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魚不蒜,羊不姜”,是何意思?古人的經驗,確實可信嗎?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很多的俗語,它們都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一直延續到今天。有一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就是“魚不蒜,羊不姜”,乍聽上去是不是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應該也會聯想到一點,就是與飲食有關,有蒜和姜在裡面,就會想到調味。到底說的是什麼,下面就來好好地瞭解看看。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是何意思?古人的經驗,確實可信嗎?

“魚不蒜,羊不姜”講的究竟是什麼?

我們可以先來說說“魚不蒜”,講的就是魚了,魚是很有營養的食物,適當的多吃點對身體會有很多好處。現在的魚種類還特別多,不同種類的魚,帶給身體的好處也不一樣。這裡所講的意思,就是在製作魚的時候,不要放大蒜。現代人可能就不理解了,因為現代人在做魚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放大蒜的,可以幫助調味,還能去腥。

可是在以前,老祖宗在做魚的時候,是不放大蒜的。以前吃魚都是野生的魚,不像現在,大多都是養殖魚,就會有很大的腥味。野生的魚就沒有太大的腥味,做出來會更加鮮美一點。都知道大蒜是屬於刺激性的調味料,加入到鮮美的魚當中,會破壞魚的鮮美,吃起來就不那麼好吃了。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是何意思?古人的經驗,確實可信嗎?

在以前這樣的說法是成立的,現代生活中,在應用如此方法,那才是破壞魚的鮮美,可能沒有太多人願意吃魚。腥味很重,不加大蒜去腥氣,基本上是沒法吃的。如此看來,古人的經驗之談,也不一定全有道理,還是要按實際情況來判斷。

再來說說“羊不姜”,羊就是羊肉,羊肉褒貶不一,有人喜歡吃,有人不喜歡吃。只怪羊肉的味道比較重,在古時候,羊肉是很受歡迎的,尤其是在冬天。大鍋燉羊肉會很香,還能幫助驅寒暖身體。在烹製羊肉的時候,就少不了要放調味料了,不然味道實在是有點重。但在以前煮羊肉的時候,有一種調味料不放,就是生薑了。會覺得容易滋補過頭,本身羊肉就是滋補的食物,生薑也容易引發上火,兩者加在一塊,體內的火氣能不燒的旺,就會容易給身體帶來相關問題。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是何意思?古人的經驗,確實可信嗎?

現代人做菜,生薑算是必備的調味料了,不管做什麼菜都要放一點,一方面是給菜餚增加一味,另一方面就是生薑可以去腥,去除雜味,讓食物的味道更好一點。羊肉的羶味太重,不放點生薑真的有點接受不了。不過也要看個人喜好,有的人可能就喜歡這味道,也不用放生薑。針對古人所說的這種吃法,也不必全信,適合自己的就好。

每道菜都有不同的做法,每個人的看法也不同,還有就是個人口味也有差異。到底怎麼樣做好吃,自己覺得好吃就行,不會給身體帶來損傷就是可以的。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在以前可能很受用,但在現代也未必就是符合的,應該要根據實際情況去操作。你在製作魚肉和羊肉的時候,有沒有不同看法,也可以提出建議。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是何意思?古人的經驗,確實可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