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3《千與千尋》:從三個階段看千尋的成長曆程


豆瓣評分9.3《千與千尋》:從三個階段看千尋的成長曆程

《千與千尋》再一次上映時,我去電影院看了,還是熟悉的畫面,但感受已經有了很多不同。已近而立之年的我,對於成長這一話題,有了和此前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探討“輕與重”這樣的一個話題,他提到,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以前我看不懂這句話,如今看來,負重前行原來就是我們每個成年人的常態,帶著壓力前行的我們,活得其實也愈發真實。

有人說,動畫片是給孩子看的,但其實經典的動畫片,同樣適用於每一個人。因為我們經歷過,所以更懂得,成長過,而後真正明白了珍惜的含義。

影像世界轉動之餘,閃閃發光的是裡面的人性。


豆瓣評分9.3《千與千尋》:從三個階段看千尋的成長曆程


可以說,在電影《千與千尋》中,貫徹始終的一個主題是“成長”。一個平凡的毫不起眼的女孩,最開始無精打采甚至有點讓人生厭,在一系列奇妙境遇之後,完成了屬於她自己的蛻變。

所有的成長,都在路上。

接下來,我將從三個角度,為大家解析主人公千尋的成長曆程。

一、離開父母,步入社會,這是千尋成長的第一步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僅一夜之間,我心竟判若兩人。”

同樣在電影《千與千尋》中,千尋最開始出場時的狀態是這樣的:無精打采,躺在汽車後座上,身旁放著離別時同學送的花,百無聊賴,不知道該做點什麼。

宮崎駿動畫中的其他主人公,大部分出場時是勇敢而堅毅的,但千尋不同,她出場時普通而怯懦,愛哭愛撒嬌,在父母因為貪吃獻給神靈的食物而變成豬時,她嚇得驚慌失措。

這是千尋不同於其他主人公的一面,也是她顯得更真實更切近現實中的我們的一面。

聯繫實際生活,在脫離父母開始獨立生活之前的我們,也是如此這般的狀態,雖然電影並沒有具體交代千尋父母是如何對待她的,但從湯婆婆對巨嬰的撫養情況來看,應該也大致無二。

父母寵愛、包庇過度,因此千尋在此前根本沒有獨立的自我。在十多歲的年齡中,她本應該像《龍貓》中的小月一樣,對萬事萬物都充滿好奇,天真無邪,但她在去到靈異世界之前,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但她有著最本真的善良,未經允許,不要動別人的東西。這個道理千尋懂,從一開始,她就顯示了善良。這是她開始成長的第一步,是一個標誌。她很膽小,不敢踏上前往未知的路,但看了看變成了豬的父母,硬著頭皮上路了。

因為有一種東西,叫責任。


豆瓣評分9.3《千與千尋》:從三個階段看千尋的成長曆程

  • 1、我們總要學著與父母告別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到: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父母沒有辦法陪伴我們一輩子,而真正的成長,都是從我們逐漸獨立開始的。在《千與千尋》最開始的一個鏡頭中,千尋因為花蔫有些許不滿,她媽媽和她說了一句話“你要乖一點,爸爸媽媽今天很忙。”


豆瓣評分9.3《千與千尋》:從三個階段看千尋的成長曆程

從媽媽的語氣可以判斷出,他們平時對千尋是非常寵愛的。後座滿滿的東西,四驅的奧迪汽車,他們家條件優越,又只有千尋這樣一個孩子。

所以當父母變成豬,沒有辦法再照料千尋,甚至需要千尋來救他們時,就這樣,千尋被動開始了她走向成長的第一步。

有責任,有使命,帶點被動,但又不得不去做。

在動物世界中,老鷹就會把小鷹帶到一片懸崖上,還未等小鷹站穩便一下子把它推下去。小鷹為了生存,只好拼命地扇動翅膀。可是小鷹總是飛出不願,就跌到山澗裡。老鷹便將它們抓上來 ,重新進行練習。就這樣,小鷹在吃盡苦頭後,終於學會了自由自在的飛翔。

千尋成長的第一步,也如此這般。


  • 2、我們要學著與他人建立聯繫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學》中提到:“從本質上講,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那些生來離群索居的個體,要麼不值得我們關注,要麼不是人類。社會從本質上看是先於個體而存在的。

所以說,與他人建立聯繫,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最開始千尋不相信陌生人,但自己變透明時,還是接受了白龍的藥丸。友情的種子,必須用信任來灌溉。白龍幫他躲過了別人的監察,隱藏躲避,帶她進入湯屋。

來到湯屋,必須工作。千尋用執著善良感動了鍋爐爺爺,但他不能給千尋提供工作,於是將千尋託付給了小玲。

小玲看不慣千尋的毛躁,訓斥她臨走之前要向鍋爐爺爺感恩道謝。

這裡,千尋學會了感恩,對於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一定要表達感激之情。


3、在社會中,要講契約精神

心理學中有一個術語叫競爭優勢效應。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們與生俱來有一種競爭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每個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對手比自己強。

因此為了社會的穩定和更好的內部循環,出現了契約。

契約,通俗的說就是合同。契約精神本質上就是一種誠信精神,經過口頭的或書面的合同約定的事項,只要是符合當時法律的,締約雙方就必須履行義務。

電影中,當小玲帶著千尋去找湯婆婆時,最開始,湯婆婆言辭拒絕了千尋的工作要求。

那一刻,千尋的內心是恐懼和受挫的。但想到要靠自己來救父母,她堅持下來了,戰勝了恐懼:“我一定要在這裡工作。”

湯婆婆和千尋簽了合同,並奪走了她的名字,用事實教會她,什麼是契約精神。


豆瓣評分9.3《千與千尋》:從三個階段看千尋的成長曆程

二、獨自面對困境,融入陌生環境,這是千尋成長的第二個階段

在千尋剛開始找湯婆婆找工作的時候,湯婆婆生氣地和她說:

“憑什麼我就非得僱你工作,一看就知道你很笨……像你這樣一無是處的小丫頭,怎麼可能有人願意僱你幹活。我拒絕僱傭你,再多來幾個不幹活的飯桶,澡堂就該關門了。”

第一次面對這樣局面的千尋,嚇得瑟瑟發抖,但想到自己必須要救父母,她一次次鼓起勇氣大喊:我想要在這裡工作。

在此,懦弱、膽小又愛哭的千尋充滿了勇氣,她開始主動面對困境,尋找辦法,並嘗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些可以改變局面的事情。

一個人在湯屋面對絕望的這段時間,她學會了堅強,勇敢,執著。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在電影裡完全能看見這個漸變的過程。

千尋學會了尊重他人,尊重每一個正在工作的人。

河神由於人類的生活垃圾而被汙染,變成了人人躲避的腐爛神,當髒泥落到千尋手上時,前一刻,她炸毛了,但後一刻,她恢復了平靜。

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要救父母,就必須把所有事情做好。

河神為了感謝千尋,送了她一顆可以救父母的藥丸。但為了救人,她把藥丸掰成兩半,送給了兩個人。一個是無臉男,因為千尋覺得是自己把他帶來了,有責任救他;另一個是白龍,因為友情,還夾雜著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愛。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長得獨立、堅強的千尋


豆瓣評分9.3《千與千尋》:從三個階段看千尋的成長曆程

千尋的善意,讓無臉男體會到了溫暖。

無臉男其實是被社會所排斥的人,因此,當千尋對他顯示善良時,他被深深感動了。為了報答幫助千尋,他決定潛入了湯屋暗中幫助千尋工作。

無臉男在湯屋中看到了人情世故和生存法則,他明白了金錢能夠讓自己一躍成為人上人。於是很諷刺的一幕出現了,被社會排擠的無臉男,當他拿出大把金子時,變成了人人崇拜的對象。

他需要別人的善意和愛,而他需要的一切,只能用錢來換。

於是他瘋狂的吞噬,只是為了瘋狂的表現。無臉就是沒有自我的人,而沒有自我的人,只能活在別人的逢迎裡。

千尋改變了他。千尋給他留了門,面對無臉男的討好的金子,千尋說:“我不需要。”她把一半救命藥丸給了無臉男,讓他吐出了所有世俗。

她接納無臉男,電車上,讓他坐在自己身邊,展開了充滿期待的旅程。


豆瓣評分9.3《千與千尋》:從三個階段看千尋的成長曆程

在湯屋的這段時間,面對各種問題,千尋學會努力去克服,不僅自己成長變得更加成熟,還使在湯屋裡打工的人重新認識生存的意義,他們的生存不再是拼命地低頭打工,唯利是圖。

這讓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其實他的救贖不只是個人的救贖,更是對肖申克所有監獄中人的精神和靈魂層面的救贖。

一隻美麗的鳥,本可以影響很多人。

每一顆種子,都應該有自己的土壤。


三、搭救白龍,拯救父母,千尋完成了真正的成長

如果離開父母進入社會是被動開始成長,在湯屋努力工作解決問題是從被動到主動的話,那麼千尋搭救白龍,最後拯救父母,則是她真正主動,完成自己成長儀式的重要標誌。

柴靜在《看見》中說過這樣一句話: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在經歷了一系列挫折和苦難之後,千尋懂得了尊重和感恩,學會了承擔和麵對。她已經逐漸歷練成了一個更成熟的人,開始主動承擔責任,用自己的行動去幫助朋友和家人。

白龍受傷,千尋為救他 ,毅然乘上了去往錢婆婆那裡的有去無回的火車。

千尋幫助白龍歸還了他偷來的寶物,懇求錢婆婆的原諒,並且還為他找回失落已久的名字。白龍說:“忘了名字就回不去了。這裡的名字其實也指的是做人的原則,白龍之前說幫湯婆婆做了很多壞事,找回“名字”後,他堅決表示要離開湯婆婆。

這是人性的完善和迴歸,從另一個側面,同樣印證了千尋的成長。

同樣的人物還有坊寶寶。

變成小老鼠的坊寶寶,和千尋一起去尋找錢婆婆,要知道,在這之前他根本沒出過門,在湯婆婆的溺愛下,也沒見過真實的世界。

到後來,當他終於見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時,其實他並沒有像湯婆婆說的那樣被細菌傳染。

最開始時,他是任性的,不管白龍的死活,要求千尋陪他玩遊戲。到結尾他幫助千尋,“威脅”湯婆婆放了千尋的父母,這裡,我們也能欣慰地看到了坊寶寶的成長。


豆瓣評分9.3《千與千尋》:從三個階段看千尋的成長曆程

其實眾人的成長,也是宮崎駿的作品中一貫的成長主題。當然這個主題包括兩層面的含義:

第一個層面是作為個體的人的成長,不僅指通常意義上的個體的生理成長,更重要的還中是對個體的心靈成長;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千尋、白龍、坊寶寶的成長。

第二個層面是作為整體的人類的成長,這是宮崎駿更深的期望。

在電影的最後,千尋拯救了她的父母,同時我們能看到眾人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其實這是宮崎駿真正希望的世間百態。

他藉助千尋的故事想要表達並不僅僅是千尋 一個人的成長,而是希望以千尋的成長經歷喚醒大眾心中的一切美好的東西。

成長,是自我的迴歸與完善。


【結語】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千尋像極了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中逐漸認識自我、尋找自我、探索自我、堅持自我、完善自我,最後活成真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