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後,面對日本人的利誘,他的幾個結拜兄弟如何自處?

丫丫說史


1907年,按年齡為序,馬龍潭、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孫烈臣、張作霖、張作相8人結拜為盟兄弟。

總的來說,結拜的幾個兄弟還都是比較給力的,排除兩個早逝的,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基本都站得住,除了老五張景惠。

但是張景惠這個人,雖然對權利充滿了夢幻,做了很多委曲求全、傷天害理的事情,甘做日本人的走狗,做了偽滿洲國的總理大臣,利用自己在東北的關係網,為日本人賣命。到了抗戰中後期,日本人的資源匱乏,為了支持日本人造子彈,這貨竟然把自己辦公室的銅門把手給捐給日本人造子彈了,所以此人罪惡罄竹難書。

但是這個人對張作霖可以說還算可以的。促成張作霖入葬的便是他,而且趴在張作霖墓地上那一通號,你簡直就會認為他是為了張作霖才委曲求全的。但是除了這一件功德之外,幾乎乏善可陳。

抗戰勝利之後,張景惠被蘇軍逮捕,後來遣返被關押在遼寧的撫順戰犯管理所,最終老死在獄中。

老大馬龍譚絕對算是一代儒將了,忠君愛國的家國夢非常重,拒絕偽職做寓公,善終。

張作霖很多民族大義方面,實際上多少是收到馬龍譚影響的。早年間,馬家是靠剿滅捻軍起家的,但是到了馬龍譚這輩還是落魄了。到了義和團運動時,馬龍譚靠著"蓋字軍"起家,保境安民。甚至後來在1900年沙俄從旅順口北犯時候,他也曾保家衛國,保護過清朝祖陵,而受到過嘉獎。

所以張作霖死後,日本人在未徵得馬龍潭同意的情況下正式宣佈任馬龍潭為"中滿自治會"會長,並各處張貼布告,在《盛京時報》登消息,大造輿論,逼其就範;還動員了很多馬龍潭的故舊紛紛上門來勸其接受偽職。結果馬龍潭說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

"你們願意當漢奸是你們的事,我是寧死不幹的!"

後來馬龍潭就一直隱居四平,做寓公。一直到1940年病逝,享年83歲。

老二吳俊升對張作霖可謂忠心耿耿,親自陪同張作霖返奉,死於皇姑屯。真正做到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

吳俊升這個人非常有意思,當鋪小夥計出身,打仗行,治理地方太垃圾,簡直就是土匪,貪得無厭。最喜歡馬和槍;其次就喜歡猴子和各種珍禽,還有姨太太,所以在這些方面花錢無算。但是吳俊升這個人特別出張作霖那一套,可以說張作霖要他幹啥,他就幹啥。前前後後立的功勳無數,擊退了蒙古軍的進攻;鎮壓宗社黨叛亂;直奉大戰立功;擊敗郭松齡,等等。吳俊升可以說在張作霖一路高歌猛進的進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後來民國17年(1928年)5月,奉軍為北伐軍所敗,張作霖決定撤軍出關。吳俊升聽到後,立馬親自趕到山海關來迎接張作霖,兩人坐一個車廂,結果一起被炸死了。

其實吳俊升作為實權派人物,很難說如此這次他不死,面對日本人,他會做出什麼舉動,究竟像馬龍潭還是像張景惠,這都不好說。

老三馮德麟和張作霖是競爭合作伙伴,死在張作霖前面,所以無需面對這個尷尬歷史處境。

可以說兄弟幾個中,馮德麟是最有資格和張作霖一分高下的。但是這個人比起張作霖而言,很多事情都是兄弟兩一起做的,但是最後摘桃子的是張作霖,吃癟的是馮德麟,特別是在張勳復辟這件事情上,吃得虧太大。所以馮德麟對張作霖的意見非常大。

1926年,馮德麟因心臟病突發在北鎮大宅病逝。張作霖也算義氣的,給足足辦了49天的風光大葬。

但是馮德麟雖然千般不如萬般不及張作霖,但是生的兒子比張作霖血性。《少帥》裡的那個浪蕩子馮庸若是還原歷史本來面目,張學良只能自嘆不如。只是可惜了,不在其位,只能把全部家當拿出來辦學了,著名的“馮庸大學”就是他辦的。

老四湯玉麟胸無大志,丟了熱河,受人詬病,但是拒絕接受偽職,仍然不失氣節。

湯玉麟鬍子出身,後來加入了張作霖的保險隊發的家。但是平生和張作霖若即若離。沒什麼大事的時候,兩人嫌隙叢生,但是到了關鍵時刻,湯玉麟還是能夠認清形勢,站到張作霖一邊的,所以在郭松齡反叛這件事情上,最終還是站隊張作霖這邊,使得兩人盡釋前嫌。

所以湯玉麟和張學良的關係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所以抗戰期間,張學良帶著宋子文到熱河勸戰,一個要軍餉,一個要他們失守。結果談不攏,最終備戰也沒備戰得好,本質上湯玉麟的部隊就是一個盜墓加抽大煙的土匪部隊,所以最終熱河的失守。湯玉麟也因此被國人痛罵。但是最終湯玉麟被免職之後,即便被國民政府通緝,也並沒有接受偽職,投入日本人的懷抱,所以說不失氣節,因為再多的恩怨,也都是內部矛盾。1949年2月湯玉麟病死於天津,終年78歲。

老六孫烈臣是張作霖的心腹干將,也是東北軍工發展的靈魂人物,鞠躬盡瘁,死在了張作霖前面,因此也無需面對這個尷尬歷史處境。

孫烈臣馬販子出身,孫烈臣曾經擔任統監兼陸軍總部謀主(即參謀總長),全面整訓部隊,舉辦軍校,培養軍事骨幹,並籌劃建立空軍,建立東三省第一座兵工廠——奉天兵工廠。奉軍的戰鬥力實際上是從孫烈臣手裡開始增強的。

1924年4月25日,孫烈臣積勞成疾,52歲病逝,一生沒有子女。此前一直給張作霖打辭職報告,張作霖一直沒有批准,可見人才多麼難得。張作霖知道後親自去弔唁,趴在孫烈臣的屍體痛哭了半個小時。

老八張作相(老七是張作霖本人)是個老實人,理念相對保守。雖然張作霖死後,支持張學良,人稱輔帥,但仍無力力挽狂瀾,但氣節不差,善終。

雖然張作相和張作霖只一字之差,但是張作相和張作霖並沒有血緣親戚關係,甚至不是一個宗族。張作相也是綠林出身,在張作霖關鍵的幾個點上,可以說站隊成功,所以張作霖對他不錯。張作霖死後,張作相力主東北閉關自守,固守關外,不參予內戰,休養生息,訓練士兵,擴充實力,靜以待變。這點顯然和張學良的理念不合。

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積極參與中原大戰,支持義兄蔣介石統一中國。後來反而是918事變,被蔣介石擺了一道,張學良擔心被蔣介石黑虎掏心,沒放一槍離開了東北。後來特別是熱河丟了,不單單湯玉麟下野被通緝,民國還要追究張學良的責任,後來張作相替張學良擔起了責任,主動宣佈承擔責任,並下野,隱居到了天津。

張作相多次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甚至後來國共戰爭期間,也多次拒絕國民黨拉攏,1948年10月,解放錦州時,張作相在錦州被俘,後來送回到天津,1949年3月,張作相病逝。




炒米視角


張作霖戎馬一生,可以算是一代梟雄。他是土匪出身,特別的聰明。東北在日俄兩大帝國的夾縫當中生存。在這麼惡劣的列的條件,他藉助日本人的力量,將自己擴大了起來,卻沒有損失東北一絲一毫的利益。日本人氣憤至極,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它的七個兄弟也因此有著不同的變化。

首先說老大馬龍潭,馬龍潭跟其他七人不太一樣,其他七人都有綠林背景,而馬龍潭是典型的正規軍出身,而且文武兼備。在馬龍潭眼中,東北應當服從大局,謀統一而非分裂。所以,張作霖對馬龍潭還是很忌憚的。張作霖擔任奉天省長後,由於忌憚馬龍潭,於是開始排擠馬龍潭,他委任馬龍潭為洮昌道道尹,解除了馬龍潭東邊鎮守使的軍職。張作霖被炸死後,東北局勢變得異常複雜。馬龍潭隱居四平,數次拒絕日軍高官厚祿引誘,最後病逝於四平。



老二名叫吳俊升,原是山東的一個農民,被窮逼得舉家去了東北。肅親王善耆勾結日寇要搞“滿蒙獨立”時,正是他帶著人馬打擊了這些國賊,保住了這一大片土地。吳俊升此人最是忠誠,作為張作霖的臂膀人物時刻伴隨左右,最後在張作霖的專列上被一起炸死,真正“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好兄弟。

排行第三的馮德麟是1866年生人,長張作霖九歲。他的經歷和張作霖比較相似,少年時期投身草莽,多次主動抗擊搗亂的沙俄軍隊,被百姓按當地習慣尊為“團總”。馮張結拜之後一開始關係十分親密,張作霖很喜歡聽馮德麟講草莽英雄的故事;但馮德麟這個人天生有個缺點,不會看人臉色也看不清局勢。丁巳復辟時,他一意孤行去了北京支持張勳,復辟失敗,他就被早有準備的段祺瑞當作叛黨扣押,還是張作霖四處打點斡旋才把人帶回來。馮德麟後來被張作霖安排做很有油水的守三皇陵的工作,在花甲之年離世。



老四湯玉麟,少年時湯玉麟給人扛小活,因趕車拉腳遭搶劫,遂鋌而走險,落草為寇,稱霸遼西。湯玉麟稱霸遼西時,曾救張作霖一命,張、湯由此結為生死之交,後來張作霖邀湯玉麟入夥合辦保險隊。關於湯玉麟其人褒貶不一,功過相當,生能逢時,卻不能救世,無大志大才之人。湯玉麟在抗日戰爭其間多次拒絕出任偽職,度過了一生中最為平靜的歲月。解放戰爭時為了安全,湯玉麟曾搬到花園路3號居住。1949年2月病死於天津,終年78歲。

老五張景惠,這是唯一的一個做過漢奸。青年時代,跟隨其父賣豆腐為生。他善於結交朋友,經常出入賭博場上。當時各地梟雄一時乘機而起。張景惠也拉起大排,由商務會長出面,在八角臺鎮成立自衛團,自任團練大,為本鎮的商號富戶看家護院。當時張作霖遭到土匪金壽山的襲擊,借道八角臺投奔馮德麟。張作霖、張景惠二人一見如故。張景惠擁護張作霖做自衛團的首領,自己情願當副手,從此張景惠對張作霖言聽計從。1959年死於戰犯管理所。



老六孫烈臣,這位是張作霖作為信賴的心腹,是他最為親近的拜把兄弟,卻也是唯一一個死在張作霖之前的兄弟。孫烈臣死的時候,張作霖親自前往弔唁,竟然抱著他的屍體哭了半小時之久。孫烈臣無兒無女,張作霖不忍,自己出了5萬元為他治喪。

老八張作相,老七張作霖和老八張作相的名字如此相似,很多人會以為他們是親兄弟,其實只是緣分使然。張作相和我黨走得很近,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在張作霖死後,他在奉系雖然權力最大,卻還是將執掌東三省的大權交還給了張學良,成為他的得力輔帥。張作相對日本人深惡痛絕,打死不和日本人合作。1948年8月張作相出任東北剿匪總部副總司令,9月在遼瀋戰役之中被俘虜。因為其愛國貢獻,又被迅速釋放並且護送至天津。1949年,張作相拒絕同老蔣一同去臺灣,病逝於天津。


張作霖善權謀,他一生曾經兩次大規模結拜,藉此來籠絡人心。其中第一次尤其著名。他結拜的七個兄弟都是東北響噹噹的人物,在此後的幾十年裡,有人背叛他,有人擁護他。可謂是可悲可嘆的英雄人物。


大老二爺


其實有史料證明,炸死張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蘇聯人。據說蘇聯的目的是為了挑起東北軍和關東軍的戰爭,牽制關東軍,消除後方威脅,避免東西兩線作戰。可惜遇到一個抽大煙,不按套路出牌的廢物,一槍沒打就跑路了。而日本也從這件事兒上突然發現,兵精糧足幾十萬東北軍的中國軍隊原來不過就是個空心菜,於是把調整戰略方向,由北上和德國東西夾攻蘇聯的構想,轉為南下撿更軟的柿子捏。開始了全面侵華。

日軍南下後,蘇聯以偷樑換柱的方式,把駐守東部,警惕關東軍的精銳部隊掉往西部戰場。

雖然東北軍沒能牽制住關東軍,但整個中國確實牽制住了日本。


實現一個曉目標


張作霖早年也是很不幸的,他當過木匠,做過馬匪。但是張作霖喜好結交兄弟,正是在這些結拜兄弟的幫助下,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

張作霖有8個把兄弟,按年齡排列順序是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張作霖是老七。

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他的這些兄弟們的表現各不相同,有隱居不出的,有堅決抗日的,也有極少數投敵當漢奸的。

大哥馬龍譚,是一員文武雙全的儒將,張作霖死時,任奉天巡防營右路統領時於張作霖相交,後來張作霖得勢後,任東邊道鎮守使,四洮路總辦。張作霖死後,馬龍譚不與日本合作,稱“寧死不做賣國賊”,辭去全部職務,隱居不出,熱衷於慈善事業,人稱“馬善人”,1940年,馬龍潭在四平去世,享年84歲,上萬群眾自發為他送行,不愧大哥身份!



(張作霖)

二哥吳俊升是一位梟雄,說話有點結巴,外號“吳大舌頭”。吳俊升追隨張作霖後,由於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失敗,北洋政府任命吳俊升為奉天督軍。吳俊升卻不聽北京政府號令,支持張作霖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佈東三省獨立,自己安心做東北的二號人物,對張作霖可謂忠心耿耿。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時,吳俊升就在車上,陪著這個兄弟一起命赴黃泉,踐行了結拜時 “不能同生,但願同死” 的誓言。享年65歲。



(馮德麟)

三哥馮德麟,原是東北綠林前輩,有段時間曾對張作霖不滿,但張作霖一直把馮德麟當自己人。馮德麟因支持張勳復辟,被北京政府關押時,張作霖又設法將他保釋出來,任命馮德麟為三陵都統,此後馮德麟便對這個七弟死心塌地。1926年,馮德麟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0歲。他的兒子馮庸後來創辦了著名的“馮庸大學”,是民國著名教育家。

老四湯玉麟,很早就跟著張作霖,與張作霖一起出生入死,多次救過張作霖的命。張作霖死後,湯玉麟協助少帥完成東北易幟,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抗日戰爭中率部下與日軍多次交手,雖然敗多勝少,但氣節可嘉。1949年2月病死於天津,終年78歲。



(湯玉麟)

老五張景惠,在九一八事變後成為漢奸,曾任溥儀的偽滿洲國國務總理。日本戰敗後張景惠被蘇軍逮捕,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病死。

老六孫烈臣,是張作霖最信賴的心腹干將,與張作霖關係密切。孫烈臣對張作霖忠心耿耿,但由於身體原因,長期靜養。1924年病逝,終年52歲。



(張作相)

老八張作相,自1900年認識張作霖後,是張作霖最器重的小弟,張作相識大局、顧大體,不計個人得失的品格讓張作霖十分欣賞。張作霖臨死前,將少帥託孤給張作相,“九·一八”後,日本多次派人以高官厚祿誘張作相出山,張作相堅拒不就,致使其全部財產被偽滿沒收。1949年因病去世。


歷史漫談君


1907年,對張作霖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
其一,由於計除巨匪杜立三,得到清廷嘉獎,升任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
其二,結義了八兄弟。這八兄弟分別是:馬龍潭、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孫烈臣、張作霖和張作相。這些兄弟和張作霖出生入死,後來成為奉軍的主要干將,為張作霖雄踞東北立下了大功。

(張作霖和他的兄弟們)

1928年6月,張作霖乘坐北京到奉天的專列,在皇姑屯遭遇日本人暗算,被炸成重傷,抵家不久便因傷重去世,那麼他的結義兄弟們,又是何去何從呢?

一、大哥馬龍潭。

馬龍潭排行老大,在張作霖去世前,就因政見不同,飽受猜疑,被張作霖卸了軍權,單單隻做了東三省巡閱使喚署的高級顧問及黑龍江軍政兩署顧問。

說起來,馬龍潭是個儒將。他文武雙全、才華過人又精於書法。不論是治軍還是處理地方事務,他都遊刃有餘。因此,他是七兄弟中最得張作霖敬重的人。

馬龍潭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是個忠貞愛國有民族氣節的人。在民國亂世,他看眾人一心想要的不過是升官發財,根本沒有看到國家滅亡的危險。他亦知道憑一己之力,無法改變時局,所以他便把“保境安民”作為自己的準則。

但此時已雄踞東北的張作霖,卻野心勃勃想要一統天下,稱王稱霸。

就在張作霖發動直奉戰爭前夕,馬龍潭還再三勸阻,希望他能為國家大局著想,聯合各路軍閥,共同抵抗侵華日軍。

但張作霖不光不聽勸阻,反而對他多有猜忌。

一方面,張作霖是綠林出身,沒讀過書,亦不懂得治軍之道,所以對於能文能武的馬龍潭多有防備和打壓;另一方面,馬龍潭不論是在奉軍中,還是地方上,都有極高的威望。

因此,張作霖擔心以馬龍潭的聲望,若是他公開反對內戰,必定會一呼百應,對自己雄霸天下的計劃產生影響。

所以,在卸掉馬龍潭的陸軍中將東邊鎮守使軍職後,讓他出任了地方官員。

沒想到他政績斐然,很得百姓愛戴。於是,張作霖又調任他為軍政顧問,徹底把他閒置了。

張作霖去世不久,便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兵不血刃佔領了東三省,同時還在長春建立了偽滿洲國。

74歲的馬龍潭深知自己無力迴天,便辭掉了所有職務,在四平寓中過上了清貧的生活。但由於他名望極高,日本人多次登門邀請他出任高官被拒後,竟在成立偽中滿省時,私自將他任命為省長,並四處公告,打算造成既定事實,逼他出任省長的職位。

馬龍潭對此怒不可遏,直接拿著公告到日本憲兵隊抗議,強烈要求他們撤回公告,否則以死明志。說到激憤處,竟以頭撞向桌角,頓時血流如注。

日本人見馬龍潭誓死不就範,只得作罷,並撤回了四處傳發的公告。

後來,日本人又多次派其下屬和舊交前來利誘規勸,但馬龍潭毫不猶豫地回絕了那些人,並對他們說,你們要當漢奸走狗,那是你們的事,我是堅決不幹的。後來被磨折煩了,他索性閉門謝客。

1940年,84歲的馬龍潭在四平寓無疾而終。在他去世後,舉城哀悼,周邊縣城的百姓亦自發前來為他送行。據說送葬隊伍綿延不絕,有數萬人之多,可見馬龍潭是真英雄也!

(吳俊升舊照)

二、二哥吳俊升。

吳俊升出身農家,是個大老粗。

小時候他的舌頭被凍壞了,說話含糊不清,人稱“大舌頭”。

吳俊升是七兄弟中最忠於張作霖的一個。

他雖沒讀過書,但有勇有謀,很會打仗,為張作霖得勢立有大功。

直奉戰爭戰敗後,北京政府為了分裂奉系軍閥,有意任命吳俊升為奉天督軍,但吳俊升不為所動。

郭松齡兵變後,一度對張作霖造成了摧枯拉朽的威脅。眼看郭松齡兵變要成功,吳俊升率軍搗毀了郭松齡的軍械彈藥和糧草裝備,給郭松齡以致命打擊,最終讓郭松齡敗北被殺,平息了兵變。

1928年,在北伐軍的攻擊下,奉軍潰敗。張作霖眼見大勢不好,決定退回關外,於是乘坐專列從北京回奉天的途中,被日軍預埋的炸彈擊中,當時吳俊升和張作霖同乘一節車廂,爆炸發生後,一枚軌道上的鐵釘不偏不倚,正好穿過吳俊升的頭顱,當時他就喪了命。

(馮德麟劇照)

三、三哥馮德麟。

馮德麟比張作霖大9歲,是奉天本地人。他為人俠勇公正,很早就在綠林和鄉勇中混出了名氣。

他和張作霖結識很早。

當時,張作霖靠乞討流浪到高坎鎮,由於他自學了一點獸醫,懂得治馬,得以留在大車店打雜。

馮德麟名頭響亮,在年少的張作霖看來,那可是英雄好漢。因此,張作霖對他無比崇拜,極為熱情。

馮德麟看張作霖聰明會來事,也很喜歡張作霖,便經常給他講一點綠林好漢的故事,這對張作霖後來的人生影響很大。

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沒有出路的張作霖投了清軍。不曾想甲午戰爭大敗,他只得又逃回了奉天。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張作霖投靠了馮德麟,自此才算和馮德麟有了交情。

別看馮德麟實力強,但智勇和眼光他都不如張作霖。

張作霖極會為人,因此願意幫他的朋友多。所以,他早早就在朋友的舉薦下,得到清廷收編。

馮德麟被清廷收編已經是清朝亡國前夕,雖說他收編之初,官職高於張作霖,但張作霖在剿滅杜立三後,也升了官。因此,二人官職難分伯仲。

真正讓馮德麟不快的,是北洋政府成立後,他和張作霖都被任命為師長,而他的駐地在廣寧,張作霖的駐地卻在省城。這種種情況,讓馮德麟心裡很不快。畢竟他一向自認老大哥,張作霖居然和他平起平坐,還處處佔盡好處,於是二人的感情開始有了罅隙。

另外兩人產生牴牾的知青,就是驅逐段芝貴。

袁世凱準備復辟帝制,擔心地方軍閥會起兵反對,因此四處安插親信。

段芝貴由於擁護他復辟,得到了他的重用,被任命為奉天督軍。

馮德麟和張作霖勢頭髮展得不錯,當然不願意受外人管制。所以二人就大造輿論,要求“奉人治奉”,堅決驅逐段芝貴。

張作霖故意拿了200萬大洋,勸說段芝貴回京。

就在段芝貴準備帶著錢回京的時候,馮德麟卻帶兵把錢給搶了回來。

到嘴的肉被搶走了,能不生氣嗎?所以段芝貴回京後,就在袁世凱面前說了馮德麟許多壞話,最後袁世凱要他推薦奉天督軍時,他就推薦了張作霖。

所以,馮德麟和張作霖矛盾越來越深。但張作霖不和他計較,還多次救他於水火中。漸漸馮德麟被感動了,對張作霖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1926年,馮德麟死於心臟病,卒年58歲。

(湯玉麟舊照)

四、四哥湯玉麟。

湯玉麟和張作霖有生死之交,因此張作霖待他最為信任和器重。

早在張作霖建立保險團時,湯玉麟便跟隨左右,算是張作霖的老部下了。

但湯玉麟綠林出身,貪財好色,一身匪氣。

奉軍建立後,他自視功高,胡作非為。再加上他又屢屢頂撞張作霖,因此受到張作霖打壓,

湯玉麟一氣之下,和馮德麟勾結,多次發電,要求張作霖下野。

張勳復辟時,他亦在馮德麟的勸說下,積極支持復辟。

復辟失敗後,他遠遁蒙古避禍。後來,在張景惠等人的調停下,張作霖才和他言歸於好,並委任他為中將顧問。

郭松齡兵變後,由於張作霖已眾叛親離,眼看多年基業就要毀於一旦。在這緊要關頭,湯玉麟積極應戰,向郭松齡發動猛攻。最終讓郭松齡全軍覆沒,他幫助張作霖化險為夷,保住了張作霖“東北王”的地位。

張作霖被炸死後,湯玉麟迅速易幟國民政府,成為熱河主掌軍政大權的重要人物。

“九·一八”事變後,面對日本人的侵略,湯玉麟不戰而逃,導致日本人僅用了7天便佔據了熱河。

國人聽聞,譁聲一片,強烈要求嚴懲湯玉麟。

日本人藉機利誘湯玉麟,希望他能投降,出任偽職。

就在人們都以為他會叛國投敵時,他卻以“日本人害死了拜把子兄弟(張作霖)”為由,把日本人痛罵了一頓,不光拒絕出任偽職,還多次回絕了日本人的無理要求。

1934年,失去軍權的湯玉麟辭去了職務,隱居於天津。

1949年解放前夕,湯玉麟病死於天津,卒年78歲。

(張景惠舊照)

五、五哥張景惠。

對張作霖來說,張景惠算是他的貴人。

當時張作霖打算帶保安團投靠馮德麟,在八角臺遇到張景惠。

張景惠當時手中是八角臺預警保安隊隊長,他和張作霖一見如故,於是與他的保安團合併,並推舉張作霖出任團長,而自己甘居副職。此後,他一直對張作霖言聽計從,算得上是張作霖的心腹。

張作霖被炸時,張景惠也在車廂裡,幸運的是,他雖被炸成重傷,但僥倖撿回了性命。

“九·一八”事變後,張景惠被日本人拉攏,公開投敵,出憑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等職務。

1945年,日本戰敗後,被蘇軍俘虜,後移交給中國,和溥儀等人關押在撫順戰犯所。

1959年,張景惠病逝,卒年88歲。

六、六哥孫烈臣。

要說幾兄弟中,最不讓張作霖起猜疑之心的,就是孫烈臣。

孫烈臣追隨張作霖的時候很早,一直跟他出生入死,立有汗馬功勞。

同時,孫烈臣還幫助張作霖建立兵工廠,舉辦軍校,籌建空軍,對軍隊進行軍事改革等等。可以說,他和張作霖感情最深厚,也最得張作霖信任。

但孫烈臣由於舊疾纏身,沒有精力處理軍政事務。所以他多次向張作霖舉能薦賢,並提出辭職。但張作霖只是讓他回家休養,並沒有批准他的辭呈。因此,孫烈臣一邊臥床養病,一邊還不忘料理事務。

1924年,52歲的孫烈臣在病痛的折磨下離開了人世,張作霖聽說後,悲痛不已,擁屍慟哭不止。

(張作相劇照)

七、八弟張作相。

很多人都以為張作相和張作霖是親戚,其實他們除了名字巧合,並無宗親關係。

張作相也是張作霖保安團中的一員,早年對張作霖有救命之恩,對張作霖的事業不光多有建言,還很擅長帶兵打仗。

郭松齡兵變失敗後,張作霖準備將參與兵變的將領們全部處死。張作相聽說後,給他分析時局,曉以利害,最終保全了這些將領們的生命。

後來張作霖又想在東北廣種鴉片來收軍餉。又是張作相言明鴉片之流毒之深,打消了他種鴉片的念頭。

張作霖被炸身亡後,張作相被東北軍將領推舉為東北三省保安總司令。但他並沒有就任,反而推舉張學良做了保安司令,而他則心甘情願做張作良的副手。

“九·一八”事變後,張作相辭去一切職務,隱居於天津。

由於他名聲在外,日本人數次許以高官厚祿,希望他能就任偽職,但都遭到他的拒絕。惱羞成怒的日本人,於是將他在東北的所有財產全部沒收。

後來,國軍又五次三番想請張作相出任職務,但都遭到他的拒絕。

國軍兵敗後,蔣中正幾次派人給他送飛機票,希望他能前往臺灣,均遭到他的婉拒。

1949年3月,張作相因病去世,卒年68歲。

(參考史料:《張作霖傳》《民國史記事本末》《民國大軍閥》)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東北王”張作霖一直以來都一個爭議性非常強的人物,一方面他的確是自清朝末年至北洋民國時代的一個軍閥,從客觀上加劇了當時中國的動亂環境;但是另一方面,張作霖也是一位有著樸素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情懷的老派政治軍事人物,在他的領導和統治下,東北一帶與內陸的混亂相比,始終處在一個較為平穩和安靜的發展環境下,人民相對安居樂業,而依靠自己出色的政治手腕也讓東北保證了一定程度的獨立,沒有被帝國主義大幅掠奪。

然而張作霖的成功其實並不是他一個人的成功,實際上跟他幾個結義兄弟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張作霖早年因為生計所迫不得已入山成為了土匪,在後來又被滿清朝廷招安成為了軍人,清末的動亂年代,許多看似強大的武裝集團中實則充滿了背叛和陰謀,稍不留神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於是張作霖便跟七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結成了生死兄弟,正是八人聯手,相互扶助才打下了偌大的基業。而在張作霖死後,剩餘七人的命運,也為亂世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傳奇。

馬龍潭,本來就出任清王朝的舊軍人之家,父親和兄長都曾經先後鎮壓過農民起義,算是八人中出身最好的。而本人也號稱文武雙全,既有內政之能又有軍事幹才,在河北一帶擔任地方官時不僅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賑濟災民,熱心慈善,可以說是一位德才兼備的人物。雖然在張作霖的晚年跟他產生了矛盾,被其疏遠和架空,然而當張作霖死後,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馬龍潭依然堅守了氣節,甚至不惜撞牆自殺,以死明志,最終保全了一箇中國人的清白,於1940年安然病逝,享年83歲,算是善終。

吳俊升,歷代務農,早年投身軍旅,跟張作霖一見如故,兩人的身份也相差無幾,可以說是幾個人中與張作霖關係較為親密的一位,也一直跟隨在張作霖麾下,1912年日本人策動滿蒙獨立時,吳俊升果斷給予打擊,維持了國家的統一,後來升任奉系重要軍事將領,與張作霖在1928年共同被日本人炸死。

孫烈臣,染匠家庭出身,後來做了馬販子,也是張作霖的心腹大將,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期間,幫助張作霖振興經濟,發展工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爭奪中國主導權的直奉戰爭中孫烈臣是張作霖一隻生力軍,為張學林抵禦了曹錕,馮玉祥等人的進攻,然而非常不幸,孫烈臣的身體一直不好,1924年便早早病逝,為張作霖心中的一大痛。

張景惠,張作霖眾兄弟中評價最差的一人,農家出身以賣豆腐為生,在遇到張作霖後與其一見如故,並且推薦張作霖成為了起家一把手,但是在後來的直奉戰爭中因其能力低下,被張作霖所輕視,儘管兩人最終和解,但是也留下了最終分道揚鑣的種子。

在張作霖死後,經不住日本人的威逼利誘,張景惠成為了人人不齒的漢奸,擔任了偽滿洲國的總理,在戰後被審判改造,1959年病死在新中國的戰犯管理所。

馮德麟,早年就已經投身於綠林,嚴格來說還是張作霖的前輩,張作霖也一直視其為大哥兄長,後來與張作霖合流後共同主持東北發展的大局,但是後來因為其支持張勳復辟的活動被北洋段祺瑞擊敗逃走,又為張作霖所救,從此失去權力,安心發展實業,做一富家翁,1926年病逝,也算得以善終。

湯玉麟,傳奇色彩不亞於張作霖的一代軍閥,人稱“湯虎子”,跟張作霖之間有過矛盾和爭執,但最終成為了張作霖手下最為能征善戰的一員大將,無論是直奉戰爭還是郭松齡之變,湯玉麟都為張作霖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張作霖死後熱河抗戰抵禦日本人,誓死不屈,堅定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行動,讓他成為了抗日英雄。1949年病死天津,享年79歲,也算善終。

還有張作相,雖然名字相似但其實兩人並沒有血緣關係,張作相與張作霖關係最為親密,而且也一直被張作霖視為重要的心腹,在東北幫助張作霖整頓內政居功甚偉,相比軍事能力更加擅長政治,張作霖死後也拒絕了日本人的引誘,安心發展實業振興國家,49年病逝。

回首張作霖八兄弟的人生,我們深深的感慨,活在亂世的人物,其命運隨波逐流而不能靠自己決定,他們的生死恩怨,在今天我們這裡或許只是一個談資,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則是刻骨銘心的親身經歷,這也警示我們要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汗青正浩


1928年6月2日,在北京與日軍開會的張作霖,不滿日軍在東北的利益和地位,惹怒了日軍。在6月4號,張作霖乘坐北京到奉天的專列駛到皇姑屯時,被日軍提前埋伏好的炸彈炸燬,張作霖身負重傷,不久便死了,年僅五十三歲。張作霖死後,與他結拜的七位兄弟,有的隱居,有的當了賣國賊,有的當了叛徒,兄弟七人的結局各有不同。

老大馬龍潭,張作斤死後,他並沒有轉身投靠日本人,而是過上了隱居的生活,而且,在醫學方面頗有建樹,而且熱衷於慈善是個大善人,背百姓親切地稱為馬大善人,享年八十八歲。

老二吳俊升,性格魯莽,行事暴躁,在返回途中被炸死,享年六十五歲。

老三馮德麟,強盜出身,凶神惡煞,殺生如麻,是個亡命之徒,後跟隨溥儀,想要恢復帝制,被段祺瑞逮捕,後被張作霖揪出,死於心臟病,享年六十歲。

老四湯玉麟,身處高官,是熱河地區最高的長官,日軍攻打熱河時,膽小如鼠身為熱河省主席的湯玉麟,將熱河拱手讓給了日本人,自己貪生怕死,逃走了,後來日本人拉攏他,因為張作霖死在他們手中,所以被他決絕了。所以國人稱湯玉麟為賣國賊,活到了七十九歲。

老五張景輝,在八位兄弟中,他是唯一一個叛徒,張作霖死後,他投靠了日本人,為日本人賣命了十多年,是個不折不扣的叛徒,還當上了滿洲國的傀儡首相,在在八十八歲時,死於心臟病。

老六孫烈臣,是張作霖最鐵的兄弟,張作霖死後,他悲憤交加,在痛苦中死去,他膝下無兒女,在五十三歲時就死去。

老七是張作霖。老八是張作相,是兄弟八人中最年輕的一個,張作霖死後,他替年少的張學良掌管東北事務,掌管東北地區最高的權利,但他不辜負張作霖的期望,熱心輔佐張學良,並擁護張學良成為東北最高長官,日本人拉攏他,讓他當東北最高的長官,被他義正嚴辭地決絕,也是個民族英雄。




文藝青年Right


關於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之後,他的把兄弟面對日本人如何自處這個問題要分幾個部分來看。



第一個部分是吳俊升和孫烈臣。這二位沒等到張作霖死後。孫烈臣早在一九二四年便去世了,年僅五十二歲。吳俊升作為張作霖的把兄弟,是唯一做到了和張作霖“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張作霖被炸時,吳俊升和張作霖乘坐同一輛火車,被當場炸死!



第二個部分是馬龍潭和馮德麟。這二位較早淡出了奉系高層。馬龍潭於一九二○年就被張作霖解除了軍職,調任地方,加之年事已高,之後馬龍潭逐漸淡出了奉軍高層,僅僅作為“元老”存在。馮德麟最初是奉軍中最有實力一位,曾經和張作霖爭過奉天督軍。結果在張作霖的操作之下,馮德麟被北洋政府架空,只給了馮德麟一個軍務幫辦的虛銜,並且把馮德麟的二十八師調往了北鎮,遠離奉天(瀋陽)。張勳復辟時,耐不住寂寞的馮德麟想借張勳東山再起,結果張勳很快便被“再造共和”的段祺瑞整垮了,馮德麟也因此被北洋政府下獄,後來在張作霖出面擔保後才獲釋。從此以後,馮德麟的政治資本全部沒了,逐漸淡出了奉系高層。日本人後來曾多次拉攏二人,但二人始終保持了民族氣節。



第三個部分是湯玉麟和張作相。這二位雖然跟著張作霖和日本人之間也有接觸,但是卻和張作霖對日本人的態度一樣,那就是利用!在張作霖命喪日本人之手後,湯玉麟和張作相一致擁護張學良接班,並沒有個日本人眉來眼去。後來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二人也表示了堅決支持。湯玉麟在主政熱河期間雖然橫徵暴斂、甚至將稅收收到的七十年代,但是在民族氣節方面還是做得非常到位的。熱河兵敗之後,湯玉麟被國民政府罷免,這個時候日本人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但湯玉麟不為所動,拒絕出任偽職。



至於張作相,與日本人更加沒有什麼曖昧可言了,他一直堅定地站在了張學良一邊。張學良被囚之後,張作相被國民政府架空,當起了甩手掌櫃。值得一提的是,張作相的公子張廷樞後來還參加了八路軍,投身到了抗日洪流之中。



第四部分便是張作霖把兄弟中唯一的漢奸張景惠了。張景惠在張作霖被害之後,最初也沒有和日本人眉來眼去。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之後,張景惠因為倚老賣老和“大侄子”兼新老闆張學良關係不太融洽,最後被“大侄子”張學良攆去南京當了有職無權的軍事參議院院長。九一八事變後,張景惠公開投日當起了漢奸,後來還擔任了偽滿洲國的國務總理,成為了張作霖一眾把兄弟中唯一的漢奸!雖然在民族氣節上有虧,但是張景惠對張作霖的“兄弟感情”還是值得稱道的。在張學良丟了東北之後,已故的張作霖一直沒有正式入土為安。張景惠投日之後向新主子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儘快將盟弟張作霖下葬,入土為安。在瀋陽的張作霖舊部要求將其葬入元帥林、海城的鄉紳們又要求讓張作霖歸葬故里,一時間輿論四起,讓日本人措手不及。最終又是在張景惠的提議下,將張作霖和原配趙氏夫人合葬在了錦縣驛馬坊,這才讓張作霖最終得以入土為安。全程都由張景惠操辦,雖然葬禮規模肯定不如老張家在東北時那麼風光,但至少不寒磣!也算是張景惠對自己這位盟弟的最後交代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張作霖有七個結拜兄弟,他被炸死後,他的這些兄弟們結局如何

張作霖是民國時期最大的軍閥,人們對他的尊稱也是以“東北王”冠之,可見張作霖在當時的權勢有多大了。但這樣的一個人物,樹大了,難免會招風。1916年5月27日,日本認對張作霖進行了暗殺,兩次投彈都被張作霖僥倖躲過;1916年10月日本大隈重信內閣倒臺,寺內正毅上臺,張作霖統一東三省得到了日本方面的全力支持,但他並不願意出賣民族,答應日本人的好處,事後全都以賴賬的方式不了了之;1928年6月4日早晨5點23分,張作霖乘坐專列返奉,經過皇姑屯時,被日本人提前埋好的炸彈炸死。

張作霖出身草莽,只上過幾個月的私塾,學過木匠,做過獸醫,還曾當過貨郎。最後成名於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遊走於各種勢力之中,終成奉軍首領,長期統治東三省。他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精彩紛呈,頗具傳奇色彩。這期間,他的幾位把兄弟和他同甘共苦,生死相助,給他提供了很多幫助。

張作霖,他排在第七位。排在第一的是馬龍潭,往下依次分別是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孫烈臣、張作相。其它幾位就不作過多介紹了。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個老五張景惠

老五張景惠

張景惠(1871年6月21日/1872年5月4日-1959年1月11日),字敘五,生於奉天八角臺(今遼寧臺安縣),遼寧臺安人,奉系軍閥首領,也是張作霖的結拜兄弟,他也是他們當中唯一個在張作霖死後投靠日本政府的人。

張景惠在張作霖死後繼續為張學良做事,1928年底,張學良任用他為東省特別區長官。因與張學良相悖,遂在東北易幟後,到南京任軍事參議院院長之職。“九·一八”事變,公開投敵,先後任偽參議府議長兼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軍政部總長、滿洲國務總理大臣等職。

但是他對於兄弟張作霖還是做到有情有義的。

張作霖被日本炸死後,因元帥林正在建築,屍體就暫厝在帥府院子裡。“九·一八”事變後,張家人撤到關內,日本人佔領了大帥府,便把張作霖的棺材移到珠林寺停放。這一放就是六年,時任偽滿洲國總理的張景惠不忍把兄弟如此淒涼,便張羅給張作霖下葬。

張景惠出了個主意:把張作霖葬在錦縣驛馬坊。這錦縣驛馬坊,埋著張作霖的母親和原配夫人趙氏,也算是張家的家族墓地。張景惠的建議讓日本人眼前一亮,這驛馬坊地處偏遠,沒有元帥林那麼扎眼,也不像海城離奉天那麼近。把張作霖葬在這裡,基本上隔絕了他在老窩——奉天和海城的影響,對國際輿論和東北老百姓也算有個交代。所以,日本人馬上同意了張景惠的建議。

下葬地選好了之後張景惠全權負責,以張作霖把兄弟的身份來張羅。

1937年5月3日,張景惠以“協和會”的名義在奉天為張作霖舉行了規模挺大的“慰靈祭”。“慰靈祭”結束後,平板車載著張作霖的棺材,浩浩蕩蕩地去往奉天車站。然後由奉天開出一列專列直達石山車站,將張作霖下葬在驛馬坊,墓穴選在張作霖原配趙氏的墓旁。

結語:張作霖一直是我比較敬佩的一個人,不單單是出於對他的成就所產生的敬意,主要是他因為他的做事準則,亂世中正因為有這樣的梟雄守護才保一方百姓平安。從他死後老百姓對他的愛戴就可以看出他是當之無愧的”東北王“


喜歡歷史的人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閱讀!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明白張作霖的結拜兄弟是誰,他們存在什麼樣的關係?最後結局如何,下面來分析!(答案在最後)

張作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草莽出身,早年曾當過土匪。後來受清廷招撫,成為清軍中的一份子。不過,誰也不曾想到,只過了十幾年時間,這個原來的土匪頭子竟然搖身一變,成了盤踞東北的大軍閥,人稱“東北王”。




在清末民初,張作霖和他的7個結拜兄弟,也生死相交,建立並坐大奉系軍閥,最後逐鹿中原,時刻影響著中國歷史進程。他們出身低微,但後來都成就事業,留名青史。今天為大家介紹張作霖的七個結拜兄弟的事蹟。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張作霖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他的幾個結拜兄弟功不可沒。他們是:老大馬龍潭、老二吳俊升、老三馮德麟、老四湯玉麟、老五張景惠、老六孫烈臣、老七張作霖、老八張作相!




張作霖曾把結拜的8個兄弟,下面我們一一做介紹。

老大:馬龍潭(1857-1940)。



清軍將領,在東北剿匪期間,與當土匪的張作、吳俊升等結識,並結拜為兄弟,後馬龍潭任張作霖幕僚兼統領等職。日本佔領東三省後,決絕當漢奸,晚年熱衷慈善事業。

老二:吳俊升(1863-1928)。


清軍奉天后路營統領。與張作霖結拜後一直追誰他,後當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參與過第一次、第二次直奉戰爭,1925年郭松齡反奉戰爭中,吳俊升任張作霖的討逆總司令,打敗郭松齡。1928年張作霖返回奉天時,吳俊升前往山海關迎接,倆人在皇姑屯同時被日本人炸死。


老三:馮德麟(1868-1926)。


馮德麟早年投身綠林,他資歷高、勢力範圍大,號稱手下有上千人規模,是遼河下游三大土匪(馮德麟、獨立三、洪輔臣)之一。馮德麟是張作霖加入綠林的引路人,張作霖常把他稱作大哥,1916年馮德麟聯合張作霖驅趕走奉天的督軍段芝貴,張作霖由此坐上奉系首領的位置,馮德麟後任盛京副都統、奉天軍務幫辦等職,晚年投身實業。

老四:湯玉麟(1871-1949)。


早年因被土匪搶劫,心有不甘而加入綠林,幹起土匪,因臂力過人,槍法精準,在100多個土匪中脫穎而出,號稱“湯二虎”,稱霸遼西。後結識張作霖,倆人趣味相投,結拜為熊各地,後來湯玉麟曾多次營救張作霖,是張作霖的救命恩人。張作霖主政奉天時,湯玉麟任奉軍旅長、師長、軍長、熱河省省長等職。

老五:張景惠(1872-1959)。



早年做過豆腐,號稱“豆腐匠”。在八角臺(地名)辦團練,為當地富人保護收取保護費,後因張作霖被金壽山追擊,路過張景惠的地盤時倆人結識,併合夥辦團練,張景惠主動讓位給張作霖,並結為生死之交。後任團長、旅長、師長、奉軍副司令等職,曾帶領部隊與楊宇霆一起去秦皇島劫持軍械,奉軍因此增加7個混成旅,迅速做大。九一八事變後,公開投敵,先後任偽參議府議長兼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軍政部總長、滿洲國務總理大臣等職。

老六:孫烈臣(1872-1924)。


清軍奉天巡防營管帶,曾因護送盛京總督增琪有功而升值,後在張作霖(任統領)麾下任職,倆人結拜為兄弟。張作霖主政東北後,孫烈臣歷任吉林省、黑龍江省督軍兼行省長事,奉軍副司令,陸軍上將,協助張作霖與段祺瑞、曹錕爭奪天下。1924年去世時年僅52歲,一生無子女,張作霖抱著孫烈臣屍體痛哭半小時之久。

老七:張作霖(1875-1928)。



張作霖在8個結拜兄弟中排名第七。

老八:張作相(1881-1949)。


張作相與張作霖名字只差一個字,很多人以為倆人是親兄弟,但其實倆人根本不是一個地方的人。張作相泥瓦匠出身,早年一族兄被土匪殺死,他打死仇人後率領二三十人投奔張作霖(此時張作霖為土匪),投身綠林,倆人結為兄弟,後來與張作霖一起投奔盛京督軍增琪,任巡防營第一營管帶。後任民國政府國策顧問、東北剿共副總司令、吉林省省長等職務,在吉林任職期間,創建吉林大學。

張作相和吳俊升分別是張作霖的結拜八弟和二哥,他們兩個為張作霖出生入死,刀山火海在所不辭。

而馮德麟和湯玉麟雖然一開始和張作霖是真心相交,但是一旦遇到權力,問題就開始出現了。誰都不願放棄自己的權力,更不願屈與人下。尤其是馮德麟和張作霖差一點就兵戎相見了,而湯玉麟是因為張作霖善待王永江而不忿,與張作霖離心。

張作相被張作霖臨終託孤,最後死在病床上。吳俊升是在迎接張作霖時,與他一同被炸死的。而馮德麟是心臟病突發而死,湯玉麟也是在天津病死的。張作霖大部分的兄弟都是壽終正寢的,只有他和吳俊升是死於日本人的陰謀,倒也印證了那句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誓言。

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創業初期,需要志同道合甚至生死與共的兄弟相助,事業才能起步。張作霖登上東北王寶座,離不開這些兄弟的鼎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