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武松殺嫂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簡單的知足


《水滸傳》中武松殺嫂的情節設置,正是為了宣傳元末明初主流思想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念!,同樣還有類似關羽送嫂,武松殺嫂的故事情節,小說通過對英雄的衡量標準,潛移默化的傳遞一種價值觀,典型的就是三從四德遺毒,貽害至今。

故事梗概:

武松從外地當差回來後發現他哥哥已死,他問嫂嫂,潘金蓮說是他心痛病犯了而死,武松不相信,潘金蓮死活不招認。武松將其告入縣衙,知縣因無證據早早結案。武松找到仵作知道了他哥哥死的真相,他把街坊四鄰都召集過來,當場殺死了潘金蓮。次後又將西門慶殺死,殺死西門慶後他去自首,縣令讓師爺往輕處寫文書,武松被刺配孟州,王婆遭受凌遲處死之罪。武松替兄報仇殺人,他自己也瞭解大宋王法,他甘願刺配孟州,毫無怨言。

武松殺嫂

食色性也、飲食男女!這樣的案例太多了,隨便找個閱歷豐富的大爺大媽就能給你說出好幾個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剛剛過了青春期的武松,風流倜儻的西門官人,都正是男性荷爾蒙爆棚的時候!潘金蓮更是等同於獨守空閨的少婦(《水滸傳》中武大郎是侏儒!),這樣的人物設定也是奇葩,放在現代小說肯定不會這麼寫的,那麼施耐庵想要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從小說歷史背景看問題

分析問題,尤其是文學作品就要回到作者所處社會階層和歷史背景。《水滸傳》作者生活與元末明初,其主流思想正是南宋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鼎盛時期。不談這一派的思想如果保守呆滯,只談這一派思想對此後中國女性的殘害就可以了!簡單說就是女子嫁了人就要守節到死,不能改嫁,即使丈夫死了也不行!

要知道元朝以前,女子改嫁很平常的,社會輿論也比較寬容,沒那麼多雜七雜八的!,有史料可查的就有王安石的兒媳寵氏、岳飛的前妻劉氏、陸游的前妻唐琬都改嫁他人,要知道這些人如果放在當下都是大V級別的人物,他們如此,普通老百姓就很容易想象了。但元朝統治時期,程朱理學的重要性被拔高,理論雖好,不辯證的接納就會出問題。如今看來自元朝以後明清幾代女性都深受其害,基本剝奪追求幸福的權力,到了後來甚至逐漸淪為男性的附屬品,也是悲哀!

潘金蓮

回到《水滸傳》中,施耐庵故意塑造了貌美且有反抗精神的潘金蓮(不委身於貪圖其美色的老爺),和守舊不解風情的侏儒武大,以及打虎英雄武松、風流倜儻的西門官人。想要表達的外呼告訴女性,及時明知道和武大沒有幸福,理想的擇偶對象武松和西門官人就在眼前,女性也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力!敢於雷池一步,就死無葬身之地!

遊牧民族和漢族儒家思想的融合矛盾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民族大融合的史詩。北方的遊牧民族和漢民族碰撞中融合。自漢代聯姻,再到漢化的鮮卑族李唐,不同種族融合過程必定會有衝突,其中就包括遊牧民族兄死繼嫂和漢民族倫理綱常的衝突!要知道,在北方苦寒環境下的少數民族,人口高死亡率極高,尤其是新生兒,所以為了種族繁衍,兄死繼嫂是必然選擇。但這與漢族儒家所倡導倫理綱常就有了直接衝突!

在鮮卑化的李氏唐朝,兄死繼嫂是普遍現象,從中可以看出雖然李氏鮮卑基本漢化,但遊牧民族生活習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改變的,況且那時儒家思想並沒有南宋程朱理學那麼保守固執。到了元末明初,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成為主流思想,儒家手握筆桿子,類似關羽送嫂,武松殺嫂就開始潛移默化的傳遞一種價值觀,典型的就是三從四德遺毒,貽害至今。


海豹的日記


另類君答題^_^

施耐庵創作《水滸傳》的時候,正值元末明初。施耐庵本人對元朝末年的殘暴統治和元末農名起義軍部分將領(張士誠、陳友諒)的荒淫無道都有深入認識,因為施耐庵經歷過元末的黑暗統治,也接觸過張士誠、陳友諒這種亂世奸雄,所以他對上位者的昏聵無能,“反抗者”的胸中溝壑都有非常清醒而深刻的認知。

回到本題目。“武松殺嫂”這一橋段,明面上是官府黑暗、淫辱民女的表象(西門慶官至提刑副千戶),和武松相比,西門慶是吃政府財政飯的公職人員,他這個提刑副千戶相當於陽穀縣的司法局局長和公安局長,而武松的都頭一職僅只是縣令聘用的臨時工,薪水從縣令的私人腰包支出。

武松這個都頭一職是因為打虎的英雄事蹟而得來,但西門慶的提刑副千戶是通過花錢打點來的,這從性質上有著天壤之別。

西門慶是當朝宰相蔡京的乾兒子,同時梳理地方訴訟刑獄,陽穀縣本地及與周邊地區的各種案件若經他手,必須雁過拔毛,縣衙差役們年關也許給他孝敬禮物,他和小潘勾搭成奸,殺武大郎這種罪行對他而言根本不是個大事件,之所以因此死於非命,那是因為遇到了武松這個硬漢。

西門慶手眼通天,代表著元朝政府的昏庸無道,而潘金蓮出軌被戮,更是罪有應得。

《水滸傳》的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都不容置疑,從兩個方面比較,武松為兄復仇都屬於替天行道,和現代法理概念上的“同態復仇”無法劃等號。

若論及題主所謂的“真正原因”,沒另類君呵呵一笑百媚生:

縣令所代表的的法律不主持公道,枉顧人命,那武松只有自己動手了,西門大官人,這把刀送您到陰間投胎轉世去也,拜拜了您嘞!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另類文史


當個故事聽聽看看就行了 都是虛構的歷史小說 武大郎和武松不是一個朝代的武松是宋朝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明朝的 而且武大郎個子很高。潘金蓮也是大家閨秀 在潘家莊還有潘金蓮的老年畫像 武大郎還是個縣官 就是因為《水滸傳》小說。潘武兩大家族 幾百年互不通婚 國家對這方面的管控不是很上心 應該禁止播放關於潘金蓮負面作品。


惡夜將臨


食色性也、飲食男女!這樣的案例太多了,隨便找個閱歷豐富的大爺大媽就能給你說出好幾個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剛剛過了青春期的武松,風流倜儻的西門官人,都正是男性荷爾蒙爆棚的時候!潘金蓮更是等同於獨守空閨的少婦(《水滸傳》中武大郎是侏儒!),這樣的人物設定也是奇葩,放在現代小說肯定不會這麼寫的,那麼施耐庵想要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從小說歷史背景看問題

分析問題,尤其是文學作品就要回到作者所處社會階層和歷史背景。《水滸傳》作者生活與元末明初,其主流思想正是南宋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鼎盛時期。不談這一派的思想如果保守呆滯,只談這一派思想對此後中國女性的殘害就可以了!簡單說就是女子嫁了人就要守節到死,不能改嫁,即使丈夫死了也不行!

要知道元朝以前,女子改嫁很平常的,社會輿論也比較寬容,沒那麼多雜七雜八的!,有史料可查的就有王安石的兒媳寵氏、岳飛的前妻劉氏、陸游的前妻唐琬都改嫁他人,要知道這些人如果放在當下都是大V級別的人物,他們如此,普通老百姓就很容易想象了。但元朝統治時期,程朱理學的重要性被拔高,理論雖好,不辯證的接納就會出問題。如今看來自元朝以後明清幾代女性都深受其害,基本剝奪追求幸福的權力,到了後來甚至逐漸淪為男性的附屬品,也是悲哀!

潘金蓮

回到《水滸傳》中,施耐庵故意塑造了貌美且有反抗精神的潘金蓮(不委身於貪圖其美色的老爺),和守舊不解風情的侏儒武大,以及打虎英雄武松、風流倜儻的西門官人。想要表達的外呼告訴女性,及時明知道和武大沒有幸福,理想的擇偶對象武松和西門官人就在眼前,女性也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力!敢於雷池一步,就死無葬身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