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8位兩院院士,文水就有2位!你知道他們是誰嘛?

山西是一個歷史名人輩出的地方,自古就有“華夏名人出三晉”的美譽。

悠久輝煌的歷史、美麗富饒的山河,為山西造就了眾多的優秀人才,其中不乏很多科學、科研行業的精英人才。據統計,山西籍的兩院院士共有28位,其中我們文水就貢獻了兩位,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瞭解我們文水的這兩位“大科學家”!

山西28位两院院士,文水就有2位!你知道他们是谁嘛?

有源干擾領域的帶頭人——張錫祥

山西28位两院院士,文水就有2位!你知道他们是谁嘛?

1933年5月,張錫祥出生在山西呂梁文水縣。張錫祥的爺爺本是河南人,但是由於到山西當長工,就在山西成了家。

張錫祥從1939年開始在村裡上小學,由於張錫祥報名過兒童團,發過傳單,算是“劉胡蘭的小戰友”,當時國民黨對他進行了三個月的嚴刑拷打,後來由老師做擔保,再加上也沒有找到任何證據,這才給張錫祥放了出來。後來,因為此事,張錫祥選擇去北京求學。在學校一次考試中,四門課張錫祥考了三個100分,一個99分,一下子在學校出了名。後來,張錫祥考上北大預科,上了雷達系,這是我們國家第一個正式以培養雷達技術人才為目標的雷達專業。

張錫祥先後兩次參加了對中國不明空情的分析,都找出了原因並進行了實驗驗證。張錫祥所做的課題獲得了多個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他幾十年的雷達對抗工作中,獲得了3個國家級獎項 ,7、8個省部級獎項。因此,張錫祥也有“中國雷達有源干擾領域的帶頭人 ”的美譽。

1999年,張錫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錫祥每每回想起自己的少年生活,都不禁感慨他在文水的少年生活:“呂梁窯洞記憶深,馬棚教室能育人。東山坡上辦大學,培養多批高材生。”

用一生,制一圖——席承藩

山西28位两院院士,文水就有2位!你知道他们是谁嘛?

1915年10月1日,席承藩出生于山西文水縣一個名叫武村的小村莊。他的父親席瑞康是位商人,母親姓武。因為常年在外,受到了五四運動等新思潮的影響,席瑞康回家後就在家辦起了新興學堂,鼓勵子弟們出外讀書。在這樣一個新知家庭出生的席承藩自然也受到了影響,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

1935年,席承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平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1939年他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開始了土壤研究的職業生涯。當時我國的土壤研究還在起步階段,技術還不成熟,為了掌握更多的土壤知識,1947年,席承藩遠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深造,並獲得碩士學位。1950年,席承藩懷著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放棄了國外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回國。

最初,土壤地理的工作方法主要靠實地探查,這套傳統的方法,不僅費力、費時、費工,而且難於保證調查製圖質量。這些事實使席承藩很早就認識到必須引用新技術,改革土壤調查製圖方法。在上世紀60年代初,席承藩領導的研究室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土壤航判航測研究組,開展土壤航判航測的試驗研究。

山西28位两院院士,文水就有2位!你知道他们是谁嘛?

70年代中,美國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圖像傳入我國,席承藩又將該組及時改名為“土壤遙感研究組”,著手探索衛星圖像的信息特徵和處理分析技術,正式開展我國土壤光譜反射特性的測試與數據數理等研究。這些新技術的應用,為我國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奠定了技術基礎。

山西28位两院院士,文水就有2位!你知道他们是谁嘛?

1979年,中國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土壤普查。在這次土壤普查中,席承藩擔任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副主任。 這次土壤普查中繪製的土壤圖數以千計,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一張1:100萬的全國土壤圖。這幅圖其實由64幅分幅圖組成,是我國曆史上最精密的一張土壤分佈圖。通過這張圖,我們就可以整體瞭解我國土壤分佈特點和規律,對農業生產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一直到今天,這張圖都在發揮著作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還將此圖編製成數字化圖。

席承藩從事土壤地理和土壤資源調查研究60多年,野外考察的足跡遍及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還先後應邀到前蘇聯、澳大利亞、法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進行學術活動和講學。為中國土壤地理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1995年席承藩也“理所應當”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