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明蘭拐著彎與顧家長輩打擂臺,比顧廷燁橫衝直撞好使多了

看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顧家可是一個爛泥坑。一個笑裡藏刀的繼母,兩個吸血鬼一樣的叔叔,重要的是不知臉為何物。

《知否》明蘭拐著彎與顧家長輩打擂臺,比顧廷燁橫衝直撞好使多了

這樣的顧家,明蘭這樣嬌滴滴四品官的庶女嫁過去,可不就是讓人搓扁揉圓的嗎?顧家的人,都有這個想法,可是事實卻恰恰相反,來看看明蘭都是怎麼不動聲色的應對顧家長輩的。

01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小說中,顧廷燁已經在婚前與盛老太太表明了,結婚後和明蘭在皇上賞的都督府獨居,不會住在候府。

正當明蘭對沒有婆母立規矩,沒有小姑找麻煩的婚後生活充滿期待時,第一場硬仗就來了。

明蘭結婚第二天,顧廷燁帶著明蘭認親時,麻煩就來了。

顧家人當場發難,五老太爺和四老太太先後一唱一合:母親(小秦氏是繼母)尚在,卻要另府居住,這是不孝,以為想阻止顧廷燁搬出候府。

在宋代,以孝治天下,百善孝為先,不孝可是大罪,這一頂帽子扣下來,到哪都是顧廷燁沒理。

顧廷燁這廝雖然是皇上的心腹,有皇帝撐腰,卻也不敢亂說,只得硬生生的來一句:“聖命難為“,然後慌忙而走,雖然走的理直氣壯,卻有點落荒而逃的狼狽樣。

顧廷燁走了,還有新媳婦明蘭在這呢,顧家人正要立個下馬威,怎可放過這個機會。

於是一家子叔叔嬸嬸,哥哥嫂子妯娌,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全把矛頭指向明蘭,小秦氏的女兒顧廷燦首先發難:

聽說二嫂自小飽讀詩書禮儀,想必清楚什麼是孝道,你來評評理,二哥這樣,對不對?

你看看,這小姑,說話像帶著刀子,一開口就聲明你是飽讀詩書的,不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孝道,你老公這樣,是不是不對,想要讓明蘭自己承認老公確實做錯了,這樣,顧家人就更有說法了。

《知否》明蘭拐著彎與顧家長輩打擂臺,比顧廷燁橫衝直撞好使多了

可是想法是美好的,明蘭並不是看上去的那樣,象個白蓮花,那只是外表,內裡可是隻狼,並且是隱忍了十幾年的餓狼,終於當家作主一回,豈能不亮出銳利的爪子,你們想給我個下馬威,我還想讓你們知道,我這個二十世紀穿越過來的法律工作者,可不是繡花枕頭。

就在一屋子男男女女,都停下來看著明蘭,想看笑話時,明蘭卻不慌不忙,人家先緩緩講個故事:

兩年前,工部的前尚書盧老大人受聖上嘉獎,不但擢升內閣次輔,又賞賜了西福門內的一座宅邸。其實盧老大人的舊宅邸很不錯,山清水秀,風光明媚,最妙的是盧老大人的故交好友乃至幾家親眷都住那一帶,平日裡頤養相聚,淺酌清談,正是美事!當時聽聞不少親眷好友都勸他不要搬了,就原處住著吧,反正是皇上賞的,那宅子還能跑了不成?哎……可盧老大人接旨後,二話不說就搬了過去。

最後略略一停,總結原因,盧老大人說:君恩如天,不受,便是不敬

這一頂帽子扣下來,誰敢說什麼,人家搬走那是敬皇帝去了。

你這候府的繼室算什麼東西,你小秦氏在皇上眼裡,算什麼東西,妄想以此擋著顧廷燁去敬重皇帝,活得不耐煩了吧。

誰要真敢說一句,或反駁一句,估計立馬就是大罪,不抄家滅族,不砍頭,也得脫層皮。

所以,一屋子人憋的內傷,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02

突然想起一場景,小時候在田地割麥子,鄰地邊的一對兄弟,哥哥快把腰彎折了在割麥子,弟弟蹲在地邊不知幹什麼,哥哥很惱火。

哥哥:你幹什麼呢?

弟弟:挖點黃黃苗(學名蒲公英)?

哥哥:你挖那幹什麼,趕快割麥子,再這麼磨嘰,看我不揍你。

弟弟:挖回家,喝茶。

哥哥:你再無屎推尿,你試試,看我不拍你。

弟弟:媽最喜歡黃黃苗了,媽要看見,肯定挖,我這是幫媽挖著,你拍媽呀?

哥哥氣的臉紅脖子粗的,乾瞪眼,狠狠來一句:”就知道拿媽當擋箭牌“,然後氣呼呼的繼續割麥子去了。

那時候,聽到這段話,只在心裡想,這弟弟太狡猾了,關鍵時候把媽媽抬出來擋著哥哥的責罵和拍打,真夠賊的。

現在看明蘭一樣的拿皇帝做擋箭牌,卻覺得心裡特爽。

新來的媳婦,又是晚輩,對著長輩,要恭敬,要識理,要孝敬長輩,不能頂嘴,反正一堆理壓著你,這也不能,那也不能,剩下的只有好好說話。

可是,有時候,好好說話是不行的,所以,明蘭這一招,真是用的高明。

既沒有與長輩頂嘴,也沒有不敬長輩,人家只是講了個故事,別的啥也沒有說,你能挑什麼毛病,什麼毛病也挑不出來,只能把自己氣的內傷。

明蘭這一招,說好聽了叫借勢,說難聽了叫狐假虎威,可是卻很管用。

古語說:黑貓,白貓,逮著老鼠的就是好貓

真是一點不錯,對什麼樣的老鼠,就要用什麼樣的招數,只要管用就行。

03

顧家人吃了一個悶虧,還不接受教訓,這不,五老太太又來找事了。

實際上,顧廷燁搬到皇上賜的督都府,小秦氏、四叔五叔家都塞了許多傭人過來,明著說是給他們使喚,暗地裡還不都是眼線。明蘭要真心實意的用這些人,那才是真傻,所以先來個一一盤問,然後再安排活計。

《知否》明蘭拐著彎與顧家長輩打擂臺,比顧廷燁橫衝直撞好使多了

想想看,這些老媽子在府裡幾十年了,哪個真清清白白,坦坦蕩蕩做人的,總有那麼些不願意讓人知道的事情,心裡憋著氣,一轉頭就把風吹到候府了。

《知否》明蘭拐著彎與顧家長輩打擂臺,比顧廷燁橫衝直撞好使多了

五老太太藉著明蘭不緊著用候府送過來的人,還審人家祖宗八代為由,這不是不信任他們這些長輩,以此來責問明蘭。

同樣的,面對五老太太這個煩人的長輩,明蘭是不能頂,不能吵,也不能把人趕出去,稍有不耐煩,便是不孝一個罪名出來了。

《知否》明蘭拐著彎與顧家長輩打擂臺,比顧廷燁橫衝直撞好使多了

想想,真是替穿越過去的明蘭委屈,這都什麼鬼,憋屈死了,可是明蘭卻是很睿智,五老太太話一落,明蘭就有了應對招數,人家緩緩道來:

嬸嬸,不知您知不知道,當今皇上自即位後的頭一件事是什麼?便是叫吏部交了一份近十年的百官考績。照嬸嬸的意思,皇上這般,豈不是信不過先帝?

在五老太太急的不得了的時候,明蘭繼續愉悅的說:

可是百官也是先帝留下的呀,皇上卻還要查問,嬸嬸不就是這個意思麼?哦,對了,先帝爺即位那年,也是一模一樣叫吏部交了一份百官評績來著?哎呀,莫非……嬸嬸覺著先帝也信不過武皇帝?哦,也許嬸嬸沒這個意思,難道是五叔的意思?

這最後一句話,真是誅心呀,五老太太一個不查,不僅把自己繞進去,還把老公繞進去。她要還敢再多囉嗦一句,那就是誹謗皇帝,誹謗先帝,這個罪名下來,她可吃不了兜著走。

最後,五老太太是頭皮發麻,又驚又怕,不敢胡亂多說一句話。

04

會議室裡,大家正在熱火朝天的爭議一件事情,突然那個瘦瘦的美女領導來一說:這是李總決定的。

一句話,大家啞口無言。

幾個同事正在工作,美女主管來了,對著小王說:你把上個月做的單課團購的運營總結寫一下,明天上午給我。

小王有點猶豫的說:我手裡好多工作呢,估計明天做不完。

美女主管輕飄飄來一句:這是楊總要的。

小王蔫巴巴的,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中。

在職場中,這樣的場景真是多的不得了,總會有人拿著雞毛當令箭,讓別人恨的牙癢癢的,就是沒有辦法。

我自己是最恨這種工作模式的,可是明蘭這一招,真的太讓人解恨了。

原來,原來,不在其位不用其策略,人家美女主管也是對的,要不然,又是一通扯嘴皮子,真是瞎耽誤工夫。

許多事情,都是兩面性的,你之砒霜,彼之蜜糖

以後再也不妄加評論別人的處理風格了。

明蘭這樣拐著彎的與顧家長輩論理的處事風格,一個字,就是”妙“,對待這樣的人,這就是最好的方法,比顧廷燁那種直來直去,橫衝直撞的好使多了。

有的放失,對症下藥,這樣的成語,大概就是這樣來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