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美國的“魚王”,在美重達百斤,來到中國怎麼就長不到20斤?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交通技術的進步,各國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更加頻繁,在經濟上,跨國貿易往來增加,文化交流多了起來,出國留學,旅遊都變成了常事。而物種入侵也隨著人類的腳步,變得越來越多,走得越來越遠。

原產美國的“魚王”,在美重達百斤,來到中國怎麼就長不到20斤?


每個地區的生態系統都有其獨特性,而物種的遷移後,也會隨著生態環境的不同而發生改變,比如澳洲的野兔入侵,在中國位於食物鏈低端的兔子,到了澳洲之後開始氾濫成災。還有亞洲鯉魚,到了美國也開始快速繁衍,給美國流域的本土魚的生長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原產美國的“魚王”,在美重達百斤,來到中國怎麼就長不到20斤?


造成物種入侵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種,過去物種入侵主要是隨著自然媒介,而現在隨人及其產品通過飛機、輪船、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來到新的環境成為更主要的入侵方式。

原產美國的“魚王”,在美重達百斤,來到中國怎麼就長不到20斤?


除了人類無意間引入的入侵物種外,很多國家會刻意引進外來物種,有些物種的經濟價值很高,好養殖,味道好,觀賞價值高,有環保價值等等都成為引入一個新物種的原因,比如現在成為全球性物種的食蚊魚,就是因為可以減少蚊蟲的數量而被各國引進,在多數國家,食蚊魚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也有部分國家,發生了食蚊魚氾濫成災的現象。

原產美國的“魚王”,在美重達百斤,來到中國怎麼就長不到20斤?


引進一個新物種就是會承擔一些風險,畢竟各國的生態系統都有區別,同一種物種到了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比如說中國從美國引進了一種巨型魚,結果卻完全不一樣。

原產美國的“魚王”,在美重達百斤,來到中國怎麼就長不到20斤?


原產美國的“魚王”,引進中國之後,為何卻長不大了?

這種物種叫做大口黑鱸,是一種原產加拿大和美國的魚類,是以中國淡水魚,生性兇猛,以魚、蝦、蟹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在美國一般可以長到百斤左右,因此也被人們叫做“魚王”。

原產美國的“魚王”,在美重達百斤,來到中國怎麼就長不到20斤?


大口黑鱸是美國重要的遊釣魚類之一,也是一種世界性的遊釣魚類,它是一種適應能力十分強的魚類,並且繁殖能力十分好,有著生長快、易起捕、養殖週期短等優點,並且味道鮮美,肉多刺少,因此被廣泛引入英國、法國、南非、巴西、菲律賓等國家,中國也在上世紀引入了大口黑鱸。

原產美國的“魚王”,在美重達百斤,來到中國怎麼就長不到20斤?


中國的大口黑鱸現在的年產量有15噸,主要養殖地點在廣東,年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而在中國的大口黑鱸和在原產地美國的大口黑鱸卻有很大差別,在中國的大口黑鱸一般都活不過20斤,這是怎麼回事?

原產美國的“魚王”,在美重達百斤,來到中國怎麼就長不到20斤?


第一個原因是養殖的魚類大多都會在長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拿去買,太大的魚其實並不好售賣了;而還有一些魚從養殖場逃竄出來,開始在野外生活,但依舊很少能長大的,畢竟中國的釣友實在不少,導致還來不及長大就被釣走了,因此美國魚王來到中國後,就很少能活過20斤的,你們是否有在野外見過這種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