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文地理之娘娘廟:老成都茶館最後標本

成都人文地理


娘娘廟:老成都茶館最後的標本


曾穎


成都人文地理之娘娘廟:老成都茶館最後標本


和許多旅遊城市一樣,成都的旅遊景點,大致也分對外和對內兩種類型。所謂對外,是指專門接待外地遊客,讓他們慕名而來,在飛起來咬人的價格中吃各種土特小吃,並且拍照打卡發朋友圈。三十元一碗的花毛峰,二十元一碗的三大炮,六十元一掏的耳朵,讓本地人看得心驚肉跳。並不是本地人吝嗇摳門,而是覺得它實實在在的不值——一碗涼粉,有一多半進了房地產商的肚子,多少也是讓人不服的。

成都人文地理之娘娘廟:老成都茶館最後標本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本地消費者,總能在熱門的旅遊景點不遠處,找到價格能讓自己心理平衡的消費場所,所以一般的旅遊老手,去一個地方,總要找當地的熟人,問你們本地人愛去的消費場所是哪?


成都也不例外,每個旅遊場所附近,都有一個本地人常去而外地人不甚知曉的地方。寬窄巷子附近有魁星樓焦家巷;太古裡附近有天祥寺均隆街,文殊坊附近,則有娘娘廟。我今天想給大家說說的,便是娘娘廟。

成都人文地理之娘娘廟:老成都茶館最後標本

娘娘廟茶館,是成都最著名的老茶館之一,早年因為城內有很多大茶館,還顯得不太突出,最近這些年,由於老茶館已星散凋零,僅存的一些,如鶴鳴等,都已變為旅遊打卡地,本地人已很少光臨,而要看到原汁原味的成都老茶館,非娘娘廟莫屬。


娘娘廟是一座道觀,傳說是為了紀念劉禪的兒媳婦崔氏而修的,關於這位崔氏以及她的老公北地王劉諶的事蹟,《三國志》中是這樣記述的: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後,長驅直入,蜀後主憂懼不堪,舉國而降。北地王劉諶聞知,怒氣沖天,乃帶劍入宮。其妻崔夫人問曰:“大王今日顏色異常,何也?”諶曰:“魏兵將近,父皇已納降款,明日君臣出降,社稷從此殄滅。吾欲先死以見先帝於地下,不屈膝於他人也!”崔夫人曰:“賢哉!賢哉!得其死矣!妾請先死,王死未遲。”諶曰:“汝何死耶?”崔夫人曰:“王死父,妾死夫:其義同也。夫亡妻死,何必問焉!”言訖,觸柱而死。諶乃自殺其三子,並割妻頭,提至昭烈廟中,伏地哭曰:“臣羞見基業棄於他人,故先殺妻子,以絕掛念,後將一命報祖!祖如有靈,知孫之心!”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而死。蜀人聞知,無不哀痛。後人有詩讚曰:“君臣甘屈膝,一子獨悲傷。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蒼。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

成都人文地理之娘娘廟:老成都茶館最後標本


蜀人為了紀念這位忠烈女子,在這裡修了祠堂,為掩人耳目,以道觀現世,但娘娘廟這個名字,卻一直悄悄流傳至今。


“樂不思蜀”與“玉石俱焚”的是是非非,很難用一句話擺扯清楚,這就如同山石與流溪哪一個更懂天道一樣,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視點上,各自可以看出各自的一番道理。這並不妨礙這個原本是為了紀念一段威猛剛烈故事的小祠堂,變成一個悠揚自在的老茶館。二者相安兼容,一如成都這座城中的眾多人和事那樣。

成都人文地理之娘娘廟:老成都茶館最後標本

竹椅、老桌、天井、蓋碗,老磚上的青苔,甚至明瓦上掛著的蛛絲塵網,都透著古舊的歲月氣息,雖然這裡離熱門的文殊坊景點直線距離不過二百米,但因為高牆阻隔曲徑交錯,反而顯得偏僻,這種阻隔,宛如一道濾篩,將外地遊客與本地茶客區分開來,因而也就保留下了一份最純正的老成都龍門陣。


在這裡,能聽到白髮爺爺講童年時吃到過的糖油果子和冰粉的故事;能聽到老知青們在西雙版納雨林中的愛情;能聽到詩人們爭論李白和張若虛哪個的月亮更圓;也能聽到給省委大院安個滾滾或給府南河做個鍋蓋的玄龍門陣;早年還有過動不動就扯起嗓子喊“不要臉就成功”的職業夢想家;還有每星期定期舉辦的命理研討會。我有很多生動的寫作素材,都來自於這裡。有很多故事,根本不用加工,只須記錄下來,便是一篇上好的民俗小說。

成都人文地理之娘娘廟:老成都茶館最後標本

除了因環保原因,鍋爐替代了老虎灶之外,所有老茶館裡應該有的,這裡都有。而其中最鮮活的,便是遊走在其中的人。


旅行中,最有趣的風景,就是人。要想了解真正的老成都,不到娘娘廟慵懶的陽光下,喝一碗4元的三花,吃一碗6元的齋飯,聽一聽老成都人特有的俏皮風趣的老龍門陣,恐怕不行。

成都人文地理之娘娘廟:老成都茶館最後標本

地址:成都古娘娘廟位於文殊院西北角,可從人民中路萬福橋東面的大安西路進入,在西馬道街拐彎處即是。也可從文殊院東邊的文殊巷至西馬道街,往西拐彎處可見"古娘娘廟道觀"的指引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