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首先講一下我們今天分享的幾個板塊:

第1個板塊:明確界定一下B端產品的概念,目前很多人在聊B端產品的時候,實際上和概念上還是有很大差異。

第2個板塊:理解企業組織,只有理解一個企業經營運轉過程之中,不同的部門不同的組織,存在的目的、意義以及它的本身的價值是什麼,才能針對不同業務部門使用的B端產品去考慮它的降本增效。

第3個板塊:重點講一下B端產品在企業內如何去給不同的部門降本增效。

實際上這還是比較龐大的一個話題,我只是希望能夠通過分享幫大家打開一個思路,實事求是的講,如何給企業降本增效,要結合具體的業務單元去看,希望大家一定要理解。

一、B端產品概述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什麼是B端產品?我對其定義是:B端產品也叫To B產品,使用對象是企業或組織,用來幫企業解決某類經營管理問題。定義裡邊有兩句話:

  1. B端產品的使用對象是企業或組織,而不是個人。
  2. 它是幫企業解決某一類的經營管理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某一類,因為不可能一個B端產品,就能把企業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這是B端產品的定義和概念,當然B端產品本身也有很多特點,比如:

  • 效能第一,體驗第二
  • 強調抽象和邏輯
  • 收益不容易量化
  • 實施週期長,即便它是一個最小化的MVP版本,也要比C端的產品複雜很多

B端產品有哪些方向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第一個從大的方向來分,分企業自研的,就是在企業內部使用的,叫企業內部的方向。第二個方向叫SaaS。

企業自研這個方向,B端產品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給企業內部使用的,一類是給企業外部使用的。

從企業內部使用來分,可以分三個子方向:

  1. 垂直業務;
  2. 基礎服務;
  3. 交易平臺;

企業內部使用的,又可以分為三個比較大的子方向:

  1. 垂直業務:我們都知道B端產品都是給某一個業務部門使用的產品,比如CRM是給銷售用的、WMS是給倉儲用的、TMS給配送用的、ERP是給生產部門用的、Callcentre一般是給客服用的。這些對應的B端產品都會有一個對口的業務部門,這叫垂直業務方向。
  2. 基礎服務:B端的軟件系統它是有體系架構的,不是單一的產品就能完成的,支持整個體系運轉起來,是有一些被抽象出來的功能模塊在背後提供支持,現在也可以叫中臺。實際上很多現在的中臺部門都是以前的基礎服務部門,比如組織機構、權限管理、消息中心、push,這都屬於基礎服務,他們不屬於某一條業務線,但是要給多條業務線提供支持。
  3. 交易平臺:在企業裡,交易平臺一般在任何企業裡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團隊,而且是一個獨立的團隊。這裡邊包括了訂單中心、商品促銷、財務清結算等。

從企業外部使用來分,可以分二個方向:

  1. 商家自助管理;
  2. 商戶管理;

企業外部的B端產品,實際上是指一些商業模式是雙邊市場的企業,就是平臺型的企業,比如說淘寶、餓了麼、美團,這些平臺型企業給商家使用的這些系統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屬於B端的方向。商家端一般都是一個機構或者一個公司要給他們使用的系統,也是屬於B端,符合B端的特徵,所以這是B端的對企業外的方向。

現在很多媒體,更多的的時候說的B端產品是指SaaS產品,媒體上說的To B實際上是指的做這種SaaS的B端軟件的商業化。SaaS公司一般業務形態也分為兩類:一類是做垂直業務領域:比如說有專門做CRM、客服與呼叫中心、ERP等。另一類是基於行業來做:比如說有專門做零售、電商、物流、餐飲等。SaaS產品裡,它的分類覆蓋了B端產品。

二、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組織與部門

學習一些組織經營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的一些重要概念,對於理解這次的核心主題,如何給企業降本增效很有必要。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組織架構圖,任何公司,小到幾十人的公司,大到幾千人、上萬人的集團企業,它的組織架構基本都是一樣的。

順著這個圖來看,首先從企業的經營過程來看,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通過生產資料的輸入,持續的做價值挖掘、價值增長,提供良好的商品或者服務對外去銷售。它需要研發自己的產品,這裡的產品研發部是廣義上的,不只是我們理解的開發工作;比如說快消公司寶潔,它也有自己的產品研發部,比如香皂、洗髮水的研發,產品研發完了以後,緊接著就是生產製造環節,這裡邊包括了採購、生產、倉儲、配送,這是生產製造相關的。製造完商品需要售賣出去,市場與銷售也是一個基本的業務部門單元,存在著市場、銷售、運營等;商品售賣出去後就會有客戶服務部門,客戶服務一般就是呼入組、呼出組。

除了這些部門以外,支撐企業正常運轉的還需要一些職能單元,其實產品研發也算職能單元,客戶服務也算是職能單元,這種職能屬性更強烈一些的,要屬人力和行政部門。現代的公司經營管理,財務是很重要的板塊,沒有財務,企業經營發展完全就不可度量不可控。

一個企業裡常見的組織結構就是這樣,很多所謂集團型的企業,它本質上也都是這樣,只不過把人力資源部改成了人力共享服務中心,財務部改成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然後有各自的事業部。企業的經營運作是一系列不同的業務部門組合起來,各司其職來完成工作的,不同的業務部門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上圖中的大神叫邁克爾 • 波特,如果探討學術界去認識觀察企業內部組織存在的價值,那就必須得講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模型。這個模型在管理學界非常有名氣,邁克爾•波特也被稱為“競爭戰略之父”。

B端產品,包括C端的產品,它在分析市場做企業戰略分析的時候會用到一些模型,有PEST模型、精益畫布、波特五力模型、波士頓矩陣、BCG矩陣、價值鏈模型、GE模型,這都是很常見的一些戰略分析模型。本身企業戰略分析有很多種模型,而邁克爾 • 波特在這一系列的模型裡邊就貢獻了非常重要的兩個:波特五力模型、價值鏈模型。

我們接下來看一下邁克爾•波特很重要的一個模型:價值鏈模型。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邁克爾•波特認為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有一些部門是給商品和服務、生產製造部門增加價值的部門,另一些部門是支持這些部門展開價值增值活動的,做一些事務性的支持。

在這個圖裡,最下邊一行的內部後勤、生產經營、外部後勤、市場營銷、服務,在波特的價值鏈模型裡邊叫基本活動。對應著之前組織架構圖也能看出來,這都是業務部門,它實際上完成了商品的生產製造整個過程。

邁克爾 • 波特認為這個過程是一個價值的持續增長和傳導的過程,價值就是在這些業務部門的環節之中,商品的價值一步一步的持續的提高,最後總價值減去整個的生產經營的成本,剩下的就是企業的利潤。為了支持底下這些基本活動一步一步的去做價值增值的工作,還需要很多支持性工作,像財務、計劃、人力資源、還有采購,都叫支持性活動。這個模型希望能讓大家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稍去體會,感受一下不同部門的一些價值和它的定位目標。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還有一個概念,叫企業的責任中心。企業裡邊的部門或者叫中心可以分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投資中心。

成本中心就是指,他不給企業帶來利潤,基本上就是隻花錢的部分。利潤中心就是能夠給企業創造利潤的。投資中心就兼具了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在實踐中,一般企業很多時候都會把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的概念做簡化,能賺錢的就叫利潤中心;花錢的就叫成本中心。

這兩類中心在企業裡邊的地位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哪個中心給企業賺錢,哪個中心的地位就會比較高,當然它的壓力也會更大,比如說銷售部門一般在企業裡邊地位是最高的,當然他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像財務、法務、行政屬於支持性部門,一般叫做成本中心,它要給利潤中心提供支持。

有幾個問題大家可以一起思考下:

(1)人力資源部門是利潤中心還是成本中心?

(2)銷售部門是利潤中心還是成本中心?

(3)產品研發部門,是利潤中心還是成本中心?

針對第三個問題,不同的人理解可能會非常的不一樣。要看產研部門在這個公司裡邊做的是什麼工作,然後也要看這個公司的商業模式。像一些搜索變現的公司,產品研發部門其實他算是利潤中心。有很多做DSP變現的公司,銷售人員都不需要,產品研發部就是個利潤中心。但是有一些產品研發部門在公司裡邊,它是屬於成本中心。

在互聯網公司裡邊這個問題可能還比較有爭論,但是在傳統企業裡邊,產品研發部門一般就是IT部門,一般企業裡邊都認為它是成本中心,現在媒體上也經常在討論的IT部門如何從成本中心轉利潤中心。產品研發部門不一定就是利潤或者成本中心,需要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看。

作為一名B端產品經理,首先要搞明白的事情:

  1. 企業不同部門,存在的目的不同,在企業的定位不同;
  2. 不同的部門,有著完全不同的目標,對B端產品的訴求不同;
  3. 做B端產品,首先要搞清楚你的客戶部門的定位、價值、考核目標;

不同部門存在的目的不同,它的定位也不同,我覺得大家都需要非常明確。不同的部門是有著不同的考核和績效目標,對B端產品建設的訴求是不一樣的。做B端產品,必須清楚服務的客戶部門的定位價值和考核目標,如果你不能理解你服務的業務部門,他在企業裡邊整體存在的目標價值和定位,他是一個成本中心還是一個利潤中心,他本身有著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去做B端產品對降本增效的分析可能就有些困難了。

三、B端產品在企業內部運作過程中的的賦能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我總結了一下B端產品對企業的價值,無論是做什麼類型的B端產品,對企業的價值有這麼幾塊,分別是:規模、成本、效率、品質、風控這5點。規模就是指提升收入,B端產品在某些業務方向上是可以幫助企業提升收入的。這裡的B端產品是從企業內部使用的角度來看的,不是對做SaaS的公司,現在所講的B端產品,指的是企業內部給業務部門使用的B端產品,不是SaaS產品。

(1)規模,提升收入,更多的是給銷售使用的,或者給市場部門使用的B端產品,它會承擔一定的職責。

(2)提高效率,B端產品一般都會有一個這樣存在的意義和目的, 這是他很重要的很通用的一個存在價值。

(3)降低成本,無論是人力成本還是運營成本,都是可以通過B端產品降低的。

(4)保證品質,品質是指客戶服務相關的,保證客服品質。

(5)控制風險,一個最核心的就是做好風控工作,持續做好風控。

我們現在來通過一些例子看一下,不同業務部門,從B端產品的這5個價值方向來講,B端產品如何能做到降本增效。

一、採購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採購部門,它的業務目標、核心目標比如有需要保證補貨的及時性,成本要最優。對於採購這條業務性來講,B端產品不太可能提升收入了,更多的就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從降低成本這邊來講的話,一些採購軟件能夠提供一些自動比價,尋找一些優質的供應商,或者做一些供應鏈協同、能夠把不同的供應鏈環節穿插在一起,讓企業實現一個採購運作的最優解。

在提高效率這方面,這是B端產品一個最基本的存在的價值。標準化、自動化、管理規範化提高效率,針對採購,可能還包括了SOP就是標準化自動補貨,很多公司的採購系統都會涉及這個功能,比如說隨著前端商品售賣的缺貨情況,能自動發起採購,請求請購任務,還有銷量預測,這些都是幫採購提升效率的。

另外大家也知道採購業務上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一種叫是的拉式的採購管理,一種叫推式的採購管理,以前的採購管理都是叫推式的管理。推式的思路是指這個客戶的訴求的起點是從採購部門開始,首先要有銷量預測,然後產生一系列的採購計劃和生產製造任務,最終把貨推出去,推到客戶面前,客戶再去採購,這是傳統的做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最新的採購理論應該是拉式的服務,就是它的商品的訴求是來自於客戶的商品訴求,像一種外力在拉一樣,拉著採購去完成生產製造的訴求。正是基於B端產品的存在,它能夠通過信息技術保證所有的信息傳遞是最及時、最高效、最快速的,而且是最規範的。有了B端產品的前提後,採購的這種業務管理模式才能變化,這可以說是B端產品對採購業務很重要的一種影響和改善了。

控制風險這方面,採購的B端產品可以做的是貨品的質量、監測、比價、核算等等工作,比如說銷售客服發現,近期某一類型的商品客素質品質的相關客訴增強,可能會很快地傳導到採購那邊,去看哪一批供應商的貨有問題,這都是通過B端產品來賦能的。

二、倉儲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很多公司都希望成本中心能變利潤中心,倉配業務是很容易從成本中心變利潤中心的,因為它是可以作為一個第三方服務對外提供支持的,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他自己的WMS和TMS系統必須做得非常好,必須有這種基於SOA理念的軟件的管理架構和對外的接口服務體系,能夠把公司整個的業務能力通過軟件系統外化出來。這樣,其他公司就能夠通過系統級的集成和對接,輕鬆的享受到作為第三方倉配公司提供的專業服務,這是B端產品或者叫信息系統很重要的賦能的案例。

在提高效率方面,倉儲是一個標準化的,像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在提高倉儲效率上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的,RFID保證品質和控制風險這一塊相對弱化一點。

三、銷售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除了給銷售使用的CRM系統,能夠幫企業在提升收入上賦能以外,本身有一些交易平臺類的B端產品,比如說像有贊、微盟這種交易平臺,也算是給企業的銷售賦能的B端產品。一些B端產品中CRM相關的產品,線索的自動化的分配機制,給銷售人員的一些輔助工具,都可以給銷售業務人員進行賦能,幫助企業提升收入。

在提高效率這一塊,最基本的銷售CRM很核心的部分,是SFA(Sales Force Automation,銷售過程自動化),是為了幫企業做銷售管理,提高效率,包括SOP標準化流程的建立,以及線索清洗,這都是在銷售上提高效率的賦能。

像銷售和採購這種業務,做B端產品發揮的作用非常大,B端產品要承擔起控制風險的任務,比如說在銷售中,防作弊、刷單,這都是常見的業務系統裡必做一些預警。

四、客服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客服對於企業來講,它存在的目的是提升服務水平。常見的考核指標,針對客服,比如說80%的電話是不是20秒內能夠被接起,客戶的滿意度。對於客服方面提升收入的話,B端產品作用較為有限,因為客服部門也不是用來提升收入的。

在降低成本方面,B端產品在客服領域特別能發揮價值,像機器人外呼,打電話做呼入熱線時,有一些自助引導的解決,以及在線IM的攔截和分發,這都能極大地幫助客服部門。從具體的實踐數據看,很多公司用了大量的智能IM或者是AVI這些技術以後,客服人力成本普遍會降50%以上,因為絕大多數的客戶諮詢,其實都是非常初級的和低級的,如果僅靠人工去解答問題,會非常低效,由此可見,B端產品在客服部門發揮的降低成本的功能非常強大。

在提高效率上,比如客服部門要使用工單知識庫,尤其是工單,他能夠把整個基於客戶訴求的內部業務處理的管理流程全部串起來,工單的處理在不同的環節,時間點,它的優先級,它的處理時效是不是影響到客戶體驗等,都可以通過工單系統這樣一種B端產品全部串起來,且非常好的執行下去,如果客服的團隊沒有一個工單系統的話,它的客訴處理會亂套。

在保證品質上,針對客服業務提到了質檢,以前的呼叫中心,客服的質檢,用人工抽檢特別低效,而且很容易出錯。但是現在語音識別技術在某些商業應用場景下相對還是比較完備,所以可能會用智能質檢去掃相關的問題,保證服務的品質。

B端能做的事情,我分別從採購、倉配、銷售和客服這4個業務方向去講,不同的業務部門,它對在企業內部的目的和價值是不一樣的,B端產品如果要給某個部門賦能的話,必須結合部門的業務目標來。

B端產品,它並不是萬能的,有些B端產品本身就能夠非常好的幫這些業務部門去賦能,但是有些B端產品可能只能部分解決業務問題。比如採購業務裡面經常容易發生的貪汙腐敗問題,B端產品就解決不了,只能做一些預警,但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大家要意識到B端產品對企業業務運作的價值空間,它的上限和下限是什麼,特徵和應用點是什麼,能解決什麼不能解決什麼,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一些B端產品的底層技術

B端產品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B端產品的底層技術,是作為一名合格的B端產品經理都需要理解的。理解這些以後,遇到相關的問題,就會知道大概應該怎樣去處理。

1、工作流引擎

有很多產品經理工作了好幾年,但都不太理解工作流引擎,它雖然是一個偏底層的偏技術上的概念,但是在B端產品的應用系統設計上是非常經典且常見的,不論是客服用的工單系統,還是OA的審批流系統,都要用到工作流引擎技術,有同學問技術是什麼?工作流引擎,簡單來講的話,在技術研發的底層就叫工作流引擎,Workflow露。一般會有一些比較好的開源的框架,也有一些能買的技術底層框架,工作流引擎其實也是非常容易實現的。大家感興趣可以去查閱學習一下。

2、IVR

在呼叫中心領域是運用非常多的一個技術。簡單講的話,在你打電話給銀行或者保險公司的時候,客戶熱線一般都是指令型的,一步一步讓你選擇按鍵,然後引導你進入到對應的菜單,簡單講就是呼叫中心裡邊人機對話的一種方式,是在呼叫領域非常經典的一種技術方案,能夠非常好的提高流程和效率。

3、預測式外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有時你接起一個廣告電話的時候,先是音樂響了兩三秒,才有人接起電話,這個就是採用了預測式外呼技術。大家知道,一個座機在給外打電話的時候,基本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沒人接,這個實際上是非常低效且浪費時間。

企業一般對這種批量的外呼都會採用預測式,外呼技術就是通過運算配一個參數,然後由計算機呼叫中心批量地打出去,最終電話被客戶接起後,客戶那邊聽到的是一個音樂鈴聲,然後電話又會回過頭來呼到坐席的界面上,這時坐席接起,電話就互通了。這樣子可有效過濾無效號碼,效率能大幅提升, 但是這種客戶體驗非常差。

目前呼叫中心外呼業務雖然在慢慢的弱化,但是電話的這種技術手段,實際上在B端,甚至C端的業務場景下都非常常見。比如說滴滴打車,如果你預約了一些機場接送機的專車,在一些關鍵的時間點上,就會有一個外呼電話打進來,和你去確認一些出行時間什麼的,這都是通過預測式外呼電話的去解決的。

另外比如說美團外賣的騎手,如果需要聯繫你,這是為了隱私保護,美團需要在呼叫中心做一個三方的通話,你的電話打的美團公司的呼叫中心了,呼叫中心會再換一個號打給外賣騎手,這樣就保證了你和騎手之間彼此看不到對方的電話,快車、專車、業務也是這麼做的,這都是一些保護兩方隱私的一些手段,這種技術在某些場景下確實非常好用。但是直接跟人溝通是最直接有效,這是一種很生硬的技術,在很多場景下已經很不好用了,比如說電話外呼,還有電話銷售。

其他幾種技術我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查閱學習

以上,大概介紹了B端產品對企業降本增效,在不同業務方向可能的發力點。大家可以發現,談論這個話題,首先需要明確B端產品服務的業務部門,在企業本身的定位,價值,考核目標,只有理解了這些,才能更加準確的談論對應B端產品的降本增效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