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祈盼,在600多年衍生出一個神祕傳奇的“添倉會”傳承至今


河南豫北廣闊的平原地區地廣人稠,既是主要的糧食生產地,又是主要的糧食消費地,農民世世代代對農業糧食豐收都是寄予了無限的祈盼,這些願望久而久之便衍生出一個如“九流渡添倉會”這樣既神秘莊重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俗活動。如圖:去年正月十九,九流渡農民祈盼來年喜獲豐收添倉會一景。

“九流渡”是隋唐大運河滑縣、浚縣段上的一個渡口,開始有一劉姓人家在此大運河撐渡,也叫劉家渡,逐漸繁榮後人們相繼移民這裡繁衍生息,形成現在的彭村、趙村、雷村、侯村、郝村、蔣村、高村、官莊和玄帝廟所在地牛村九個村。如圖:去年正月十九,農民一大早起來冒著濃濃的大霧前去迎接火神,舉辦一年一度的“九流渡添倉會”。

千年隋唐大運河不但繁榮了沿途經濟,也孕育了沿河兩岸濃郁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民俗,河南滑縣、浚縣段的“九流渡添倉會”,就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傳統民俗非遺項目。如圖:去年正月十九,“九流渡添倉會”上姜村特大型獅子“門獅”在撐場表演。


九流渡添倉會"祭祀活動以其歷史悠久,場面氣勢恢宏,儀式神秘莊重而富有傳奇,聞名於安陽、新鄉、鶴壁的滑縣、浚縣、衛輝、淇縣、延津等縣。據《浚縣誌》記載:“浚縣添倉會興起於明永樂年間,清末至民國年間頗盛”,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如圖:去年正月十九,"九流渡添倉會"恭請火神儀式。

浚縣誌載“九流渡添倉會”也叫“火神會”又叫“長鞭會”,顧名思義,意在風調雨順、人壽年豐,添倉”意為給倉裡增添糧食,這些意願都是承載著農民對年年添倉良好的祝願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只是現在看來,那些神秘莊重傳奇的套路還有點看不懂。如圖:去年正月十九,行走在茫茫麥田中的迎神隊伍。

添倉會活動的主要表現形式沿襲了鼎盛時期的農耕文化,以當地民眾苦於對水、對火等自然災害現象的矇昧,將美好願望寄託祈求火神、水神來賜福,保佑一方平安和年豐添倉為祈盼的祭祀形式,所以,儀式中既神秘莊重而又富有傳奇色彩。如圖:去年正月十九,添倉會上萬農民群眾喜迎火神場面。


在添倉會中長鞭會則是另一大奇觀,村民把數百米長的鞭炮縱橫在高樹、街牆的空場上,點燃後能夠連響兩個小時以上,農民說放在場邊意涵在打糧食的場邊喜看來年的豐收。如圖:去年正月十九,承載著數萬農民期盼的“九流渡添倉會”顯得格外隆重。

九流渡添倉會以蔣村為首,每年在九個自然村輪流當班舉辦。每年農曆正月十九黎明,九個自然的村三十多家社火、五六千人浩浩蕩蕩的隊伍就會沿著鄉間小道,開始魚貫而出在九個村進行巡遊。如圖:去年正月十九,添倉會上各家社火都紛紛拿出看家本事,一顯身手。

在農村一下子排列幾十家社火,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所以,儀式上會首手持令旗、令箭,衝路指揮,謂之探馬,各路社火依次入列,聞令而動,魚貫而行,謂之排道。如圖:去年正月十九,看著鑼鼓喧天、如此熱鬧的添倉會,參加社火表演的老人格外開心。


隨後,三十多家社火隊伍齊聚神棚,開始逐隊依次進行表演獻計,有原汁原味的農耕舞“跑馬匹”,有長5米多、圓1米大的姜村門獅,有背閣、抬閣、花籃、舞獅、武術等眾多民間藝術項目,都保持著非常濃郁的鄉間氣息。如圖:去年正月十九,各村社火不相上下、相互較真的響器。

九流渡添倉會是僅次於浚縣正月千年古廟會和滑縣道口的社火廟會,每年的這兩三天裡,方圓百里的鄉村農民都會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商販雲集,人山人海,整個村莊都淹沒在鑼鼓喧天的氣氛中。如圖:去年正月十九,村頭攤位上的老人。

九流渡添倉會能夠長盛不衰,有其鮮明濃厚的地域特性,也有其約定俗成的鄉村習慣,潛在的規範著這一帶民眾的行為和思想,對增進團結、實現穩定有重要意義,所以保持著非常強的生命力。如圖:去年正月十九,這位農民期待的眼光透射出對美好願望的祈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