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子曾說禍福相依?讀懂這句話,頓時讓人心生敬畏

為什麼老子曾說禍福相依?讀懂這句話,頓時讓人心生敬畏

"若兮福所依,福兮禍所至。"想必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它出自老子《道德經》《道德經》玄妙又內涵豐富,既包含了人類在探索宇宙奧秘時所發現的一些自然現象,還表現了老子對人生哲理和大道的追尋,讓人感受到人生之中精神指令和思想修煉對於為人處事的巨大影響。

為什麼老子曾說禍福相依?讀懂這句話,頓時讓人心生敬畏

這句話被後人提煉為"禍福相依"這個詞語,能夠簡練的概括人生坎坷和起伏變化。如同月有圓缺、水有漲退人生也有起伏,當一個人的禍患來臨之前,必然會遭遇福報,福報會讓人放鬆警惕,從而不能準確預知禍患的到來。當然遭遇橫禍的時候也無需緊張恐懼,只要不放棄,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就一定能夠迎來福報。

所以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老子巧妙地表述了事物的對立統一規律,這在很多歷史事件上都有體現,一個經典的事件就是曹操在場上丟棄了盔甲,旁人都替他心驚膽戰,但是後來卻反而免除了殺生禍患。

為什麼老子曾說禍福相依?讀懂這句話,頓時讓人心生敬畏

對立統一的規律在任何事、任何人身上都能夠看到,一帆風順並不是一件好事,它的背後可能暗藏洶湧。每當人在面對困難,遭遇禍事的時候,便會自覺地開始心情緊張,從而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開始謹小慎微,並且懂得三思而後行。慢慢的等到禍事過去之後,這樣的行為便會迎來福報。

為什麼老子曾說禍福相依?讀懂這句話,頓時讓人心生敬畏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天道並通過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來感悟人生真理,還起到了一定的治世研學作用。道家學派的很多思想既出世又具有很強的現實作用比如說最早提出的"禍福相依"這樣的對立辯證思想就比西方先進了幾百年,所以也勸誡各位朋友們,不要被眼前暫時的禍患所打倒,也不要被暫時的幸福衝昏了頭腦,時刻保持警惕,保持平常心,懂得風水輪流轉的道理。

莊子的思想好在哪裡?相比儒家思想,更具有現實意義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莊子最突出的思想可以總結為自然和天性。在過去崇尚功成名就,認為大丈夫就要走入仕途、報效國家的社會氛圍當中,莊子的思想不僅具有很強的先進性,而且還反映了其人敢於時代活出自我的瀟灑和個性。

為什麼老子曾說禍福相依?讀懂這句話,頓時讓人心生敬畏

莊子這個人究竟有多個性呢?在人人擠破了腦袋都想進入仕途,功成名就的時代,莊子面對來自高官的邀請卻無動於衷,反而覺得擾了自己的清閒。

當時楚國國君聽聞莊子具有曠世奇才,非常欣賞他的才華,於是派人千里迢迢邀請莊子做官幫他理政,誰知莊子懶散的指了指河灘上的烏龜說道,自己不願意做被供奉起來的神龜,只願意做瀟灑的河龜,開心的時候曬曬太陽,不開心的時候就在泥潭裡打滾,不在乎什麼功名成就,只圖自己過的開心順遂。這個經典故事被很多後人讚歎莊子淡泊名利是他的天性所在。

為什麼老子曾說禍福相依?讀懂這句話,頓時讓人心生敬畏

其實在現代生活中最缺乏的就是莊子這樣的思維,不得不說他的思想學派中最突出的順遂天性,主張人的獨立和思想的解放以及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這在古代眾多繁文縟節當中顯得格外耀眼。

他敢於表達自己的態度,勇於活出自己的個性,在中華民族繁華的文化世界當中畫出了閃亮的一筆,如果人不能自我選擇,不能為了自己而活,那麼即便是錦衣玉食,功成名就又有什麼意義呢?

為什麼老子曾說禍福相依?讀懂這句話,頓時讓人心生敬畏

同樣自然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連賴以生存的環境都得不到保護的話,那麼人類又有多少的幸福可言呢?莊子思想的先進性在《逍遙遊》中就有很大的體現,他將人的思維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從萬物萬景中感悟人生哲理,深刻又微妙,細品之後,總讓人有別樣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