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讓人難以理解的李清照詩酒人生,探看宋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是古代女性文學群體中最耀眼的星,她璀璨的光芒,不僅照耀和引領著同時代的人,而且魅力數千年不減,成為女性詩詞無法逾越的巔峰,無愧“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

李清照的一生,是詩詞與酒交相輝映的一生,酒在她的生活和詩詞中無處不在。開心時喝酒、失意時喝酒、孤獨時喝酒、朋友相聚時喝酒、一個人獨處時喝酒,一邊喝酒,一邊用清麗婉約的典雅詩詞,抒寫當時的情懷和心緒,堪稱詩酒人生,她的詞《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中:酒意詩情誰與共,這一句,就形象地說明這一點。

從讓人難以理解的李清照詩酒人生,探看宋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但在男尊女卑和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影響的古代,李清照的才情和生活,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認可,可以說是難以被人理解,她是孤獨的,而且她的孤獨無藥可解,所以她愁啊,就只能酒入愁腸,化為驚人句,成就了她“婉約派”一代詞宗的地位。

縱觀李清照當時讓人難以理解的詩酒人生,其罪魁禍首就是,讓人感到另類和前衛的,女性自我意識的全面覺醒。

01、大膽走出家門,呼朋引伴,遊山玩水,喝酒品茗,女性社交活動意識的覺醒

早在少女時期,李清照就覺醒了女性的社交活動意識。她率性天真,自由大方,從不受女性是家庭附庸,足不出戶,笑不露齒,沒有自我的封建思想束縛,而是像男人一樣走出家門,呼朋引伴,遊山玩水,喝酒品茗,詩酒唱酬,年紀輕輕,詩詞才情就在宋朝被廣為傳頌。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出生於書香世家。她是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的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母親王氏是丞相之女,而且懂詩文。

可以看出,李清照的家世非常的好,是含著金鑰匙出身的人,加上當時北宋有一個“不得殺士大夫文人及上書言事之人”的法律規定,文人的地位空前高漲,良好的社會和家庭環境,使李清照自幼就飽讀詩書,學識過人,少女時的詩詞才情就驚為天人,女性的社交活動意識也被早早激發出來。

從讓人難以理解的李清照詩酒人生,探看宋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她常常約女友們一起,暢快喝酒、盡興外出遊玩,有時喝得酩酊大醉,玩得酣暢淋漓,以至一群女人都忘了歸家的路。她膾炙人口的詞《如夢令》就寫出了這種情形: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有時候她外出飲酒作樂,詩詞酬唱,酒喝多了,晚上醉醺醺地回家睡下,任憑屋外風聲雨聲都不會驚醒,直到第二天都還殘留著絲絲醉意,醒來還乘興作詞《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她們這種,像男人一樣開放的喝酒唱酬,吟詩作樂,豪飲常醉的我行我素的自由行為,放在今天都會令有些人為之咋舌,難以理解,何況是宋朝,可見宋代女性社交意識的覺醒,在當時的人們眼中,有多麼的另類和前衛。

從讓人難以理解的李清照詩酒人生,探看宋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02、大膽表情達意,追求美好的愛情和婚姻生活,女性自由愛戀意識的覺醒

帶有濃濃封建思想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觀,壓抑了女性的情感,也摧殘了女性的心靈,讓女性不敢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也體會不到愛情的美妙和婚姻生活的幸福。

以才女李清照為風向標的宋代女性,已經不受傳統婚姻觀的影響,自由愛戀意識已經覺醒,她們不受封建思想的禁錮,敢愛敢恨,大膽表情達意,追求美好的愛情和婚姻生活,從來都不在乎別人的目光,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看看才女李清照自由愛戀意識的覺醒有多驚人。談戀愛時是這樣地大膽約會,《浣溪沙》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嫁給趙明誠後是這樣地大膽撒嬌,《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雲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從讓人難以理解的李清照詩酒人生,探看宋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在宋代,女人丈夫死後改嫁,總是令人不齒的,離婚那更是驚世駭俗,要坐牢獄之災,但自由愛戀意識已經覺醒的李清照卻不管這些,頂著非議,在丈夫趙明誠死後,再嫁張汝舟。婚後,李清照發現狡猾卑鄙的張汝舟不是真心愛她,只是覬覦她和趙明誠收集多年的金石文物,不愧是敢愛敢恨的才女,李清照冒著坐牢的風險,跟張汝舟離婚。按照當時的宋律,女子提出離婚,要承擔兩年的牢獄之災,但李清照甘願用兩年的牢獄之災和世人的無盡非議,也要換取自己後半生的自由。還好,她坐牢後,由於朋友的鼎立相救,只做了9天牢就釋放了。

李清照再婚又離婚的行為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人們對她指指點點,妄加非議,朱彧的《萍洲可談》、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和《碧雞漫志》都有同樣的記載,說她:不堅守婦女德操,晚節不保,最終流蕩無歸以死。 可見當時的人們對這件事的反感有多強烈。

宋代女性這種在婚姻生活中不苟且,不將就,敢愛敢恨的愛戀意識的覺醒和膽識,在今天來看,都令人折服。

03、身系閨中,情寄天下,關心關注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女性愛國憂民意識的覺醒

都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在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古代,女性只是被當做家庭的附庸,傳宗接代的工具,國家的興盛與衰亡,歷來與女人無關。

宋朝後期,金兵驚擾,國家動盪不安,老百姓的生活、包括女性在內,受到極大的影響,這種紛亂的時代環境,激發了女性愛國憂民意識的覺醒,她們雖身系閨中,但情寄天下,非常關心關注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才華橫溢的李清照也不例外,這種愛國憂民的意識在她後期的詞作中充分體現出來。

從讓人難以理解的李清照詩酒人生,探看宋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她最著名的詩,《題八詠樓》中的千古名句:江山留與後人愁,就抒發了她對割地賠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庭的諷刺和對宋室收復失地的深深渴望。《夏日絕句》那短短20個字: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更是淋漓盡致地抒發了痛恨宋朝當權者苟且偷安的情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觀點:一個人,活著要做人中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去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

誰說女子不如男,那份深深的愛國情懷和憂國憂民的思想,讓男人都感到汗顏。

04、不甘平庸,博覽群書,吟詩作賦,成就驚人,女性人生價值意識的覺醒

女人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讓很多女性失去了競爭和展示自己的機會,直接打壓和埋沒了女性的才華。

在宋代,也有著“才藻非女子事也”的思想,認為舞文弄墨,吟詩作賦,不是女人該做的事,女人該做好的事情是遵守“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管理好家庭,至於才華,那就不必要了。最為可悲的是,“才藻非女子事也”這句話,會從一個李清照非常喜歡,想把自己平生所學傳授給她的10歲小女孩口中說出,作為拒絕的言語。小女孩的無心拒絕之語,恰恰是這個社會和家庭對她耳濡目染的訓教結果,可見,在宋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有多嚴重。

但像李清照一樣,自幼就接受良好教育的女性來說,她們不受封建禮教,女人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影響,不甘平庸,博覽群書,吟詩作賦,有著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女性獨立的人生價值意識充分覺醒。

宋代女性人生價值意識的覺醒群體中,李清照是最出類拔萃的一個。她自小就喜歡讀書,坐在父親膝蓋上的年紀,就能背誦數百首詩詞,十歲填的詞就名聲大噪,而且志向高遠,巾幗不讓鬚眉。看看她那些很勵志的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就足以看出她的志向有多高。

從讓人難以理解的李清照詩酒人生,探看宋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無論在天真爛漫的少女時期、幸福美滿的新婚時期、顛沛流離的中年時期、還是孤獨無依的老年時期,她都堅持自己的個性和詩詞寄情的初心,筆耕不輟,寫出大量名篇佳作,有《漱玉詞》傳世。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清照在詩詞、金石研究等方面取得驚人的成效,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詞中皇后”、婉約派宗師,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酒入愁腸,化作驚人句,李清照的詩酒人生,折射出宋代女性社交活動意識、自由愛戀意識、愛國憂民意識和人生價值意識的全面覺醒,活出了自我,活出了尊嚴,在女性天空,開成最絢爛的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