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運動損傷之梨狀肌綜合症

一、什麼是梨狀肌綜合症

梨狀肌綜合症是由於梨狀肌充血、水腫、痙攣、肥厚,剌激或壓迫坐骨神經以及解剖變異,引起一側臀部酸脹,疼痛,放大腿後側或小腿後側放射性疼痛,甚至活動受限等為主的臨床綜合症。


常見運動損傷之梨狀肌綜合症


二、梨狀肌綜合症的原因與機制

1.原因

(1)坐骨神經和梨狀肌損傷變異。梨狀肌位於臀中肌下方,起自骶骨前面外側部,肌束向外經坐骨大孔出骨盆腔。梨狀肌把坐骨大孔分為兩部分: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坐骨神經經梨狀肌下孔出骨盆至臀大肌深面,此類型約佔61.6%。坐骨神經的變異類型可分為兩隻。的變異類型可分為兩支,其中一隻可直接從梨狀肌穿出(約佔34.9%),或從梨狀肌上孔通過,約佔3.4%,這些解剖位置的變異會導致坐骨神經和梨狀肌的位置發生變化,而引發症狀。

常見運動損傷之梨狀肌綜合症

(2)大部分患者都有外傷史,如閃、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負重行走等,走路或跳躍不正確的姿勢或步態。走路或跳躍不正確的姿勢或步態,以及由於大腿內旋,下蹲突然站起,或腰部前曲伸直時,一旦發生旋轉,使梨狀肌受到過度牽拉,造成梨狀肌緊張,柔韌性下降導致損傷。

(3)肌肉疲勞或受風寒也可引發此症。


2.機制

(1)原發損傷

原發損傷主要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梨狀肌損傷後發生充血、水腫、痙攣、粘連、和攣縮時,該肌間隙或該肌上、下孔變狹窄,擠壓期間。擠壓其間穿出的神經、血管,而出現的一系列的臨床症狀和體徵。系列的臨床症狀和體徵。

(2)繼發損傷

婦女盆腔炎症,或是骶髂關節炎症,往往會波及梨狀肌。別外,腰椎間盤突出等情況剌激腰骶神經根,引起梨狀肌痙攣或肌營養障礙,引發症狀。


三、梨狀肌綜合症的主要臨床表現與診斷要點

1.主要臨床表現

(1)症狀

腰背部疼痛,並可向下肢或會陰部放射,嚴重時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離後疼痛劇烈,疼痛呈刀割樣或是燒灼樣,需休息片刻後才能繼續行走。需休息片刻後才能繼續行走。嚴重者下肢活動受限,有時會出現會陰部墜脹感或排尿異常。

慢性勞損者表現局部酸脹麻痛,疼痛因活動和勞動後加劇,休息後減輕,可出現跛行。

(2)體徵

跛行:觸及梨狀肌,可感到局部腫脹,硬韌,呈條索狀,局部壓痛明顯(如下圖),並可向大腿外側放射,慢性期可有肌萎縮。肌肉性狀改變是導致跛行的重要原因。


常見運動損傷之梨狀肌綜合症


梨狀肌緊張試驗:患者取仰臥位,被動內收內旋或主動外旋抗阻用力時,出現原坐骨神經區放射痛,而迅速放鬆這一動作,疼痛緩解。

2.診斷要點

(1)患者有多姿勢不良或梨狀肌牽拉損傷史,或有盆腔炎症、骶髂關節炎。也有部分患者因局部受涼引發該症。

(2)腰臀部疼痛,臀中下部可觸及厚韌、條索狀物。疼痛可放射至會陰部及大腿外側。患者常因為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腰不敢伸直。

(3)梨狀肌緊張性試驗陽性,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常見運動損傷之梨狀肌綜合症


在60度前疼痛明顯,超過該角度時痛為陰性。


治療原則主要是患處休息,減輕充血水腫,局部消炎,解除坐骨神經壓迫。中醫治療以祛風除溼、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為原則。


(1)關注休息,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神經營養劑。

(2)針灸治療:常用穴位有阿是穴、環跳、殷門、承扶、陽陵泉、足三里等。


常見運動損傷之梨狀肌綜合症


(3)推拿治療:採用滾法、按法、揉法、彈拔、擦法、和活動關節法等。推拿手法具有緩解症狀及痙攣,減輕充血。減輕充血、水腫,鬆緊粘連、硬化,解除壓迫的功效。解除壓迫的功效。但手法忌過重,以免加重病情,久治不愈。

常見運動損傷之梨狀肌綜合症

(4)針刀療法:針刀療法多用於頑固性梨狀肌綜合症患者的治療。利用小針刀和直接鬆解粘連。利用小針刀和直接鬆解粘連攣縮的筋膜組織,緩解肌肉痙攣,加強梨狀肌周圍血管通透性,消除無菌性炎症、水腫,減少或消除梨狀肌對神經、血管的壓迫和刺激,使臨床症狀得以消除而達到治療效果。

(5)如非手術療法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鬆解粘連,做梨狀肌鬆解術解除對坐骨神經的壓迫。解除對坐骨神經的壓迫。

本文為科普內容,實際情況請依照醫生診斷治療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