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遠征

困擾我多年的事:為何中國對民主自由一直持謹慎而保守的態度?中國實行民主政治,總是後知後覺,慢別人半拍。近代的中國對西方先進文明觀望、猜疑甚至打壓;而鄰國日本面對佩裡艦隊入侵主動打開國門,毅然放棄固有模式,引進西方民主制度,開始了扭轉國運的“明治維新”運動。我國在八國聯軍侵華後清政府才開始實行所謂“憲政”。兩國的命運都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走向了不同方向,一個一躍成為世界列強,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一個在半封建半殖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處處被動挨打。

燃燒的遠征


中國喜歡安於現狀,不願打破傳承了幾千年的模式,亂世中總是憧憬聖人出世,挽救國家和萬民於水火之中。一個幾億人口的國家,明明自己團結的力量可以如摧枯拉朽般摧毀阻擋人民意志的一切障礙。但偏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國家危亡寄託於一個遙遠的烏托邦式的英雄。這種思維邏輯實在是令人費解。有人說這是典型的奴隸心理,我覺得用奴隸心理還不足以說明。奴隸和動物面對危險,都會出於本能,奮起反抗。因為在生存這件事上,人類和動物的反應出奇一致。中國人總寄希望於明天,寄希望於統治者,並十分天真的認為明天會變得更好,統治者會良心發現;倘若明天讓他們失望了,統治者也沒有變得更善良,他們又會寄希望於後天,寄希望於下一位統治者,依然是天真幼稚的認為後天一定會更好,下一位統治者會更有良知。於是,明天永遠不會到來,統治者永遠不會良心發現。這時侯,人們會失望以致絕望,寄希望未來,寄希望於聖人。

燃燒的遠征

我很想知道是什麼把中國人變成現在這般模樣,變得如此溫順怯弱,華夏先民那種尚武精神跑哪裡去了,那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家國情懷跑哪裡去了?一個連自己和自己子孫後代的權益都不敢去爭取的人,我不相信他能為國赴死!如果自由之花需要鮮血來澆灌,我願做第一個殉道者,但是我怕我的死只是黑夜中劃燃的一根火柴,微弱的火光不足以照亮眾人的眼睛就驟然熄滅。這種微不足道且毫無意義的事幹了,只會被操控的流言和蜚語淹沒,起不到任何作用。白白犧牲。

燃燒的遠征

我們熱愛和平,害怕打破和平,因為和平來自不易。如果我們的革命先輩也像我們這樣想,恐怕沒有我們今日的和平;我們熱愛自由,害怕去爭取,因為怕流血,更怕自由沒有得到連和平都失去了,所以我們更願維持現狀:在和平中等自由到來。縱觀世界各國曆史,沒有哪一國的和平不是通過流血換來的;沒有哪一國的自由不是通過流血換來的;沒有哪一國的自由與和平不是通過民眾流血換來的。自由會流血,流血會帶來動盪,國家會在動盪中被推到生死存亡的邊緣,但民眾會用血肉之軀將它拉回來,國家和人民必將在這燃燒的怒火中涅槃重生。歷史不會當旁觀者,它會帶著正義和光明滾滾向前,它會作最後的裁決者。一切逆流而行,敢阻擋它前進的民族和人,它會無情毀滅:一切順流而行,推動它向前的民族和人,它會與之興旺。“面對邪惡,你放棄抵抗,我將連你的種族和你以及你的子孫後代一併毀滅!”歷史如是說,“正義和光明永遠屬於追逐自由的人和勇敢的心。”

燃燒的遠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