位媒體記者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提前看片會。


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對於一個帶有鮮明互聯網基因的劇集,這個特別的提前觀劇無疑是最佳打開方式。《重生》是阿里文娛自制劇模式推出的最新作品,其背後優酷、阿里影業為劇集提供了多種技術和大數據支撐。從選角、製片到宣推,阿里文娛廣泛調動內外資源,為疫情下的影視行業重新提出了“數字化”、“線上化”的行業發展議題。


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疫情下影視行業發展停滯

多項“雲技術”賦能網劇宣推

對於“優酷到底是科技公司還是內容公司”的討論一直在進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科技的力量的確推動了影視行業的技術變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新內容的產生。

5G、4K、VR、AI都在不同程度上為影視製作和平臺宣傳起到了賦能作用,也同樣帶來了“影視工業化”的發展方向。就行業趨勢來看,國內“影視工業化”只是小眾嘗試,大部分的劇集都面臨工業化不足、成本耗損嚴重,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並不盡人意。

在一年多的探索之中,阿里文娛在內容和科技上協同打通,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進行力量整合,形成體系化的內外聯動,其中“燈塔”和“雲尚製片”管理系統就是數字工業化的典型嘗試,而更多的技術加持也在研發和嘗試的路上。

“數據”和“科技”始終是阿里文娛生產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防控疫情對平臺商業價值的影響,優酷和阿里影業繼續發揮數據和科技優勢,從多角度、多層面展現了其技術實力。懸疑燒腦劇《重生》上線當日,這一點首先體現在了劇集與燈塔觀影團的合作之中。


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一方面,優酷的直播間技術和專業運營為觀影活動提供了支持,不僅保障觀劇過程的同步和流暢,而且在觀劇過程還會開放“熱議中”板塊,將觀影團追劇的討論進行實時展示,實現“邊看劇邊討論”的用戶訴求,也能使平臺及時收割用戶反饋;另一方面,燈塔觀影團也會優酷進行了項目引流,帶來了巨大的商業變現價值,其產出的口碑對於平臺來說也是一個強有力的輸出。由此所實現的“雙贏局面”成為了劇集宣推領域強有力的典範,也為疫情下平臺及劇方的營銷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除此之外,優酷還將和燈塔在《重生》項目上展開更多合作。燈塔觀影團將傳統觀影模式進行線上化創新,直接將熱度轉化為口碑,助力影視劇營銷。近年來開始賦能泛娛樂營銷的燈塔,率先從平臺突圍,從電影拓展到劇綜、網絡電影,阿里文娛的內外聯動宣推策略,無疑為疫情下的影視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影視工業化”最令人擔憂的便是“成本問題”,燈塔為宣發提供的數字化輔助更加精準地觸達受眾,提升了宣傳效果,節約了宣發預算,最大化凸顯娛樂內容的本體價值。營銷方面尚且體現了阿里文娛的技術優勢,在《重生》的製作和選角方面也同樣不能忽視技術和數據的力量。


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北斗星”預測系統加持

實現精準化大數據選角

據阿里影業副總裁、《重生》總製片人敦淇透露,在《重生》項目的選角工作中,優酷大數據智能預測系統“北斗星”提供了很大支持。

“北斗星”具有自成一套的評估體系,會首先對劇本的情節、故事、情感點、轉折以及人設等進行整體評估,且顆粒度非常精細。通過“北斗星”的評估系統會將人物的特質性標籤進行提煉,界定出所需演員的基本條件,並且根據大數據對所有演員進行篩選,與數據讀取的劇本人物進行匹配度的估析——比如外型、表演風格、過往角色等,最終選擇最為合適的演員。

另外,大數據讀取後會篩選出幾個備選演員,並按照匹配值的順位排序,優酷會根據順位進行用戶調研,從而獲取一些市場的聲音,進行綜合評估後再敲定人選。

不難發現,《重生》的演員沒有“流量”明星或當紅鮮肉,而皆是具有精湛演技的實力派演員。“合適”也是《重生》劇組的選角標準,通過大數據篩查和市場的多方面調研,張譯無疑是秦馳的最佳人選。從《士兵突擊》到《我的團長我的團》再到電影《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張譯的“硬漢”形象深入人心,而《重生》這部劇正是展現公安幹警新時代下的新擔當、新風貌、新作為的故事,是一部關於“小人物、真英雄”的故事,演員張譯的加盟恰能將秦馳的剛毅、果決、勇敢和無畏演繹得淋漓盡致。


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在大數據的支持基礎上,《重生》主創團隊對演員搭配也有更多考量。為了保障項目整體的連貫性和觀感,該劇還邀請宋春麗、呂涼、李宗翰等藝術家演技派加盟,為劇集助陣。雖沒有流量明星,但劇中也同樣需要年輕化的角色,趙今麥的選擇也是以“合適”為基準的。出演這部劇時,趙今麥還是高中生,沒有接受過高校的演技訓練,但她頗具靈性的演繹和多年的拍戲經驗都使其成為了陳蕊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


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優酷始終緊握“科技”的力量,用數據優勢輔助內容生產,形成“1+1>2”的良性循環。在內容製作方面,優酷也始終強調“內容為王”的重要性,在項目的劇作、場景、細節、視效等各方面都進行嚴格把關,力圖呈現具有創新精神的品質劇集。


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VR技術、Hawk鏡頭為內容增值

打造高品質文藝涉案劇

涉案題材劇在電視劇市場中已屢見不鮮,同樣的題材出現後,如何做到差異化、精品化是影視創作者亟待思考的問題。內容與科技的發展自始至終便是相輔相成的,技術設備能力的提高能夠在畫面、音效和動作等方面帶給觀眾更加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而這恰也是阿里文娛自制劇所作出的差異化和創新化之處。

優酷今日上線的燒腦懸疑劇《重生》的播出,不僅在宣推和選角方面給市場帶來了全新的數字化思考,其製作流程和拍攝手段也同樣走在行業前端。《重生》的主創團隊集結了經驗豐富、才華橫溢的行業精英,發揮“木桶效應”,以高標準、嚴要求共同打造精品化劇集。


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早在《白夜追兇》在優酷播出以後,編劇指紋就已向觀眾們證明了其講故事的實力,而在他的劇本當中也隱約構架其了龐大的世界觀體系。為了良好地展現故事中的世界觀場景,主創團隊應用VR虛擬影像技術搭建了西關大隊以及所在城市的空間感,形成整體視覺效果的預演,極大節約了製作成本,也提高了置景的效率,更加體現出阿里文娛製作劇集的數字化工業流程。

《重生》的攝影指導是《九州縹緲錄》和《好先生》的攝影指導李鵬,現場所有攝影機的鏡頭都是hawk鏡頭,這在國內的電視劇和網絡劇中幾乎無人應用,而只有在高品質的電影拍攝時才可能會用到,這體現了《重生》對畫面質感的品質要求。

除此之外,該劇的剪輯師是參與過《老炮兒》和《好先生》的剪輯師張文,錄音師是《戀愛先生》的錄音師俞子博,其斬獲了多項影視劇聲音獎項,該劇的作曲是著名音樂製作人譚旋,劇中的音樂也都是國際首席愛樂樂團幫助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導演楊冬出身警察世家,其對涉案題材尤為熟悉。主創團隊的精良為劇集的精細化製作帶來了品質保證,在“內容為王”的時代下,“人才”的價值空前凸顯。


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作為涉案劇,劇情中難免涉及一些警用專業語彙以及辦案流程、警用物品、槍械等各種細節,公安部金盾影視中心全程對拍攝過程進行指導,力求每一處細節都要做到精準、精確,這也是一部高品質劇集所必須做到的要求。

劇本是一劇之本,編劇指紋在內容上的精準把控是劇集整體效果的根基。該劇採用了雙線並進的交叉結構,既有循序漸進交代故事的“表層案件”,也有人物內心不斷探求真相的“底層案件”,兩條線索互為輔助,懸念迭生的同時也必然帶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結局。


懸疑劇《重生》上線,影視業在“互聯網+”迎來一次重生


阿里文娛具有充足的項目儲備,阿里影業副總裁敦淇更是擅長行業劇、刑偵劇的開發和製作。《重生》作為其公安題材的排頭兵更是無形中肩負起價值引領的責任,代表了優酷同類型題材的精神內核。優酷始終在內容上關注家國情懷和人文思考,同時做了許多行業題材的自制劇研發。

“數據+內容”的精品化聯動必然會給阿里文娛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也同樣帶給國內整體的文娛行業關於內容開發、項目製作、後期宣推等全產業鏈的一次“重生”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