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最後是如何處理反賊靖南王耿精忠的?

大侃歷史


提到清朝的“靖南王”耿精忠,或許並沒有太多人瞭解,因為在大部分時候,他都是作為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吳三桂的同夥而被提及的。清朝初年,他們二人,再加上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共同組成了“三藩”,也就是三位割據南方的漢族藩王。

吳三桂、尚可喜以及耿精忠的父親耿仲明三位藩王,都是在清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過赫赫戰功,於是政權穩定後便被分封到南方,一方面表示對功臣的嘉獎,一方面,也可以抵禦頑抗的臺灣鄭家或其它明朝殘餘勢力。那麼,身為王的耿精忠為什麼最後被康熙帝凌遲處死了呢?

清朝建立之初,三位藩王在南方還算安分,吳三桂還曾將南明永曆帝抓捕誅殺。不過,到了康熙帝時期,消滅了鰲拜這個朝中的威脅後,年輕的愛新覺羅·玄燁便將矛頭對準了南方的這幾位藩王。隨著他們在南方站穩腳跟,其勢力愈發膨脹,能夠獨立行使的兵權也成為了對中央的極大威脅,於是康熙十二年(1673),皇帝下旨撤藩。

不願拱手交出領地和兵權的吳三桂很快殺死朝廷派來辦理撤藩事宜的官員,自封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發動了叛亂。第二年,耿精忠也在福建起兵,響應吳三桂,他殺害福建總督,以“復明”為名頭收買人心,招攬軍隊。此外,他還下令剪去辮子、穿回明代服裝以示與清朝的徹底決裂。

隨後,耿精忠又與不遠處的臺灣鄭經合作,由耿精忠提供戰船,而鄭經則率兵攻打沿海地區,以壯聲勢。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廣東的尚可喜無力抵擋叛軍,其子尚之信軟禁尚可喜,以廣東兵馬響應叛軍,一時間,吳三桂、耿精忠、鄭經、尚之信四方勢力共同反清,聲勢浩大。

面對這一棘手局面,康熙帝一面“削精忠爵,聲討”,一面仍不死心地“遣郎中周襄緒偕精忠護衛陳嘉猷齎敕招撫。”不過,已經鐵了心造反的耿精忠不予理睬,接連攻佔了浙江、安徽的許多地區,並將兵力擴充到了十萬餘人。

不過,叛軍雖然看上去十分強大,但內部矛盾重重,幾大勢力之間存在著許多的嫌隙。光拿耿精忠、鄭經兩方來說,結盟之初,鄭經向耿精忠要求漳州、泉州,以便於他的部隊在大陸休整,但耿精忠一方則認為鄭經兵力弱小,拒絕了他的要求。

不久,沿海的漳州、泉州、潮州等城市投靠鄭經,耿精忠悍然出兵想要奪回城池,但被鄭軍擊敗,後來二者雖然和好,但仍是常常發生衝突。康熙十五年(1676)的十月,清軍採用各個擊破的戰略,先是擊敗了耿精忠,逼其投降,而耿精忠投降後便請求戴罪立功,領兵殺向昔日的盟友。

最終,重新立下戰功的耿精忠被保留爵位,駐紮在潮州。不過不久,耿精忠就被部下告發投降後仍然暗中謀劃反叛之事,於是被清廷逮捕審理。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臣納蘭明珠上奏道:“精忠負恩謀反,罪浮於之信。”於是反覆無常、心懷異志的耿精忠便被康熙帝下詔凌遲處死。


鄧海春


清朝建立初,曾封明朝降將吳三桂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尚可喜為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死後其子移鎮福建;史稱"三藩"。

一、靖南王的承襲;

耿仲明,耿精忠的爺爺,原來是明朝登州參將,屬毛文龍舊部。袁崇煥督師薊遼,耿仲明和孔有德部出兵抵禦後金但軍餉遲遲未至憤怒不已,遂於明崇禎六年(1633年),率所部投降後金。

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廷封耿仲明為懷順王;

清順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與尚可喜進軍廣東,卒於途中。靖南王耿仲明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後移鎮福建。

康熙十年(1671),耿繼茂卒,其子耿精忠襲封靖南王。


二、靖南王耿精忠的結局;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詔撤"三藩",耿精忠舉兵反清,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響應吳三桂。耿精忠叛清後,康熙帝一面派兵進閩,下詔削精忠爵,並收禁其在京兄弟;一面勸諭精耿忠改過自新,剿滅鄭經,繼續鎮閩。耿精忠不予理睬,繼續舉兵攻陷浙江江山、平陽、金華、義烏、諸暨,深入浙東;陷江西石城,進逼寧都、贛州;一度攻陷安徽徽州、祁門等地,士兵擴大到10多萬。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軍進取江山,破仙霞關,入福建取浦城、建寧,克延平,抵水口。十月,朝廷命大將軍康親王傑書遵詔招降耿精忠。耿精忠獻出"總統將軍印",並殺範承謨以滅口,準備率水師外逃。但其親信徐文煥已暗投清軍,重兵在握,誆住精忠,不讓出城。清軍至洪塘進福州,耿精忠無奈,袒身露體,率文武官員出城迎降,並請仍留靖南王爵,從征剿滅鄭經軍,以功贖罪,朝廷恩准。耿精忠率兵挫敗鄭軍。接著又進軍潮州,打敗尚之信軍隊,康熙帝詔耿精忠駐守潮州。

耿精忠降清仍心存逆謀,後被部下暗中告發。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廷以耿精忠心存異志,革其王爵,交朝廷司法審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此時"三藩"之亂以徹底平息,大學士明珠上奏說:"耿精忠負恩謀反,罪過大於尚之信。"康熙帝遂下令將耿精忠及其心腹死黨白顯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遲處死。


萌哥蛋蛋看世界


縱觀歷史上的反賊亦或者是漢奸都沒有什麼好的下場,在清朝康熙執政的時代,反賊耿精忠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下面就由我們來一探究竟。

叛將耿精忠

耿精忠(1644年—1682年),遼東蓋州衛人(今營口蓋州),清朝靖南王,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詔撤“三藩”,耿精忠謀反,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蓄髮恢復衣冠,耿精忠先是在福州殺福建總督範承謨(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餘人。並假借修繕于山九仙觀的時候,下令改塑像王天君神像,把原先的坐像改為立像,改“耿精忠奴才相”為踞傲不恭的狀態,暗指對清廷的不滿及反叛的姿態;又在此中間不斷的發展自己的藩鎮勢力,以封官加爵拉攏官兵,派遣心腹接管延平(今南平)、邵武、福寧(今霞浦一帶)、建寧、汀洲(今長汀)諸府,以“反清復明”為幌子收買民心;沿途讓官民剪辮留髮,衣服巾帽悉依明制,自鑄“裕民通寶”來效仿明朝的錢幣。看時機成熟,分三路出兵:東路攻浙江溫、臺、處三州;西路攻江西廣信、建昌、饒州;中路攻浙江金華、衢州,並請臺灣鄭經攻廣東潮州、惠州,同時邀臺灣鄭經由海道取沿海郡縣為聲援,一時兵勢甚盛。

康熙運籌帷幄

耿精忠的反叛,康熙帝派兵進駐福建,在此時還下詔書免去耿精忠的爵位,把他在京城的兄弟關押控制起來;不斷勸耿精忠能夠放棄反叛,幫助一起剿滅吳三桂和尚可喜,承諾讓他繼續鎮守廣州。康熙利用軟硬兼施的的策略,誰料耿精忠自以為自己兵強馬壯,不屑一顧於康熙,誰知他的親信徐文煥已暗中投靠清軍,重兵在握,從中截胡耿精忠,不讓其出城。清軍乘勝追擊至到洪塘,由此進入福州,耿精忠也是無可奈何,只能率文武官員出城迎接清軍、接受投降,並請願繼續鎮守廣東,跟隨清軍剿滅吳三桂和尚可喜,以贖反叛之罪,朝廷恩准。過度自信的耿精忠還是被康熙打敗,這就應了那句老話:做漢奸是沒有好下場的。

精忠慘淡下場

耿精忠投降清後還尚存有謀反的心思,誰知被部下在暗中偷偷去告發了他。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廷以耿精忠在反叛投降後仍有謀逆之舉,宣詔耿精忠入宮面聖為由,定他了個有負皇恩仍存謀反罪免去爵位,交刑部審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大學士明珠上奏說:“耿精忠有負皇恩仍存謀反罪,罪過之大可執行死刑。”於是康熙帝宣詔將耿精忠和他的心腹死黨白顯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遲處死,讓耿精忠殺死的大臣范文程次子範承謨,范文程還分了耿精忠的肉去祭奠自己的兒子。耿精忠被凌遲處死後,他的家屬卻得到了妥善安置,他的兩個弟弟耿昭忠、耿聚忠都是在耿精忠被凌遲處死後四、五年善終的,都被被賜予了諡號。

不管怎樣康熙對耿精忠也算是仁至義盡了,沒有因此牽連他的家人,誅他的九族已是不錯了,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小柘侃史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耿精忠、尚可喜、吳三桂這三人,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親密戰友,“破產兄弟”。三人一同造反,最後都落了一個悲慘下場。那麼這三人中的耿精忠最後是被怎麼處理了的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耿精忠之反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謀反後,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馬上接上。

他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先後分三路出兵:東路一線攻浙江溫、臺、處三州;西路一線攻江西廣信、建昌、饒州;中路一線攻浙江金華、衢州,並請臺灣鄭經攻廣東潮州、惠州,鄭經由海道取沿海郡縣為聲援,一時兵勢甚盛,天下震動。

二、康熙的應對

面對耿精忠之反,康熙一方面調集重兵進攻耿精忠,然後下令削掉耿精忠的靖南王的爵位,並且把他在京城留為人質的兄弟兄弟收監。

康熙採用了邊打邊談的策略,同時還勸說耿精忠投降,但是耿精忠沒有同意。耿精忠曾經勢力一度達到10萬人,兵力極盛。

然而耿精忠最後還是打不過康熙,被其各個擊敗,本來耿精忠想要跑到海外,但是因為樹下謀反,因此失敗,最終只得投降清軍。

三、耿精忠的結局

耿精忠先是袒身露體,向清軍下跪請罪,要求將功贖罪,獲得允許後,耿精忠率軍先後打敗了鄭經和尚之信的軍隊,也因此獲得了活命的機會。

反骨仔到底是反骨仔,耿精忠二次投降後依然有反心,這一次他被部下告發了。被告發後的耿精忠被召見進京,剝削王爵,最後被判凌遲。

被耿精忠殺死的大臣範承謨之子範時崇還分了耿精忠的肉去祭奠自己的父親。

這人造反啊,要不然轟轟烈烈,要不然就不要造反,像耿精忠一樣還是要不得。最後耿精忠被評價為:“精忠負恩謀反,罪浮於之信。”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靖南王耿精忠於康熙十五年冬投降後,本來得到了康熙帝既往不咎、恢復王爵的旨意,因此他主動要求承擔清剿進入大陸的臺灣鄭氏的軍隊,也接連收復了泉州、漳州,次年,為表忠心,更是把自己兒子耿顯祚送入京師,以作“人質”。

但是到了康熙十七年春,形勢有了大的變化,叛軍首領吳三桂病逝,吳軍上下離心,近乎崩潰,可以說三藩之亂被平定已是大勢所趨。這時候,康熙帝在一班朝臣們的建議下,決定要對曾經謀逆又投降的眾人,開始“秋後算賬”了。

首當其衝的正是耿精忠,當年十一月,因參領徐鴻弼、佐領劉延慶等人聯名參奏,以及耿精忠弟弟昭忠為劃清界限的揭發,清廷已秘密地給耿精忠定出了諸多大罪,就等著請君入甕了。

為了避免耿精忠糾集所部再起波瀾,康熙帝授意在福建督師的康親王傑書,讓他暗示耿精忠主動提出進京謁見。。。。此時的內外形勢已迫使耿精忠無力反抗,他只得於康熙十九年三月上疏,請求入京覲見,皇帝立準,命馬九玉為福建將軍,接管耿精忠原有部隊。

而進京後的耿精忠已如“籠中之虎”,任人宰割了,很快被交由法司審問,儘管其再三申辯,強調“歸順後,絕無叛志”。然而,從康熙帝到朝廷重臣們必欲嚴懲之心已定,審判不過走形式而已。到了康熙二十一年正月二十日,議政王大臣會議最終做出判決:

革去耿精忠王爵,凌遲處死;其子耿顯祚處斬。部屬徐文耀、王世瑜、白顯中、江元勳、曾養性、劉進忠等均凌遲處死。。。。

客觀來說,康熙帝對耿精忠、尚之信及其部將們,前赦而後治,言而無信,背信棄義,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謀殺。他們在反正歸降後,幫助清軍平叛,功勳不小,最後羅織的諸般罪名,也大多是捕風逐影、似是而非,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史海悠遊閭春暉


明朝兩百多年積累的體制弊病。內憂外患難以為繼,李自成進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吳三桂為首的叛臣清王朝也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為了保全自己的實力投降清王朝。清王朝也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冊封吳三桂平西王,尚之喜鎮南王,耿仲明靖南王爵位。

耿仲明因部下受牽連在江西自殺,兒子耿繼茂繼承爵位。繼位後,耿繼茂開始穩定鞏固自己的勢力。到了耿精忠時代,勢力已經擴張的很大,人稱福建小皇帝,也成了清王朝的一大心病。康熙皇帝下定決心撤出三藩,吳三桂起先造反,後耿精忠在福建響應。尚之喜之子尚之信在廣東響應。他們雖然共同造反,但各懷鬼胎。康熙帝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先穩定靖南王和鎮南王,將手中長劍對準了與吳三桂為首的反軍。隨著吳三桂病死,三藩之亂就此平息。耿精忠應反賊之名入獄,康熙二十年,朝廷因耿精忠心存異志,負恩謀反罪,凌遲處死。

歡迎大家評論轉發。


悅悅讀書屋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廷以耿精忠心存異志,詔耿精忠入覲,以負恩謀反罪革去王爵,交司法審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大學士明珠上奏說:“耿精忠負恩謀反,罪過大於尚之信。”於是康熙帝下詔將耿精忠及其心腹死黨白顯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遲處死,範承謨子範時崇分割其肉祭墓。 本來撤藩以後,康熙會善待他們的,唯獨就是軍權沒有了。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作死。最後弄了凌遲處死的結果。



德州小哥尋緣


說到耿精忠就得談談他的家族史。

耿精忠是清初三大漢族藩王之一,與吳三桂、尚之信先後發動了歷時長達8年之久的“三藩之亂”。這場清初規模最大的叛亂雖以吳三桂為首,但耿精忠的行為卻比吳三桂更為可惡,最終也導致了康熙將其凌遲處死。 那麼耿精忠究竟做了什麼讓康熙無法無忍的事情呢? 三藩反叛 耿精忠的爺爺耿仲明原是明末鎮守皮島的左都督毛文龍手下的參將,袁崇煥矯詔斬殺毛文龍後,其舊部大都投靠了後金。1633年(明崇禎六年)2月,耿仲明、孔有德投靠後金,受到後金大汗皇太極的盛情接待。 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耿仲明被封為懷順王,1649年(順治六年),改封靖南王,鎮守福建。 耿仲明死後,由耿繼茂承襲王爵,1671年


(康熙十年)耿繼茂卒,由長子耿精忠承襲王爵。 1673年,康熙帝下詔撤藩,平西王吳三桂殺雲南巡撫朱國治,率先發動叛亂。 1674年,耿精忠殺福建總督範承謨,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起兵響應吳三桂叛亂,兵分三路進攻浙江溫州、金華、江西廣信等地,並邀臺灣鄭經攻打沿海郡縣,一時間兵勢強盛。 戰敗投降 耿精忠起兵響應叛亂的消息震驚朝野,康熙派康親王傑書統兵平叛。傑書率領大軍勢如破竹,在收復浙江失地後進軍福建。 與此同時,三藩之亂的矛盾開始顯露,鄭經出兵佔據了福建漳州、泉州、興化、汀州等地,耿精忠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 1676年(康熙十五年)10月,傑書統領大軍破仙霞關,克建寧、延平等府,兵鋒直逼大本營福州。 傑書奉朝廷之命傳檄耿精忠令其率部投降,走投無路的“總統兵馬大將軍”只好獻上印章,坦身露體向清軍請降。 再蓄反志 耿精忠投降後,請求從徵臺灣鄭經,以功贖罪,獲朝廷恩准。隨後,耿精忠聯合清軍擊敗鄭經,將其趕回臺灣,又進軍潮州,擊敗尚之信,奉朝廷之命鎮守潮州。 1680年(康熙十九年),投降後的耿精忠再蓄反志,被部下告發。康親王傑書上表奏請逮捕耿精忠,康熙詔令其入京覲見,以“負恩謀反”的罪名革去王爵,交由法司審理。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亂徹底平定,大學士明珠奏稱“耿精忠負恩謀反,其罪過大於尚之信。”康熙接受建議,下詔將耿精忠及其心腹黨羽數人一併凌遲處死。 耿精忠死後,範承謨之子範時崇分割其肉,以祭奠父親的在天之靈。


鬄㒺


耿精忠是清初三大漢族藩王之一,與吳三桂、尚之信先後發動了歷時長達8年之久的“三藩之亂”。這場清初規模最大的叛亂雖以吳三桂為首,但耿精忠的行為卻比吳三桂更為可惡,最終也導致了康熙將其凌遲處死。

那麼耿精忠究竟做了什麼讓康熙無法無忍的事情呢?

三藩反叛

耿精忠的爺爺耿仲明原是明末鎮守皮島的左都督毛文龍手下的參將,袁崇煥矯詔斬殺毛文龍後,其舊部大都投靠了後金。1633年(明崇禎六年)2月,耿仲明、孔有德投靠後金,受到後金大汗皇太極的盛情接待。

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耿仲明被封為懷順王,1649年(順治六年),改封靖南王,鎮守福建。耿仲明死後,由耿繼茂承襲王爵,1671年(康熙十年)耿繼茂卒,由長子耿精忠承襲王爵。

1673年,康熙帝下詔撤藩,平西王吳三桂殺雲南巡撫朱國治,率先發動叛亂。​1674年,耿精忠殺福建總督範承謨,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起兵響應吳三桂叛亂,兵分三路進攻浙江溫州、金華、江西廣信等地,並邀臺灣鄭經攻打沿海郡縣,一時間兵勢強盛。

戰敗投降

耿精忠起兵響應叛亂的消息震驚朝野,康熙派康親王傑書統兵平叛。傑書率領大軍勢如破竹,在收復浙江失地後進軍福建。

與此同時,三藩之亂的矛盾開始顯露,鄭經出兵佔據了福建漳州、泉州、興化、汀州等地,耿精忠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1676年(康熙十五年)10月,傑書統領大軍破仙霞關,克建寧、延平等府,兵鋒直逼大本營福州。

傑書奉朝廷之命傳檄耿精忠令其率部投降,走投無路的“總統兵馬大將軍”只好獻上印章,坦身露體向清軍請降。

再蓄反志

耿精忠投降後,請求從徵臺灣鄭經,以功贖罪,獲朝廷恩准。隨後,耿精忠聯合清軍擊敗鄭經,將其趕回臺灣,又進軍潮州,擊敗尚之信,奉朝廷之命鎮守潮州。1680年(康熙十九年),投降後的耿精忠再蓄反志,被部下告發。康親王傑書上表奏請逮捕耿精忠,康熙詔令其入京覲見,以“負恩謀反”的罪名革去王爵,交由法司審理。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亂徹底平定,大學士明珠奏稱“耿精忠負恩謀反,其罪過大於尚之信。”康熙接受建議,下詔將耿精忠及其心腹黨羽數人一併凌遲處死。

耿精忠死後,範承謨之子範時崇分割其肉,以祭奠父親的在天之靈。

耿精忠受朝廷深恩,襲封靖南王爵,卻聯合吳三桂起兵謀反,是三藩之亂中第二位興兵作亂的藩王。在被康親王傑書擊敗後,朝廷不計前嫌接受其投降,可他卻沒有絲毫感恩之心,竟敢再蓄異志,最終身受酷刑而死。這一切純屬咎由自取,死不足惜!


小吃一吃貨


耿精忠和耿仲明都是清朝的三藩之一,而耿精忠是耿仲明的孫子,耿繼茂的兒子,耿仲明在早期投降與清王朝,並且在順治年間多次與孔有德兩人出征,後來因為手下有人私自帶人逃走,而自己被順治皇帝詢問,雖然耿仲明被順治皇帝免死,但可惜的是耿仲明並沒有得到這個消息,在他到達江西的時候就自殺了 ; 在軍事方面耿仲明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

而耿仲明在死後,有耿仲明的兒子耿繼茂繼承了靖南王的爵位,耿繼茂在繼承了靖南王的爵位後就開始穩定鞏固自己的勢力,他在福建擴大自己的住宅,又建起了耿王府,此王府非常的大,為了加大王府的面積,耿繼茂還不惜用錢將當地住所的老百姓趕走,其府上的裝橫也是非常的奢侈 ; 耿繼茂死後就由耿精忠繼承了爵位。

耿精忠即位後不久,清王朝開始下令撤除三藩,這時吳三桂開始造反,而耿精忠也在福建響應吳三桂,這也成了歷史上的三藩之亂,耿精忠為了響應吳三桂的叛亂,於是在福建殺總督,該神像來表示自己已經叛變清王朝,不僅如此,耿精忠還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自稱總兵統。

不過在後來的三藩中又有了內亂,勢力被消弱的耿精忠沒辦法只好投降,而且還請求留住靖南王的爵位,並且想要以功贖罪,但是最後戰敗。耿精忠在投降於清王府後心裡還是計劃著叛變被自己的手下告發後,徹底走入了人生的低谷,最後在康熙年間,耿精忠被判為逆賊而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