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識鍾南山,問君可知林巧稚?

偶然的機會,得知鍾南山院士的母親是鼓浪嶼人,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另一位從鼓浪嶼走出的大名鼎鼎的院士醫生——“萬嬰之母”林巧稚。

不由得感嘆,鼓浪嶼真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孕育出了多位救死扶傷、德高望重的醫學專家。


第一次瞭解到林巧稚,還是幾年前在鼓浪嶼旅遊的時候。很偶然地,在島上閒逛的時候,無意間走進了林巧稚紀念館——毓園。因為林巧稚,那座毓園,成了我對鼓浪嶼最深的記憶。

世人都識鍾南山,問君可知林巧稚?

鼓浪嶼毓園中林巧稚塑像

在豆瓣上看到,曾有人問“如果人民幣上印一位女性,應該印誰?”

“林巧稚”這個答案得到高票贊同。

在上世紀的中國婦產科,有兩位泰斗級的女性人物,一位是廣州的梁毅文,另一位就是北京協和的林巧稚。她們被並稱為“南梁北林”。

林巧稚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女婦產科主任,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1973年,她受聘為世界衛生組織醫學研究顧問委員會顧問,任期5年。

世人都識鍾南山,問君可知林巧稚?

林巧稚照片


幼年喪母,立志從醫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於廈門鼓浪嶼的一個教員家庭。她是家中的第3個女兒。林巧稚5歲時,母親因患子宮癌病故。很多人說,這就是林巧稚後來立志成為一名優秀婦產科大夫的最早成因。

1921年,林巧稚順利考入當時的協和醫科大學。據說,當時她考試期間,還發生過一段插曲。

在考英語時,由於天氣酷熱難耐,與林巧稚同去參加考試的女伴餘瓊英,中暑暈倒在考場。林巧稚當即中斷考試,與另一女生將餘瓊英迅速抬到陰涼處。僅用十來分鐘,便處理完了這起突發事件。然而,回到考場,考試時間已過。所幸的是,當時的一位考官目睹了林巧稚幫助同學的全過程。他發現了林巧稚難得的素質:第一,她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是能在協和學習的重要條件;第二,她處理突發事件時沉著、果斷、有序,這是當醫生不可缺少的素質;第三,她的各科總成績並不低。為此,主考官破格錄取她入學。

林巧稚在協和醫科大學8年的學習時間裡,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獲得了協和醫院的最高榮譽“文海”獎學金,她是該校第一個獲得此獎學金的女生。

1929年,林巧稚以優異成績從協和醫科大學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她留院,被聘為協和醫院婦產科大夫,成為該院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女醫生。

世人都識鍾南山,問君可知林巧稚?

鼓浪嶼林巧稚毓園


愛人如己,造福婦嬰

由於在協和醫院工作成績突出,林巧稚僅用了半年時間,提前晉升為住院醫師。一般常人需要5年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她僅用半年的時間就做到了。除了天賦之外,可見她為病人付出了多少心血。

在她從醫的幾十年裡,她始終對病人關懷備至,只看病,不看人。無論病人是穿金戴銀,還是衣衫檻樓,林巧稚都一視同仁,溫柔謙和地為她們排憂解難。她也從來不端架子,始終說自己就是一個“值班醫生”。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林巧稚發現人們普遍對婦女兒童的生活衛生習慣不夠重視,為了降低嬰兒死亡率,她就主編了《家庭衛生顧問》、《家庭育兒大全》、《農村婦幼常識問答》等科普讀物,讓普通老百姓也能夠具備基本的衛生常識,造福廣大婦女兒童。

世人都識鍾南山,問君可知林巧稚?

林巧稚在救助每一個病患的過程中,始終不畏艱難,不計較個人得失,永遠都想病患所想,急病患所急。

1962年3月,林巧稚收到了一封來自於一位名叫焦海棠的內蒙古包頭市的女工的求助信。焦海棠在信中說,她之前已經懷過4個孩子,除了頭胎小產外,其他3個孩子都是出生後全身發黃而夭折。現在,她又懷上了第五個孩子。懷著做母親的渴望,她抱著最後一絲期望給林巧稚寫信,希望她能救救自己的孩子。

林巧稚判斷出焦海棠的孩子患的是新生兒黃疸,又叫新生兒溶血病,這是母子之間因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

在當時國內尚無患溶血病新生兒的存活先例、國際上也罕有完全治癒的情況下,林巧稚還是毅然接收了這個孕婦。

據說,當時林巧稚查閱了國內外眾多書籍和病例,和她的同事們一起連續對新生兒治療了7天7夜,最終成功通過嬰兒臍帶換血的方法,讓孩子成功獲得了重生。這個嬰兒,也成為中國首例成功救治的患溶血病的新生兒患者。

朱德夫人康克清就曾這樣評價林巧稚:“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論病人是高級幹部還是貧苦農民,她都同樣認真,同樣負責。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世人都識鍾南山,問君可知林巧稚?

林巧稚和嬰兒在一起


一生未婚,萬嬰之母

據說,當時林巧稚打算報考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的時候,家人擔心她等到8年畢業後,就成老姑娘了,嫁不出去怎麼辦?所以就反對她前去報考。當時林巧稚就說了一句氣話:“大不了這輩子不結婚。”誰知一語成讖。

當時的北京協和醫院雖然以開放的姿態接納了女性醫生,但是,也有著一條不盡人情的規定:所有女性醫生和護士,一旦結婚、懷孕、生育,即自動解除聘約。

林巧稚為了實現自己在醫學上的追求、造福更多的孩子和他們的母親,做選擇終身未婚,將自己嫁給了自己所熱愛、並願意為之奉獻一生的婦科醫療事業。在當時,新生嬰兒的死亡率高達20%,就是因為有了林巧稚這一代婦產科醫生和護士的努力,才大大降低了這一概率。

林巧稚雖然一生未婚,但是由於其一生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被國人尊稱為"萬嬰之母"。每一個她親手接生的孩子的出生證上,都有她娟秀的英文簽名:“Lin Qiaozhi’s Baby”(“林巧稚的孩子”)。她說,她生平最愛聽的聲音,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即便是在林巧稚去世的前一天,她還接生了6個新生嬰兒。

林巧稚總是說:“醫院只是治病的第二、三道防線,真正的第一道防線是在預防上,在對廣大正常生活中的婦女進行普查普治上。”

林巧稚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為了防治婦女宮頸癌,她負責組織並開展了大規模的宮頸癌普查和防治工作。她帶領自己的團隊,逐門逐戶逐人檢查,蒐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使宮頸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林巧稚率先在全國開展的大規模婦女宮頸塗片檢查方式,直到今天仍具有價值。

即便是在她患病期間,她還心繫如何治癒婦科腫瘤,完成了50萬字的《婦科腫瘤學》專著。

看著紀念館中一張張林巧稚和她接生的孩子們在一起的照片,以及她身穿白大褂在婦產科工作時的照片,我被林巧稚臉上寧靜、慈祥的笑容所打動。

有誰能夠想到,帶著這樣慈母般微笑的人,卻是為了更多的孩子能夠平安出生、健康長大,自願捨棄了自己的愛情、婚姻、甚至是做母親的權利。她把自己的一生和全部心力都奉獻給了自己的患者。現在,雖然我們只能從這些珍貴的照片和影像資料中看到她的音容笑貌,但是我能感受到,她的心靈也必然如她的笑容一樣,簡單、慈愛、無私。

世人都識鍾南山,問君可知林巧稚?

林巧稚和孩子們在一起

結束語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病逝,終年82歲。根據她的遺囑,將一生積蓄3萬多元全部捐獻給首都醫院幼兒園、託兒所;遺體捐獻給醫院做醫學解剖用;骨灰撒在故鄉鼓浪嶼的海域。

冰心老人在《悼念林巧稚大夫》一文中曾這樣寫道:

“她是一團火焰、一塊磁石。她的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極其豐滿充實地度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