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到極致的人,才是最可怕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麼?


點贊最高的回答是: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律者才會有自由。


當一個人缺乏自律的時候,他做的事情總是在受習慣和及時誘惑的影響,要麼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觀念所擾,幾乎永遠不可能去做內心真正渴望的事。


多少人羨慕著別人的身材與樣貌,羨慕著別人的成功與精彩。


但是當了解到其背後付出的艱辛和近乎殘酷的自我管理後,又迅速打起了退堂鼓。在渾渾噩噩、隨波逐流的日子裡,繼續毫無意義地耗費生命。


而你會發現: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都擁有了開掛的人生。


自律到極致的人,才是最可怕


  •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


李開復曾說:“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谷歌有位高級工程師,叫馬特·卡茨。


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30天改變的計劃,每天做一些之前未能堅持的事。


比如:每天騎自行車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張照片,寫一本5萬字的小說;


不看電視,不吃糖,不玩推特,拒絕咖啡因.....


可以說這份計劃充滿了挑戰性,做不到自律的人勢必無法完成。


但馬特堅持了下來。


30天后,昔日那個肥膩的宅男工程師不見了,他開始發自內心地喜歡上騎自行車去工作,甚至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的遠足。


心理學家曾經總結過這樣的規律:


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後期是享受的。


但有沒有發現,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於把痛苦當作是自律。


而當你自律到極致,你會發現:自律能夠帶給你發自內心的平靜和享受。


自律到極致的人,才是最可怕


《少有人走的路》裡有這樣一句話: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


很多時候,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


  • 你為什麼不自律


為什麼自律的人生,可以像開了掛一樣,但現實中,卻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為自律意味著你必須有所放棄,不能全部都要。


就像你想要保持完美的體型,健康的身體,你就必須和垃圾食品說再見,你不能肆無忌憚地吃;


就像你想要成為學霸,拿到獎學金,那舍友半夜三更玩遊戲,談戀愛煲電話粥,你就不能如此放縱;


就像你想要擁有自己的事業,那你必須在工作之餘的時間,繼續研究自己的感興趣的領域,社交聚會,你要適度拒絕。


這個世界上,太多事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你必須有所放棄。


年輕的時候,我總以為什麼都想要,都後來才發現,真正厲害的人,懂得為人生做減法,知道哪些東西不該要,哪些東西即使拼了老命,也要去爭取的。


  • 自律,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自律這件事情,不僅僅侷限於肉體或者是時間。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的修正和改變。


那麼如何做到自律呢?


1. 設立具體目標,堅持無一例外原則。


一旦給自己下了絕對不破例的原則,就不要再把能量花在一遍又一遍、無休止的自我糾結上。


蔡依林從不吃任何有油的食品,甚至有三年的時間內沒有吃過米飯;

楊麗萍為了呈現最完美的舞蹈,幾乎沒有吃過一頓飽飯;

劉德華為了保持身材,幾十年來都保持著每天一杯酸奶的習慣。


一旦你對某件事情百分之百地投入,那就不可能再有例外。


不要給自己找藉口放縱,對自己嚴格一點,讓自律成為一種習慣、原則。


2. 一次只完成一項任務,不要過多消耗毅力。


在改變自己的道路上,許多人會一次性給自己定下太多目標:


比如,半年內練出馬甲線、考過XX考試、看50本書、看美劇不需要字幕......


然而,毅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樣,會產生疲勞。同時接受太多挑戰,通常無法堅持實施下去。


你在一件事上用的意志力太多,不等它恢復就投入下一件事,那麼肯定會疲憊不堪。


注意保存你的意志力,以便在最需要的時候使用。


3. 把挑戰分解成小而易於管理的目標。


太多人幻想著能夠一蹴而就,一夜之間達成目標。


當完成一個任務所需的時間跨度很長、難度很大時,許多人容易半途而廢。

這個時候,需要學會對任務進行分解。


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是由許多細小的、易於管理的步驟組成的。


慢一點、穩一點,關鍵在於把大目標分解成易於消化、循序漸進的小目標。


自律到極致的人,才是最可怕


設計師山本耀司說: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


我要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成為自律的人,與朋友們共勉。


如果大家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關注並轉發,歡迎來留言區交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