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纏是一種慢性疾病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糾纏是一種慢性疾病。

每當一段感情走到盡頭,相愛的兩人總是留戀不捨不願放手,即使已經明言分手各奔東西,也不願就此失去聯絡成為對方眼裡消失的愛人。

朋友妮妮與其男友是通過網絡認識的,典型的小菜鳥遇到大神一路被保護打怪升級,冒著無數粉紅泡泡的愛情故事,只不過大神是朋友妮妮,小菜鳥是她的男友。他們兩人從遊戲奔向現實,從異地走到同城,在外人看來是男才女貌,門當戶對的一對相愛璧人,卻不曾想,昨日突然分了手。

當得知這個消息時,我費力地從地上撈起了自己的下巴,半響緩過神來問朋友妮妮原因,誰知她淡淡道:“其實我倆愛情早就消耗殆盡,糾纏至今已實屬不易,實在是愛不動了。“

我心裡黯然,原來很多看似甜蜜幸福的愛情,暗地裡已經千瘡百孔,留下的只是兩顆習慣靠近的心在看似相互慰藉實則相互折磨罷了,就像用手抓住的同極磁鐵,稍一鬆手,便漸行漸遠。

為什麼那麼多情侶在分手時仍舊選擇苦苦糾纏而不願就此放手呢?或許有以下幾點原因值得參考。

糾纏是一種慢性疾病

分手的情侶

一、愛情的慣性

什麼是慣性?即是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

這是從物理學對物體慣性的解釋,殊不知在愛情裡也有慣性一說,就像女人愛一個男人,戀愛後男方發現不合適提出分手,但女人還是不願遠離繼續糾纏,擁有慣性般的繼續愛他,呈現出沒有分手之勢。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生甚至男生有“戀愛腦”的原因,他們不願捨棄曾經深愛的伴侶,放不下昔日牽手的溫柔,忘不了深情相擁的每個夜晚。寧願不斷降低自己的自尊去刻意討好、逢迎對方,也不願就此一刀兩斷塗生落寞。

像以前看過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裡面的千頌伊就是不折不扣的戀愛腦,面對都敏俊突出其來的拒絕,她一個人在家裡嚎啕大哭,邊喝酒邊傷情,雖然傷心難過也不願這段感情就此作罷,選擇繼續打擾糾纏,弄得都敏俊無可奈何不由嘆氣。

千頌伊和都敏俊彼此深愛的兩人最終還是獲得了幸福的結局,圓滿的相守相望,可是現實中卻有很多痴男怨女沒有如偶像劇般擁有完美的結尾,面對分手更是看不開想不通,剪不斷理還亂,一副深宮怨婦分手大於天的模樣令人不禁搖頭。

但是細細想來這些痴男怨女真的是因為感情已經深厚到沒有對方就不吃不睡,不惜討好的地步嗎?或許並非如此,當兩個人相處日久,陪伴早已成習慣,就算沒有愛情作為支持,但也有深刻的瞭解和多年的相伴之情作為基墊,昔日的親密相伴讓他們不願意推開一個熟稔默契的人,而後再去接受一個未知陌生之人作為伴侶。

很多時候並不是捨不得這個缺點多多又不懂體貼的昔日愛人,或許更多的是捨不得曾經錯付深情的自己,曾經為愛痴狂的青蔥歲月,還有每個為情所困的孤寂夜晚,更是害怕面對往後孤身上路的寂寞和恐懼,愛情的慣性讓人分不清愛的到底是曾經給予溫柔的伴侶還是那個如痴如醉的自己。

很多感情都是以美好開始,經過生活的打磨,心生怨懟,陰暗叢生,被磨光了激情,丟掉了初心,到頭來卻會因為習慣成自然而不願就此斷絕,寧願糾纏傷害也不願瀟灑離開。

糾纏是一種慢性疾病

糾纏的情侶

二、心有不甘,愛有不平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男子不甘被分手,駕駛一黑色小車,先撞上了運輸水果的車輛,又撞上了出租車等三輛車,最後撞上了一輛白色大眾,而這車裡坐著的就是跟他提出分手的女朋友。

很多時候我們不願分手是因為心有不甘,不甘心付出這麼多時間精力,換來的只是一句冰冷的分手,沒有絲毫留戀,不甘心明明當初你儂我儂,到頭來卻是雞飛蛋打,滿地雞毛,更不甘心是我將真心雙手奉上,得來的只是一個決絕而殘忍的背影。

內心的不甘像一團火,灼燒著自己,也燃燒著別人。

最怕愛情裡有不甘心,它會吞噬著人們的意志作出無法回頭的事情,就像新聞裡的那個男子,因為不滿被分手,怒火中燒,便做出衝動之舉,失去理智的人便如同脫韁的野馬,沒有羈絆無所敬畏,只想瘋狂報復。這種事情屢見不鮮,已不是一起兩起,而已經成為造成了多起事故、多次傷害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

這種不甘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稱作:沉沒成本效應。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沉溺於過去的付出中。

因為感覺自己的付出和犧牲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回報和認同,所以不能接受對方所提出的分手要求,覺得這是對自己不公平的一種做法,也是心底深處不願接納的一種方式,便會通過糾纏不放、歇斯底里等自我保護的方法希望從對方那裡換得一絲公平和心理安慰。

但是愛情不是法律,不會站在完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判個是非曲折,它是自我意識的凝結,是精神世界的體現,它更多的是帶著主觀色彩的愛與不愛,是帶著個人情感的深情和感激,所以愛情裡的不甘只會化為無名之火焚遍千里卻仍舊於事無補。

心有不甘於感情而言只是傷人傷情的利器,沒有起到黏合情份的作用不說反而幫了倒忙,心有不甘,愛有不平,終其一生,只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糾纏是一種慢性疾病

不甘心的爭執

三、對未知的恐懼

人們總是害怕未知的東西,即使早已發現兩人不合適,也不敢輕易提分手,害怕往後獨自一人面對外界的腥風血雨,害怕與命中註定之人生生錯過空留遺憾,害怕以後的那個他還不如現在的愛人溫暖貼心。

這些無處不在的恐懼支配者面臨分手的人們,他們寧願對現任糾纏到底,也不想面對突如其來的未知恐懼。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留戀不捨分手,而是因為恐懼不願鬆手,就如孩子手裡緊緊抓住的糖果,生怕稍一鬆開便再也嘗不到甜蜜的滋味。

心理學家認為產生恐懼的原因來自未知性,腦海裡會聯想到一些恐怖的場景和事情,想象會使大腦產生實際發生般的恐懼感,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所以沒有相對應的模型去全面認知,也沒有未來遇到困難的解決之法 ,所以會不斷感到害怕。

例如我們常常想到往後生活中的磨難,還未遇見之人的刁難,還未發生之事的困境等便會心生畏懼,這些沒有出現的東西令人胡思亂想,憂心忡忡,沒有辦法解決,也沒有辦法阻止,只剩下無窮無盡的恐慌和焦慮。

所以面對昔日愛人提出的分手,寧願選擇糾纏不休抓住當下的真實,也不願面對虛無縹緲的未來。但是人總是生活在未知中的,今天永遠不知道明天的事,除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就是解決每天突如其來的事情,不管是好是壞,總歸是在未知中等待,未知中面對。

其實未知的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我們沒有勇氣斷舍離,活在過去的事物中自怨自艾,不願放過自己,也不願放過別人,到頭來空留滿腔怨恨難或幸福。只有遇事不急躁,遇情不糾纏,這才是不將就、不委屈自己的至高法則,才能讓自己活得通透,活得輕鬆,方能在不久的未來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時享受愛情帶來的甘甜。

糾纏是一種慢性疾病

愛情也要學會斷舍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