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家"的孩子,為何一眼就能認出?身上的這3個特點騙不了人

窮人與富人,看似好像只是身份與財富的不同,但其實更多的還有心理、性格、氣質

等全方位的差別。有些人可能會圖面子,而去將自己打扮得很奢華,用著昂貴的物品,讓自己顯得好像是個富人。但其實,自己的"窮人"身份,早已被人一眼看穿。

同樣,在孩子的身上也是如此。有時候,一些家庭比較窮困的孩子,為了自己不被別人嘲笑,會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刻意的隱瞞與偽裝。但是這往往是沒有用的,因為有些特徵真的是很難掩飾。

"窮人家"的孩子有什麼特徵

自卑感

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窮人家"的孩子無法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在與別的孩子相處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進行比較。當看到自己不如別人時,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這種心理反映在各個方面,比如孩子自己的衣服沒有別人的漂亮,自己的文具沒有別人的高級,別人去上各種興趣班,而自己卻連聽都沒聽過。這種日常中的小事,一件件積累,就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進而就會造成一種自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己低人一等。

過度節約,直至吝嗇

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所以"窮人家"的孩子無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每次家長給零花錢後,也會省著花,慢慢的孩子就會認為錢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對於自己的東西保護慾望會特別強,因為擔心一旦失去將再也無法得到。所以很少會將自己的東西與他人分享,在外人看來,就是孩子的性格非常吝嗇。

眼界太低,格局太小

"窮人家"的孩子一般很少有機會去四處旅遊,見識廣闊的天地,甚至於他們連那種孩子的興趣班都很少有機會接觸。因而他們的閱歷非常有限,眼界就侷限於自己的圈子裡。自然格局也就會很小,即使有機會擺在面前,他們也無法及時把握,從而錯失良機。

"窮人家"孩子的這些令人心酸的特徵,除了家庭條件的因素外,其實更多的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父母自身受限於家庭的因素,自己的眼界還有教育理念水平就很低,受此影響,孩子也就變得"窮酸"。其實只要家長能夠轉變教育理念,即使無法在物質上"富養"孩子,也依然可以在精神還有格局上"富養"孩子,讓孩子成為"富人"家的孩子。

家長應如何教育

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家的實際經濟條件。然後教育孩子,自己雖然沒有別人那麼富有,但是自己並不比別人差。金錢並不能衡量一個人,只要自己足夠優秀,別人一樣會佩服你。

開闊孩子眼界

開闊孩子的眼界,其實並不一定非要讓孩子去四處旅遊。閱讀、交談、體驗都是感悟、體會這個世界的好方法。父母平時可以多帶孩子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就算是去市場賣賣菜,也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

樹立良好家風

"富人"家的孩子的氣質不是可以模仿就可以模仿到的,他們一般都是在良好的家風薰陶中培養出來的。蔡元培曾在《中國人的修養》裡寫:"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因此無論古今中外,每一個大家族,都非常重視家風的培養,也正是因為有了好的家風,那些名門望族才能一代一代的培育出優秀的人才,這是普通的家庭所無法相比的。因而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有一股"富人"氣質,那麼首先就要形成"富人"家風。

而培養優秀家風的最好辦法就是向優秀的人學習,牛頓曾經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父母不知道該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或者是不知道該向哪位優秀人士學習育兒之道,那麼這本書就很適合父母們讀一讀--《哈佛家訓》。

哈佛大學應該大家都知道吧?這所世界級的名校,300多年來,培養出了數位總統和諾貝爾獎得主,為商界、政界、學術界培養出了無數的成功人士和時代鉅子。它的教育觀念更是影響了無數人,改變了千萬人的教育智慧。

這本書裡面講述了許多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雖然都非常短,但道理都非常深刻。讀完讓人有一種頓悟的感覺,原來那些成功的家庭都是這麼教育孩子的。

可以說這既是一部教子經典,也是一部個人的修身指南。而且價格也不貴,只要68.8元,比吃一頓肯德基都便宜,平時少抽一盒煙就可以得到它。

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造就的。越是優秀的父母,越知道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讓自己學習優秀的學校,優秀的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培養出優秀的家風,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將是自己一生最不虧的投資。

點擊下面的鏈接,它就是你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