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修繕祖宗祠堂,向出嫁的閨女每人收300元合理嗎?這個錢不出可以嗎?

徒勞龍


這點錢,對於現在的家庭來說不算多。以我的淺見,這種做法,有點讓人不敢恭維。出錢了是情分,不出錢是本分。

有些地區的人比較注重修建祠堂,供奉祭奠列祖列宗排位,每年還會舉辦相關的祭祀活動。懷念先人們的人文精神等,也無可厚非。但是,無論按照傳統文化來講,或者按照現實意義來說。嫁出去的姑娘戶口大多說已經隨著夫家走了,原則上已經不是本村的人。所以說這種情況很罕見,修繕不起就別修。現實生活中,如果真這樣做,一個村人的臉面都被丟盡了吧!



我記得前幾年,我老家村裡修繕祠堂,都是按照一定數額,每戶籌資。當然,有錢的可以隨意多捐獻一些。嫁出去的姑娘隨便,沒有要求,願意捐款村裡人歡迎,不願捐款,根本沒人去通知姑娘家捐款。

我不清楚題主們村是什麼情況。大道理上來講,你孃家村裡人做這樣的有欠考慮。我當地祠堂一般都是供奉對本村有“貢獻”的男性,無論貢獻的是名或者利,和女性都不搭邊。本村的媳婦一般都進不了祠堂,何況是嫁出去的姑娘?

當然,每個地方的人情風俗不一樣。有些地方的祠堂,可以供奉本村的媳婦,但是我沒有聽說能供奉本村的姑娘。如果你當地祠堂,可以供奉嫁出去的姑娘,這點小錢必須要捐,而且要多捐一些,畢竟有姑娘的一席之地,為什麼不能捐款呢!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三農的高度


我們閩南建祠堂都是村裡按丁攤派,有錢的多出!祠堂建成晉祖,會給出嫁的女兒發請柬讓她們到時候出席,名為金姑!出嫁的女兒會按各自能力包一份紅包以示慶祝,然後會將金姑禮金多少刻在祠堂牆上!

祠堂建成酒席上百桌不等,宴請各路宗親,出嫁金姑!族中老少爺們鞍前馬後伺候著,散席還有伴手禮!

我母親去世二十多年了,前年母親孃家祠堂重建,舅父說一個金姑兩千,四個阿姨都答應了!問我及我弟怎麼樣?我讓我弟去回說不出!我的理由是,母親已經去世二十多年了,現在包禮金過去有何意義?如果母親在世,一萬也包,人不在包過去讓人吃喝?有什麼意義?


熱血不會冷切


我們那邊是建祠堂按家族的人口出錢建,祠堂建好竣工辦酒席送禮,有錢人幾萬捐,沒錢人一百、幾十也有,但五百以上上祠堂石碑,不強迫自願行為。所有外嫁女都會發請帖,捐多捐少看你個人實力,一般都是500,因為能上石碑留名。我爸、我、我兒子都分別捐了1000。先前建祠堂我家7個人已經出了10500。這個建祠堂也是家族大事,剛開始家族有人牴觸,家族有大老闆說,如果家族沒人願意出錢,他一個人出錢建。但家族人都反對,後來大家也都願意出錢建。


康家川德


村裡修繕祖宗祠堂,向出嫁的閨女每人收300元合理嗎?這個錢不出可以嗎?

問出嫁女強行收取費用自然是不合理的,但相信沒有村會強行收取,只是按照個人的心願,可以捐款也可以不捐。其實在祠堂修建好了後,那些捐贈者的名字也會出現在祠堂上,這樣後人也能夠記得。而村子裡修繕祠堂,外嫁女作為同宗族的一份子,捐錢出力並不奇怪,雖說嫁出去了,但祖先的姓氏沒有改變。

時代在變化,我們的思想也在轉變,至於出嫁女是否交這個錢,自然是自願的,不出錢也沒有關係。我外婆村子裡是在6月份將祠堂建好的,我媽就捐了500元,我媽說很多同村的外嫁女都捐了一兩千,大家的熱情很高,從這就可以看出,男女平等了,每個人都會共同為家鄉的發展而努力。

在過去,通常是男方捐款出力,而出嫁女是不會捐贈的,但如今有一些村莊,也會將外嫁女寫到族譜上,這樣也是時代的轉變。畢竟在男女平等的思想下,不管是婆家還是孃家,其實都是自己的家。一旦離婚的話,婦女還是會回到孃家去,至少孃家是一直存在的,而捐贈這筆錢,每次回到家裡內心也會有歸宿感。

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這句話已經不適應今天的社會了。國家明確表示,外嫁女也可以繼承家裡的土地、宅基地,就連老人的財產也可以繼承,在這種情況下,外嫁女的地位也升高了,因此我認為修建祠堂捐點錢是可以的。

捐錢是捐錢,但如果是分攤收費的話,那就不合理了,畢竟給多少是個人心意,大家怎麼看?


惠農圈


宗族成員當中,能遇到修祖祠,說明這個宗族日益成長和強大了,且宗族成員明白了,自己來源於什麼地方,同時更加對列祖列宗心存感恩之情,捐錢和分擔承建費用,理所當所,應主動去擔當。幾百至上千元錢,稍加節省就出來了,一輩子能遇上應覺慶幸才對。如我舅舅那宗族祠堂要重建,雖我媽媽不在了,我也會捐錢建祠堂。


蛟龍相伴


我是城市入住了,村裡做戲臺都是自願出的,我也出資一萬元,表示自己一點心意,給村裡出一點力,一年四季也很少回去,就是每年春節回去玩一兩天,村裡的年輕人都不認識我的,從30多歲就出來了,現在快60歲了,時間過的真快,過著過著就老了,我在農村長大的,總感覺還是農村好,做夢還總是農村的記憶,童年時光的天真活潑,小時候真的很快樂!


天翼用戶景德鎮市陽光


村規民約,沒有合理不合理一說!

現在的生活條件寬裕了,身邊的小錢有了,同時多數地方的公廳或者祠堂也經歷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洗禮,基本都破舊或者倒塌了!

我老家的公廳修建的時候是按照在世的人頭計算,就是昨天生的也算,40歲未嫁的也算。其他男女老少根據預算一人幾百,那個時候個別人會計較說人頭多,但是99%的人是積極擁護並出錢的,從傳統習俗來說,人口越多說明家庭興旺!然後落成典禮的時候大辦一天,這個時候就是邀請外嫁女兒女婿以及施工隊,本村組的男女老少全部參與幫忙做事。女婿來了會帶一大盤鞭炮或者煙花燃放,然後根據能力上禮金表示祝賀,這個事情是非常好的,對於農村來說,孃家集體做這種公共事業是非常長臉的,說明團結啊!基本沒有去計較多少的人!再說,這個看不見的鬼神或者祖宗,大家都是尊重!再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何必去糾結這麼點小事!


當裡個7093566764333


不合理!嫁出去的女,差出去的兵,不應該向嫁出去的閨家女收錢,憑她的自願或多或少意思意思。


五花八門20


村裡修繕祠堂,規定要外嫁女捐資300元不合理。我老婆的孃家前幾年也修繕了祠堂。我老婆手機有孃家“× 氏一家親”幾百|人的微信群。修繕祠堂的時候,在“×氏一家親”微信群發消息:我們×氏重新修繕祠堂,希望外嫁女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老婆捐資500元給孃家重新修繕祠堂。為什麼捐資500元,因為捐資500元以上可在祠堂牆上刻名字紀念。


物華國富圩日街邊擺攤


在農建宗族祠堂是好事,也是過去一直傳承到今。當然出嫁的閨女也要出錢,但出多少根據你家生活條件也不強迫,生活條件好多給點也無所謂。生活條件不好少給點大家都理解!哪麼出嫁的閨女是不是應該出錢呢?這個問題也是過去餘留的問題不必記較。如果你不通知她,人家還說你看不起她,給錢她都幹心這是名面錢。孃家建祠堂當然是好事,也不會在乎那點錢,現在生活條件都比較好也不會在乎那點錢。給錢也是情理之中,不會把話讓孃家人說,給多給少是你的意,為了自己孃家的面子,以後去孃家也光彩。大家朋友家裡是不是也有這種風俗呢?歡迎大家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