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達摩洞有什麼文化內涵?

江湖夜雨92


少林達摩洞的文化內涵就在於達摩本人,更在於他所創立的禪宗法脈,也是所有中原佛者信仰者的精神發源地。

身為佛教第二十八祖的菩提達摩來到中原,與當時篤信小乘佛教的梁武帝談禪論道,但各自主張卻大不相同,最終二人一拍兩散。

為了得到大眾的認可,北魏孝昌三年,達摩抵達嵩山少林寺,他在寺旁邊的嵩山西麓五乳峰上找到一天然石洞,開始面壁,日日盤腿而坐,結彌陀印,五心朝天入定。在《景德傳燈錄》中有“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的記載。

就是在這九年間,達摩的佛法逾加精湛,終於悟出了適合中原的佛法: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從此,禪宗法脈開始在中原發揚,單傳慧可大師、僧璨大師、道信大師、弘忍大師、慧能大師六代,之後“一花五葉”演變成了溈仰、臨濟、曹洞、法眼、雲門五大宗派。也最終使得佛教能夠真正本土化,成為了“儒、釋、道”三大教之一,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


老羊說文學


少林寺達摩院是菩提達摩祖師修禪練武的地方,據北宋《景德傳燈錄》等書所載,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達摩大師從南朝梁國北來,面壁於嵩山少林寺,歷時九年,首傳禪宗。隨之功成的還有《易筋經》、《洗髓經》二經,奠定了少林武術的基礎。

  《易筋經》、《洗髓經》均為強身健體之內功心法,隨著後世的推廣、弘揚,並吸收民間的武術之長,而逐漸形成中國武術的名門——少林功夫。

  千百年來,少林功夫一直為世人所敬仰,被稱作中華武術的代表,也使少林寺成為中國佛教最有特色的禪拳一脈,進而形成了以達摩院為核心的禪武文化交流中心。我們應該感謝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大師。

  少林寺達摩院位於太室山與少室山之間,與“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一水之隔,周圍風景秀麗,環境優雅,一直以傳承少林傳統文化的風格,秉持著禪武文化之風。據史料記載:少林寺達摩院自古以來禪武風氣相當濃厚。因而,弘揚達摩文化,繼承優良傳統,是少林寺達摩院僧眾和俗家弟子們推崇者責無旁貸的責任。

  為不愧達摩祖師的高行,更好地弘傳達摩文化,少林寺達摩院旨在挖掘、收集、整理、弘傳少林傳統武術和少林寺看家功夫,為社會培養禪武兼備人才,以更好地發揚達摩祖師的禪武文化思想。

  

  菩提達摩大師

  菩提達摩Bodhidharma (?─536),簡稱達摩或達磨,中國禪宗初祖,南天竺婆羅門人,是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師從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得大乘佛法真傳。

  南北朝時期,航海至廣州,後一葦渡江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以二入四行首傳大乘,他所到之處,均以禪法教導學人。公元536年入滅,葬於熊耳山空相寺。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要,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五代祖師的弘傳而形成中國佛教的主流一脈——禪宗,被稱為最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菩提達摩大師也因其高行被尊為禪宗初祖。其所傳禪宗心要影響了亞洲乃至世界佛教。經二祖慧可,三祖僧、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傳,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

  在之後的歷朝歷代,達摩祖師都因其充滿傳奇的一生而家喻戶曉,也被朝廷所尊崇,就連當初與其“語不契”的梁武帝也在其圓寂後,親自提寫碑文以示尊敬。唐代宗時賜諡達摩為“圓覺大師”,賜諡達摩塔為“空觀之塔”。

  歷史上還流傳下來不少關於達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戶曉、為人樂道的有: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等,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都表達了後人對達摩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菩提達摩大師的高行永遠讓世人嚮往和崇敬。


激活了吧


少林寺達摩洞是中國禪宗文化的發源地。

達摩祖師為了將以心印心的禪宗法門弘揚在中華大地,曾經在這裡面壁九年。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就是在這裡正式拜達摩祖師為師,成為達摩祖師的入室弟子。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要說達摩洞有什麼文化內涵的話,我認為他老人家留下這個四句偈語就是最好的文化內涵。


劉天仁4


少林寺達摩洞在少林寺僧院西北兩公里的五乳峰中峰山頂下十餘米處。去年夏季曾到少林寺,通過甘露臺,看到一處路標,700米,可達初祖庵,1500米,可達達摩洞。看路程並不遠,認為很容易到達的,誰知和平時散步相差太遠,途中有很多段,陡峭,狹窄的臺階,攀登上去,特別費勁,已經精疲力竭了,才走到初祖庵。



初祖庵是原生態的古代建築,不知道是宋代,還是元代所建。庵堂面闊三間,約十米左右,內有達摩塑像,四壁有彩繪,石刻,磚刻處處可見,呈現一派古樸,肅穆的氣氛。院內外有幾棵大樹蓊蓊鬱鬱,遮天蔽日。其中一棵古柏傳說為六祖朝拜祖庭時,放入缽中帶來的。初祖庵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其文化價值不可估量,甚至遠遠超過下面的僧院。可惜,因時間關係,沒有細看,又匆匆離開。



又向上攀登800餘米,終於到達達摩洞前。達摩洞是一處天然洞穴,寬三米左右,深四五米,裡面有達摩塑像。洞前有明代牌坊一座,上刻,默玄處,三字。站在洞前,俯視山腳,可見僧院掩映於蒼松翠柏間。向南眺望,對面少室山孤峰聳起,雲霧繚繞,宛若仙境。不覺心胸為之豁然,汗溼衣背的難受,筋骨的勞累,也全然忘掉。

拋開文化因素,達摩洞只是一個普通洞穴,很多人看後,很後悔,爬這麼高,看到的只是一個火燒洞,真是看景不如聽景。而信仰,文化的魅力,又讓達摩洞蒙上了一次神秘的色彩。達摩洞包含了什麼文化內涵呢?


包含了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面壁精神。禪宗初祖達摩在達摩洞面壁九年,終於使禪宗在此落地生根,得以弘揚,後經幾代弟子的努力,禪宗在全國遍地開花。從山下到上面,走一趟,都如此艱難,上面沒有水,也無法生存,達摩九年來,需要上下多少次,經歷多少磨難。

包含了排除各種阻撓,困難,一意傳法的毅力。達摩來到中國,先拜見的是梁武帝,梁武帝問他,我蓋了那麼多寺院,僧房,我的功德怎麼樣呢?達摩說,這些都不算功德,武帝很鬱悶,就打法他走了。梁武帝很相信佛家,可達摩偏偏先碰了一鼻子灰。達摩認為,你有權利,有錢財,多捐獻,就能得到福報,那天下人,都一心想著錢財,不就亂套了。其他,還有語言的障礙,教派之間的衝突等。都沒能阻止達摩前進的腳步。

包含了禪宗的禪定思想。持戒,禪定,智慧,三種學問,是修持者最基礎的修煉途徑。達摩在山洞面壁,是修煉禪定的功夫,摒棄一切慾望,妄想,雜念,達到一種寧靜,住於正念的境界。他找到一種方法,把石壁作為自己專注的對象,每天心如石壁,破除執念,中直不移。漸漸,他感到悠悠然,與造物者融為一體,合而為一。傳說,天成日久,他的影子竟印在了石頭上。那塊影石也就成了禪宗的珍寶,被鑿下來放在了下面的大殿中 ,後毀於戰亂。

一個普通的喝水杯子,名人用過,那就叫文物,達摩洞,也因達摩的面壁,修行,而成了佛門勝蹟,可見,文化的影響是多麼厲害。


江湖夜雨92


達摩洞位於初祖庵後五乳峰中峰峰頂下十餘米處。這是一個天然的石洞。“禪宗初祖”達摩曾在此洞中面壁九年,因稱“達摩洞”或“達摩面壁洞”。

達摩洞的三字是著名書法家畫家張千恣墨寶。


肆玖哥


達摩洞具體海拔是多少沒有確切的數字。我只知道在少林寺去達摩洞約2公里的石階山路上去。 達摩洞景點位於少林寺旅遊景點初祖庵後五乳峰中峰峰頂下十餘米處。這是一個天然的石洞。禪宗初祖達摩曾在此洞中面壁九年,因稱“達摩洞”或“達摩面壁洞”。 達摩洞在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中峰上部南側,為當年達摩面壁九年處。石洞深約7米,高寬3米餘,洞外有石坊,明萬曆甲辰年(1604年)造,雙柱石砌,南額胡斌題刻“默玄處”,北額有燕都近溪題刻“東來肇跡”。洞內石壁上,遺有高1米多、寬約60釐米的凹槽,即是當年挖鑿達摩面壁石的痕跡。內供石刻佛像四尊。達摩到來之前,少林寺的開山始祖跋陀所傳教法為小乘佛教。達摩的到來,使當時小乘佛教盛行的中國佛教對他的禪法無法接受,又由於語言不通,達摩便隻身來到嵩山五乳峰前的石洞內,面對石壁,兩腿曲盤,雙手合十,雙目下視,心平如鏡,入定從禪,日復一日地修行,達摩自稱為坐禪。當時的佛教徒稱這種修行的方法為“壁觀”,稱達摩為“壁觀婆羅門”。每天定後,達摩便站起身來,作一些活動,以舒筋骨的方法,達到強身健體、舒筋活絡的效果,因而成為流傳至今的“八段錦”和“達摩易筋經”。 達摩每日坐禪入定、開定,年復一年度過了九年,九年中人們對達摩也有更多的猜測,他也度化了無數有緣人。他的大乘佛教思想一步一步被人接受,而經過這九年的面壁過程,達摩的身影印入了面壁石上,就連衣褶縐紋也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人們把這塊石頭稱“達摩面壁影石”,把這個達摩曾經面壁的天然石洞叫做“達摩洞”。後來把這塊石面鑿下收藏在初祖庵中,後移至少林寺藏經樓上。1928年,直係軍閥與國民軍石友三激戰少林寺,石友三火焚少林寺,燒燬了法堂、天王殿、大雄寶殿,並燒燬藏經樓,擊碎達摩的人影石面。少林寺儲藏的全部藏經也在石友三的那次炮擊下付之一炬了。 達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塊砌成拱門。洞內臺上有石像三尊,中為達摩坐像,兩側為其弟子。據清《說嵩》載,在洞的左上方,原有一小石塔,早已毀。達摩洞頗陰涼,入洞之中,有寒冽清冷之感。 在洞外,有一面向南的石坊,為明代萬曆甲辰(1604年)乾清宮監、提都河南等處礦務的燕都人胡濱捐資所建。石坊為二柱單孔廡殿頂建築,高4米,寬2.2米。石坊南面橫額刻“默玄處”三字,北面橫額刻“東來肇跡”四字,均為乾清宮監胡濱於萬曆甲辰孟春所題。石坊造型很精巧,上部雕有瓦壟,下刻斗拱,橫樑刻有精美的“二龍戲珠”、“雙鳳朝陽”浮雕。在石牌坊北邊的洞口處,還有碑刻三通,一為明萬曆乙巳(1605年)立的《創建涼殿坊牌碑》,一為乾隆二年(1737年)立的《達摩祖師開光碑》,另一為民國五年(1916年)立的《達摩佛祖碑》。 在達摩洞上的五乳峰頂,有一座高12米,面積32平方米的巨大達摩坐像,由塊狀白玉砌成。此像為瀋陽數百善男信女於1995年捐資修建的。白玉達摩像前有1995年立的造像紀念碑兩通。在達摩坐像西約50米處,還有1984年嵩山管理局修建的 “息緣亭”一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