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 醫 記――太和醫院


尋 醫 記――太和醫院

一起看似發燒實則為“感染病菌事件”!

太和醫院感染科成功救治一名血液感染患者。

  “發燒”在常人看來,算不上啥病,可來自白河縣一位病人過陽曆年前夕因為發燒已經跨進了危險處境,送到太和醫院感染科經過不斷診斷被確診是噬血細胞綜合症(血液)感染,經歷兩次換血才得以控制高燒難退問題。

  這位患者今年44歲,是我哥2019年全年一直和妻子在外打工,年底和妻子回家前就在工地有症狀:開始低燒隨後兩天發燒渾身無力。也沒有多在意,想著需要休息就回家休養。發燒連工地上、路上、家裡前後有十來天延誤最後高燒十分厲害了,去當地縣醫院,治療了七、八天未果,高燒加重,患者家屬非常著急,緊急要求轉院而來到了太和醫院感染科。

  患者來到感染科時,已經是晚上7點了,當時高燒難耐,臉部緋紅。值班的醫生根據經驗,判斷是病菌感染,立即輸液打針,(期間做了骨髓檢查)因發高燒感染類病複雜在檢查期間依舊高燒不退。在該院前後有兩天我趕到醫生向我介紹了該病很嚴重不容小覷,讓我趕緊簽字好檢查及用藥。而我建議在檢查期間更換藥物,後來用藥有(布洛芬混懸液、利多卡因注射液、林格氏液、氯化鈉注射液等藥物)高燒才有所緩解,同時做尿液、大便、血液等檢測。

  2019年12月20日,醫務處、麻醉科、口腔科、耳鼻喉科、胸心外科、CT室等多科室專家針對患者病情開了一次病情討論會,會上,根據患者CT報告結果及血液等檢測確定為:噬血細胞綜合症,還是比較可怕的感染性病菌炎症。據王傳敏醫師、羅森醫師說這是嚴重的病毒感染――血液感染,最忌延誤。醫師決定對於這個病人一定要始終如一堅持醫學原則,紮紮實實治療,換血、抗(消)炎、殺毒、護理、監護、消毒、換藥每一步絕不含糊。並要求家屬盡心護理,特別是防止摔倒!

  專家會診確定病情後,12.21日由傳染科申請血漿一天後由羅森醫師喉部插管。12.23日在人工肝治療室更換血液(血漿),是先進的血液置換設備而濾出來很大一袋脂肪等垃圾液體!

對這個病人要24小時監護不鬆懈,此病是忽悠人的病症在血液置換後看似精神狀態不錯吃飯也厲害,其實越這樣越不能鬆懈,因為病菌潛伏體內並無多大疼痛感而麻痺人。

  已經接近過年,感染科全體醫護人員都是盡職盡責,輪流換班守護,密切關注患者的任何病情變化。

換血後各項指標開始恢復,但要恢復正常人指標需要兩次換血。血小板、白細胞穩步上升,但還需後續力量――二次換血。

  因此在一個星期後感染科為患者申請血漿做了第二次血液置換,這次機器濾的液體垃圾濃度明顯比第一次小很多。在二次置換後各項指標穩步上升,複查後血小板等指標指數上升不錯,王傳敏主任醫師帶領治療下療效顯著。及張紅主責護衛領悉心照顧下穩步恢復。

  化療促進了病菌的快速殺滅;同時養胃及營養類輔助康復藥物齊頭並進而使療效顯著!

  在全科室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下,患者終於挺了過來。值得一提的是在該病科醫護人員都很好,悉心照顧,服務很好,衛生做得也很到位。

  近日患者出院。個人認為該例患者能有效治療體現出以下幾點:一是醫院整體實力高,技術力量可靠,專家會診的診斷治療意見事實證明很明智;二是科室嚴格按照醫學原則來做治療,始終堅持如一。同時,王傳敏主任醫師、羅森醫師也希望公眾不要忽視高燒這個問題,因為現在人員流動性大(全球範圍)而出現高燒很有可能就是感染了什麼病菌,不可簡單認為感冒發燒,因為這種原因延誤治療引發悲劇事例時有報道,這一點民眾一定要引以為戒。

感染科主治醫師說,“像這類病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使得在治療上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該患者病情已經得到有效康復治療,生命得以延續。

另外說明一點治療該類病例用激素藥物化療是唯一選項,患者家屬不可瞻前顧後不敢簽字而耽誤病情使治療難度加大,甚至悲劇發生。因為隨著康復及逐步減少該類藥物身體也就把不利毒素排出體外,沒有人們想象的可怕!

還有就是出院後還得定期檢查使醫生判斷真正恢復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