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人老腳先老”,有何道理?

黑虎97


腳,醫學上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中醫經絡學說告訴我們,有6條連接人體五臟六腑的經脈分佈在腳部,其間貫通66個重要穴位。再加上每隻腳都有26塊骨頭、57個關節,佔全身骨頭的1/4。每隻腳還有107條韌帶、19塊肌肉和七、八千條神經末梢錯綜複雜地相互作用。《扁鵲》說:“兩腳之氣血雍滯不行,則周身之氣血亦不宜通。”。可見足部的氣血暢通與否,反映整個機體的康健。 老話講: “寒從腳下起。”人的雙腳離心臟最遠,又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腳的脂肪層薄,皮膚溫度是全身最低的部位,冬季更易受凍。如果腳部受了寒,五臟六腑相應的器官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說,“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對腳部保暖、除潮、透氣很重要。


嘉元


農村老人經常說“人老腳先老”,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人的衰老往往從腳開始,同樣的話還有“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我認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腳是人的第二心臟,人體的很多經絡都從腳穿過,直接反映人的身體健康狀況。

第一,腳是人體第二心臟

腳連接著人體的五臟六腑,從中醫角度講,人體的十二經絡中,六條脈絡是從腳經過的,所以說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一點也不為過。當人老的時候,血管中多少有一些堵塞,腳部是最明顯的。比如說,如果腳部出現問題,腳寒就會造成血循環障礙。


第二,腳部穴位多,影響人的健康

人體腳部的穴位多達60多處,中醫認為人體腳部的穴位有湧泉穴、至陰穴、太沖穴等等,這些穴位直接影響人的五臟六腑,從而決定人的身體健康。比如:太沖穴影響人的肝臟和呼吸系統;太白穴能作用人的脾胃,胃痛按摩此穴位會有幫助。

“人老腳先老”,就是說人要是衰老的話,各個器官會逐漸老化,首先就是表現在腳部,腳部是人體衰老的第一表現,因此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農民有時光腳幹活,幹不動活就老了

老一代農民是很辛苦的,他們光腳幹活,比如育苗、插秧、曬糧、收倉都是光腳。時間長了,腳部就會慢慢衰老,要是沒法光腳幹活了,證明人就老人。“人老腳先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總的來說,我認為“人老腳先老”一方面是中醫角度上腳部與人體器官的關係,一方面是老一輩農民光腳幹活的務農習慣。腳部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器官,愛護腳部,就是呵護自己的健康。


杞果果


這個問題很簡單啦

黃帝內經說,與其筋絡通於腳,繪其身。

說明腳是所有筋絡的會集點。如果腳老了,說明人也老了



景德鎮鵬哥


俗話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中醫認為:“鼻為苗竅之根,耳為神機之根,乳為宗氣之根,腳為精氣之根。”鼻、耳、乳是人體三個方面的根本,而腳是人體總的精氣之源。因此雙腳對於人體來說格外重要。

  中醫專家祁秀蘭主任醫師介紹,泡腳,特別是藥物泡腳能讓藥物成分通過皮膚、經脈以及脈絡進入體內發揮作用,對於那些不能進補溫陽藥的人,沐足的方法能幫助他們溫通四肢,且避免了吃藥膳帶來的上火症狀。

  1

  泡腳可預防陽虛調節經絡

  祁秀蘭指出,腳是人體中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冬春季由於寒冷的刺激,人的腳部血管收縮,血液運行發生障礙,易誘發多種疾病,熱水泡腳則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祛除寒冷,促進代謝,從而預防陽虛、怕冷等症狀,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再者腳是人體經脈會聚處之一,人體十二條正經中有足三陽經終止於足,足三陰起始於足,分佈於腳部的經絡穴位多達60多個,通過中藥浸泡,刺激這些穴位,就可以調節經絡,疏通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2

  泡腳也並非人人合適

  人們常說:“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溼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可見冬天泡腳,更讓人泡去戶外的寒冷和一天的疲勞。

  然而,泡腳雖好,但並不是人人適應,也需對症下藥。總體來說,老人、高血壓患者以及體弱多病者不宜以較高水溫泡腳太久。因為泡腳太久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

  除此外,兒童也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注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不要經常用過熱水給兒童洗腳,更不能用熱水長時間洗腳。

  其餘的成年人一般來說都可以通過泡腳達到養生的目的。

  3

  入睡前泡腳效果最佳

  祁秀蘭指出,泡腳要注意容器的選擇、時間的把握、泡腳的方式以及藥水的挑選等。具體來說:

  1、容器的選擇:目前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按摩泡腳器,但是祁秀蘭主張買一個比較深的木桶,深度以能達到小腿肌肉處為佳。選擇木盆泡腳有兩個好處,一是木盆不像塑料盆和鐵盆一樣散熱快,相對散熱慢,比較容易保溫;二是木盆親近自然,對人體而言十分有益處。

  2、水溫的控制:最佳的泡腳水是“熱而不燙”,溫度以50攝氏度以內為宜。在泡的同時若感覺水涼了就要及時添加熱水,最好保持恆溫狀態。

  3、時長的掌握:泡腳雖好,但是時間不宜過長,應該控制在15-20分鐘以內。額頭微微出汗即代表泡腳已達到最佳療效狀態,切忌泡到大汗淋漓,這樣一來反而傷陰。每次具體時間還需根據泡腳者的年齡、性別、疾病情況等及泡腳後自己的切身感受來逐漸調整。

  4、何時泡腳:進食狀態、太飽或是過飢餓的時候都不宜泡腳,因為泡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另飯後半小時內也不宜泡腳,會影響胃 部血液供給。那何時為最佳泡腳時間呢?俗話說“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睡前洗腳,勝吃補藥”。因此,最佳時間為入睡前,一來暖身,二來利於睡眠。

  5、泡腳後按摩效果更佳:泡腳後最好能及時對腳底部進行按摩。因為腳底有多達60個穴位。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用雙手揉搓雙腳底部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祁秀蘭還特別強調,每個腳趾縫一定要按摩,因為這些部位是平時根本無法活動到的。

  6、選擇中藥泡腳:中藥泡腳時,一定先將藥材放在鍋中煮沸再晾涼至50度以下倒入木盆中使用,要不然藥效便不能完全發揮。為節約使用,每次煮沸的中藥在冬季可以連用兩天。再者,內服藥均可以外用,除非是特別刺激皮膚的藥品則要注意。

  相關鏈接

  對症下藥泡腳有方

  泡腳保健,可以通過不同的症狀來“下藥”,以此達到更好的效果。

  熱水泡腳:熱水泡腳是最為方便的一種方式,無論你是在家中還是在外出差都可以選擇。直接泡熱水,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通氣血,泡至微微出汗之時還可以達到排毒的功效,同時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

  醋水泡腳:將米醋或是陳醋(50-100克)直接倒入適宜溫度的洗腳水中即可,具體使用量要根據水的多少以及盆的大小來做調整。醋水泡腳可以殺滅細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腳氣;可以緩解疲勞;滋潤皮膚,軟化角質,去除死皮,增強皮膚彈性。

  生薑泡腳:一種方法就是切幾片生薑放在盆裡,然後倒入溫熱的水;另一種是可以將生薑放在鍋裡煮沸,然後晾涼至50攝氏度以下然後再開始泡腳。生 姜泡腳可以促進末梢神經血管循環,散寒止痛,尤其對痛經、關節痛會有一定的改善,此外還可以改善風溼關節疼痛。在風寒感冒初期也可以泡泡腳,出出汗來排 毒。但是風熱性感冒就不宜。

  五味子泡腳:睡眠不好的人群可以選擇五味子、夜交藤、鬱金、石菖蒲這幾味中藥泡腳。能夠養心安神疏肝解鬱,改善睡眠。

  參芪泡腳:體質較弱,易疲乏並四肢冰涼的人群可以選擇黨參、黃芪、茯苓、當歸泡腳,以達到補氣養血、改善疲勞之功效。

  艾葉泡腳:艾葉價錢相對較低,但卻是一味很實用的中藥。用量為50到100克。艾葉加生薑可以治風寒感冒;艾葉加生薑加紅花則可以對女性痛經、風溼性關節炎、寒性腰腿痛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若再加上一味雞血藤則對靜脈曲張的人群,尤其是久站的理髮師、老師有很好的效果,能夠緩解手腳麻木和淤血。


小敏在鄉村


古人認為,人有四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氣之根;耳根,神機之根;腳根,精氣之根”。說明鼻、耳、乳僅是人體精氣的三個凝聚點,而腳跟才是精氣的總集點。

  腳位於人體位置的最低處,承載著全身的重量,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精神百倍的感覺。而當人感到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腳發沉無力。可見腳的健康狀況關係到整個人體的健康狀況。民間有句俗語,叫做“人老腳先老”。當你為家庭、為事業日夜奔波,漸漸發現上樓不再輕鬆自在,長路步行腳軟腿痠時,衰老隨著精、神、氣的減少而逐漸逼近。腳部保健則是延緩衰老的好方法。

  在中醫的經脈學說中,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均起自於足部,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均止於足部。通過經脈在足底的交接會和,足底與全身臟腑器官密切相連。通過對足部的刺激能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和經脈運行,對全身進行調節。

  1、按揉湧泉

  搓揉湧泉穴是足部保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足心。唐朝大醫學家孫思邈主張“足宜長擦”,長壽皇帝乾隆親身恭行的“十常”養生法中也有“足常摩”。古代學者陳書林記載了“擦湧泉”的養生術,並謂“先公每夜常自擦腳心至數千,是以晚年步履輕便”。蘇東坡每日睡前必行之事,閉目盤膝按揉腳心。

  湧泉穴為什麼被如此重視,又具有什麼保健功效呢?人之先天根於腎,湧泉為腎經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湧出,為精氣之所發。因此湧泉具有滋腎水、降虛火,鎮靜安神、健脾和胃、益腎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指擦湧泉:以左手拇指螺紋面,緊貼右足湧泉穴皮膚,稍用力下壓,持續作往返摩擦,以右手擦左足湧泉穴,每天睡前、醒後各一次,可反覆摩擦30~50次,以足心感到發熱為度。此法用力專於湧泉穴,刺激量比較大,舒肝降壓、益腎利尿作用顯著。

  2、按揉腳趾

  足趾部是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經氣交接的地方,按照全息理論,五足趾反應人的大腦及面部竅穴。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左腳大趾,各個方向揉捏之後,輕輕拽拉。其餘四趾同法。然後用左手揉捏右腳趾。

  足趾距離心臟最遠,末梢循環差,揉捏腳趾有助於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全身經氣的順接運行,保證經氣運行通常。另外還有健腦益智,宣通鼻竅,聰耳明目的功效。可防治頭痛、感冒等病症。

 3、旋轉腳踝

  活動腳踝的方法在《老子按摩法》中就有記載:“舒左腳,右手承之左右捺腳,從上至下直腳二遍,右手捺腳亦爾。前後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後捩足,三遍。”捺即按的意思。捩即扭轉之意。

  轉腳踝可以是站位或坐位。站立時,重心移向左腳,右腳尖點地,意足尖為支點旋轉腳踝。左腳亦然。

  如坐位時,將左腳放於右腿上,左手輕扶左腳踝,右手握左腳五趾活動腳踝。然後左手活動右腳踝。

  無扭傷時,轉動腳踝,舒活筋脈,增加腳部活動的靈活性,預防扭傷。已扭傷,視情況輕輕幫助活動踝部,使氣血通行,幫助恢復。

  提示:扭傷後何時及如何活動,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加重損傷。

  4、魚際對腳心

  就是將手之魚際部位擦揉腳心,以緩解疲勞暢氣血。

  具體方法是,坐於凳子上,將右足放於左腿上,右手扶託右足腕。以左手小魚際處做上下推擦足心,至足心發熱為止,另一足如法推擦。

  此法為推擦足心區域,搓足心可使足部血液通暢,進而通暢全身氣血,可有效地緩解疲勞,預防下肢痠軟。如睡前用熱水洗腳後擦腳心,效果更好,而且有利於睡眠,對於手足發涼也有很好的作用。

 5、足心對手心

  此法即以手部的勞宮穴按揉足部的湧泉穴,以達水火既濟的效果。

  具體方法是,兩手掌搓熱,用左掌心對右足心,以全掌摩搓全腳,全腳發熱為度。再以同發摩搓左足。睡前搓熱兩腳,可同時配合叩齒咽津法。

  此法以勞宮穴對湧泉穴,從足跟到足心全面按摩,配合叩齒咽津,使濁氣下行,虛火下降。足部血脈經氣運行通暢,心火下降,腎水上行,可以防治高血壓、頭眩、耳鳴、失眠、頭頂痛、咽痛、足部痿弱痠疼、麻木浮腫及下肢攣疼等病症。

  6、足跟搓足心

  側臥或坐位,用左足跟搓右腳心,然後用右腳跟搓左腳心,以腳心發熱為度。本方法方便簡單,用腳跟搓腳心同樣可以起到滋腎降壓、安神之功效,同時還可以鍛鍊腿部力量,可謂一舉兩得。


A道法v自然A


人老為何先老腳?

其實,人從進入老齡(七,八,九十歲)以後,不單是腳先老,而是有四個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先老化。哪四處呢?即人的大腦,五臟,骨骼和四肢(腳手)。一是隨著年歲的增老。首先是大腦有不同程度的萎縮,造成智力與意識模糊,人開始痴呆。二是五臟,有如機器內件一樣,隨著多年的開機勞動,內部零件磨損嚴重,大多已不能再用,又不會再生,唯有大換零件方可延用一時。而人的五臟同機器零件是一樣的道理,但人的五臟是不可全換的。三是骨頭,人上年歲後,骨質變化最快,骨關節磨損也最嚴重,有的甚至關節已不能再用,造成坐站困難,而骨頭內的骨髓油也基本已快耗盡,且鈣質老化,宜造成骨頭脆弱宜折,骨質宜老年疏鬆,易造成骨骼重疾,容易使人難以行動。四是四肢,即人的手和腳。

單就腳來說,為什麼先老腳呢?實際上人體並不是先從腳老。只是腳處在神經末端不得不先老也。凡是人神經末端的地方都處在先老化的位置。因為神經末稍之地也是人體血液最後並且最難到達的地方。即使循環達到了那裡,而血脈也呈弱浮之象,特別是老年人,四肢末端的血脈很難滿足末稍神經生存活動的需求,所以,末端血不活,神經就不旺,氣血難以打通末稍神經關節,而水宜滯,溼易留,血宜瘀。肌肉宜僵硬,最易造成腳浮腫,麻木,酸沉而邁不開步伐。其先老也即此意也。


福自福地來wjf


應邀回答:人老足先老是人生必然規律,所以人在有生之年腿腳還方便之時要多多運動。去創造有型價值,等到老了走不動了,再用你靈活的大腦去創造無型價值。

所謂立足者有根,年輕人在哪裡立足了,就應該在哪裡去用勞動者的雙手腳去創造實業價值。為自已及別人留下物質基礎的同時,積累經驗。到了走不動了,獻出一生的寶貴經驗和教訓。那也是無型的價值!夥伴們你們說有智商者用腦創造價值,而體寬者用力氣創造價值的說法對嗎?老天給人們的是公平的!靠自已爭取吧!`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