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問格雷厄姆您公開了自己投資方法但很少人能模仿您取得成功

雖然您公開了自己的投資方法,但很少有人能模仿您取得成功,這是為什麼?

我問過格雷厄姆同樣的問題。

很多人去哥倫比亞大學聽他講課。他用當時的股票作為例子講課。

聽完一學期的課,用格雷厄姆講的例子,學生們都能做出一個肯定賺錢的投資組合了。

格雷厄姆的一生是分享的一生。因為他分享,或許他聚集的財富少了,但他活得更幸福。

錢只不過是紙面上的一串數字,一個人去世時擁有 8600 萬還是 4200 萬,沒多大區別。

在聽過格雷厄姆講課的學生中,最後 90% 都幹別的去了。

我從 11 歲開始投資,第一次買股票買了 3 股 Cities Service 的優先股。

我把奧馬哈圖書館所有關於投資的書都讀了。

我開始的時候研究走勢圖、學技術分析。我很痴迷技術分析,但用技術分析根本沒賺到錢。(人都是一開始走彎路的)

19 歲的時候,我讀了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一生。

因為我讀了這本書,格雷厄姆是不是有什麼損失呢?

或許吧,我們在投資中相互競爭,格雷厄姆因此賺得錢少了,但是格雷厄姆不在乎。

格雷厄姆講的理念,能聽進去的人,一聽就聽進去了;聽不進去的人,怎麼給他講都沒用。

歸根結底在於人們性格的差異。

人人都想要賺錢快,但錢不是這麼賺的。

許多人想要的東西,格雷厄姆講的理念給不了他們。

按格雷厄姆講的,投資者做不到能掐會算,只是堅守自己的能力圈,等待明顯的好機會。

與賭股票第二天的漲跌相比,格雷厄姆的方法不夠刺激。

大多數買互聯網公司的人,連市值多少都不清楚。他們買,是因自己覺得能漲。你讓他們寫下來,“我買市值 60 億美元的 XYZ 公司,是因為……”,他們根本寫不出來。

還是龜兔賽跑的道理,最後一定是烏龜勝利。

查理和我兩個人講怎麼投資,我們是培養了競爭對手。然而,大多數人不和我們競爭。有和我們競爭的,也沒關係,我們的錢早就花不完了。

這些是我從格雷厄姆寫的《聰明的投資者》當中學到的。

1949 年我買到這本書,從此我的投資生涯完全改變。

——巴菲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