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文丨炎海y@bigfun社區

小說改編影視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二者雖然看起來有很大差別(小說是用文字敘事而影視劇是用鏡頭語言),但本質上都是講故事,小說有底稿而影視劇的根本是劇本,二者在本質上是有共同性質的,所以本質上的改編也就變成了小說文案的劇本的改編化。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改編劇本是個技術活,表面上可能看起來故事內容都差不多,但實際操作起來可以說是千差萬別。小說和影視劇雖然都是講故事,但講故事和講故事之間仍然有很大區別,即使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但無論是敘事手段還是情感表達都截然不同,稍微有一點紕漏,可能都會導致改編失敗。這其中會涉及到很多問題(比如說經費等)如果照搬原劇情,即使是在經費無限的情況下,也要思考原小說在影視劇中是否可以完美呈現以及考慮觀眾的接受能力等等諸多因素。和小說不同,影視劇需要的更加凝鍊的劇本和更加清晰的臺詞表達,照搬劇情可能會導致作品極其拖沓等等問題,如果直接完全打翻原作另起爐灶,先不論著作改編上的法律問題,原作粉絲可能會第一個不買賬。那麼我們就以《三體》為例,詳細探討這其中的問題。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看過《三體》的同學都知道,劉慈欣在創作三體時將其加入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因為是科幻作品,所以需要作者的知識儲備相當豐富,由於需要擔心讀者知識量跟不上,所以在原著中需要大量解釋經典物理學天體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等等。如果在改編的影視劇中也同樣講一半故事然後告訴觀眾其中需要的物理學知識,那麼這就不是電視劇而是紀錄片。作品格局極其宏大,主線和支線劇情相輔相成,適當的刪改和增加極為重要,這其中也涉及到很多問題,刪的多了會破壞原作的味道,不適當增加也會讓作品變得十分累贅,所以我們會看到現在有很多改編原小說的影視劇出現照著抄都不及格的情況……所以我們就在這裡以國產動畫《我的三體》中最新篇章——《章北海傳》為例,演示正確的改編案例。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看過原小說的同學都知道,在《三體》中章北海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他最初出現在第二部《黑暗森林》裡,更多的是作為支線劇情豐富主人公羅輯的故事以及為了演示“黑暗森林體系”所出現的工具人,在書中所佔的比重也沒有超過30%,但卻極為重要。大劉在這裡使用了一個敘事詭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欺騙讀者,由於羅輯部分的主線地位,幾乎所有讀者的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出現的羅輯劇情中,在第一時間並沒有考慮章北海的出現到底有什麼重要意義,再加上章北海極其詭詐的手段,可以說在第一時間讓絕大部分觀眾陷入困惑中,最終實現了逃亡計劃。(如果不知道我在這裡說些什麼,可以去看書。)那麼同樣的手段如果直接照搬在改編動畫中可以說是完全失效的,第一是因為這是單獨的章北海傳,章北海從一個配角完全升級成了主人公,觀眾會主動思考他到底想做些什麼。第二,如果單獨將章北海的部分抽出來,那麼章北海的劇情就無法和其他的主線劇情相互照應,會使該劇情變的索然無味漏洞百出,鑑於這種情況,製作組所需要的唯一手段就是“刪改”。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和《羅輯傳》不同,《章北海傳》最需要的改編不是精簡,而是增加。就如我剛才所說的,單獨將章北海的部分抽出來,由於在原作品中的配角地位,章北海的劇情跳動性極大,前世今生的刻畫也較為不足,所以這裡就需要製作組增加該人物的戲份和原創劇情,使其劇情變得更加連貫,讓作品變得更加流暢,那麼實際上製作組是怎樣處理的呢?

在第一集中(至本文寫完為止,當季劇情更新至第六集,所以文中所論述將不超過第六集所更新的內容。)製作組公開稱本集內容是為了給沒有看過原作和之前內容的觀眾普及世界觀還有使主要人物登場。但這裡實際上不僅如此,作品還增加了章北海兒時的劇情,這段劇情是純原創劇情,在小說中並沒有出現。當然,在小說中也沒有出現的必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改編作品中增加的內容。在小說中,身為配角的章北海自然沒有出現這段劇情的必要,但是作為改編動畫,這裡就出現了一個重要的符號,在這裡當章北海問道:“如果海另外一邊的敵人打過來,而爸爸打不過怎麼辦?”章北海的父親告訴還是孩子狀態的章北海要“守護”好大家,就這麼一個詞,實際上已經暗示了章北海家族將在此後兩個世紀中所需要做的一切。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隨後到了第二集,在第15分鐘時,出現了在原作中極為重要的一段,就是這一段決定了之後章北海將要對人類所做出的一切,這一段的劇情為改編劇情,所對應的是原著第47頁內容(參考《三體2 黑暗森林》)。在這一段的劇情中,章北海回到家裡,和自己的父親進行了一段心靈的溝通。原著的劇情是這樣的,張北海推開了父親病房的門,然後告訴自己的父親,上面要求以海軍為基礎組建太空艦隊,自己現在已經是太空軍的一員,然後問出那一句最關鍵的:“那我該怎麼辦?”之後的一段話是,張北海回憶自己最初進入艦隊時,父親和自己說過的話:“北海啊!你還差得遠,這麼說是因為我現在還可以輕易的理解你,能讓我理解,說明你的思想還簡單,還不夠深,等到我看不透,搞不懂你,你能真正輕易理解我的那一天,你才算長大了。”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這一段話極其重要,因為在劇情中兩人的情況是自己的所做的一切都會被三體人監視到,所以所有的想法全都要藏在大腦中,真實的意圖,不能用嘴說出來,這裡神態和心靈的溝通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段話是章北海想到的,也是章北海父親仍然想告訴章北海的一句話,但是父親也不能說,說出來就會被懷疑,所以父親只能說出一句:“北海,要多想。”章北海仍然不是很理解,所以只能問到:“想了以後呢?”父親還是不能告訴他,只能暗示:“北海我只能告訴你,那以前要多想”。這句話三體人看不懂,其實地球人也未必看得懂,但大劉已經在暗示讀者了,這裡的重點是章北海父親的那一句“在那以前要多想。”“以前”可以理解為在最終決戰之前,我們翻譯過來就是:“所有的計劃都得在最終決戰之前做好,如果要下手,必須趕早不趕晚,每一個決策,對於未來來說都是有重大影響的,所以如果要守護好大家,只能現在去做。”

當然了,這一段話放在影視劇中,如果幹巴巴的就這麼說,可能仍然會有觀眾困惑,所以製作組進行了少許的修改,讓這一段的暗示變得更加明顯。

動畫版是這樣處理的:章北海首先談到了面壁計劃:“誰也不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智子,說不定三體人監視的不止有面壁者”。(老爸,我們現在已經在被監視的狀態下)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將要與三體人世界對抗的的太空軍將是重災區(一定要想辦法在太空軍裡動手,但是要掩人耳目。)以後做事說話一定要小心。”

“那我該怎麼辦?”

“要多想。”

“想了以後呢?”

“北海,我只能告訴你,在那以前 要多想”。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這一段的寓意和書裡的寓意是一致的,唯一多出來的就是告訴北海一定要在太空軍中想辦法動手,而中間那一段(有朝一日我搞不懂你,你卻可以搞輕易懂我,那你才算真正長大)被放在了第五集六分十秒的位置,仍然對照原書第47頁內容。但是在這一段中,章北海目的是為了暗殺掉推行老式化學火箭的老頑固科學家,從而推動輻射火箭的發展,與之前相比,章北海顯得更加決絕果斷,而且幾乎已經騙過除常偉思以外的所有人,已經可以達到父親所說的“別人搞不懂你,你卻可以輕易理解別人的那一天”。讓劇情更加流暢的同時為自己的逃亡計劃埋下伏筆。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其實這樣的處理更多的是為了渲染主人公的隱瞞計劃,畢竟“瞞天過海”是觀眾更樂於看到的,為了讓計劃顯得驚心動魄而又滴水不漏,需要增加一些劇情,讓整個計劃環環相扣,最後揭露真相的那一刻才會讓觀眾大呼過癮。後面第三集第11分鐘的希恩斯和章北海的見面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而做出的原創劇情。我們還是翻譯一下。

希恩斯首先說自己也不太願意接受面壁者的責任“你知道的,他們的科技水平碾壓於我們,不管怎麼想,這都是必輸的局,”(希恩斯用這種方式來試探章北海對於失敗主義的看法。)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章北海:“您認為人類必敗?”(此時章北海的眼神閃爍,章北海也在試探對方。)

“不不不不不(用了很多個不,人類知道這種說法一般被稱之為反語)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而這樣會對之後的戰略部署產生很大的思想障礙(這種思想需要量產,在戰略上,這很重要)”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你想給全人類做政治思想工作”?(章北海記得之前希恩斯說過自己是科學家,那麼……)

“人類的智力包含了很多維度,其中毅力和信念也是重要的因素。”(希恩斯暗示章北海,沒錯,我就是要從人類的大腦入手,具體怎麼做,你就看我的吧)

“你是怎麼做到在思想上無比堅定的呢?你已經有了計劃了嗎?”

“您誤會了,我沒有計劃,我只有取勝的的信念”。(沒錯,我已經有計劃了。)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為何這麼說呢?”

“說不定你的解析計算機也會對未來,甚至太空軍也有重大影響。”(這裡已經在明示了,不過在外太空的三體人沒有地球文化背景根本搞不懂他在說什麼,章北海在這裡告訴希恩斯要動手的話可以在太空軍裡幹。)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這一段的原創劇情可以說是基於章北海和父親的對話的升級版,進一步利用地球的文化背景進行面對面的加密對話,可以說是很有意思了,同樣也值得反覆回味。這一段劇情等於是為之後鋼印族和章北海的逃亡計劃進行劇情上的銜接,在原作劇情中,這兩個人實際上關係不大,只不過他們的思考結論是相同的,作戰計劃也有一致性,後期二人計劃相輔相成,但是之前沒有很大的聯繫。這裡的原創讓二人通過默契直接聯手,劇情更有層次感,讓整個劇本寫的更加紮實嚴謹,後面的鋼印族叛逃就顯得更加有說服力。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在作品的第六集中,作品基本上將原作的321頁到325頁劇情大規模改動,增加了鋼印族戲份,並與最後一次面壁者大會進行切換。在原作劇情中,最後一次面壁者大會是在之前的時間線上,羅輯雖然參加了會議,但這裡的羅輯更多的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加入,所以作品刪除了他的戲份從而顯得更加精簡。這一部分主要是描繪希恩斯的面壁計劃的真正意圖,和章北海的計劃有一致性,原作中在這裡對於鋼印族的表現更加的隱晦,製作組更改了這一點,讓整個劇情變得更加有連貫性。

在原作中,章北海一出冬眠艙就被任命為自然選擇號的艦長(對應原著325頁內容),然後開始現學現賣,臨時學習未來戰爭理論以及實踐操作,對於即將開戰的艦隊,就算是再樂觀,出現這樣的任命也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動畫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更改。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在動畫中,隨著希恩斯公佈自己的思想鋼印計劃,潛伏的兩個世紀的鋼印族也開始了真正的行動,一個鋼印族下層官兵將藍色空間號的燃料加註到100%,這樣的行為引起了上層的警覺,該士兵於是開始強行劫持飛船準備逃亡,但是失敗被捕,經過審問後上層證實了鋼印族的存在,太空軍中所有人都成了被懷疑的對象,任何人都可能是打上思想鋼印的逃亡者,隨時都有可能有士兵或者高層軍官選擇逃亡,於是高層不得不將所有的軍隊進行集結,凍結所有艦長的所有權利並進行逐一排查,而艦長的空缺必須有人填補,所以就有人想起了兩個世紀前的“增援未來”計劃,那些來自兩個世紀前以章北海為首的政工將臨危受命,帶著絕對勝利(失敗)的信心去擔任臨時艦長。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比起原作中的劇情,這樣的改動更加符合邏輯,讓章北海擔任艦長也就更加具有說服力,如果照搬原劇情,那反而會顯得十分空洞而且劇情上也會十分跳脫,完全失去了科幻作品所需要的嚴謹性。

如何將“神作”改編成“神作”—來看看《我的三體》是怎麼做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改編作品相比於原創作品實際上更有技術難度,要改動後具有原作品的氣質和神韻又要保證故事的完整性,在尊重原著的同時還要保證二次創作所具有的創新,要用鏡頭語言代替原作品的書面文字還要保證不破壞原作品所表達的含義,這裡需要太多對作品的思考以及對劇本的推敲。

《我的三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實際上,這樣的改編貫穿了作品的始終,比如行星防禦理事會上對各國政治的戲謔還有暗殺行動的細節化,由於文章篇幅問題,這裡就不過多的進行闡述了。好的改編作品是巨人肩上的巨人,無論是宏觀上還是細節上改編者都需要把控改編的度,無論是適當的增還是適當的減,都關係到作品最終的呈現效果和表現力,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改編後可能會呈現不同的形象,但本質不會變化,章北海還是那個章北海,《三體》也永遠都是那個《三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