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中書協的書法家都很厲害嗎?代表人物都有誰?

書法影響力


毋庸置疑中書協絕大部分水平都比較高,說不好的也許是你自己的審美水平有待提高。但也有一些民間的高手,水平不比書協的水平差,甚至更好。中書協有個最大的弊端就是千人一面,作品沒有辨識度,變成流行書風,展覽體。

下面曬一張民間高手作品



橙83449823


進入中書協的就是書法家了嗎?

記得有一箇中書協的掌門人曾經說過,加入中書協,並不一定是書法家!加入地方書協的人,也不一定是書法家!這是他的原話。

不知道何時又冒出來一個“中書協的書法家都很厲害”這樣的說法。真是太幼稚,太可笑啦!

要說中書協裡最厲害的書法家,應該是歷屆的中書協主席啊!中書協的主席若不厲害,他能當上中書協主席嗎?道理都明著擺在那裡了。

我認為,中書協的書法家代表人物有以下幾人:

首屆中書協主席舒同,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被毛澤東主席稱之為“馬背上的書法家”。這位書法家師法唐人顏真卿的字,並形了自己的書法風格,他的書法被人們尊為“舒體”。可以說,舒同的字:好!任首屆中書協主席,當之無愧!

(上圖為舒同書法作品)

啟功先生,沈鵬“大師”,張海先生,他們三位都擔任過中書協主席,且書法風格都自成一家了,且書法作品潤格驚人,厲害吧!

(上圖為啟功書法作品)

什麼叫書法家的厲害?我在這裡要著重說上一說。

無論是進入中書協的所謂的書法家,還是沒有進入中書協的書法家,其書法作品(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必須要有傳統的東西支撐,並且能在傳統的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讓道內遠觀一下就知道是誰寫的字。否則,他就不能稱之為“書法家”!

(上圖張海書法作品)

所以說,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對一個學書之人最十分重要的!

但是,要想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也是一件極難極難的事啊!普通人沒有三二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的的!書者,書法功底再深,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那就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稱職的書法家,也就永遠不能在書法界成為一個“厲害”的角色!

(上圖為沈鵬書法作品)

另外,中書協裡的書法家中的代表人物還有:張繼,李剛田,盧中南,李松,李一,劉文華,毛國典,劉洪彪,張旭光。他們幾位在書界都是非常厲害的角色,其書法也已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可以說都是自成一家了。



(上圖為張繼書法作品)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上圖為李松書法作品)


中州耕牛堂主


一支部隊,人人都格鬥厲害、槍法出眾嗎?答案是否定的,部隊裡還有炊食兵、工兵、運輸兵,等等。

中國書協裡,主體是進行書法創作的書法家,其次還有從事書法理論研究的,有在書法媒體工作的,有負責維權的,還有組織書法活動,這其中有很多人是不寫字的。

即使是以創作為主的書法家,也不是人人水平都很高。原因有四:

一、中國書協成立之初,當時的會員沒有標準,一批熱愛書法的老幹部和愛好者加入了進來,所以早期會員水分較大。

二、前些年,趙長青執掌中國書協時,一年二三十個展覽,書法家入展機會多,一批人因此加入中國書協,這批新加入者水平得不到保證。


三、書法創作有其偶然性,有些人因一兩次入展而加入中國書協,並不能表明其水平穩定,整體水平高。

四、中國書協缺乏退出機制,一旦加入,終身都是會員,既使水平退步依然如此。

雖然如此,但整體而言,中國書法界的頂尖高手,基本都集中在中國書協,老一輩中,有沈鵬丶言恭達、張旭光、沈定庵等,中青年中,李雙陽、王衛軍、陳海良等也是代表人物。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其實中書協裡高手如雲。向龍開勝徐右冰等等等等。

只是平常出現在人們眼裡的大都是一些掛著中書協頭銜人在那裡賣弄,經過媒體放大。產生了很多負面的感覺。

身邊就有兩到三個朋友都是中書協,別人平常都是正兒八經上班的。下了班就寫字,沒有其他太多的業餘活動。更不會去參加什麼商業活動。

只會參加一些中書協舉辦的大賽。專心的不得了。為人非常低調。

往往都是這種多頭銜的人。一天到晚在那裡胡搞瞎搞。生怕全國都不知道他,也不知道他這個中書協會員怎麼來的?…




華書苑


中書協現在有很多人質疑:質疑魚龍混雜,質疑藝術品位,質疑風氣不正,質疑因循守舊。從質疑主席,到質疑具體會員。彷彿高手永遠在民間,一入侯門是路人。

我的觀點是,中書協大多數會員很有水平,很厲害!都是浸淫書法(包括國畫)多年的人;他們之間水平、見解、擅長領域不一,但是無論是平均水平,極值水平都遠高於普通愛好者。所以,中書協會員基本水準還是值得肯定的。現在活躍的,如蘇士澍,張旭光,孫曉雲等,算是當前的代表人物了。

但是為啥辣麼多人罵中書協呢?除了一些社會心理原因,比如:書協這樣組織,罵著安全;罵書協這樣組織,自我成就感高;人云亦云,跟著起鬨;還有一些原因,分享一下:

一是不可否認某些個別人打著真的或假的書協名義,譁眾取寵,利慾薰心,讓書協蒙羞;比如前些年有個拿臀部夾筆做書的“書法家”,後來聽說已經被清理門戶了。

二是書法藝術基本標準,審美導向不被大眾理解。這不僅僅是書協,所以涉及藝術門類的都有“曲高和寡”“知音難覓”的問題。而書法是什麼?很多人會覺得寫字好看就是書法,讓人覺得入門門檻不高。我認識的一位大畫家,每屆學生畢業時,會給弟子們畫一堆作品,每人挑一張以作留念。每次學生們挑完,這位畫家朋友都會搖頭:你們啊,挑剩下的那幾張才更好呢!這是藝術“文無第一”的宿命,也是我國美學教育不足的後遺症。

三是當代書法發展似乎進入一個瓶頸期。無論帖學,碑學,還是真草隸篆,各個方面難有讓人普遍信服的突破。書法既繁花似錦,又難覓洪鐘大呂。這樣沒有公認領軍人物的時代,會讓人覺得平庸,連帶中書協也顯得不高大了。啟功已逝,中石,沈鵬先生也多病,蘇士澍,張旭光等這一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四是文字的書寫性降低,和新的傳播媒介、人們展現個性方式日趨多樣化,讓書法的地位本身都受到挑戰,有人都提出應該取消書法協會。

四是中書協現在人感覺起來實在是不少,光看名單就頭大,而其中還有一些似乎是票友的人——比如演員等,容易讓人找碴兒。

五是中國書法,實在祖上高峰林立,真學書法還真的要從晉唐秦漢的標準帖學起,難免顯得中書協這些當代人物渺小了。

愛書法,先不必管是否中書協,讀貼勤練修心修學就是了。







長劍不出鞘


老先生一生教書育人,培養了大批的優秀學生。雖然老先生是名人之後,但從不示人。他老人家淡泊名利,潛心研究傳統中國文化,他常常教育學生誠實做人,不要把名利看的太重,要學會上善若水,尊隨自然法則。對做任何事情要一絲不苟。他老人家雖不在書協,但也名冠天下,他的作品也被外國友人珍藏很多。





張惠清6


但是,我覺得協會里面的大部分書法家的水平都是值得肯定的,能加入書法家協會本身就要經過層層的考核,首先第一步是要參加書協舉辦的書法比賽,能夠入展便算一次入會資格,需要取得三次這樣的資格才有機會去申請入會。

而書協舉辦的展覽每一次的投稿人數都在一萬人以上,多的能夠達到三四萬人,但是每一次展覽只有入展名額200人左右,這個入展的比例實在太低了,三萬人選兩百,能夠進入第二輪前800靠的是實力,800進入前200靠的是運氣和風格,有時候寫的好也未必能夠上展,加上有一些書法高手他們也在不停的投稿,一般的新人沒有真實水平是很難入展的,連續三次上展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很多人努力十幾年也未必能夠加入書協。

所以,書協的水平大部分是值得認可的,即使有濫竽充數的也是少數,由於它是書法的專業機構,這些濫竽充數者更容易被放大,讓人感覺都是這樣的,其實不然,靠展覽和比賽加入書協的中青年書法家我覺得水平還是可靠的。

另外,加入書協還有一種方式,那就是寫論文,參加書協的書學研討會,入選一次就可以加入中書協,很多做理論研究的人雖然不會寫字或者寫的不好,也有可能通過論文加入協會,我以前一個老師是研究書法文獻學的,就是通過論文加入了書法協會,但是他平時並不練習書法。

總之我覺得書協的整體水平肯定是高的,濫竽充數者還是少數,你覺得呢?

孫儷書法:半日靜坐,半日讀書。

喜歡書法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是的,都很厲害。這是直接命題,沒有那麼多分部解釋法。

這幾年書法普及已經到了歷史最高。入選中書協的書法作品,那一個不是作者拼盡腦力,功夫,和傳統審美對新時代人文精神的在現。孜孜不倦和汗水結合的產物。像歌詞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至於高低,因人而異,有人說是展覽體,千人一面,這隻能說是看了個大概,半瓶子水。歷史上經典明家就那麼幾家。有人曾統計完,有記錄的書法家,就100位。5000年的歷史就100位,什麼概念?大家都學這些 是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不是一個面孔。(世間上沒有完全相同的葉子啊)。

今天呢?名家很多,寫的也好。能進書協的也是有實力的,人要看問題應該更高遠的,你寫的好,為什麼沒進嗎?就簡單參加個全國展,都是入書協的入展的多,為什麼。因為“五指三長兩短”。人家就理解經典好,發揮的好,寫的文雅。你不能不服。不要信口人云亦云。捫心自問一下,你自己到底懂書法多少呢?還評論人呢?

我也很自信自己寫的好,有一天,縣書協邀請北京一箇中書協理事,來給我們交流。進門一觀,人家寫“小石潭記”,半小時,小行書,一揮而就,妙不可言,給人一種力量。自己就知道自己在哪裡了。還有在培訓班上,高手給人講解示範,那叫一個醉,不好好學書法的人是無法體會這種環境下書法魅力帶來的 無聲似有聲的內心感動。藝術的東西就是悟出來的。

看問題要一分為二。

我所知道的,和喜歡的中書協書法家,有張旭光,王厚祥 ,張繼。陳洪斌,陳海良,方芳。還有學者型,受人愛戴的書法家啟功。我不知道的,或者有名的書法家更多,他們都是祖國書法藝術的傳承者,和先鋒者,向他們致敬。

一個書法愛好者和追隨者,個人之言,有不妥處請見諒。謝謝大家!





追夢人凌寒


中書協只能說大部分人很有水平,功底都很不錯畢竟能入中書協起碼是入展兩次國展而想入國展必須先入三次省級展或者入蘭亭獎的展獲獎;但也有部分會員名義上是中書協會員實則是行政掛職,這些人會舞弄一點筆墨但作品可以是很平庸。現幾年甚至展覽的作品風格單一屬於展覽體。辯證的來看近幾年水平高的代表人物也就是啟功和沈鵬,其次劉洪彪,盧中南,孫曉雲的水平也是較高的。有一些名氣不如前面提到過那幾位的也是有水平的例如楊再春,劉炳森,孫太初等


雲鼎居士


不管中書協還是中美協,字到一定的階段都差不多,誰厲害,誰不厲害,誰大紅大紫都是他自己的造化,跟字無關。如果真的像王羲之那樣的高手,不是每一個人去練去寫就能成的。幾千年出幾個大家,不要一提到寫字就哪個大師去比王羲之趙孟頫的,都差不多的,跟我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