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之仇大娘:不夠格“道德模範”,才是對女性的最高讚美與尊重


聊齋之仇大娘:不夠格“道德模範”,才是對女性的最高讚美與尊重

雖然自古以來女性都處於從屬地位,但歌頌女性優秀、讚美女性成功的古代文學作品還是有一些的。不過在那些作品中,她們幾乎都是通過美貌智慧、憑著賢良淑德等品行贏得優秀男人的欣賞,最終收穫了幸福成功。如此看似完美,實際上卻反映出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實,生動詮釋了“夫貴妻榮”、“依靠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的“女性成功學”。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寫了很多女主角,除了具有超自然法力的花妖狐精之外,普通女子大都也是這個模式。唯有一篇“仇大娘”例外,它塑造了一個另類女主角。

仇大娘是個尋常村婦,沒有一點過人之處,連個像樣的名字都沒有。

她出場時便已經是中年婦女了,所以無法依仗青春美貌獲得男人的眷顧;她也沒什麼文化,不可能憑藉才華智慧得到男人的欣賞;她甚至性格也不夠好,一點也不溫柔賢惠,連親生父親都怠慢她疏遠她。

然而,當風雲突變,家族瀕臨崩潰之際,卻是這個女人站了出來,以非凡的勇氣承擔起本來不屬於她的責任和使命,書寫了一曲尋常女性的生命讚歌。


聊齋之仇大娘:不夠格“道德模範”,才是對女性的最高讚美與尊重

1、一個被親人怠慢疏遠的中年婦女

仇大娘原本出身不錯,父親仇仲是一方富豪,頗有些田產屋舍。不幸的是,仇大娘的母親早早去世,也沒有給她留下一個兄弟姐妹。後來父親續娶了邵氏為妻,又生了下兩個兒子仇福和仇祿,對這個前妻的女兒也就不怎麼在意了。

仇大娘長大後,父親將她嫁到遙遠的外鄉。生下兩個兒子後,丈夫也去世了。

成為帶著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估計生活也不太充裕。所以仇大娘時常回到孃家,希望父親能給些資助。無奈父親有父親的難處,給多了後妻也會不高興,所以給女兒的幫助也有限。仇大娘“每歸寧,饋贈不滿其志,輒迕父母,往往以憤去,仲以是怒惡之。”仇大娘沒什麼文化,脾氣也不好,才不會溫良淑德地隱忍在心。她眼見父親給的錢物低於自己的期望,便忍不住抱怨父親和繼母,經常是怒氣衝衝地離去。

而父親仇仲呢?他一定覺得這個女兒實在太不懂事了,原本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個出嫁了的女兒沒有資格再來孃家要錢,給你了就是情誼,就應該感恩,竟然還嫌少,真是太過分了!理所當然的,他越來越不喜歡這個女兒。


聊齋之仇大娘:不夠格“道德模範”,才是對女性的最高讚美與尊重

父女倆因此反目,從此女兒再不肯回來,父親也沒有去探望資助。一晃幾年過去,他們之間徹底斷了聯繫。

歲月漫漫,如世間所有寡婦一樣,仇大娘獨自帶著孩子辛苦度日,期間自有無數不為人知的委屈繁難。生活的磨礪讓她原本剛強的性格更加堅韌頑強,亦讓她對紅塵世間多了一份擔待與體諒。

終於,仇大娘熬到了她的長子長大成家,她也成了最尋常的中年婦女,繼續過著波瀾不驚的尋常生活。

她渾然不知道,此時早已斷了聯繫的孃家卻遭了大難,正瀕臨家破人亡的絕境。

2、天災人禍,教子無方,孃家眼看就是家破人亡

除了對女兒仇大娘有點不滿厭煩之外,仇仲的生活還是很完美的。不料天有不測風雲,此時正逢天下大亂,一個偶然仇仲又被強盜擄走,從此渺無音訊。繼妻邵氏沒辦法,只能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靠著仇家的田產過日子。然而,年景不好,邵氏又老實無能,有人開始圖謀仇家的財產了。

同村有個叫魏名的人,素來就與仇家有過節。此時眼看孤兒寡母好欺負,便開始造謠說邵氏這不好那不好的,邵氏聽到了十分生氣鬱悶,可除了日夜哭泣外毫無辦法,時間久了反而自己被氣病了。這時仇福已經16歲了,他娶了一個秀才的女兒姜氏。姜氏很能幹,在她的料理下,仇家漸漸恢復了一點元氣。


聊齋之仇大娘:不夠格“道德模範”,才是對女性的最高讚美與尊重


魏名不甘心,又開始假裝跟仇福做朋友,帶他去喝酒賭博,邵氏根本管不了兒子,只好分家了事。很快,仇福就將自己名下的家產田地都敗光了,到後來實在沒東西可賣,竟然打起了妻子的主意。姜氏被賣到趙家,憤而自盡,被孃家救了回去,並狀告仇福和趙家。眼見惹出大禍,仇福嚇得逃之夭夭,不敢再回來。此時仇家幼子仇祿剛剛15歲,什麼都不懂,而病弱的邵氏得知這些變故,更加氣怒攻心,已然奄奄一息了。

眼看計謀得逞、仇家就要分崩離析,魏名非常高興。他還嫌仇家不夠亂,特意託人去告訴與仇大娘,說曾經對不起她的孃家已經這樣了,她可以趁機回來爭奪財產了。

3、弱女子以德報怨,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闊別多年,仇大娘帶著小兒子回到了孃家。

一進門,仇大娘就看到滿眼都是衰敗頹廢的模樣,再也不復記憶中那個富裕溫暖的孃家了。繼母臥病在床岌岌可危,幼弟滿臉惶惑驚恐。仇大娘只覺無比傷感淒涼,立刻就忘記了這個家曾經怠慢過她。

從弟弟仇祿口中得知前因後果,頓時大怒。她說,我們仇家無人,竟然被欺負成這個樣子,太可恨了!她先下廚房做飯,讓繼母和幼弟先吃上一頓飽飯,隨後便到官府中擊鼓喊冤,狀告那些賭徒合夥坑騙仇福。賭徒們一見仇大娘竟然動真格的了,也很害怕,他們湊了些錢送給仇大娘,希望她不要告了。仇大娘也不客氣,收下這些錢,繼續上告。面對郡守,她慷慨陳詞,訴說賭博害人,孤兒寡母不易。郡守很欣賞仇大娘的勇氣,也憎恨賭博敲詐的人,便下令返回仇家財產。

聊齋之仇大娘:不夠格“道德模範”,才是對女性的最高讚美與尊重

田產雖然被追了回來,但病母弱弟實在無力經營照顧,仇大娘便讓自己的小兒子回家,去跟已經成年的哥哥一起生活。而自己則長居在孃家,“養母教弟,內外有條”。魏名又想害仇祿,不料仇祿因禍得福,反而得以入贅到富戶之家,後來又考中秀才,帶著妻子回到仇家。

魏名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故意讓人誣告仇祿引誘逃奴。那時正是清初,對逃奴或者窩藏逃奴的人懲罰十分嚴厲,仇祿辯解不過,被判了流放,只能與家人灑淚而別。

這時仇大娘已經憑著勤奮和智慧一點點將家業復興起來。當淪為乞丐的大弟弟仇福回來時,對他痛加教訓。後來看到他真心悔悟後,又主動去弟婦姜氏家為他道歉,請求原諒。弟媳感於仇大娘的人品,回到婆家。這時候,被流放關外的仇祿竟然遇到了失蹤多年的父親仇仲,二人在九死一生後平安歸來,一家人在備嘗艱辛後得以團聚。

4、不夠格的“道德模範”,才是對女性最高的讚美

眼見父親弟弟都已經回來,生病的繼母也已經康復,仇家恢復了原來的富裕興旺,仇大娘便決定回自己家。這些年來,她從不讓自己的孩子過來,為的是不落人口實,絕不侵佔孃家絲毫財產。

歷盡滄桑的仇富仇祿深感姐姐的大恩,哪裡肯讓姐姐離開?仇仲也後悔曾經對女兒的怠慢,感動她這些年的付出,乾脆將家產分成了三份,姐弟三人每人一份。仇大娘執意不肯要,兩個弟弟流淚請求,他們說,要是沒有姐姐,哪有我們的今天,哪裡還有這個家啊……


聊齋之仇大娘:不夠格“道德模範”,才是對女性的最高讚美與尊重

在父親和弟弟的請求勸慰下,仇大娘最終接受了這份愛與饋贈,不再刻意避嫌。她讓自己的兒子也搬了過來,就像童話中的結尾一樣,一家人從此相親相愛,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小說讀到這裡,作為讀者的我,真是無比欣慰與歡喜啊!

仇大娘是那麼勇敢而驕傲,又是如此智慧與通透豁達。她沒有堅持不受孃家的愛與好意,成全一個道德虛名,而是最終放下執念,欣然接受了孃家的財產——這是她用勇敢和努力保存下來的,這個是她用辛苦和智慧創造出來的,她理所應當得到。

她沒有讓自己活成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悲情女子,她可能不夠格當“道德模範”,但無疑卻讓我們更加喜歡。不是嗎?好女子就應該就好命運,她和她的孩子理應享受她親手創造的財富和幸福。她配得起這一切,這才是對女性最高的讚美和最誠摯的尊重。

5、古典文學作品中最為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這篇小說題目叫“仇大娘”,可實際上,仇家父子三人的故事佔了很大篇幅,仇大娘的故事也就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作者寫這篇文,不僅是為一個女人做傳,也是在演繹一個家族的悲歡離合,一個家族的興衰演變。


聊齋之仇大娘:不夠格“道德模範”,才是對女性的最高讚美與尊重

當男人們都因為各種原因缺席敗家、家族已然岌岌可危之時,是曾經被怠慢,曾經不被重視的女兒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仇大娘既能主外——去打官司爭財產,與惡人鬥智鬥勇;又能主內——照顧弱母幼弟,管教敗家的弟弟,還能經營家產,復興家業。毫無疑問,她是真正的獨立女性,做到了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紅樓夢》也是充分讚美女性的才華智慧的小說,塑造了很多優秀能幹的女性。“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釵一二可齊家。”作者對王熙鳳、賈探春、秦可卿等女子的治家才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然而她們都是貴族之家的女子,有文化有見識。並且當家族衰落之際,她們根本無力挽回,唯有吟唱一曲紅顏薄命的悲歌。


聊齋之仇大娘:不夠格“道德模範”,才是對女性的最高讚美與尊重

相比之下,仇大娘完全不同。她一個在原生家庭中被邊緣化的女兒,性格不好,也沒什麼文化,就是最普通的中年婦女。在這篇小說中,她的繼母邵氏、弟媳姜氏、蕙娘都比她更符合主流觀念,要麼更有文化更守“婦道”,要麼更加“賢良淑德”,然而一旦遇到變故,這些女子全都沒用,只能依傍在仇大娘的身後。

這是一篇嚴重被低估的小說,仇大娘更是迥異於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如小草一樣尋常樸素,亦如小草一樣堅韌頑強、美好通透。

她征服了世界,最終征服了男人,征服了親人家人,也征服了我們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