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是不可散彈鏈好還是可散彈鏈好?中國為何不用可散彈鏈?

北落師門32984176


這是可散

這是不可散

兩者各有各的優缺點,但是不考慮成本的話,我覺得可散比不可散好點。

不可散那種是鐵絲兒穿起來的彈帶,打完之後還能重新上子彈繼續用。但是也就因為這個原因,它拋殼之後還是掛著一條鏈子,你就想你打仗時候重新抱起機槍跑路的時候,拋殼口總掛著這麼一條腸子一樣的累贅爽不爽。弄不好就踩一腳摔個狗吃屎。所以它有長度限制,而且也不太方便戰時分解。

而可散彈鏈打完之後這個彈鏈就散了,和彈殼一起落一地,不像不可散一樣掛出來。因此長度沒啥限制,只要供彈容器裝的下彈鏈就隨便裝。也可以根據任務隨便設定彈鏈長度,不像不可散彈鏈一般都是固定數量。

可散彈鏈打完了之後雖然可以重裝,但散一地的一般就不回收了。

至於我們為啥不用可散彈鏈是這玩意回收麻煩,容易造成浪費,而且早期的軍工師承毛子,順便把不可散彈鏈也傳承過來了。(其實那會美帝也是不可散)

而我前邊也說了不可散會有一長條掛在外邊,影響行動。因此我們用的其實是半可散彈鏈,彈鏈還是不可散的樣子,但每隔一定彈數(比如25發)就設計一個自動可散的搭扣,這就避免了彈鏈過長,然後拖出一條長空彈帶的場景。


瘋狗的輕武


和長期以來形成的軍事思想有關吧,中國軍隊長期以來後勤保障都極為落後,為節省子彈,減輕後勤保障的壓力,追求的是精準射擊,長期以來部隊大規模裝備的都是半自動步槍,著名的56式突擊步槍(國內也稱56式衝鋒槍)在部隊一個班只有班長才配備,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吃了大虧後,才大規模裝備部隊。56式班用機槍(輕機槍)其實也是彈鏈供彈,只不過是不可散的彈鏈(或者是一小段可散),方便回收彈鏈,56式班用機槍使用的那個盒子其實是一個彈鏈盒,裡面裝有一條不可散的100發彈鏈,所以說中國的機槍其實也是使用彈鏈的!


暉21


這個據我所知,是由供彈方式決定的,機槍撥彈有兩種方式,供彈也有兩種方式,供彈分“單程供彈”、“雙程供彈”。“單程供彈”是槍機復進過程中,將槍彈直接從彈鏈上推入槍管,這時彈鏈必須採用半包圍結構,只能使用不可散彈鏈;“雙程供彈”是槍機先從彈鏈上取下下一發子彈,然後帶著子彈一起後坐,復進時將子彈供入槍管,這時,可以採用全包圍彈鏈結構,就可以使用可散彈鏈了。


夢脂公子


我軍很少用可散彈鏈主要是從成本方面考慮的,因為從方便攜行上兩者的差距並不大,但是可散彈鏈很難重複使用。我大天朝獨樹一幟,搞出了半可散彈鏈,把不可散彈鏈與可散彈鏈相結合,以25發為一節,節與節之間用子彈聯接成長彈鏈,方便回收再利用,沒辦法,我JFJ節儉慣了!需要指出的是不可散彈鏈雖然可重複使用,但故障率會變得較高。隨著技術發展,塑料材質的可散彈鏈應用越來越廣了,這樣成本問題就解決了,扣B們再不用擔心軟妹幣的事了。


o七杯茶o


其實就是一個習慣問題,以前我們買菜都用籃子,現在都拿送的塑料袋,你說誰好?自己是方便了,但造成了白色汙染。二戰時一個美軍憲兵一眼就看出了德軍化妝的滲透部隊,說美軍開車都是到面前一個急剎,為什麼有的是資源,德國石油橡膠短缺這麼做絕對被罵死。事物是不停改變的不管你願不願意。


打醬油的大象


可散彈鏈 特點:成本高、提高供彈可靠性、戰場殘留多、降低士兵負重、無法人工填裝

不可散彈鏈 特點:與可散彈鏈相反

組合式彈鏈(半可散彈鏈) 特點:每一段彈鏈長度為10發、25發不等,然後組合成50發、100發的長彈鏈,打完後的空彈鏈既不是完整的一條,也不是散成一堆,而是一段一段的。組合式彈鏈既有不可散彈鏈便於攜帶撤收的優點,又不至於拖得很長一串,還可以像可散彈鏈那樣任意組合加長


熊小k


不可散彈鏈便於回收但是使用不太方便,可散彈鏈使用方便但不便於回收,半可散彈鏈可以算個折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