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破產,阿里巴巴為什麼不收購它?

tt77777


淘寶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才讓消費者認可自己不是山寨平臺,你又讓阿里去接手這個低端平臺,這不是讓阿里打自己的臉嗎。


而且阿里也沒有任何理由收購淘集集,淘集集的問題實在太多了。

一、市場太過下沉,完全用補貼砸出來的

淘集集基本是照抄了拼多多的套路:現金補貼,還搞了個分享賺錢,補貼力度要比拼多多高好幾倍。

而且淘集集的用戶和拼多多的重疊度超過了50%,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用戶的佔比也高出不少。

越是下沉市場,商品溢價越低,賺錢難度越高,所以拼多多和淘集集都非常難盈利。但是隨著拼多多的做大。也逐漸引入了正規品牌商,重新樹立自己的形象。

而淘集集在拼多多趟過的路上又去趟了一遍,不管商家還是用戶,都成了羊毛黨,沒有任何忠誠度。

阿里跟拼多多的用戶重疊度本來不高,大家各過各的,相互不打擾。收購了淘集集不僅僅損壞自己建立的形象,還得正面跟拼多多硬剛。


二、淘集集的用戶數實在太小,不夠看

淘集集號稱是有1.2億的用戶,其中多少是水份我們暫且不論,而淘寶天貓的月活用戶都已經超過了7億。

所以淘集集的這點質量不高的用戶數,阿里真是看不上,況且這部分用戶的忠誠度並不高,如果沒有補貼了,一樣會繼續使用淘寶或者拼多多。


三、淘集集已經成了爛攤子,收購影響業績

阿里剛剛在香港二次上市,需要更好的業績來建立投資人的信心,拉昇股價。

而淘集集的投入還是一個無底洞,從宣佈破產清算後,大批的供應商前來討債就可以看出,這個窟窿有多大。

如果在這個時候收購淘集集,不僅在戰略上起不到一點的支撐作用,反而受到牽連,得不償失。

所以綜合這三個主要因素,阿里真是看不上淘集集,也不會收購淘集集。


小漁的創業信條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目前阿里在國內都投資入股了哪些企業:

1、搜索引擎:雅虎中國、搜狐、神馬。

2、O2O領域:美團、口碑、快的打車、高德地圖、大麥網、盒馬鮮生、石基信息。

3、電子商務領域:中國萬網、cnzz、寶尊電商、蘇寧易購。

4、社交與移動互聯網、安全領域:新浪微博、陌陌、UC瀏覽器、墨跡天氣、友盟、翰海源。

5、文娛、健康、體育領域:蝦米網、天天動聽、優酷土豆、華數傳媒、第一財經、華誼兄弟、阿里影業、恆大足球。

6、金融、保險領域:恆生電子、天弘基金、眾安在線財產保險。

7、物流:菜鳥物流、百世物流、日日順物流、圓通速遞。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阿里在國內的佈局已經非常完善。他投資的哪個企業都是這個行業裡的領頭羊,並且投資這些企業的時候,都是這些企業的上升期。淘集集沒有成為行業裡的領頭羊,之前還在與同樣做下沉市場的拼多多互掐。

所有的投資都是圍繞阿里的發展運作為基礎,以服務用戶,增加客戶粘性為目標進行的。阿里以淘寶為核心,已經在發展下沉業務。例如聚划算、拼團、淘搶購等板塊都是針對下沉市場開發的產品。而淘集集正好與淘寶業務重合,對於阿里來說,不需要再做“重複”的事。

淘集集沒有在第一輪融資後,也就是最高估值的時候將自己變賣。那個時候,是淘集集發展最好的時候,將自己變賣給其他企業會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後來,到重組失敗後,這些大佬企業是不會願意接手一個沒有口碑的企業。


億宸商業觀察


淘集集是2018年8月上線的,其實早前它做得非常成功,上線兩個月就獲得4200萬美元A輪融資,估值達到2.42億美元,一年的時間圈粉高達1.3億,但是由於“燒錢”太厲害導致出現了現在這個樣子。

對於淘集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紅包”活動,跟拼多多差不多,分享+紅包提現的方式,讓註冊用戶迅速裂變,短時間內超1.3億用戶使用淘集集,這個用戶增長速度還超過了拼多多這個社交電商。

當用戶在平臺上下單後,在通過分享推薦給朋友,如果朋友在分享中購買該商品,就可獲得價格同等的佣金,最高封頂15元,更令人驚訝的是而從第二次分享之後,邀請的朋友越多,佣金獎勵也就越多,不設上限。當佣金累計滿100元,就可以提現。

我很多朋友都通過這種操作獲得了許多現金紅包,但是現在看來這個燒錢的紅包活動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淘集集破產,阿里巴巴為什麼不收購它?

這個問題需要聯繫到前文,也就是淘集集的燒錢紅包活動,很多用戶都是衝著擼紅包而來的,並不一定全是真正購物的買家,而阿里巴巴燒錢也是經常有的,但是現在它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電商平臺,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沉澱已經穩定下來,像一個雙十一就是數千萬的成交額,並且一年比一年多。

並且阿里巴巴的生態圈已經基本成熟,像淘寶、天貓等都是數一數二的平臺,對於它來說淘集集也不算什麼吧。

再加上現在淘集集負債累累,用戶多是羊毛黨,我想阿里巴巴也不願意收購它。


黑暗科技世界


為什麼阿里不收購破產的淘集集,首先我門來看阿里收購的集團是什麼樣子的,用玩笑的話來講,阿里要打造一個“生態動物園”那淘集集它的logo並不是一個動物,像雅虎了/高德/uc他們的logo都是由動物的形式出現的,那當然這是開個玩笑了,接下來我門講正經的。

用戶粘合度低:

淘集集的客戶才是真正的羊毛黨,他們喜歡薅羊毛,而淘集集也願意被他們薅羊毛,但是🐏一旦沒有毛呢?他們立馬轉身就走,這樣的客戶對於阿里來講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阿里再大也止不住億萬客戶齊上陣使勁薅,那當然假如說收購了淘集集,那麼先要調整它的基本行為準則,光是這場投資就不得了,比再創建一個淘集集還難受,那麼又何必還去收購它呢,你說是吧。

收購無用性:

阿里巴巴收購的企業往短處看是一個瀕臨死亡但是很是有名氣的企業,收購他則是想要擴展疆土,像騰訊一個原本做社交軟件出名的公司開始做瀏覽器/做遊戲,一個大的公司不止有一個產業去支撐自己的存活,當然這也是企業成長的道路。

再來看長遠一點的,阿里是有支柱產業的,那它的支柱產業決定它所收購的所有公司必須是可以前線發展和幫助自己的,而不是一個沒有太大用處的資源相對睏乏且燒錢的公司,淘集集的市場下沉確實夠狠,但是它的狠太過分了,已經過分到割自己的的肉來換取用戶量了,即便說是收購了,那它該如何發展呢?繼續割肉賠錢的做下沉還是更正路段?但是原本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就是中低端市場的操控者,想要做下沉淘寶開出分支專門做就好了,而淘寶也確實被這樣做了,那淘小集/聚划算不都是在做市場下沉麼?只是下沉的速度不夠快而已。

往近了看淘集集的用戶不少,但是淘集集的用戶與淘寶的客戶又太多是重複的,相當於淘集集最看重的用戶量對於淘寶來講並沒有太大的用處,淘集集的名聲已經打出去了,那就很難被洗乾淨,即便說現在的淘寶已經發展很多年整頓很多次了,但是人們提起淘寶還是會想著,淘寶假貨多一點,那麼這個淘集集呢?與買家沒有好的保障,與賣家沒有好的保障,同時對自己的平臺來講都是很差勁的,這個聲譽要挽回需要多久呢?時間太長難以計算。


金小鵬說電商


  綜觀整個阿里10多年來的收購歷史,除了早期的投資是有部分是財務性投資,中後期的投資和收購阿里都是直接要的各領域頭部企業,類似這種破產的企業阿里根本就不可能瞧上!

  1、阿里只收購對自己有用的企業:

  這些年來阿里收購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是行業內的頂尖企業,餓了麼、天天動聽、萬網、UC、豌豆莢、大麥、優酷、高鑫零售,這裡沒有一家企業在當年是處於破產邊緣的。而之所以阿里都會收購一些頭部企業,這和阿里自身的基本盤,也就是電商業務相關。

  淘寶系其實就是相當於一個商品的搜索引擎,而這個引擎想要持續穩定的運行下去就需要各種流量的支撐,在平臺自有流量封頂後就會進入瓶頸期,後續就只能靠外部流量導入來不斷的擴大規模。

  因此,阿里就是個流量的吞噬者,需要不斷的從外面吸收流量進來,這種情況下他收購企業除了彌補自身佈局的不足之外,剩下就是需要這些企業/產品的龐大流量。

  試問一下,淘集集有這種流量嗎?雖然它有過億的用戶,但是這些用戶本身都是衝著薅羊毛來的,都是淘集集燒錢攬收來的用戶,這類用戶根本不存在忠誠度,也根本不是淘寶的目標用戶群,阿里收來之後有啥用?

  2、無用企業影響阿里發展直接封殺:

  這裡還需要提一點,凡是和電商業務相關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讓阿里意識到你可能會威脅到它時,只要有一點苗頭,即便當前還未爆發全面的影響,阿里就會動用各種措施扼殺掉。

  最直觀明白的例子就是當年依託淘寶客起家的蘑菇街,美麗說這兩家,本身算起來是依附於淘寶體系的廠商,但由於做大之後吸收了大量的淘寶流量在這兩家身上,阿里立馬就下手進行了封堵,沒多久這兩家不得不拋棄淘寶客進行轉型。好在這兩家後期算轉型成功,並且投入騰訊系門下,現在才算活得不錯。

  回過頭來再看淘集集,他走的是社交電商之路,這不明擺著和阿里做正面競爭嗎?有一個拼多多就夠麻煩了,再來一個?況且,淘集集的業務內容其實阿里也是有在操作的,阿里也是有佈局社交電商內容的。那你淘集集破產了就破產了吧!


跟我一起學數學


淘集集不過是一個優惠券發佈平臺,不值什麼錢,阿里阿里大手一揮這樣的平臺能搞出很多,並沒有收購的價值,在投資業有一句話叫做,公司創始人是事業,對投資人是商業,所以對阿里來說收購一個破產的淘集集穩虧不賺,阿里也在這個領域遭遇了太多的白眼狼,唯品會,蘑菇街等都是阿里扶持起來後脫離的,與其收購,還不如自己做,自然也就不存在收購



謝深互聯網創業


不收購他得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和知名度有關。阿里,騰訊收購某個企業,往往是這個企業知名度高,用戶量大,實則收購企業,其實間接收購用戶和企業擁有的專利等資源!

2.與自己發展戰略無關。阿里已經擁有了淘寶,天貓,1688等電子商務平臺,並且這些平臺已經佔據了國內的半壁江山,類似得電商平臺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3.淘集集沒有比較獨特和特殊得業務,對於阿里來說,收購沒有任何意義!



研途小馬


其實我想反問一句題主,阿里為啥一定要淘集集?它有什麼資本值得阿里去收購?  綜觀整個阿里10多年來的收購歷史,除了早期的投資是有部分是財務性投資,中後期的投資和收購阿里都是直接要的各領域頭部企業,類似這種破產的企業阿里根本就不可能瞧上!  

1、阿里只收購對自己有用的企業:  這些年來阿里收購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是行業內的頂尖企業,餓了麼、天天動聽、萬網、UC、豌豆莢、大麥、優酷、高鑫零售,這裡沒有一家企業在當年是處於破產邊緣的。而之所以阿里都會收購一些頭部企業,這和阿里自身的基本盤,也就是電商業務相關。  淘寶系其實就是相當於一個商品的搜索引擎,而這個引擎想要持續穩定的運行下去就需要各種流量的支撐,在平臺自有流量封頂後就會進入瓶頸期,後續就只能靠外部流量導入來不斷的擴大規模。  因此,阿里就是個流量的吞噬者,需要不斷的從外面吸收流量進來,這種情況下他收購企業除了彌補自身佈局的不足之外,剩下就是需要這些企業/產品的龐大流量。  試問一下,淘集集有這種流量嗎?雖然它有過億的用戶,但是這些用戶本身都是衝著薅羊毛來的,都是淘集集燒錢攬收來的用戶,這類用戶根本不存在忠誠度,也根本不是淘寶的目標用戶群,阿里收來之後有啥用?  

2、無用企業影響阿里發展直接封殺:  這裡還需要提一點,凡是和電商業務相關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讓阿里意識到你可能會威脅到它時,只要有一點苗頭,即便當前還未爆發全面的影響,阿里就會動用各種措施扼殺掉。  最直觀明白的例子就是當年依託淘寶客起家的蘑菇街,美麗說這兩家,本身算起來是依附於淘寶體系的廠商,但由於做大之後吸收了大量的淘寶流量在這兩家身上,阿里立馬就下手進行了封堵,沒多久這兩家不得不拋棄淘寶客進行轉型。好在這兩家後期算轉型成功,並且投入騰訊系門下,現在才算活得不錯。  回過頭來再看淘集集,他走的是社交電商之路,這不明擺著和阿里做正面競爭嗎?有一個拼多多就夠麻煩了,再來一個?況且,淘集集的業務內容其實阿里也是有在操作的,阿里也是有佈局社交電商內容的。那你淘集集破產了就破產了吧!  

獵科技觀點:  綜合來說淘集集用戶群體對阿里無用,同時社交電商這還是再和阿里電商業務進行對磕,人家阿里這是巴不得你快點破產呢,怎麼可能還去進行收購呢?即便不說以上這些,淘集集現在還債務纏身,前者商家大量的保證金未退,阿里這是有什麼想不開去收購這種企業。


獵科技


感謝您的閱讀!

很讓我意外的是,淘集集破產了。我一直認為淘集集是淘寶旗下的產品,直到淘集集破產了,我才知道它並不是阿里巴巴的產品。

其實,淘集集的失敗是有根源的。原本它想能夠模仿拼多多,能夠成為一個拼多多產品,結果事與願違的淘集集最終走向了破產。

其實,淘集集高開,2018年上線,不長時間,就拿到了上億的註冊用戶,而它的月活躍甚至達到了4000萬,這就讓它在A輪融資的時候,獲得了4200萬美元融資,估值一度達到8億美元。

其實,拼多多的模式並不是那麼好複製的,重要點在於,淘集集並不像拼多多那樣受到了騰訊的支持,所以拼多多可以微信中分享,淘集集卻沒有這樣的優勢。

而是,淘集集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過低的價格,卻也是過低的質量,這種低價低質的缺點,讓淘集集並不能獲得用戶。所以,阿里巴巴明明有淘寶的存在,怎麼可能還選擇淘集集這種明顯有缺陷的企業呢?


LeoGo科技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來看一下,淘集集於2018年8月上線,是一個社交電商app,包括日用百貨、美妝個護、服飾鞋包、家居家紡、食品水果等。

再來看一下阿里巴巴,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但事實卻是這樣。

阿里巴巴已經融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了,買家端和賣家端是淘寶其衍生出的分類比淘集集豐富的多,且現在已經不是淘寶的初期發展,不是求著客戶來,而是客戶自己為了生存跑到這裡來;在細分一點,淘寶網、天貓、聚划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廠端1688,工廠直髮;阿里媽媽為商家打造基於“品”、“傳”、“銷”一體的全鏈路營銷解決方案,以及衍生出來大火的電商美工之類;快遞,菜鳥驛站,整合了市面上除了順豐和京東外的大部分主流快遞;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餓了嗎就不說了,懂得都懂;辦公工具釘釘;支付寶;螞蟻財富;投資美團;單車。。。。

等等基本涵蓋了整個目前能有的個人,所以沒必要去收拾這個爛攤子,再去資源整合,待見蠻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