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校撐起了半壁江山,如果取消民辦學校可行嗎?

華夏少林


答:根據我們國家目前教育發展狀況來說,民辦教育未撐起半壁江山,仍以公辦教育為主,民辦教育為輔。中小學實行義務教育,雖然民辦教育的存在是與義務教育相背離的,但是,由於我國現階段生產力還不算髮達,國家還處於發展中。民辦教育的存在和發展 ,是義務教育的發展和補充。現在不可能取消民辦教育。



對於民辦教育,無論是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還是大學教育,都不能搞一刀切,取消或停辦民辦教育。國家允許和鼓勵民辦教育在一定時間階段的存在和發展,允許教育行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由是我國現階段國情,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原因如下:

一、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都在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他們的教育目標一致。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兩種教育形式都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民族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美國著名教育家泰勒說:“創造力不僅對科技進步,而且對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哪個國家能最大限度地發現、發展、鼓勵人民的潛在創造性,哪個國家在世界上就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個國家或民族要能夠迅速發展,不落在其他國家之後,就需要有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尤其是在當前,國際綜合國力競爭正日益激烈,各國發展將可能打破歷史的排序,先進國家將因被後來者趕上而需要重新喚起全民的創造性去奪回過去的優勢;後來居上的國家在超過先進國家後會發現自己開始失去了趕超和模仿的目標,因而昔日模仿性的民族應該拋棄,強調以創造性刷新自己的民族性,以使自己保持領先地位。人的創造性將成為未來各國參與國際競爭極重要的條件。而青少年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其進行培養離不開教育。


二、民辦教育的存在和發展,是由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不發達,經濟發展不平衡決定的。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國家現在還處於發展中國家水平。若國家現階段有足夠經濟實力和財力來投資公辦教育, 民辦教育就會失去生存的土壤。目前,國家政府允許民辦教育的存在和發展,是因為民辦教育在社會發展中起了積極的作用,它與公辦教育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共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這看似與九年制義務教育相矛盾,其實他們都在為教育服務,為社會培養人才。

三、我們要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不能凡事一概而論。

關於民辦教育的問題,有人認為,民辦教育收費高,與九年義務教育相矛盾,乾脆一刀切,政府直取消或停辦。這些觀點都是不妥的。首先,民辦教育的存在有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因素。其次,民辦教育的存在會與公辦教育形成競爭,有利於進行教育資源整合,實現優化資源配置。民辦教育由是舉辦者或投資者自籌辦學經費,所以它必須要以質量而生存,教師或教學管理做得好可以一直做下去,教不好明天就得“下課”,而公辦教育是國家財政撥款,這必然會造成一部份人不思進取,教好教壞一個樣,造成一種“做吃等死”的現象。民辦教育做得好,會吸引公辦教育人才,增加學生生源。如,我高中的語文老師盧中文曾經在興義市教育局當副局長,他後來被賽文中學董事長黃秋生高薪聘去當副校長,連”鐵飯碗“都拋棄了。同樣,若公辦教育教學質量差,教學管理差,家長仍然會讓孩子放棄讀公辦學校,選擇民辦學校就讀。最後,家長可考慮家庭情況,實行”雙向選擇“。他們可以讓孩子讀免費的公辦學校,也可以讓孩子讀民辦學校,多一個選擇,多一個比較?何樂不為呢?

四、對於辦得好的民辦學校,政府教育部門可以民辦轉公辦,對於辦不好民辦學校,可以限期整改;直接取消或停辦。

現在,要申請辦民辦學校,硬性條件和軟性條件都要達標,教育部門才審批。否則,誰批誰承擔責任!政府部門加大了民辦教育的監管力度。對民辦教育舉辦者和投資者來說,增加了辦學難度。所以,很多投資者或舉辦者由單打獨鬥走向了強強聯合,其資金實力雄厚、規模大,人才聚集。我們興義八中最早由貴州醇酒廠出資舉辦,廠長鄢為松任校長,教師工資由廠裡發。後來八中因教育碩果累累,享譽省內外,被當地政改為公辦,由財政撥款發教師工資,教學經費。2019年興義八中被清華北大錄取的學生有30名。頓時讓全國很多人知道處於八線城市的興義有一所八中,這成了我們家鄉的驕傲!

總之,教育是我們每個人享有的權利,也是一種福利!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和提高,政府部門可以限制中小學民辦教育的發展,進一步普及義務教育的範圍。如由九年制改為12年制。鼓勵投資者創辦民辦高等教育,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提高整個國民文化素質。



國外很多有名的大學最早都是民辦。如: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 、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麻省理工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等等。我希望我們的國家也能出現私立大學與清華北大妣美,共同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才,讓我們的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


中小學英語老師王溯


可以取消民辦學校,民辦學校都是野雞學校,沒有公家的正規,我上的就是民辦學校,學的廚師,我真後悔幹著一行,工作不好找,企業也不會給交五金,我初中沒畢業老師就推存我上中專,中專出來當工人,九年義務教育才上了6年。


用戶1563286766777689


對於民辦學校,我不知道題主說的是那個地方?民辦學校怎麼就撐起了半壁江山?是數量上有半壁江山?還是教育貢獻上有半壁江山?要客觀分析問題,不能誇大其詞。

別的地方我不說,我就以武漢市為例,截止2018年,武漢有民辦高中20所、民辦初中25所、民辦小學15所,也就是說民辦中小學一共60所,你知道武漢市一共中小學多少所嗎?共1000多所!民辦學校只佔所有中小學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從數量上來講,還沒有半壁江山。

如果說高校的話,這個比例稍微高些,武漢市目前有高校84所,含本科和專科,其中民辦高校31所。如果看武漢的話,民辦高校的比例比民辦中小學高。但是,民辦學校取消可行嗎?我的回答是:“行!”當然,要分中小學和高校。

第一,中小學取消民辦學校一點問題都沒有

說實話,民辦學校對於教育是一個補充,並不是必然。有了民辦學校,給了一些孩子一些出路。但是,沒有民辦學校,我覺得我國教育的焦慮症會好很多。以前,我國經濟水平發展不夠,國家沒有更多的經費,所以,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現在,我國經濟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國家已經能夠負擔起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所以,對於義務階段,完全可以取消民辦學校。

第二,民辦高校可以保留

與義務教育階段不一樣,高校應該允許民辦教育的存在。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民辦高校對於高校辦學具有一定的鯰魚效應。因為高校與中小學有很大的差別,其人才培養的任務是不一樣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如果學校質量好,我倒是將以鼓勵民辦高校的發展,但是有個前提是一定要規範民辦高校辦學行為。


總之,對於中小學階段,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取消沒問題,而且我建議取消,統一由國家負擔。高校則應該鼓勵民辦學校發展。


義哥說教育


我認為「不行」

先問“是不是”,再看“能不能”。

民辦學校到底有沒有佔據到中小學的半壁江山呢?我可以用確切的數據告訴大家——沒有。

根據《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8萬所,而民辦教育方面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8.35萬所,佔比35.36%,其中學前教育中的民辦學校佔比最大49.1%,勉強佔到半壁江山。

這是包括學前教育、中小學、高等院校的總的數據,我們再來看中小學的情況。

全國小學一共16.18萬所,在校學生10339.25萬人;而民辦小學一共僅6179所,在校學生884.57萬人。從學校數量看,佔比僅3.8%,從在校人數看佔比8%。

全國初中一共5.2萬所,在校學生4652.59萬人;而民辦初中一共僅5462所,在校學生共636.3萬人。從學校數量看,佔比為10%,從在校人數看佔比為13%。

全國普高+中職一共3.45萬所,在校學生共5489.8萬人;而民辦普高+中職一共5209所,在校學生共537.9萬人。從學校數量看,佔比為15%,從在校人數看佔比為9.8%。

結論: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民辦教育都沒有佔據我國中小學的半壁江山。

財政貢獻——民辦教育做了什麼社會貢獻

截止2018年底,全國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共18.35萬所,佔全國比重35.36%,在校生達5378.21萬人。

從2002年通過《民辦教育促進法》以後,16年間,民辦學校增加了12萬所,學生增加了4200萬人,為社會提供了5億人的公共教育服務。按照2018年全國生均一般公共教育事業費用預算,財政貢獻超過7000億,其中中小學義務教育的財政貢獻超過1800億,佔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公共預算的9%。

取消民辦教育,財政壓力太大

如果取消所有的民辦教育,就意味著現今由民辦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務轉為公辦學校承擔,即國家必須每年拿出7000億的財政資金來滿足5378萬人的受教育權利,其中中小學階段需要增加1800億的財政預算才能滿足當下現實需求。

這只是最低預算,實際情況是,民辦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務質量一般要高於當地的平均公辦教育水平。如果按照1.5的係數來換算,取消民辦教育,將額外增加1.05萬億的教育財政負擔,中小學階段增加的財政負擔將為2700億。

民辦教育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解決公共教育資金不足的現實問題。取消民辦教育,這筆錢由誰出?

取消民辦教育,大家都不會高興

即使由政府全額承擔教育支出,但是會有更多社會群體對教育現狀不滿意。

從2002年到2018年,民辦學校在校人數增長了4200萬人,而公辦學校人數卻下降了2200萬人;其中民辦中小學人數增長1000萬,公辦中小學人數卻減少了4400萬!

造成這一升一降的原因是學生總額減少了嗎?不是,2018年全國總在校生2.76億,比2002年總在校生2.56億,還多2000萬人。

是因為公辦教育財政投入太少嗎?不是,2018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共36990億,而2002年財政教育經費僅為3491億元,16年教育支出增長了15倍!

對上述現象的唯一解釋只能是:單純的公辦教育滿足不了人民群眾對多元化、優質教育的需要。

取消民辦教育,讓公立學校取代民辦學校,有錢人肯定不會同意。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用高價去購買優質教育,現在強行讓他們降低教育質量,他們能滿意嗎?

取消民辦教育,窮人也不會同意。因為很多民辦學校的學生本身就是因為買不了學區房才不得不進入民辦學校,他們本來就是被公辦教育排斥的一個群體,是民辦教育給了他們受教育的機會。

取消民辦教育,公辦學校在校生也不會同意。因為取消優質的民辦教育,意味著將有大量的新增人群爭奪公辦公辦教育資源,意味著公辦教育的人均教育資源的減少。

所以,當下取消民辦教育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一繁老師說教育


是否要取消民辦學校,不能搞一刀切。我的總體觀點是,義務教育階段,以公立教育為本;到了高中或大學階段,可以公立教育與民辦教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義務教育階段

這是關於義務教育的權威解釋: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

義務教育一般9年,包括小學和初中階段。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令人害怕的,不是經濟,軍事,戰爭這些,而是教育。因為教育關乎人心,人心關乎國運。

一方面,義務教育以公立為本,可以保障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價值觀,確保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另一方面,在道德品質把控方面更有保障。

我看了幾期《邱毅說》,裡面講到,臺灣最令人擔憂的,就是歷史教科書問題,把中國史刪除了,只有臺灣史與東亞史,中國大陸的信息放在東亞史中一筆帶過。這個非常可怕,一旦臺灣兒童受到這種教育,那就完全喪失了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的認同感。如果戰爭與武力是讓一個人肉體上屈服,那麼這個教育就是讓人從心靈上精神上屈服,這才是最可怕的。

香港之所以出現目前的一些問題,也是教育出了問題,你看上街鬧事的都是小年輕,而那些上年紀的對祖國和民族還是有很強烈的認同感的。

所以義務教育一定要堅持公立屬性,普惠屬性,在小孩子還不具備成熟心態與思維的時候,嚴防西方國家的“顏色革命”。一個人如果連國都沒有了,哪裡有家啊?那是忘本啊!

但有一個前提,義務教育強調公立,那政府就必須配套出相應的學校以及師資,你不能說強調公立,但供給又不足,那麼上不了學的孩子怎麼辦?難道排隊一天一夜就為報個名?所以,一定要真正做到,讓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上得了學(義務教育)。

2.非義務教育階段

幼兒園階段,孩子該不具備什麼分辨意識,主要是讓孩子玩耍,釋放天性,至少待在學校有老師照顧,有同學陪著耍,也不孤獨。但受限於國家師資資源有限,不可能全部公立,所以大量私立幼兒園作為有益的補充,國家只需要做好監管即可。

至於中專,大專,職業學校,大學這些,既要有專注於學術的,也有專注於技術的,也有專注於綜合素質的,百花齊放,有利於形成多元化的人才供給,滿足社會與用人單位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在義務教育階段形成的價值觀念已基本定型,到高中乃至大學階段,孩子也逐漸懂事了,也有分辨對錯是非的能力了,所以不太擔心孩子走歪路走邪路。


全棧品牌人


你好!我是張老師講作文,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的問題是:民辦學校撐起半壁江山,如果取消民辦學校可行嗎?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第一,我們知道民辦學校是最近幾年才越來越多的,太原市20年前開始就已經有不少私立學校了,發展到今年太原市也僅僅只有不到一百所,和數量龐大的公立學校比較起來還是很少的,根本沒有達到“半壁江山”之說,民辦學校只是公辦學校的補充部分,離半壁江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作用有多大,是能否取消民辦學校的根本問題。民辦教育最終是壯大還是消亡,其實是國家政策問題,我們無權妄下結論。我們僅僅是發表一下個人建議罷了。我們看到近幾年民辦教育越來越產業化,集團化,商品化,有些民辦學校甚至可以壟斷一個城市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各個城區、街道的分校或者是培訓點,還有託管班,包括線上、線下……真真做到了產業一條龍。關鍵點是所有私立學校一心一意想著法賺錢,讓民辦教育向教育產業化、商品化發展。

第三,當然民辦教育的發展也是個歷史問題。上個世紀末很多地方只顧經濟的發展,幾乎忘記了對教育發展的投入,也正是那個時候私立學校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大踏步發展起來。私立學校的發展為廣大家長提供了孩子教育的另外一個選擇,雖然費用高一些,但是也有他貴的道理。

第四,不可否認,許多私立學校辦學質量優良,在當地有良好口碑,是家長們趨之若鶩的理想學校。可以看到,目前私立學校的發展對公立學校已經形成某些領域的威脅,讓公立學校反思自己辦學中的不足之處。兩者互相競爭,互相促進,最終收益的仍然是我們廣大家長和學生。

綜上所述,我認為民辦學校不是能不能取消的問題,而是我們要規範民辦學校的發展方向的問題。就像私企的發展和國有企業發展是一樣的,我們的學校是以公立學校為主,民辦學校是公立學校的必要補充部分。所以,現在階段民辦學校沒有必要取消。






張老師講作文


民辦學校的存在本身就是合理的,如果不合理的話國家方面肯定是會取消這種教育模式。下面就來說一說民辦高校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高校擴招。在以前的話,中國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公辦高校。進入2000年以後中國進入WTO,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大提升,如果還是以前的那種教育模式的話,肯定是不合適的。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中國就實施了高校擴招政策,這個時候公辦高校都在擴招自己的專業、提升每個專業招生人數,各個公辦高校也都在不斷的建設新校區;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國家放開了民間資本進入高等教育的口子,各種民辦高校也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相應成立。民辦高校的成立,可以說是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



提升升學率。民辦高校的設立能夠提升總體的大學升學率。打個比方,某個省份公辦高校能夠提供的就學名額是10萬人,民辦高校能夠提供的就學名額是5萬人,正是因為民辦高校的存在提升了這個省的本科升學率;如果這個省份沒有民辦高校的話,也就少了這5萬人的招錄名額。

低分學生上本科。在以前沒有民辦高校的情況下,二本線以下的學生可能只能上專科院校;有了民辦高校以後重新設立了一個三本線,那些分數不夠二本線的學生可以選擇上三本高校,這樣的舉措能夠讓更多的學生考上大學。



鯰魚效果。隨著民辦高校的發展,這些民辦高校的綜合實力也在逐步提升,有的民辦高校的實力已經超過了部分公辦高校,這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鯰魚效果,能夠進一步的促使那些公辦高校提升教學質量、美譽度。試想一下,如果不考慮學費的話,一所民辦高校的實力要比公辦高校好的話,學生們肯定會考慮實力強的民辦高校的。


饕餮視聽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我的觀點是:取消民營學校是不可行的。

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都存在著民辦學校,佔比最大的是民辦幼兒園,大城市幾乎一個小區就有一所民辦幼兒園,它的數量遠遠超出了公立幼兒園。而其他各學段的民辦學校佔比很少,應該不到百分之一。

第一,不可否認,民辦學校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尤其是在國家教肓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民辦學校吸納了大量的學生,減輕了政府的教育壓力,緩解了老百姓的孩子入學難的問題。比如幼兒教育領域,公立幼兒園數量少,招收幼兒能力有限,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這時候,私立幼兒園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不論它打著什麼招牌,做了如何的廣告宣傳,但有一點是老百姓貼身感受到的,那就是自己家的孩子有幼兒園可上了。



第二,從這個意義上說,私立幼兒園對幼兒入園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現在,國家決定對幼兒教育進行大範圍資金投入,各地紛紛開工建設公立幼兒園校舍,這種情形,人們已經看在眼裡了。那麼,在這種特殊的時候,有些人認為私立學校應該退出教育領域,希望國家取消它的存在,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恐怕是不可能實現的。除非私立學校賺不到錢,自行退出教育領域。為什麼呢?




民辦學校和所有的民營企業一樣受國家政策和法律的保護。

第一,民辦學校的屬性是企業,以賺錢為目的,不具有公立學校的公益性,這是母庸置疑的事實。但是它與其它民營企業不同的是,它沒有用公司的名稱,而是以學校的名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尤其是以“實驗”二字出現的民營學校,還有那些由各地知名公立學校掛名的所謂民營學校。正因為如此,所以人們往往被掛在門上的名號所矇蔽,而忽視了它真正的目的——賺錢。



第二,因為它要賺錢,要把校舍與基礎設施的投入賺回來,然後贏利,因此它就要在辦學理念和管理上下功夫,在廣告宣傳上做文章。比如某某英語實驗中學、某某名校集團分校、某某藝術幼兒園等等。在管理上尋求與公立學校截然相反的管理方法,以示比公立學校優異許多。比如完全封閉式管理、半軍事化管理等等。所以人們往往認為民辦學校的管理比鬆散管理的公立學校好了許多,便爭著搶著掏出腰包裡的錢,把孩子送了進去。



第三,但是,由於私立學校是封閉管理,閒雜人等很難入校以探究竟,所以人們對私立學校總有一種神密感。我們很少聽到私立學校有什麼校鬧的事情發生。為什麼呢?是因為送孩子去私立學校的家長沒有了退路,如果孩子被私立學校辭退,他的孩子將無處讀書,公立學校有學籍管理,沒有學籍是無法讀書的。所以,即便孩子受到體罰了,也裝聾作啞不去和私立學校鬧騰。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教育包含了“教”和“育”兩方面,可想而知,一個以賺錢為目的私人企業怕是隻有“教”而無“育”了。說實話,我總是認為民辦學校是獨腿走路的。

即便如此,它仍然屬於民營企業,受到國家政策和法律的保護。

2O18年11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方針絲毫不會動搖,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這次座談會是針對社會上有些人提出的“民營經濟離場論”和“新公私合營論”而召開的,是習近平主席給民營企業的定心丸。

第一,雖然民辦小學和初中今年被納入了義務教育序列,政策規定必須劃片招生,搖號補足。這一政策堵塞了民辦學校以往得天獨厚的提前招生、面試招生的渠道,其升學率將受到嚴峻的挑戰。但它之前經營的“人氣”,恐怕一時半會兒還不會從一些人的腦海中消失,尤其是高傲的有錢人,他們總是不想讓自家已經被慣壞了的孩子與貧民的孩子同處一個屋簷下。所以給民辦學校投錢的人還有很多,它們的利潤依然存在,生存空間還有餘地。



第二,從這個角度看,它們自願退出教育市場的可能不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護,得到了國家的肯定與支持。因此,讓民辦學校離場,或者讓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合營,都是不符合國家支持民營企的政策的,也是不符合法律精神的,與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背道而馳的。

所以,希望國家取消民辦學校的想法都是普通老百姓的一廂情願,說不好聽一點是嫉妒心理在作祟,事實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張旭語文


取消民辦也可以,文革期間期間就沒有民辦;取消公辦也可以……看誰說了算,看培養什麼樣的人了……

國人的觀念主要是培養死讀書、讀讀死書的人才。你把那國學全背下來,出口成章能作詩,你就是人才啊。人們看的就是“琴棋書畫,看誰的官大…“,從來不講“高新技術“,“科技含量“……。

有了馬能拉車,有了火藥可做獵槍就行了……然後就是“琴棋書畫“、“吃喝嫖賭……“

國人的觀念沒有先進的意識,考上狀元就自己說了算,就可掌管一片天地,就可以搜刮這一片地區的金銀財寶,使自己雞犬升天……

現在國人的觀念也是這樣,只是強調讀書。就不強調強調動手。當然要想動手需要有設備,國家也是太窮,讓他動手沒有工具,就連螺絲刀子、鉗子都沒有。零部件更沒有了。所以也是沒法動手……

這樣,就決定了先進的技術、尖端技術要比其他國家少。沒有人搞這些東西,有也是大學以後才接觸,屬於半路出家,和人家那些從小就接觸的是不一樣的。


杭帆風順


清華北大太重要了,沒有別的特色大學上呀,高分都要先上他們之一呀大陸特色大學少的錯誤呀,中國產業差的方面沒建獨立大學,少中國中央處理器大學,缺中國軟件應用學院,少中國足球⚽大學,缺中國女子足球學院,少中國籃球🏀大學,缺中國女子籃球🏀學院,少中國汽車工業大學,缺中國汽車🚗發動機學院,少中國京劇表演大學,

缺中國芭蕾舞蹈學院,少中國民用飛機大學,缺中國民用直升飛機學院,少中國綠色環保汽車大學,缺中國汽車🚗設計學院,少中國書法大學,缺中國國畫學院,少中國電競遊戲大學,缺中國遊戲設計學院,還少中國手機制造大學,缺中國手機軟件應用學院,更少全球漫畫大學,缺世界動漫學院,少全球中醫藥大學,缺世界針灸學院,少中國手工工藝大學,缺中國美食世界學院,缺中國醫學影像製作大學,少中國循環農業大學,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少中國智能自動化學院,缺中國武術學院,少中國高端機床大學,缺中國民歌大學,中國沒有美容美髮學院,中國沒有老年病康復大學,中國偏科人才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