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book對比蘋果Macbook如何?

薩塔拉瓦錫


華為matebook14值不值得買

自從使用了華為的mate20pro之後,開始對華為有了好感,無論是從實用體驗,還是外觀質感,華為的產品都為我帶來了驚喜。於是,在當我需要選擇一臺輕薄本來滿足日常工作生活需要時,我再次把目光停留在了華為上。這臺matebook14我使用了有一週的時間,以下是我的一些不完全不客觀的上手體驗。



對了,我買的這臺是i5獨顯版本,當時有在i5還是i7間糾結,後來諮詢了代勞們,得知作為輕薄本來說i7較i5來說提升不會帶來質的飛躍,如果只是日常輕辦公或者影音娛樂,i5足以,至於是否加1000上i7,還是要根據實際需求。

下面,我將從外觀、屏幕、鍵盤、性能、續航五個方面來說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1.外觀

我選擇的這款是銀色版本,另外還有深空灰色(這個顏色看著A面還蠻有質感)。整機尺寸為307.5*223.8*15.9mm,寬度與厚度同13.3英寸的macbook air相差無幾,但是由於其3:2的全面屏構造,使其在長度上比air短一大截。由於機身不是一體成型,在一些細節質感上還是略有不足。



2.屏幕

不得不說,matebook14上使用的這塊3:2的屏幕真的是驚豔到了我,這就是筆記本中的全面屏,由於把攝像頭部分加入到了鍵盤區域,使得四周等寬的極窄邊框給人的視覺衝擊力特別強烈,再加上2k分辨率和100%的RGB,我認為這塊屏幕在同等價位中沒有敵手。看視頻時(雖然有些影片不適配3:2的屏幕,上下會有大黑邊)強勁的畫面衝擊感加上雙揚聲器搭載的杜比全景聲,只能有一個字來形容那種酣暢淋漓的快感:爽!



3.鍵盤

由於需要經常打字,鍵盤的舒適度真的對我來說很重要,這款鍵盤我的直觀感受就是偏軟,然後鍵程適中,長時間打字也不會太累,全尺寸,擁有三檔背光調節。至於喜歡那種類型的鍵盤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之這款鍵盤不會拖後腿就是了。



4.性能

搭載第八代酷睿i5處理器,滿血版mx250顯卡,512GB固態硬盤,我這款硬盤是三星的,據說還有西數和東芝的。娛樂大師跑分20w左右僅作參考。日常使用中還沒有遇到過卡頓或者死機,遊戲方面爐石傳說無壓力,風扇都不響,守望先鋒開默認特效能保持幀數穩定,比較流暢,不過玩了一會風扇開始轉的飛起,所以建議玩遊戲的小夥伴還是老老實實的買個臺式或者主機吧。一碰傳功能還是挺有用的,只要在電腦上開啟電腦管家,然後打開手機上的nfc,圖片文件就可以直接通過接觸在電腦手機上互傳,不再需要使用U盤或者在電腦上登錄微信互傳了,不得不說,華為的交互功能再次走在了前列。

5.續航

續航也是我選擇筆記本的重要依據之一。Matebook14配備57.4Wh電池,同時搭載65W便攜充電器,支持快充,官方聲稱充電15分鐘,續航3小時。實際使用中,充滿電如果是瀏覽網頁以及使用word打字,支撐7個小時還是沒有問題的,充電前98%都會特別快,大概需要一個小時,但是從98%-100%需要的時間還挺久的,也許是一種充電保護吧,但是讓強迫症患者就很難受。

總結:敲黑板,那麼matebook14到底值不值的買呢,如果你是一名辦公影音娛樂黨,又沒有mac系統的需求,那麼非常推薦買,如果你恰好同時還在使用華為的手機,那就是強烈推薦買了。但是如果你想要追求更高的質感以及更加穩定的流暢度和生態(同時又不差錢),我覺得macbook pro可以完爆,如果你是一名遊戲黨,那麼我的建議是入手一臺switch。

開心。


ZLATAN


不知道你說的macbook是不是單指12寸的,如果是,我就從配置、價格、系統等方面對比一下。

先看華為matebook:

目前華為商城在售的matebook總共有4款,最便宜5188元,搭配i5八代處理器、8G內存和256G的固體硬盤。

再看Macbook:

上面是2016和2017款的Macbook,但從配置上來說,照matebook還是弱一點。兩款機器的官方售價基本在10000元左右,淘寶可能會稍微便宜點,但也不多。

使用從售價和配置來說,不推薦Macbook。


但是,購買蘋果筆記本,如果僅僅是隻看配置,那蘋果一點競爭力都沒有。蘋果的優勢在於,他的軟硬件結合是最好的,儘管配置稍弱,但性能不見得差。另外還有macOS系統加持。

相對而言,matebook只能使用windows系統。

拋開售價,如果想要體驗macOS,可以入手MBA,售價基本和matebook持平。

考慮到價格影響,也可以選擇性能更加強悍的小米筆記本。

怎麼選擇,還要看你個人的用途、經濟實力等等。


Richard科技數碼雜談


兩款筆記本我都用過。用慣了Windows系統的電腦。蘋果筆記本兒用了一個月。感覺哪哪都彆扭。而且容易出毛病,還系統死機。哦!找文件找不到。包括快捷鍵都不好用。還得重新學習。對於經常用辦公軟件的我來說,華為筆記本更好用! 但從保值上來說,蘋果筆記本比華為筆記本保值,可能還是大部分人的虛榮心在作祟。


JakyLiu


本來支持了一把,基本沒咋用,直接自損2000出了,趕緊買了15寸pro




AJYeezy尖兒貨


先不論這兩個機子哪個好,真正的源點在於這兩個機子的系統,一個win10一個iOS。就我國的情況,微軟縱容盜版N多年,已經把絕大多數的電腦擁護捆綁在WIN上了,iOS一直高高在上,在iOS的環境中多數人不利索。

可以這麼說,除了一些程序員和高級的圖形圖像3維設計師,多數普通用戶在iOS環境中也只能上上網、享受影音、玩一些遊戲,甚至在iOS環境中連辦公都弄不利索。

這樣就沒必要比較這兩個機子了,你先整明白自己準備幹啥吧。


朔川


華為MateBook和蘋果相比如何,還要看華為的這款筆記本究竟表現如何。

正式進軍筆記本行業以來,華為秉持“精耕”與“細作”原則,一方面通過拓展、深化產品線佈局擴大影響力,精耕筆記本這條全新產品線;另一方面則通過打造高辨識度、高品質、且具有創新精神的明星產品,使旗下每一款產品都深入人心。進而在行業及用戶兩個層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尤其是早先推出的MateBook X Pro,更是華為在創新層面的代表之作。近日華為PC新增HUAWEI MateBook系列,該系列首款產品為13英寸機型HUAWEI MateBook 13,擁有全面屏、出眾性能和HUAWEI Share 3.0一碰傳等眾多技藝加身。

如果說華為MateBook X Pro是專為白領、精英用戶打造的產品,那麼對於華為而言,就需要有一款能夠契合主流市場、年輕用戶群體需求的產品,來完成整條產品線的細分與佈局,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華為新近發佈的全新HUAWEI MateBook 13就承擔了這樣的使命。

HUAWEI MateBook 13全面屏輕薄本

13英寸2K分辨率3:2比例全面屏

縱觀現階段整個筆記本市場,13英寸是競爭最為慘烈,同時對於每一家PC廠商而言都是不可缺失的戰場,單單是新近蘋果推出的新款MacBook Air又何嘗不是對這塊陣地虎視眈眈?

·13英寸廣色域全面屏

不過HUAWEI MateBook 13身在險境,但卻自有一番氣定神閒。因為它與絕大多數同尺寸筆記本相比有著太多的獨一無二。首先就是這塊13英寸2K分辨率3:2比例的生產力全面屏,大可稱為3:2生產力屏,高達88%的屏佔比使其罕有對手。

88%屏佔比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感覺

HUAWEI MateBook 13屏幕部分有兩個不得不提的點:

其一,3:2比例生產力屏非常適合辦公,相對於上下視野更窄的16:9比例來說,做圖、編輯文檔、編輯Excel表格時都能有更好的視野範圍,同屏內顯示的內容更多;

其二,四邊窄邊框設計使其屏佔比高達88%,除了同門的華為MateBook X Pro之外,很難再找到第二款。

感受一下窄邊框

99% sRGB色域

通過Spyder實測我們可以看到,送測HUAWEI MateBook 13的sRGB色域高達99%,色域覆蓋範圍非常高。

·全金屬機身輕薄便攜

HUAWEI MateBook 13採用金屬機身外殼打造,表面保留了金屬原色,很有質感。頂蓋正中是大家非常熟悉的HUAWEI logo,表面使用拋光處理,同時加了一些斜線紋理,使其與A面的質感區隔開來,整體給人的感覺簡約幹練,像一幅簡約派的藝術畫,讓人印象深刻。

全金屬機身外殼

作為13英寸的產品,HUAWEI MateBook 13主打20至30歲之間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初入職場的用戶,因此雖然沒有公佈售價,但我想其最終定價必然不會太高,而從目前瞭解的信息來看將會十分具有吸引力。

同時,這款產品主打輕薄便攜,整機最厚處僅為14.9mm,再加上淺色配色,所以在觀感上來看會顯得更加纖薄一些;其重量約為1.3kg,便攜性較好。

左側接口

右側接口

接口配置上,HUAWEI MateBook 13左右兩側各1個USB TYPE-C接口,作為一款整機厚度僅為14.9mm的輕薄型筆記本產品,其代價自然是捨棄如USB TYPE-A、RJ-45這些實用性強但尺寸較大的接口,否則機身厚度就很難控制在輕薄化範圍了。

·C面設計簡約,鍵盤手感不錯

乍看HUAWEI MateBook 13的鍵盤,尤其是從上向下看,外觀很像MacBook的鍵盤。但是要論手感,HUAWEI MateBook 13就甩後者N條街了。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HUAWEI MateBook 13鍵盤的鍵程適中,按壓手感不偏軟硬,也是較為適中的一種感覺,因此按鍵敲擊的力回饋鮮明而不顯硬,有著不錯的敲擊樂趣。

C面設計簡約大氣

此外,HUAWEI MateBook 13還配備了白色LED鍵盤背光,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也不必擔心誤觸。另外HUAWEI MateBook 13攝像頭旁邊配有光線感應器,遇到暗光環境的時候,屏幕亮度會自動變暗,鍵盤背光則會在適當的暗度下自動亮起,這些細節設計大概是將手機的設計經驗融入了進來,貼心又實用。

按鍵手感極佳

觸控板面積大、操控精準舒適

移動辦公已經成為現代人幾乎每天必做的事情,因此對於產品來說就要儘可能的好用、易用。HUAWEI MateBook 13大幅增加的觸控板面積,以及支持多手勢觸控操作就是為應對移動化辦公場景而定製的,大面積的觸控板設計使操控更為精確、順暢。同時一體化的觸控板也契合了整體簡約幹練的設計風格,使產品的顏值得到保證。

·散熱能力出眾

在我剛剛拿到這款產品開機看到處理器配置之後,我個人對HUAWEI MateBook 13的散熱和性能沒有報太大希望。因為英特爾第八代酷睿i7低電壓處理器增加了兩個核心,因此如果放開性能全力去跑的話,散熱一般Hold不住,能夠保持較好散熱的,一般都是對處理器功耗“做了手腳”,無法使處理器跑在最佳狀態下。

不過在實際測試之後,我真的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HUAWEI MateBook 13的散熱表現:

核心溫度

首先來看核心溫度。我在測試時單獨開啟了負載較高的AIDA 64 FPU測試。使用過AIDA 64的朋友都知道,這項測試比較貼近實際應用中的高負載環境,測試壓力也比較大,一般來說核心溫度都會爆表。

HUAWEI MateBook 13配備了極為高效的風扇,能夠在處理器睿頻拉昇溫度之後,迅速將處理器溫度壓在70℃以下,這是目前13英寸輕薄本中我們見過的風扇效率最高的一款產品,最終經過20分鐘測試,溫度穩定在了67℃,且此時TDP穩定在標準的15W,這在同等配置產品中的表現已經是可圈可點了。

C面溫度

D面溫度

再看外部溫度。從我的實際感受來看,因為HUAWEI MateBook 13全金屬的機身緣故,所以熱傳遞比較平均,從熱成像儀的測試結果來看,其實表面平均溫度並不高,C面平均34.4℃、D面平均38.9℃,都低於均值42℃的業界標準溫度。

輕薄型筆記本產品散熱是個老大難的問題,HUAWEI MateBook 13為了解決散熱問題,改進風扇效率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採用了雙風扇雙熱管散熱方案,而且將CPU和GPU熱源分離開來,使得散熱設計和效率達到最佳狀態。

·硬件配置與性能評估

硬件配置方面,HUAWEI MateBook 13搭載了最新的英特爾第八代酷睿i7 8565U處理器,與常見的酷睿i7 8550U處理器相比,這顆處理器在睿頻性能上提升很大,由4.0GHz提升到4.6GHz,不過基準頻率均為1.8GHz。

此外這款產品還搭載了8GB LPDDR3內存、GeForce MX 150獨立顯卡以及256GB固態硬盤。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本次送測產品為工程樣機,實際配置與硬件型號還是以最終上市機型為標準。

整機硬件配置一覽

最新的英特爾酷睿i7 8565U雖然與酷睿i7 8550U處理器都是第八代酷睿,但二者的架構代號不同,i7 8565U是基於新近發佈的Whiskey Lake打造,在14nm++的基礎上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使得晶體管之間的排列更合理、更高效,從而能夠做到更高的睿頻性能。

此外,這顆處理器擁有四核八線程,8MN三級智能緩存,最高TDP可達25W,標準TDP為15W。

英特爾酷睿i7 8565U處理器基本信息

我使用CINEBENCH R15對酷睿i7 8565U的性能進行了測試,多核得分653cb,單核得分181cb,在移動級處理器中性能表現極佳。

處理器性能測試

送測的HUAWEI MateBook 13配置了一塊256GB NVMe固態硬盤,實際上市產品的固態硬盤品牌並不以此為準,所以性能僅作參考。

配置256GB NVMe固態硬盤

使用CrystalDiskMark對其性能做測試可見,在隊列深度為1的情況下,1GiB數據5次測試後,Seq Q32讀取速度高達2923.3MB/s,寫入為1091.5MB/s,是現階段高端固態硬盤的性能表現。

固態硬盤性能測試

華為對於年輕用戶群體的需求把握的非常準確,對於HUAWEI MateBook 13可能的潛在用戶而言,買這款產品辦公是一方面,另外可能會有或多或少的遊戲需求。因此,高性能版MX 150獨顯的搭載就迎合了這部分用戶群體的需求。

這塊高性能MX 150獨顯擁有384個流處理器、64bit位寬、2GB GDDR5顯存,核心頻率高達1469MHz。

NVIDIA GeForce MX 150獨立顯卡

使用3DMark對顯卡性能做測試可以看懂,高性能MX 150獨顯在Fire Strike模式下能夠跑到3521分,目前主流的網絡遊戲、大部分單機遊戲、以及獨立遊戲流暢運行都沒有太大壓力。

3DMark顯卡性能測試

PCMark 10綜合性能測試

綜合性能方面,我們使用了PCMark 10對機器進行了評估。測試模式為PCMark 10 Extended模式,最終得分為3658分,是同級別、同配置產品中跑分相對較高的一款,同時說明其應對日常的文檔、圖片、Web、視頻處理,都能提供流暢的體驗,另外在遊戲方面也能夠提供較好的性能支持。

·簡單易用的HUAWEI Share 3.0一碰傳

將電腦與手機通過軟件便捷的連接在一起,並允許二者之間快捷的傳遞圖片、視頻,這一點體現了華為對於用戶痛點的深入把握。以筆者這樣的媒體工作者為例,以前去發佈會現場做圖文直播,必須得一個人拍照、一個人做文字直播,單獨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但是如果有了HUAWEI Share 3.0,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HUAWEI Share 3.0利用到了手機的NFC功能,以及WiFi數據傳輸功能,可以實現非常便捷的手機——電腦數據互通互傳。只要擁有一部支持NFC的華為手機,並且系統版本在EMUI 9.0及以上,就可以使用HUAWEI Share 3.0功能了。

HUAWEI Share NFC貼紙

如上圖所示,MateBook 13右側腕託上貼有一張HUAWEI Share標籤,手機打開藍牙和WiFI之後,並將手機貼靠在標籤上方,再選擇想要傳輸的圖片、視頻等文件,就可以直接發送到電腦上。

使用HUAWEI Share 3.0傳輸手機視頻

試想,如今大多數人手機——電腦傳輸數據都是通過微信的文件傳輸助手,雖然很方便,但還是需要比較繁瑣的步驟:

拍攝照片/視頻——打開微信——點擊文件傳輸助手——點擊“+”號——點擊拍攝或照片——選擇文件——完成傳輸。

HUAWEI Share 3.0的步驟則是:

拍攝照片/視頻——選擇想要發送的照片/視頻——靠近NFC標籤完成傳輸。可以說是大大精簡了文件傳輸的步驟。

從根本原理上來說,HUAWEI Share 3.0其實並不算難,只是有沒有人能想到的問題。它利用了NFC功能和WiFi數據傳輸功能,以HUAWEI Share貼標作為NFC識別標籤,以WiFi作為傳輸渠道,非常方便。

·指紋快速開機/解鎖

華為進軍筆記本市場之後,在產品設計上融合了很多來自於手機的成功經驗。將指紋識別與電源鍵融合起來的做法,很顯然就是來自於手機的設計模式。HUAWEI MateBook 13作為一款面向職場新人的產品,也融合了這一技術,評測的最後,跟著筆者一起來了解一下HUAWEI MateBook 13的這項體驗。

電源鍵具備指紋識別功能

實質上,指紋識別功能是Windows Hello功能的附屬項目,在Windows 10系統的設置——賬戶中可以找到“登錄選項”,錄入密碼之後就可以選擇錄入指紋信息了。

開啟指紋選項

指紋信息的錄入也沒什麼難度,多按幾次就可以完成指紋錄製。

錄入個人指紋

華為在筆記本電腦電源鍵上融入指紋識別,主要是為了便於休眠喚醒和開機。如果不支持該功能的話,用戶在開機或喚醒之後,還需要等待登錄界面出現之後,才能通過錄入密碼、錄入指紋等方式進入系統,而電源鍵上集成指紋功能之後,只需要按一下,直接就可以進入系統。

·MateBook 13或將重塑13英寸輕薄本市場格局

體驗過HUAWEI MateBook 13之後,我現在唯一關心的是它的最終定價。如果這款產品的價格區間在4999-6999之間,那麼它將給這個價位段的其它產品帶來極大的競爭壓力。先不論HUAWEI MateBook 13亦或者說華為系產品獨具的特性,單單是能夠在跑滿15W TDP的情況下,核心散熱能夠壓制在70℃以下、鍵盤表面平均溫度在35℃就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要知道,不少同等配置產品甚至需要去把TDP降到10W才能壓制住第八代酷睿i7 8550U的澎湃性能,而HUAWEI MateBook 13面對睿頻頻率還要高出酷睿i7 8550U 0.6GHz的酷睿i7 8565U,能夠達到如此優良的性能、功耗表現,實在是讓我感到意外。

此外,從官方定位來看,HUAWEI MateBook 13最終的定價可能並不會很高,因為它面向的是初入職場的新人或者剛畢業的大學生。但是從功能來看,它基本保留了MateBook X Pro的功能體系,只是在外殼材料質感上略有不及,這對於同價位產品而言又是一大殺手鐧。指紋開機、HUAWEI Share 3.0都是很實用且不需用戶去費太大力氣上手的功能,這些功能在用戶側不失為一些很好的加分項。

可以說,從性能端到產品端,從功能再到可能的主流價位,HUAWEI MateBook 13所擁有的底牌更多。我很期待HUAWEI MateBook 13上市後的表現,它可能將摧垮現階段13英寸輕薄本市場的格局,並帶來新的衝擊!


中關村在線


我相信只要正常人,或者說只要沒被華為的愛國營銷所影響的人都會一如反顧的選擇蘋果的MacBook系列吧


EmacserVimer


這個問題不夠具體。華為的matebook有D、X、E系列,蘋果有macbook、pro、air系列。不同的系列定位不同,不能直接比較。這裡僅以定位輕薄便攜的華為X和蘋果macbook相比。

首先是操作系統,華為的是win10,蘋果是mos。這個沒法比較,有人說蘋果的系統更簡潔高效,但國內的很多軟件,包括公司辦公軟件,都只支持win,所以看自己的需求。買了macbook裝win的大有人在。

配置方便,都有高配和低配,不過同等配置下,華為的價格要低一些。

重量,華為1.05公斤,蘋果0.92公斤,都是極致輕薄。


關於屏幕,顯示效果都很好,不過華為是13寸,蘋果是12寸。華為的屏幕邊框更窄。在兩者便攜程度都很好的情況下,自然屏幕大一點更實用。

接口,兩者接口都很少,不過華為送一個接口擴展器,蘋果則需要自己買。

散熱,華為比較特別,用的是空間智冷技術,沒體驗過,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但用一些常規的軟件是沒問題的,畢竟輕薄本不能當主力機來用。

綜上所述,如果對尺寸、重量要求非常高,其它都不在乎,則推薦蘋果macbook。但要考慮綜合的性價比和實用體驗,則推薦華為marebook x。


stev73


首先有幾點要強調下,華為旗下的Matebook系列和蘋果旗下的Macbook分為多種型號的,這裡大體先介紹下。

目前華為Matebook有三種型號:

1.華為Matebook E 2.華為Mtabook D 3.華為Matebook X

目前蘋果Macbook有三種型號:

1.蘋果Macbook 2.蘋果Macbook Air 3.蘋果Macbook Pro

因為型號眾多,不好一一比較,這裡我們選取兩款銷量不錯的型號進行比較。

華為Matebook X 13英寸(I5/8GB/256GB) VS 蘋果Macbook Air(I5/8GB/256GB)

首先說明下為什麼選擇這兩款,硬件相當,價格相當,屏幕尺寸相當,著重講下二者的細節部分。

一,外觀對比,我們都知道,筆記本電腦分為ABCD四個面。


A面:華為與蘋果設計方式類似,都是偏向於簡潔風,A面都只有各家的品牌logo,至於logo的好看程度因人而異,這裡就不再進行具體比較。(蘋果下面簡稱mac,華為下面簡稱mate)

不同點在於mac的A面邊框有弧面的過渡,整體風格偏圓潤,更女性化。mate設計則偏商務風,風格硬朗陽剛,這與二者的品牌設定相符合。


B面:mac的分辨率要低於mate,但mac的屏幕素質一向好評,在色域和可視區域二者都是一流水準,符合這個價位的標準。mate的屏佔比更高,擁有著極窄邊框4.4mm,屏佔比88%,2K分辨率的加持使它的顯示風格豔麗奪目。


C面:就鍵盤而言,二者的鍵盤設計風格大體一致,在小尺寸的面板上儘可能追求大鍵帽的設計,仍然做到了全尺寸鍵盤的大小。大鍵帽的設計使得打字錯誤率更低。同時鍵帽的顏色二者也和機身整體顏色相符,設計語言更加統一。鍵盤的回彈力度尚可,滿足日常打字需求。

mate的亮點在於將指紋識別和電源鍵融為一體,極簡化設計本該如此,加分項。


D面:二者都是無風扇設計,僅保留基本的散熱網。貼心的是mateD面自帶了死個防滑墊,使其平放時更加穩定。 mac則略顯不足。


機身厚度方面二者差別不大,mac顯得更輕薄些。接口方面二者都是兩個usb3.0接口,均沒有網線接口。


總結:mac系列產品延續到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而mate是華為做出邁步的第一款產品,是在多領域,設計工藝方面的嘗試,但足以稱得上優秀。

最後,關於mac和mate,如何僅僅從價格角度比比較意義不大,因為二者的定位不一樣,同樣的價格往往mate的用戶體驗更好,畢竟mate最高配定價不足一萬。而macbook pro的體驗是要高於matebook的,只能說七八千這個價位推薦matebook。


雷洛談談談


國產本近年來也算是中規中矩叻,並沒有出現很另類的作品。就華為matebook而言,擁有mate家族血統的他,質量是非常過硬的。配置方面也完全能滿足辦公需求。一般網絡遊戲也不在話下。作為商務人士,其輕薄的機身也是能夠和macbook一較高下。加入的type-c接口豐富了擴展性,pass了臃腫的充電模塊。和lg gram一樣。這一點是非常完美的。但對於MacBook,卻去掉了堪稱極致設計的磁吸接口,很多評測也是吐槽了這個,我也非常反感這個做法。但是總體而言,MacBook的尊貴地位是無法撼動的,其餘的競相追逐者也是無限接近了。華為mate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