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灶用的大鐵鍋,有六印八印的,多大為一印?這個印是啥意思?

鳳兒95958


更多農村奇聞趣事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農村知識。

在農村裡的朋友也都知道,以前在家裡我們的土灶用的那種大鐵鍋,每次做飯也都離不開我們的大鐵鍋,對於現在的家裡做飯的小鍋可比不上以前的這種大鐵鍋,尤其是做飯的味道也是截然不同,不過在以前的農村裡用大鐵鍋也是為了人口眾多的原因而選擇了使用的大鐵鍋,如果使用小鍋的話,那麼做出來的飯也是不夠家人吃的,在農村裡以前家裡也都是好幾口,對於大鐵鍋來說,這種方便,而且效率還高,那麼我們農村裡所謂的大鐵的"印"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如果要買鍋的話,需要買多大印的呢?接著往下看,我來告訴你!

因為在農村裡我們要買鐵鍋的話,最起碼的就是要經久耐用,說的經久耐用就是在農村裡用一口大鐵鍋的話,都要用很多年的,以前的農村裡人也都是非常會節儉的,一般的一口鍋除非用爛了,要不然還是繼續使用的,其實這個大鐵鍋的"印"也是以前在農村裡的農民自己用來丈量尺寸的一種方式,那會也都是大多用眼睛或者手掌之類來進行丈量的,比如我們手掌用手指頭量某個物體的尺寸後,都是會說幾指,或者說是幾扎,這些也都是在農村裡的一種土方法,當然了這裡面也是有一定的誤差,不過對於農民的這種丈量方法也相差無幾的,在農村也是一直被推崇到現在!

對於在農村裡你如果要買鍋的話,那麼你要一定知道你家裡有多少人,才能根據按照多少印來確定我們要買的鐵鍋的尺寸,比如家裡人口不是很多的話,都是用2-4印的,如果人口在多點的話就要用到6-8印的,一般大的基本都在20印左右,那麼這個印怎麼換算成現在的尺寸的呢?其實這個印也是我們平時用手掌來測量的,一般的比如6印的就是58釐米,7印的就是62釐米,8印的是65釐米,10印的是70釐米,12印的就是75釐米,20印的就90釐米,一般在村裡的都是20印的比較多,不過也有的說這個印也是根據剛滿月嬰兒的腳印來算的,不過這個也是眾說云云,且不管是根據什麼來的,但是這個印也是可以根據現在的算法算出來的。

在農村裡買了適合自己家裡幾印的大鐵鍋後,你也不能著急用,因為大鐵鍋在農村裡都是不能買來就用的,因為此時的都是鑄鐵造成的,如果買來就用的話做菜就會有鐵鏽味,這樣的菜是不能入口,而且如果不經過處理後使用的話,可能會造成用的以後的使用壽命,所以買來除了清洗乾淨後,還要用細沙在鍋裡面刷幾遍,然後用五花肉或者豬大油在鍋裡燒幾次後,我們才能使用這口大鐵鍋!對於使用大鐵鍋做的菜也是非常好吃的,尤其現在的地鍋雞地鍋魚也都是這種鐵鍋做出來的,所以大鐵鍋也在農村裡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全面還望大家補充,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三農堂廣訊


現在家庭由於人口少,飯量也少了,所以一般年輕人家裡很少有用八印鍋的。過去沒有計劃生育的時候,家裡孩子多,誰家都是大家大口,那時候的人又特別能吃飯,使用小鍋的話,根本不夠吃的,所以基本上都是用八印的大鍋。俺家老爹當年在村裡翻砂廠幹過,他說過去鑄造一口八印的成品鍋,鍋口直徑是二尺二,淨重是22斤,現在去土產公司買一口八印的鐵鍋,不再有那麼厚的了。市場上賣的鐵鍋更薄,二十斤都不到,不過鍋口的直徑還是二尺二,所以現在的鐵鍋很不耐用,因為鐵皮太薄。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奶奶圍著八印的鍋圈糊玉米麵餅子,奶奶做的餅子要比一般人做的好吃,她做的餅子裡面,都多多多少少摻雜一點豆麵,所以做出來的玉米麵餅子特別好吃。或許是使用習慣了的緣故,也或許是家裡的灶口已經定了那麼大的尺寸,現在的農村老人,還是喜歡使用八印鍋。就拿我們家老爹來說吧,現在家裡只有他一個人,我一直勸說他換上一口小鍋,可是他不聽,多少年來一直用著一口八印的大鍋。


我只知道“印”是一個數量單位,究竟多大為一印,我也說不好。因為我老爹曾經在翻砂廠裡幹過,也鑄造過鐵鍋,所以我以為他能明白一些。就問他多大為一印?老爹說他年齡大了,記不清楚了,只記得八印的鍋是二尺二,而且他們那時候,為了清楚的分辨鍋的大小,鑄造的時候,六印的鍋就同時鑄造六個印記,八印的鍋就鑄造上八個印記,以此類推。

鍋,在農村人眼裡有著另一層不同的含義,鍋就是過日子的象徵。家裡喬遷新居以後,我們這裡有一個習俗,就是親戚朋友都要去穩鍋。穩鍋的意思就是,從今天起要在新房子裡面開始生活過日子了。特別是剛成家的新婚夫妻,自己單獨另起鍋灶的時候,雙方父母是一定要來穩鍋的,一般由女方父母買一口新鍋,再買幾張大餅,寓意以後的日子興旺發達。

農村人無論有多麼大的仇恨,砸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給人家砸鍋,砸了鍋就是不讓人家過了的意思。我們村有個老頭很倔,對兒子媳婦也特別苛刻,就因為媳婦說的一句話不中聽,去兒子家裡給把鍋砸了,媳婦大哭著說,這是不怕他們家過了。老頭砸了鍋以後,卻揚長而去。


靈子


在農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們這裡還是保留了過去的傳統,家家戶戶還是依然使用著大鐵鍋做飯菜的,我們這裡還是用柴火燒菜,所以大鐵鍋是必不可少的。


用土灶燒柴火做菜特別香,我也很喜歡用用這種方式做菜,特別是春節的時候,家裡來的客人比較多,用大鐵鍋炒菜最合適了,而且做出來的菜特別香,記得城裡來大伯孃,他們都稱讚我們農村土灶鐵鍋做菜真的很好吃,在我們這裡,很多農家樂也是用大鐵鍋柴火炒菜的,很多城裡人都喜歡吃我們這裡的農家菜,所以我們村裡農家樂生意也挺好的。

至於說農村大鐵鍋用印來計量的,我還第一回聽說的,我也問過我奶奶,她說每個地方農村的叫法不一樣,奶奶說過去去外地探訪親戚時,確實聽說用印這回事,用印來計量鐵鍋的說法是個別地方的風俗習慣,而且各地不統一,有人說是一印是一週歲孩子的一個腳印,或者是一掌,或者是古代的計量單位:仞。因為把印說成仞了。



奶奶說聽得最多的還是這個說法,就是一印是一人的意思,比如我們用的5印鍋意思是說夠5個人做飯的鐵鍋,則6印就是6人鍋,8印就是8人的鍋,以此類推。所以說一印為多少?這個印是什麼意思?可以說各地的說法都不一樣,也不好做過多的解釋。還是遵從你們當地農村的風俗習慣比較好吧。


不過現在很多農村,鐵鍋沒有用“印”的說法了,我們習慣用尺的的說法,我們買鍋的時候,賣鍋的老闆就會問我們買幾尺的鐵鍋,我記得當時我家買的是1.6尺和1.8尺的鍋。一般鐵鍋的尺寸有1.6尺、1.8尺、2.2尺、2.6尺...等等。尺是長度計量單位,1尺是33.3釐米,1.6尺的鐵鍋就是1.6*33.3=53.28釐米。所以有人說一印大概是8-12釐米,其實也可以這樣解釋的,那麼1.6尺的鐵鍋也就是人們所說的5印鍋。對於鐵鍋用印的說法,你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三農天地


在我們東北,現在絕大部分農村家庭仍然有使用大鍋的習慣。大鍋飯、鐵鍋燉大鵝、大鐵鍋炒菜都有與眾不同的好味道。

鐵鍋的大小以“刃”區分。東北農家的鐵鍋一般分為6印、7刃、8刃、10刃和12刃。那麼鐵鍋的一刃到底有多大?

有人說“刃”指的是鐵鍋上口的直徑。成年人一手寬為一刃。也有人說以新生兒的腳長為一刃。一刃長約0.08~0.1米左右。這種說法顯然不對。6刃鐵鍋上口直徑近0.57米,8刃鐵鍋上口直徑在0.65米左右,10刃鐵鍋上口直徑在0.7米左右,70刃鐵鍋上口直徑在1.2米左右,100刃鐵鍋上口直徑在1.3米左右。以上數據根本沒有規律所循。按以此種說法6刃~10刃鐵鍋還免強說得過去。按此種說法100刃鐵鍋上口直徑豈不要達到10米?與實際1.3米左右差距太大。

還有人說鐵鍋的“刃”指的是鍋的深淺,這種說法更不值得一駁。

所以我認為區別鐵鍋大小的“刃”不可能是長度單位。

還有人說鐵鍋的“刃”其實是“人”字讀白了,6刃鍋是六個人吃飯用的,8刃鍋是8個人吃飯用的……依此類推。實際上8刃鐵鍋煮滿飯足夠30人吃一頓,這種說法也無規律所循,顯然說不通。

也有人說,鐵鍋的“刃”是民間約定俗成的,並無規律所循。我不認可這種說法。凡事皆有因。鐵鍋按“刃”區別大小一定有規律所循。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想,鐵鍋的“刃”是不是容積單位呢?為了驗證這一猜想,我做了一個試驗,分別將6刃、8刃、10刃鐵鍋加滿水,稱得三口鍋中水的重量分別為21千克左右;28千克左右;35千克左右。從中找出規律,鐵鍋每“刃”可盛水約為3.5千克。按照這一規律可知100刃鐵鍋盛滿水約為350千克。

雖然找到了規律,但這一規律的約定是怎麼來的?從何時開始?這些都無從考證。希望網友們指點迷津。


盤錦陽哥


首先明確一點,講鐵鍋幾印幾印,這個應該是老一輩農村人的叫法了,今天我們來探討探討!

說實話,小焦還是第一次聽說農村土灶大鐵鍋幾印幾印這樣的叫法,因為在我們這裡除了老人以外,我老爸老媽這輩的去買鍋,一般都會說是買幾尺的鍋,很少會講幾印幾印。那麼,農村裡鐵鍋按印算,到底是什麼情況?這一印到底是啥意思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小焦問了問村裡老人,又在上網查了查資料,發現這個“印”,其實並沒有準確的說法,有的說印是度量單位,有的說是數量單位,反正國家並沒有把這個“印”作為正規的單位進行說明,各大搜索引擎也沒有對這個“印”作出一個具體的解釋說明。

小焦查閱了《說文解字》等古籍,書中對“印”字的釋義也沒有度量、單位等的記載。所以,可以斷定的是,這個表示幾印幾印鍋的這種說法是民間的叫法。

根據查閱,民間對於這個幾印鍋的說法,具體來講有以下幾種:

第一,“印”是方言的諧音。在山東、東北地區的方言中往往缺少捲舌音,尤其是山東地區,“油”和 “肉”發音接近,“人”和“銀”發音接近。而以前的時候,做飯是按照家中人口做的,所以說鍋基本上都是“一人鍋”、“兩人鍋”、“三人鍋”等等。如果方言不分的話,就有可能把“一人鍋”說成“一銀鍋”,再經過方言的演變,就很可能變成“一印鍋”這樣的叫法。

所以,在這裡這個“一印鍋”中的“印”應該指的是“人”,即“一人鍋”。

第二,“印”是民間度量單位。在我國古代,有一種長度單位叫“仞(讀作rèn)”,而周制一仞為八尺,漢制一仞為七尺,這個仞,主要是測量高度和深度的。我麼最熟悉的莫過於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中詩句:“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個仞其實就講的的是山的高度。

那麼,加上第一點的方言諧音,這個“仞”最容易諧音成“印”。但是讓人不解的是,周尺一尺約合23釐米,也就是說按仞來算的話,這一仞鍋難道是575px乘以8尺的深度嗎?那可就得是184釐米深了,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

第三,“印”是指鍋上的印記。這種說法是,其實鍋的大小是一定的,但是造鍋的人一天得造很多鍋,大大小小的都不一樣,有些鍋尺寸相差不大,分辨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就在鍋上做下印記,比如說六個印的鍋是1尺8,八印的鍋是2尺2等等,這樣要好分辨一些。

綜上所述,“印”並不是國家統一的度量衡,民間對它的解釋也不一致,所以這個“印”到底指的是啥,現在農村裡也沒有多少人清楚。不過,現在很多地方買鍋基本上都是按“尺”算,比如說一尺八的鍋等等,可以不用再糾結幾印幾印鍋的這個概念了。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問:農村土灶用的大鐵鍋,有六印八印的,多大為一印?這個印是啥意思?

過去的鍋和盆不是在商店賣,是由走街串巷做行走買賣的吆喝著賣,也有串鄉鑄鐵鍋的。

賣鍋的不是擔著挑兒就是推著木獨輪車,擔挑兒賣鍋賣的比較小,最大就是八印鍋,推獨輪車賣鍋就能大到十一印鍋,如果是趕牛車賣鍋,鍋還可以大一些。

無論怎麼賣鍋,運鍋的時候都是大鍋套小鍋一個個和套娃一樣,這樣摞起來運走,那就是八印鍋套七印鍋,七印鍋套六印鍋,六印鍋套五印鍋等。

出來買鍋的用哪個尺寸的鍋,他就給你拿哪個尺寸的鍋,你用最小的鍋,他就給你拿套在最裡邊的一印鍋,你用口大一些的鍋,他就給你拿第二第三第六或第八,真到你滿意為止。這一口套一口就是從一印到十一印或更大。

家庭用鍋就是根據屋裡壘的灶臺安鍋的,一般家庭的灶臺只能安五印到八印鍋的,再大了灶臺安不下,再小了不好看,有的人家是一個灶臺上並排安兩口鍋,一口大鍋是七印鍋,另一口小鍋是一印到三印的小鍋。三印到五印的鍋一般是在地裡瓜棚下安的。

夏天院裡的涼灶一般都是五印鍋和六印鍋。

十一印以上的鍋,就不是家庭用鍋了,那是吃大鍋飯,和磨豆腐,磨香油的作坊用鍋了。

鍋的"印″並不是一個計量位,它沒有準確的長度,就是一個套一個。

可這個印也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從六印到十一印說的。這裡說的"印″,就是剛出生的嬰兒的腳印,最長就是古尺的二寸八,這樣算每印二寸八,每印二寸八,六印大約就是一尺七,七印大約就是二尺,八印大約就是二尺二。

五印以下和十一印以上就不是按二寸八算的了。

說到六印鍋,想起過去一個故事,說是過去有父子二人到大清河裡去摸魚,兒子摸著摸著,突然喊他爸:"爸,快來,這裡扣著一個六印鍋″!他爸跑過去,二人使勁翻過來,原來是一隻二三百年的大王八,長成了一口六印鍋那麼大!


生產隊長老楊


農村土灶用的大鐵鍋,有六印八印的,印肯定是指鐵鍋內直徑,到底多大是一“印”呢?“印”到底是啥意思,我看到有很多說法,那一種說法才是最準確的呢?

最常見的說法是“印”就英語“in”的諧音,一印就是一英寸,換成公式制是1英寸等於2.54釐米。這樣的說法很有道理,小時候農村家裡做飯的大鐵鍋是12印,還有一口大鐵鍋是18印,那個18印的鐵鍋比12印的大多了,經常用來煮豬草用的。一般做飯用不到。這些都是多大的鍋都是媽媽告訴我的。



按照1英寸等於2.5釐米的說法,我計算了一下,我家12印的大鐵鍋應該是300釐米的直徑,所以說我覺得這種說法是最正確的。這個尺寸和我家12印的大鐵鍋剛好吻合。



還有一種說法,“印”是農村約定成俗的說法。“印”是“仞”的諧音,東北人咬不清字,就說成了“印”。大概一印就是10到12釐米的樣子。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太準確,按這個說法我家12印的大鐵鍋就是120到140釐米,這顯然和實際上差別太大,我記憶當中我家那口大鐵鍋直徑一米左右,上下差不了幾釐米。



現在的人們一般不用大鐵鍋做飯了,電飯鍋,高壓鍋,電磁爐,早已搶佔了做飯市場。只有很少的農村家裡還保留著大鐵鍋。每逢有人多做飯時還是大鐵鍋最給力,農村的大鐵鍋是燒柴火的。一個簡易的灶臺上面放上一口大鐵鍋就可以生火做飯了。

大鐵鍋做出來的飯菜和電飯鍋做出來的飯有不一樣的味道。大鐵鍋燉出來的肉,格外香醇。沒有吃過的自然體會不到,燉肉用啥鍋肉裡就有啥鍋的味道。大鐵鍋煮出來的豆角,和高壓鍋煮出來的味道絕對不一樣。大鐵鍋貼餑餑,這些飯菜的味道是電器飯具不能代替的。



每次回老家,我都會用家裡的大鐵鍋做一次飯吃,看著大鐵鍋,好象又回到了小時候,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圍在大鐵鍋周圍,看著鍋裡的美食口水流下來都不知道。看到大鐵鍋,我覺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個有父母兄弟姐妹圍在一起的家。


大山梅子


農民過日子,從古至今,你可以家中缺吃少穿,你可以饑荒債務一屁股,但家裡決不能少一樣物件,哪怕是家徒四壁,只要是有個家,無論什麼樣的家,家中必須有一口大鐵鍋。

“印”是一種非法定計量單位,是用來特指鍋的口徑,在過去農民們認為一印就是一掌,相當於56-84釐米,因此即便都是買八印鍋,只要不是一起買的,那麼鐵鍋大小也是有出入的。

那些年聽到最多出自農民口中的一句話:若是孩子讀書,那麼家裡哪怕是需要砸鍋賣鐵,也一定供養孩子讀書。這話咱不是強調農民對孩子能夠學習知識有多看重,咱說的意思是,鍋是農民心目中的最重要的家產。

我們村裡目前為止,村民幾乎家家戶戶有八印大鐵鍋,我家裡有兩口八印大鐵鍋,對了,老家農民稱呼鍋用的單位是口:一口鍋,兩口鍋。雖然現在農民家裡都有大鐵鍋,但使用頻率低,除了蒸包子、蒸饅頭和煮紅薯、煮老玉米,大鐵鍋一般情況下被閒置下來不用。

過去農民們買鍋,最初是根據家裡人數來買鍋的,家裡人越多,買鍋越需要印數大的鍋,因此有人索性把幾印鍋看成是幾人鍋,比如六印鍋能做出六個人的飯,八印鍋能做出八個人的飯。


而印在我們農村是一個數量單位,是我們山東人對鍋的型號用的單位,印數越大代表鍋越大,通常農民們會根據家中使用的鐵鍋大小來盤鍋臺,我們村村民幾乎家家戶戶是兩口八印大鐵鍋,在廚房一角盤正方形鍋臺,八印鍋的鍋臺比炕面稍微矮一點。

記得我小時候,聽老人們講了村裡最缺德的兒媳婦,這個被老人們認為最壞的兒媳婦就因為一口鍋,落下了一輩子的缺德名。

據說當年鄰村第一孬老楊的閨女小楊嫁給了我們村的二混子小周,結婚第六天,小兩口吵架,倆人一個比一個脾氣大,小楊臭脾氣隨了她爹,不講理的倔強,只不過小楊畢竟是女人,沒力氣。兩人吵著吵著竟然動手推搓起來,當小楊被小週一把推倒在沙發上時,小楊徹底爆發了。

被小周惹乎瘋狂了的小楊從院子裡抱來磨傢什的大磨石,返身回屋,那時候鍋灶都在正間,一進門倆鍋灶一邊一個,小楊推開了一個鍋蓋,舉起磨石砸進了鍋裡,八印大鐵鍋當場被砸了個稀碎,然後把自己頭髮扯亂了以後,轉身跑出了老周家,大街上邊跑邊哭邊喊:老周家打死人了,剛娶了媳婦就往死裡打啊!!

瞬間老周家的兒媳婦在村裡成了村裡名人,敢給婆婆家砸鍋的人還是頭一遭聽說,不管小楊有理沒有理,砸鍋這個行為讓村裡人對她刮目相看,大家對她的議論是一邊倒的趨勢,都認為這閨女沒被老家教育好,缺了八輩子德的人才會砸人家鍋,後來小周和小楊離了婚,再以後小楊沒能找到婆家,沒人願意娶敢砸鍋的女人。

我們老家到現在還是說六印鍋,八印鍋,沒多複雜,就是農民們自己使用的數量單位而已。


悠然見東山


關於土灶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下面一句話: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

作為咱們農村做飯和炒菜常用的工具,土灶是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喜愛,所以漫長的歷史河流中也誕生出了許許多多製作土灶的手藝。作為一種器具,其肯定有著一定的印製量度,題主所說的印就是其中之一。那麼究竟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您且接著往下看。

印的意思

“印”在這裡其實是人的含義,在不少地方,特別是北方農村地區,都把“人”發聲成為“印”。我在這裡舉個例子東北某些農村地區,問別人家裡幾口人時,往往會說成嫩家幾口印啊。故此六印鍋、八印鍋,其實就是按照每家的人口來制定鍋的大小,而非是什麼長度或者體積單位的體現。

那麼為什麼會按照農村家庭人口來打造大鐵鍋呢?首先是通過人口來印製鐵鍋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農村的資源,不會造成什麼浪費;其次也可以方便咱們農民掌握炒菜、炒飯時的分量,不至於四個人炒出十個人的菜;最後就是按照人口印製也能夠統一尺寸,方便灶臺的設計。可以說,一口小小的鐵鍋都有可能是咱們農村農民幾千年來智慧結晶的體現。

這就是我對此問題的看法。其實很多農村的話語都暗含著一定的理由,咱們只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就能夠發現其中的緣由,進而被老祖宗的智慧所折服。您所在的地區對印還有著其它的解釋,請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吧。


愛茶者九號


我是皖北的,我們不是說印,是說幾張鍋,為什麼這麼說呢?從小是跟父親做竹篦子所以才知道些,張的單位是按鍋的半腰多點(大概3分之2處)做篦子。我認為應該跟印是差不多的,如鍋口直徑50公分的,做篦子大概是直徑41,二十年前的事了,具體的糝值我也認不清了。小到五張,大概直接12公分,大到50公分,一般鍋囗用的都做過,一張大致是2公分到2.5公分,記不清了。鐵鍋做飯沒有滿的,二分之二是合理的,不論是米飯還是,麵食,我認為印就是按篦子三分之二計算,大概就是一印2.5公分左右。是三分之二的位置的直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