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的回報率高的驚人,為什麼有100W的人不都去私募而是要去做其他的事?

飯哆


私募的回報率高的驚人,為什麼有100萬元的人不投資私募而選擇做其他事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私募的高回報率存在不確定性和偶然性,這種回報率沒有任何協議可以保證本金安全。在高回報率的背後隱藏著虧損的巨大風險。


假設投入100萬元本金參與私募投資,我們有可能在一年內賺取100萬元,也有可能虧損60萬元。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參加私募先盈利100%,賺取100萬元後本金變為200萬元,後來虧損60%,此時本金減少為80萬元。或者是先虧損60%再賺取100%,同樣也是本金減少為80萬元。一次盈利100%加一次虧損60%,看起來回報率不錯,結果卻是虧損了20萬元。刺激不?


第二是私募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進入的門檻比較高,多數人沒有接觸私募的機會。除非一些起點較低的私募,大部分有實力的私募起點標準高於100萬元。成名的私募甚至投資門檻高達1000萬元,所以擁有100萬元的人不一定就可以參加私募。


第三是擁有100萬元的人自己有更好的賺錢能力。這一點也是最真實最主要的原因,我自己能夠利用100萬元賺取更多的錢,為什麼要交給其他人去冒險呢?對於多數人來說,就算自己利用100萬元每年只能賺取10萬元,也比交給其他人賺取不穩定的所謂高回報率更好。

別的不說,交給其他人投資除了可能賺錢之外,對於自己沒有其他更好的幫助。如果是自己利用100萬元投資賺錢,雖然辛苦一點,但在追求賺錢的過程中也充實了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更好的成長。


白馬華菲特


我也曾經是一傢俬募基金的管理人員,對這行還是有了解的。
實際上,買私募賺錢也需要很強的辨別能力,說實話,一點也不比自己選股票要容易。
熊市裡,大部分私募也是虧錢的,很難分辨賺錢到底是因為股市好還是基金經理能力強。
6年前,巴菲特和一個私募基金經理打賭,巴菲特認為大部分經理很難跑贏標普500指數。賭局以5年為期限。
去年,結果已經出來了,別說,巴菲特又“蒙對了”😚,那個基金經理果然讓我們失望了,5年裡跑輸了標普500指數。
由此可見,除非你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辨別基金好壞,否則買指數基金,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啊,投資就是賭國運,巴菲特人家都說了,自己的幸運,很大一部分要歸因於投胎投的好,如果他生在非洲,恐怕很難有這樣的成就。

在中國投資,也要賭國運,大部分國際投資者都很看好中國資本市場,比如巴菲特和他的好基友芒格,後者對中國研究很深,尤其喜歡老子和孔子的智慧。
在今年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明確表示,未來要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已經有目標了,相信不久後就會有消息。
另外,全球最大對沖基金也已經進入中國,還有很多,也備案了。
我也對中國非常看好,我覺得,如果你覺得自己投資水平一般,不如定投指數基金,這樣起碼能跟上大盤。
大部分人,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包括基金經理。

趙冰峰財經


我是簡繁,你把問題想簡單了,私募回報率很高?有100萬就能買到私募產品?

格上研究中心出了一本書叫做《私募的進化》,既然你問到這個問題,那麼不妨把這本書買來看一看,或許會對所謂的私募回報率有較為直觀的理解。

去年我的一個私募圈朋友,全年收益是-13%左右,而前年,他的收益在35%左右,綜合來看,他的平均年收益大概在10%—20%之間,這樣算起來是要比你存在銀行多那麼一點點,至少拋開通貨膨脹後,你還能有10%左右的收益,但是,這絕對不能用回報率很高來形容。

……

為什麼不買私募產品?

抱歉,既然你都知道是私募了,那就代表這玩意兒並非是公開發行的,所以,很多時候你就是想買,恐怕都買不到,不信?好吧,舉個悲慘的例子。

前幾年的時候,徐翔發行的產品,私募一哥啊,我一老領導抱著二百萬去找到了代售的券商,人券商直接告訴我這老領導,兩百萬買不到,你買別的去吧,我聽到這件事情後也差異了一番,可是後來發生了戲劇性變化,私募大佬進去了……

……

注:很重要的一點,預期收益率越高,伴隨的風險性就越大,郭樹清不是說過一句話嗎,凡是年化收益大於10%的投資,要做好虧損全部本金的準備,我一直認為這話在理……


一點個人淺見,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歡迎評論區討論,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贊;分享不易,且讀且關注。


易論招財圈


1、首先,私募基金門檻高,起投100萬起。有些人說我募集再一人代持也能湊夠100萬,這是有法律風險的,是不是非法集資?

2、市面上的私募名堂多。越是保本付息,且息非常高的,這時要特別注意。正規私募基金是不能保本付息的,可能連私募基金都不是,是打著私募的名頭搞非法集資,可能就是募資人設立的一家皮包有限合夥企業,這類所謂的基金要一律排除。

3、有些GP(普通合夥人)確實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通過了中基協的備案,但發的你投資的這一期基金壓根沒有備案,那也可能涉嫌非法集資,很多也會承諾保本付息,這類基金也要小心。

4、正規私募基金,但違規保本付息。這類基金會受行業協會及證券會的處罰,也建議不要碰。

5、正規私募基金,會對投資人做背景調查,會有對投資人出具告知書等等流程手續,最關鍵不保本,完全看投資經理的水平。你敢投嗎?

所以私募基金並沒有那麼簡單,不要認為看起來高大上的就沒有任何問題。今年爆雷的私募基金並不少見,如非要投資建議找專業人士諮詢。


寶君普法平臺


私募回報率高的驚人只是針對少數私募基金,事實上,大多數私募基金收益沒那麼高,風險卻不低,或者看著紙面財富翻了好幾倍,無奈無法退出變現。下面我來簡單分析下什麼是私募,風險在哪裡?

1.嚴格意義上私募是要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種類分三類,股權類,證券類,其他類,現在又出了個資產配置類,比較少,股權類就是投資股權的基金,證券類就是股票/債券/期貨等投資,其他類就是做固定收益債權投資(其他類現在基本不讓備案了) 。 私募登記在14年15年大爆發,也就是那個時期,大量私募股權基金開始設立。私募證券基金以前在沒私募備案的時候通過信託走通道,叫做陽光私募,現在可以直接備案證券私募了,道理都一樣,都是由管理人進行操盤。

2.這幾年股權基金和其他類基金出問題比較多。很多在前兩年盲目募集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投的項目亂七八糟,風控措施不到位,而且這些年經濟狀況本就不好,各類去槓桿,導致現在基金到期了虧損、無法贖回的非常多,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某某基金被拉橫幅之類。其他類基金也好不到哪裡去,其他類基金做債權項目,很多投向房地產或者小企業借款,本質是放貸去了,結果到期後無法贖回,暴雷了,有些是真項目出風險,但有些是惡意欺詐甚至詐騙。相對於股權和其他類基金,證券類基金反而比較安全,因為有券商和銀行做託管和監管,股票市場流動性又比較好,業績反饋也及時、真實,所以投證券私募,業績不好就立馬贖回,一般倒也不會出現血本無歸情況。

3.投資私募基金,特別是股權和其他類私募,投資人和管理人的信息不對稱是個大問題。現在我遇到的很多出問題、暴雷的項目,投資人了投了幾百上千萬,連真實項目是什麼都搞不清楚,項目推介裡說明的那些風控手段,擔保措施,是真是假也不去管,這樣的投資風險極大。

4.所以,有些私募回報率確實可能會比較驚人,但某些私募虧損起來也是極其驚人,關鍵還是要做好前期調查,投資人最好能參與到私募的運營中去,至少得有相應的監督措施。


盈科倪燦律師


因為高收益並不是持續穩定的,否則這個基金管理人早就是世界首富了。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兩年的私募冠軍的業績就知道,其實私募的風險相對而言是比較高的,如果有比較穩定的業績,那收益肯定不會很高。

2017的私募冠軍收益高達200%,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只有不到7%

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場私募基金收益率高達9.3%,而同期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為6.7%,券商集合理財的平均收益率2.3%。

而當年的私募冠軍收益率是多少呢?231.55%。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僅為6.56%。奪得冠軍的是方圓天成旗下的天成壹號。

這是一隻成立於2015年,規模約為1億元的港股通基金,其組合中包含5~6只港股,藉著港股的東風和結構性的行情,該基金在2017年的淨值直線拉昇,最高的時候去到293.88%,隨著市場的回調,最後回落至231.55%,奪得桂冠。

那這隻基金2016年和2018年的業績如何呢?表現並不如人意。其中2016年的業績只有18.98%,2018年的業績是-14.98%,這說明其產品收益的穩定性是比較差的,也就說你在2017年後,跟風買入這樣一隻收益翻倍的產品,2018年你是虧損的。

2018年的私募冠軍高達152%,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是-24.59%

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潮金產融1號以年度152.33%的年度收益取得2018年股票策略私募冠軍,在6000多隻私募產品中排名第一。

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該產品成立於2016年7月11日,累計收益率為256.8%。從成立之後,2017年取得了42.4%的收益,2018年的收益更是較2017年翻了接近3倍。

但這隻基金能否再2019年取得高收益呢?答案是未知數,因為幾乎每一年私募冠軍都會變化,不可能在保持高收益的同時,還能保持穩定性。

要知道世界上最牛逼的私募基金經理的長期業績也就年化34%。

他就是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總裁詹姆斯·西蒙斯。2005年他就已經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年賺15億美元,差不多是索羅斯的兩倍。而他管理的基金,從1988年開始年均回報率高達34%。

而大家熟知的股神巴菲特,在過去50年的投資生涯中,年均回報是21.97%。

市場就是一個鐘擺,高收益不可能一直可以持續的。這些資金都是很聰明的,聞到賺錢的機會就會一擁而上。所以想找到一個持續的高收益的投資產品,是非常困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富豪不會全部配置私募基金的原因——風險高,不確定大。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亞特斯


私募基金給人感覺收益很高,卻又沒形成高淨值人士追捧,我認為是受倖存者著偏差和權益市場整體低迷影響。

倖存者偏差

指的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日常表達為 “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 等。

私募基金無論那種形態,其運營信息幾乎都沒有公開的要求,因此市場上很難搜索到它們的準確信息。正因如此,當業績好時基金髮行方為了吸引募集必然是廣泛宣傳自己靚麗的業績;而當業績低迷時,悄悄清盤或者少聲張是必然選擇。如今年私募證券基金業績不如公募基金亮眼和私募股權基金受去槓桿政策和前期IPO調整導致退出難,此時他們在市場的聲音就顯得弱很多。

所以,投資者聽到的都是高回報的新聞,而甚少聽到業績不佳的報道。這就造成私募回報率高得驚人印象。

權益市場整體低迷 ,財富效應不明顯

無論我們是否承認,絕大部分人都難以抗拒從眾心理。從2004年私募基金興起開始,每一次的大發展都離不開二級市場的牛市行情。

伴隨著牛市行情,無論是基金經理還是投資者,都會被造富運動所驅使,直到泡沫破滅。

而自2015年國內股災以來,整個權益類市場低迷,只出現幾次小結構性行情,但都難以吸引市場的主力資金。與此同時樓市卻在2015年後跑出了驚人的漲幅,形成全民炒房的熱潮,幾乎吸乾了市場上的主要資金。就算是政府出臺限購買不了房,但圍繞著房地產市場的各類金融產品也層出不窮,在市場火熱時期,100萬資金投資各類底層為地產公司的信託、私募、互聯網金融(俗稱非標固收)都可以“輕鬆又安全”地獲得10%以上的收益率。而反觀權益類私募,不僅要冒風險,還拿不到好收益。

這就造成有錢、有資格也不選權益類私募基金的市場原因。

投資多元化是必然的趨勢

隨著我國金融行業不斷對外開放,金融市場會出現越來越多可選產品。同時政府完善對金融行業的監管,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措施。這些都將提升金融市場參與者的整體素質,我國居民家庭資產結構必然也會向更合理的結構發展。


一起學家庭財富管理


不要只看到個別私募在某一時期的高回報率,其實私募基金虧損清盤的更多!

私募基金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產品,它和公募基金的主要區別除了門檻高,還有就是少監管。公募基金因為門檻低、面向大眾,所以受到的監管嚴格,每一類型基金的投向和投資比例都要符合規定,要求定期披露的事項也多。但是私募基金因為都是面向特定的少數人發行的,所以國家就沒必要花大力氣去監管它,監管的成本可是很高的,私募產品的投向、投資比例一般都不要求披露。所以即使你買了一隻私募,你也大概率不會清楚它為什麼賺了、為什麼虧了、為什麼清盤了,有時候即使披露也不一定是真實情況。

公募基金經理賺取的是管理費,即基金規模越大就能收到越多的管理費,與基金收益沒有特別顯著的關聯。但是私募基金經理的收入是和基金收益掛鉤的,私募基金經理可以拿到基金收益的15-20%,這就導致某些私募經理會進行很激進的投資操作。賺錢有收入,賠錢不損失,操作不公開,是不是比起公募基金的可玩性大多了?所以把私募玩死的經理遠比讓私募賺錢的經理要多得多。

不要以為私募是定期存款、低風險理財產品那樣穩賺不賠,這世上沒有低風險、高收益這種好事,因為這不符合經濟學原理。那些不選擇私募而去做其他事情的人,肯定是衡量過覺得做別的事收益性會更大,不是每個有錢人都喜歡私募這樣的風險。你也不要把私募想得過於安全。


讀毒獨310


金融產品收益高,風險就高,私募的回報率高的驚人當然風險也是驚人,可以說私募基金有虧點本金的可能。私募基金的起步門檻就是100萬,如果一旦遭遇風險,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擔100w打水漂。

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比較高,不是手裡有100w資金就可以投資。

從去年證監會網站發佈的《關於私募基金投資者主要有哪些法規規定?》來看,投資人要滿足,投資於單隻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而且如果是單位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或如果是個人,其所有的金融資產(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託計劃、保險產品、期貨權益等,但是不包括房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除了以上要求外,監管還要求私募基金的投資人,具備相應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

所以有100萬人民幣,只是可以購買私募基金的條件之一,如果家庭資產、年收入或者個人素質達不到監管的要求的話,建議不要投資私募基金,這也是國家對於用戶的保護。


婞金融


私募分為:股權類私募和證券類私募,前者參與股權類項目投資,收益一般為提前約定收益,後者主要是參與二級市場股票投資,利用多種投資策略去獲取市場回報。題目中所說的私募回報率驚人,應該指的是證券類私募。



私募目前總規模超12萬億,其中證券類私募存量規模大概在2.5萬億左右。私募最火爆是在2014-2015年期間,一波牛市造就了很多私募大佬傳奇,“私募一哥”就是徐翔,徐翔當年成立的私募產品,年化收益在200%-300%以上。

市場上也有很多私募基金管理人業績優秀,很多大佬都是從公募轉到私募。 私募對於大多數高淨值投資人群來講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投資方式,但是由於私募的特性是不能公開宣稱、只能向特定的人群講解,而且單隻產品購買會有200人限制,至於起點不等,有的私募產品100萬起,有的300萬,甚至高達500萬,1000萬都有!



但是由於15年大量購買私募,私募風險也集中爆發,很多客戶有錢就買私募,大部分私募起點100萬,不夠的就通過借錢或者拼單購買,股災期間大部分私募照樣沒躲過去,同樣虧損嚴重。私募一般會設置警戒線及平倉線,這是一把雙刃劍,比如某隻產品設定警戒線為0.9,平倉線0.8,也就是該只產品最多會虧20%就會清盤,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況,系統性風險,有可能平倉後不足80%。

總體來講一些大的私募公司水平還可以,千合資本、高毅資產、淡水泉、拾貝等都是市場排名前幾名的私募公司,行情好時候可以獲得超越大盤收益,行情不好時回撤也小於大盤。比如今年市場,上半年大盤迴撤超15%,優秀的私募公司回撤一般也就是5%以內,運作還是不錯的。 私募也是一個長線投資產品,大部分都是半年封閉期,有的一年,因此,如果購買私募的客戶就不要在乎短期產品的盈利與虧損,只要你選的私募公司還可以,持有兩三年,年化20%左右水平是非常有可能的。

雖然私募相對不錯,但是也並不都是所有高淨值客戶都能接受,首先私募不會承諾收益,也有虧損情況,只不過相對於普通散戶,私募經理從各方面都要比散戶更專業,能力更強、在市場中賺錢概率更大。另外,大部分人是不滿足購買私募條件的,現在購買私募必須是屬於合格投資者,金融資產滿300萬,很多人是不滿足資格的。

還有就是大部分散戶投資者即使滿足條件也不相信私募經理,不相信別人會比他水平強,不放心。 你有100萬炒股,如果今年交給私募,一般情況就是虧損5%-6%,如果選擇自己炒股,有可能虧損已經超30%了。當然特殊情況也存在!



最後感謝大家閱讀答,認為對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點贊,也希望大家可以將自己觀點表達出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你把你瞭解的分享給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訴大家,一起學習一塊進步!大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信交流,歡迎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