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再次探釣活水壩,巧析魚情,終得重溫兒時垂釣的歡樂

每個釣魚人的心裡都藏著一片江湖,可能是叢林深處的一處小溪,也可能是荒郊野外的一畝方塘,而記憶深處更藏著一處活水壩。


這裡所說的活水壩雖不像小兵張嘎曾經玩耍過的白洋淀,水域遼闊,煙波浩渺,勢連天際的蘆葦讓人目不暇接。也不像沈從文在邊城中描述的湘西美景,夾雜著翠翠的愛情故事,凝聚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而是一處非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水域,正是有了很多共性的東西,才能廣泛的存在於我國的大部分地區。

20年後再次探釣活水壩,巧析魚情,終得重溫兒時垂釣的歡樂

長滿蘆葦的活水壩


活水壩的簡介

活水壩主要是由較大面積的活水所組成,水域之間都是連接著的,四通八達,在大水面和下游小河小溪有著一處水壩連接著的。而這水壩可以說就是類似漁梁壩的縮小版,平時能攔截蓄水,水多了就會漫過去,既能洩洪防旱,又能截流行船,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


岸邊通常都會長著大片的蘆葦等水生植物,為平淡的水域增添了一抹白色,顯得更加靈動。這裡通常是動物們的天堂,魚就更不用說了,水裡魚種豐富,有著當地釣魚人夢寐以求的釣點。就是這樣的一處水域,很多釣友小時候都會有所接觸,基本上比較大的水塘就會呈現這樣的情景。

20年後再次探釣活水壩,巧析魚情,終得重溫兒時垂釣的歡樂

破敗的活水壩


釣位的選擇

時別多年,為學業,為工作而奔波不停,老家附近的活水壩早已不復存在,加之很少有時間到處找野塘,此次還得益於釣友老周的引領,才能重見兒時的景象。雖然是在看似蕭條的仲春,但是土地裡以及活水中,萌發出的活力隱約能感受到。一路走來,那潺潺的流水聲,歡快的鳥語,讓我興奮不已。


我們到達的活水壩也是一處村落的偏僻處,驅車到達村村通公里的盡頭,步行十分鐘才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處活水壩,雖然水壩很短,很小,但是年代久遠,水壩上鋼筋混凝土的橋面已經破敗,此處水域是連接著河流和大水面的。


20年後再次探釣活水壩,巧析魚情,終得重溫兒時垂釣的歡樂

河塘相連


主河道釣位分析

上游主河流雖然水源充沛,河流長度也長,但是寬度不算大。可能是水淺的緣故,長了許多的蘆葦和水花生,雖然這個季節比較適合使用長竿短線玩傳統釣,作釣這些釣位,但是岸邊長著一些雜樹,也沒看到有什麼像樣的老釣位,加上我還是主玩臺釣,也就放棄了。

20年後再次探釣活水壩,巧析魚情,終得重溫兒時垂釣的歡樂

主河道


下游河溝釣位分析

水壩的下游在第二次去的時候已經沒有水源的注入了,但是水裡肯定是有魚的,岸邊的蘆葦和水花生也是比較多的,這樣的地方最容易出大鯽魚的。我們就像遇到羊的狼一樣,邊看邊流口水,但是經過分析,還是放棄了。原因在於河溝的兩邊有很多菜園,以及水田的水流入,再看水體顏色比較重,估計水是肥水,我們釣魚選水也要遵循寧瘦毋肥的原則。另一個難言之隱就是擔心網,電捕魚等行為的影響,畢竟水面窄,地方偏。


大水面釣位分析

地勢高的地方是一處大水面,

南岸是蘆葦秸稈林立,整個水面的岸邊都零零散散的生長著一些水花生。老周也是兩年沒來了,我們第一次去的時候是颳著東風的,加上東岸的地勢呈現緩坡型的,所以就為了避免風的影響,選擇在東岸作釣。而且東岸也有許多老釣位,選擇一處,間隔十米左右分開來坐。看著老釣位也比較順眼,離岸邊三米的地方還能看到水草,再往前水的顏色就深了,說明水位也深,正好釣草頭也行。

20年後再次探釣活水壩,巧析魚情,終得重溫兒時垂釣的歡樂

大水面作釣


巧析魚情

魚竿一寸長一寸強

釣魚人總有個願望,就是每次出釣都想釣大魚,而來到一處新水域也都是不自覺的拿出長竿來作釣。老周堅信一寸長一寸強,多出一寸能讓大魚忙,果斷拿出6.3米的魚竿,我也是望著大水面興奮,也拿出5.4,米的魚竿。在一切未知的情況下,打下了酒米窩料,老周早已開始搓餌伺候了。我的作釣水深在兩米多,這在平時是屬於比較深的,心中也是犯嘀咕,感覺這個天有點彆扭,雖然起風,但是冬天的影子已然退去了。


魚竿短小精悍

在釣了一個多小時後,魚口還是不見好,只有零星的幾次咬鉤,而且白條鬧窩,再看看後來的兩尾釣友也是用的長竿,收穫也不多。於是就果斷把5.4米的魚竿放在一邊,

抽出一根三七偏二八調的3.9米的魚竿,使用3號袖鉤,加1.0主線,0.8子線,1克左右吃鉛量的浮漂。作釣水深在1.5米左右,也沒用打窩,怕招惹白條,第一竿搓餌,下去就是一個頓口,提竿中魚,是一條金黃色的小鯽魚,也是勁大,力道十足,手感爽歪歪。


釣法隨著魚情變

開頭的幾竿搓餌就當是打窩,之後就用拉餌了,方便快捷,利於魚入口,當中午的時候,風力減弱,溫度上來了,明顯感覺到釣底的時候,浮漂的動作節奏把握不好,下頓的少,頂漂的多,有時候浮漂上下一點點的動,但是提竿都能雙飛,在一次錨魚之後,感覺魚已經發生上浮現象。

就把鉛皮稍微剪掉一點,浮漂稍微下移5公分,雖然只露出一目甚至是半目的浮漂,但是隻要浮漂下沉,提竿都能中魚。隔壁老周是想守大魚,也懶得換短杆,至兩點鐘結束,最終還是沒等到,我的魚獲也是最多,大概在5斤左右,這次過足了手癮。

20年後再次探釣活水壩,巧析魚情,終得重溫兒時垂釣的歡樂

使用小線組


最後歸納總結

春釣灘的時候到了

已經是仲春了,魚兒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始大規模的巡遊和產卵了,此時在出釣的時候,應當

重視春釣灘的作釣原則,選擇淺水位,有水草等障礙物的地方下竿。周邊有光水的可以使用臺釣法,不行的話還是要用傳統釣,但是在溫度沒有完全上來前,還是要考慮魚口輕的問題,比如我出釣的時候天氣預報顯示白天12度,但是在有風的時候,水溫未必高。


分析魚情並適時轉變

釣魚人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要善變,要像魚情那樣適時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表現在魚層分佈上,當魚上浮的時候我們也要採取釣浮的方法;還表現在作釣的對象魚種上,我第二次去的時候,氣溫稍微高一點,但是白條非常活躍,鉤餌在下落的時候經常被截口,白條也是有大有小。當我們確定對象魚之後才能更加有針對性,當然也不是說釣白條就不行,那種十幾公分的白條可要比鯽魚好多了。


不釣河溝

我第二次去的時候,特意到下面的河溝試了一會,發現水底有青苔,它們會阻礙魚的生長甚至是危及生命。而周邊的菜園地以及農田的水都會彙集在此,即使有魚也不缺吃的,魚口可能更難釣。加上今時不同往昔,釣魚人都會忌憚的網,電捕魚的行為,雖然都知道這個季節釣草頭很好,但是基本上淺水的地方是不會輕易下竿的。


20年後再次探釣活水壩,巧析魚情,終得重溫兒時垂釣的歡樂

喜人的大白條


其實兒時的歡樂才是最快樂的,即使長大了,我們卻一直在追尋者兒時相同的記憶,釣魚同樣如此。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有關記憶中的活水壩的一些分享就到這裡了,各位釣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說出你小時候或者家鄉附近的,有關活水壩的一些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