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郭老師
這個教師改革,就應該像當年的國有企業改革一樣,按勞分配,現在是按級別職稱分配,有很多職稱高的,磨洋工不幹活
林哥65862
也來談談縣管校聘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了,把教師縣管校聘正式納入議事日程,讓學校人變成系統人,打破教師鐵飯碗,對現有體制內的教師來說,既是機會又是危機。
筆者認為,教師實行縣管校聘各有利弊,關鍵看怎麼實施,各地教育主管部門聘用方法不一樣。筆者所在的縣(現在為縣級市),在2001年的時候就試行過聘用制(當時開始擔任校長),校長由教育局下聘文聘任,學校制定聘用方案,教育局審核通過後實施。方案中對落聘教師實行三個月培訓,三個月只發放基本工資,培訓三個月後合格才能重新上崗。和現在一樣,校長聘用班主任,班主任聘用科任教師。但由於當時教師普遍缺編,特殊科目(音體美英)甚至沒有教師。校長雖然是局裡聘用,但沒有人事權,財權,所以到最後還是全員聘任,經過三年的試行,收效甚微,不了了之。
最近這些年,個別省份也拿出幾個縣市作為縣管校聘的試點,讓教師真正動起來,能者上,庸者下,無疑是件好事。
以筆者從事十六年學校管理工作經歷,對縣管校聘有幾點薄見:
1、縣管校聘雖然把教師從學校人變成系統人,讓教師在系統內流動,從教育規律來說,教師不宜大量流動,所以就有一種說法,選擇好學校不如選擇好老師,好學校不一定都是好老師。所以保持教師穩對孩子接受教育利大於弊。
2、校長應該流動起來,五年左右應該流動,一個校長長時間在一所學校任職,不利於學校管理的創新,人都有思維定勢,時間長了激情自然會減弱,對學校發展不利。
3、縣管校聘並不能解決教育均衡的歷史問題,儘管教師納入系統,但好教師肯定會選擇好的學校去競聘,落聘的往往是那些不思進取,吊兒郎當的教師,這部分教師只能選擇薄弱學校去競聘,這樣就造成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4、縣管校聘,決定權在校長,不管採取什麼樣的競聘方式,中國的人情世故永遠去無法避免的,這就給校長人選提出了挑戰,弄不好到最後是老實人吃虧。
總之,教師的鐵飯碗即將變成泥飯碗,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會因為一些阻力而停止推進,我們只有不斷提升自己,隨時保持危機感,才能立足不敗之地,教好書,育好人,機會永遠青睞有準備的人!
別名520
縣管校聘這種形式自2016年起一直在推廣,目前在山東、浙江某些地區開始試點推行,而按教育部的規劃,最終將在近幾年實行全國推廣。
那麼,縣管校聘到底能不能真正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呢?這要看教師在各個學校評聘的標準是什麼?誰說了算?如果縣管校聘的評聘標準像評職稱一樣和教學能力,教學成績脫鉤,再加上評聘過程不公開、不透明,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的話,那麼,最終就將和評職稱一樣,成為個別人獲利的手段,而打擊的也將是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當年,教育部為了調動全國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採用了評職稱的方法,然而四十年過去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被晉升職稱調動起來的又有多少?原因不外乎兩點:
一、評職稱所需要的硬性條件無法從努力工作中獲得。比如論文,比如各種獲獎證書,根本不看老師平時的教學成績。而真心熱愛教育工作的老師,所付出的一切勞動又無法量化,因此,很難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拿論文來說,大家老師知道評職稱必須用論文的篇數來提分,因此一開始老師們拼命寫論文,後來發現寫的再好,不交版面費也發不了,因此最終就衍變成“買論文”了。
拿優質課評選證書來看,一開始老師們都積極參加優質課評選活動,希望通過好好打磨自己的課獲個獎,給自己評職稱加點分,後來發現最終證書都落入教師隊伍中,有關係有後臺的教師手中,何況有些機會,根本到不了普通教師參與的程度,因此,久而久之,廣大無門路關係,又不知去哪裡送禮的普通老師們也就放棄爭取了。
二、評職稱過程無法公開透明,誰評上誰評不上,沒有統一評判的標準,這樣一來,灰色利益鏈最終形成,這讓老師們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反觀縣管校聘,形式上打破了以校為單位的工作形式,但學校以什麼條件來聘任教師,誰說了算?將決定縣管校聘發揮的作用。
1、如果按教學成績來算的話
倒是可以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是最能服眾的評判方式,但不同學校的教學成績如何比較,而且隨著中小學“減負”的開展,縣裡又不允許全縣學校舉行“聯考”,那麼,如何用教學成績來界定誰行誰不行?
2、如果按學歷、教齡來算
那些學歷低或者年紀大,精力不濟的老教師將何去何從?雖說有些地區實行50歲以上的教師不參與學校競聘,但是那些47-49歲的老師是不是也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何況以此為競聘標準也無法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3、如果按師德來算
師德如何考核?那些平常管的嚴的老師,必定不能被學生喜愛,如果讓學生來評判,那麼這部分老師將受到不公正對待,同時也讓教育走向“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危險境地。
4、如果按演講的方式來闡述個人教學理念和成績的話,那麼。演講內容和實際落實情況有無出入?
5、聘誰不聘誰,誰說了算?
學生畢竟心理不成熟,無法成為評價老師好壞的標準,但如果不是學生說了算,那麼如果由校長等個別領導說了算的話,那麼,腐敗弄權必然滋生。這不但不會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反而會打擊工作積極性。
因此,如果評價機制不能得到完善,那麼投機取巧、貪汙腐敗之風就會盛行,最終只能把教育搞得一團糟。
另外,縣管校聘制度,還有一個大弊端就是,一些地理位置好,校長管理水平高的學校會吸引更多更優秀的教師,前往競聘,而一些地理位置不好的,如偏遠鄉村的學校,有可能只能落得無師可聘,甚至成為一些能力差,師德差的老師們的落腳地,如此一來,如何實現地區間教育發展的均衡,到那時,擇校熱會更加盛行。這和我們均衡發展教育,扶持農村教育的大方向是相違背的。
總之,教育不同於其他行業,它的公益性性質決定了不能像其他行業一樣完全追求市場化,而如何通過縣管校聘制度實現地區間教育均衡發展,這必定依賴完善的競聘制度和考核,同進也需要相關部門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出臺,而縣管校聘能不能最終實現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要看競聘是否公平合理,否則就會淪為和評職稱一樣,人人喊取消的地步,成為制約廣大教師積極性的政策。
指尖教育帝國
又在瞎折騰!有些人從來不會出好主意,或者不想出好主意!學校的好壞取決於校長!只要選個好校長,管住校長不貪汙,不以權謀私,一切都好了!本來很簡單的道理,生生地被讀歪了。這樣做除了再滋生腐敗,我實在想不出會有什麼好效果!治國就是治吏,治校就是選好一個好校長!老師已經很可憐了,特別是那些不會討好校長的老師,是不是再撒點鹽!
百草園152298082
縣管校聘在東部地區試行三年,在2020年全國推行。
"縣管校聘"是指全體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全部都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特別是統一定期強制流動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從而將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改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 縣管校聘的目的是更大程度的激發教師活力。
全面實行”縣管校聘“政策到底能否實現激發教師活力的目的?我們就來討論一下。
第一,實行“縣管校聘”後,農村學校是否成為“差生”教師的流放地?
城鄉差距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好老師都留在城裡了,評為“差生”的老師可能就去了農村或者邊遠山區的學校,這對鄉鎮學校的教育是否公平?
第二,標準是否公平?
教育的評價標準並不能以單一的教學成績為依據,但是增加了其他的評價標準又可能操作太主觀,容易變得更加不公平。
各種教育的改革,最終不過是領導手握大權,親戚朋友都關照,最後只有沒有關係的人落單。
第三,教師流動性不利於教師的穩定成長。
一名教師不能在一個穩定的團隊裡,內心本身就是不安定的,帶著隨時可以走人的心裡狀態,工作又怎能做好?
教一年又換一個地方?還沒等老師適應這裡的學生,老師又輪崗了,無論對教師還是對教學都是不負責人的!
由於工作發展不穩定,教師還願意承擔重任嗎?像初三高三這些重任,還有人願意承擔嗎?
第四,教師間的矛盾會增加。
為了能夠留在原位不被拋掉,一定會有教師想盡辦法踩踏別人的肩膀往上爬,這樣,就會出現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原本只需要好好研究教材的教師,又增加了投入宮鬥劇的精力。
第五,特殊情況怎麼辦?
當教師進入老年時,肯定拼不過年輕人,難道把他們扔出去嗎?如果教師得了大病,也把他扔出去嗎?這些遭遇特殊情況而被扔出去的教師,可能認為這是在激發教師活力嗎?
任何改革都是為了完善曾經的不足,希望在改革之前,多問民意,最終讓這項好的制度更加科學民主,更受人民歡迎,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
助您成長是我最大的快樂!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關注我,孩子成長更順暢!
中考政治劉老師
首先,解釋一下“縣管校聘”這個詞的含義。其意思就是:縣級政府統一管理該縣內的中小學老師的編制,而該縣內的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任聘老師。而其目的就是讓該地區的教師資源分配均勻,促進當地教育平衡發展。
從出發點來看,我覺得是好的。但是,這種制度並不能很好的挑動老師的積極性,還存在潛在的弊端。
原因之一:調動問題
在調動這一問題上就非常存在很大的弊端。把老師從鄉村調到城市,老師們心裡可能還可以接受。如果剛好反過來呢?從城市被調到了鄉村,應該沒有人會同意。而聘任就一定有教學週期,不可能短時間被調回去。這樣會很大程度影響那些從城市調到農村的教師心情,導致老師的心理有很大的落差感,更會嚴重打擊那些老師的教學積極性。
更何況,這樣輪崗教學,會讓老師感覺到沒有歸宿感和穩定感。這樣,老師自身的心態都沒有解決,會很好的實施教學嗎?
原因二:調動能夠保證絕對的公平嗎?
如果是絕對的公平調任老師,雖然有些老師會走落差感,但也不會說什麼。如果,不能保證絕對的公平,有些老師通過自身的關係或者其他的渠道,把自己調到想去的學校。那這樣會很大程度導致全體老師心理的不滿,教師的積極性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而且還會讓最初的目的毀於一旦。很難實現教師資源分配均勻。
總的來說,我不是很支持這樣的改革,因為存在的弊端太多了,這樣既不利於老師的教學積極性,還會導致其他的問題發生。
結束語:你認可“縣管校聘”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或者轉發,也非常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持!落筆解憂愁
“縣管校聘”在我們縣區一直在提,但是遲遲沒有落到實處,為何?政策是好的,但是執行起來並不容易!
從政策層面來講,“縣管校聘”是個好的做法,讓學校,老師能夠雙向選擇,引入競爭機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老師不再是“學校”的人,而是縣區“教育系統”的人,促進老師的流動,對那些混日子的老師能取到鞭策警醒的作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落聘去待崗。
為何這麼好的政策,卻並不受一線老師的歡迎呢?因為執行起來很難。誰來主導競聘工作?在競聘過程中如何保證公平公開透明?就目前很多地方實施情況來看,先是由縣區教育主管部門聘任城區中小學校長或者鄉鎮中心校校長,再由各校長們去聘任各校的老師。
當然,具體操作中會有很多規定,細則,會在校長的帶領下,成立聘任工作小組什麼的。但是,老師們還是很擔心,這樣的話,校長的權力更大了,權力缺乏有效監督,“縣管校聘”會不會變成排除異己,打擊報復的工具?會不會變成以權謀私的溫床,會不會變成溜鬚拍馬,阿諛奉承之輩的晉升之道?
如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保證好的政策得到好的落實才是至關重要的。
老師們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以前我們縣區搞過類似的“下派”,“輪崗”制度,在縣城老師人滿為患,鄉鎮學校嚴重缺編的情況下,決定從縣城抽調部分老師“下派”到農村支教,時間一年。
雖然只是一年時間,對城裡老師而言,也是不願意的,但是政策來了,必須執行,誰下派呢?於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校長們家裡人來人往,下派名單一變再變,到了開學一週也沒定下來。到了最後,派下來的要麼是比較老實的老教師,要麼是平時工作比較散漫的小年輕。
派下來的老師心不甘情不願,每週星期二才來,連上兩天課,星期四就走了,我們戲稱為“二來四走”,不僅沒有為農村教育帶來活力,倒是有點誤人子弟,所以這個政策一年之後便草草收場。
現在這個“縣管校聘”,會不會是“下派”的翻版呢?城裡老師落聘,交流到農村上崗,能安心工作嗎?即便落聘的老師都是工作成績不太好的,難道到了農村,工作成績就能好起來?這樣有利於教育均衡發展嗎?農村好的老師都到好的學校應聘去了,來的都是一肚子怨氣的落聘老師,教學成績能上去嗎?
總結語:任何政策都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而且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縣管校聘”的政策也一樣,也許在試點學校能行,未必在所有地方都能行,因為政策終歸是要人來執行,各地教育部門的領導們素質能一樣嗎?執行標準能一樣嗎?“縣管校聘”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也容易出現腐敗空間!
周老師教育談
校長應該由校內推舉產生,教育的不像樣,第一校長大多不懂教育,即使懂也為迎合上級故意違反教育規律,不顧教師與學生的死活,天天出損招,陰招,怎麼讓人不舒服怎麼來。第二校長權力太大,說什麼就什麼,比聖旨還嚴厲,要不扣工資,打壓不給你評職稱,老師有苦無處申,有冤無處訴。有骨氣的只能忍氣吞聲,奸滑之徒為迎合領導,變本加厲,把學校搞搞得外面光鮮亮麗,形象高大;內部死氣沉沉,怨聲載道。敢怒不敢言,側目而視。
守拙
縣管校聘在很多地方都在進行試點,並取得了一系列理論性成效,山西省在2020年將對117個縣(區)教師進行縣管校聘。從推廣縣管校聘的目的上來看,主要是為了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在教育體制中引入競爭機制,這種想法是非常不錯的,但在試點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校長的權力被放大後,誰來有效監督和制約校長?競爭上崗過程中是否存在微腐敗現象?對於沒有競聘上崗的老師,該如何處理?老教師是否和年輕教師一起競聘上崗?
我們地區有兩個縣也在進行縣管校聘試點,現在已有兩年多的時間了,以前教師的人事檔案在學校,縣管校聘後,教育局對所有教師進行宏觀調控,由校長對教師進行競爭上崗,優先聘用離退休不足五年的老教師,然後對其他教師進行競爭上崗,體現的是對老教師的尊重。競爭上崗的確能夠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總擔心自己沒有崗位而待崗,在教育教學實方面,老師會比以前更加刻苦努力鑽研教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技能,能夠促進學校教育的蓬勃發展。
在縣管校聘過程中,對於沒有聘任到崗位的教師,教育局會把他們調配到周邊的學校再次競聘,如果仍然沒有教學崗位,老師只好待崗學習,增強自己的業務知識水平和能力,爭取在下一次競聘上崗中有合適的崗位。
有一部分老師不支持縣管校聘,認為與校長走得近的老師會優先聘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有這種情況。如何讓縣管校聘在陽光下操作?體現公平公正公開,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目前而言,中西部地區教育資源差距較大,特別是貧困山區的學校,很多地方還有臨時代課教師,縣管校聘如果全國推廣,對於落後的貧困山區學校教師,又該如何推廣呢?
因地制宜搞教育,縮小城鄉差距,讓教育資源均衡化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一刀切的方式不可取,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要從教育體制上給老師成長和發展的平臺,培養出更多優秀年輕教師,以他們的工作熱情帶動教育的健康發展。
Lance課堂
今天從教育局門口經過時,看到電子屏上飄著一條滾動標語:尊重常識,促進教育更好發展。
這條標語深深地打動了我,現在教育上有多少是忽視了常識,或者說違背了常識,“縣管校聘”就是一條違背常識的舉措,不要說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如果真正推廣,可能只是更打擊教師的積極性。
1.縣管校聘打破鐵飯碗,降低了教師職業穩定性,必然加速優秀流失。
教師是事業單位編制,人事關係在教育局。一位教師只要在考核時,師德不要出現問題,或者不犯嚴重的錯誤,那麼基本上在下一年度還是能夠繼續簽約。教師職業的穩定性對於教育的發展是有一定幫助的,對於許多人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青衫君經歷了許多所謂的競崗兌聘運動,每次對於老弱病殘基本上都是保護的,而真正參與運動的基本上都是年富力強的教師,鄉村教師本來就有著進城的強烈願望,這樣一來,更加劇了鄉村優秀教師的流失。
可以預見的未來,如果真正的實施這種縣管校聘的政策,鄉村教師將加速向城裡流動,城裡優秀教師將加速向民辦學校流動,或者向待遇更好的沿海發達地區流動。
2.實施縣管校聘,將加大校長權力,教師精力將由鑽研業務向搞好人際關係轉換。
現在中小學許多校長德不配位、才不堪用的現象非常嚴重。有許多校長本來就是溜鬚拍馬,或者各種各樣關係走上領導崗位的。青衫君以前看到過一個小學校長就是因為和鄉里的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地頭蛇”關係好而做上校長的。還有一位校長更是藉助“裙帶關係”做上校長之位的,試想,這樣的校長掌管一個學校教師的決定權,那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情!
所謂“校聘”即使搞一個形式,成立一個“校聘”領導小組,進行投票決定,但最終帶來兩個結果,一個還是校長說了算,二是人際關係不好的老師吃虧。就在今年暑假,某鄉鎮中學就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掛了起來,其實這位教師是一位非常敬業的教師,就是因為個人能力較為突出,尤其擅長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