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讓子彈飛》這一部作品中,姜文采用什麼樣的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的?

垣上的小草


《讓子彈飛》作為國產電影裡評價很高的作品之一。

《讓子彈飛》能夠在數量冗雜的電影浩海中佔據一席之地,甚至能在豆瓣榜單中牢牢佔據前100名的位置,可見觀眾對它的評價有多高。《讓子彈飛》是如何贏得了如此多的青睞的?

有人說是因為其中的暴力美學,這句話有失偏頗,平心而論這部電影並不靠暴力美學以饗觀眾。非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它的話,我想應該是氣概。

自從小鮮肉當道,實力演員逐漸失去了電影的主力位置。電影就失去了應有的靈魂,而集合了三大影帝的《讓子彈飛》又讓觀眾重新體會到了電影本身的魅力,而非男色帶來的視覺衝擊。

極其炸裂的臺詞,充滿荷爾蒙氣味的演員,張力十足而又暗暗較量的演技,隱喻十足的劇情和細節,共同為我們架構起了《讓子彈飛》的世界。

姜文的《讓子彈飛》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處浪費的幕景,沒有一個不出彩的演員,打破了小鮮肉把持的圈內資源,成全了實力演員的演戲熱情,這就是它的優秀之處。

這部2010年上播的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有8.7,可以說中國大陸的電影能有如此高的評分實在是可喜可賀,這在國產電影裡面評分算是相當高了。

劇情簡介

電影主要講訴的是一個民國年間的故事,一個叫馬德邦的人出了些錢被委任做縣長,開始走馬上任,一路經過南國某地的時候,卻遭到劫匪張麻子一夥的伏擊,隨從全部被殺害,只剩下夫妻二人僥倖活命,馬德邦為了保命,稱自己是縣長的湯師爺,為他寫下的財富所動張麻子搖身一變化身為縣長,帶著手下趕赴上任,誰知是天高皇帝遠,一方霸主黃四郎隻手遮天,全然不將這個新來的縣長放在眼裡,為此張麻子痛打了黃四郎的武教頭,黃四郎則設計害死了張的義子,原本只是想賺錢的馬怎麼也不會想到無端被捲入這場土匪和惡霸的鬥爭之中。

電影獲獎

電影獲得第48屆臺北金馬影展,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

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最高票房亞洲電影大獎。





影視俠客手


姜文的《讓子彈飛》當年一經推出,狂掃影壇,票房全線飄紅,七億多的票房回報與社會大眾、專業人士的交口讚譽讓姜文儼然成為一種“電影傳奇現象”。

姜文是中國電影人中的“異類”,被譽為“鬼才導演”,1994年迄今,僅導演了四部電影,但每部電影都成為了當年的文化事件,且皆會彪炳中國電影史。《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全新的電影,第二部作品《鬼子來了》一舉捧得當年戛納評委會大獎,《太陽照常升起》被譽為“經典的精英電影文本”。姜文的每部電影都是全然嶄新的創作,具有無可複製性與無可替代性,在成為文化現象的同時誘發了大眾對其“解密”的慾望。 從姜文的前三部電影作品中,不難看出涵蓋其上的強烈的作者性,這是種書寫個性化思想的欲求表達,集中表現為對於集體歷史記憶的個性化述說。姜文是個擁有濃重歷史情結的導演,前三部電影的作者性主要凸顯在對於典型民族歷史記憶的個人化顛覆,包括“文革”、抗日戰爭等。姜文的傑出之處在於顛覆後的重構,其間附著對革命、國民性、戰爭正義性等深刻命題的卓絕思慮。

《讓子彈飛》顯然與前三部作品不同,故事背景為軍閥混戰的“北洋年代”,厚重與滄桑的歷史年代保證了影片足夠的敘事空間。如果說姜文以《讓子彈飛》宣告著作 者性書寫向商業智慧電影的華麗轉身的話,我們在欣賞作 品中超凡脫俗的商業智慧魅力的同時,一定也在固執地尋覓散綴在電影中的精英性文本表徵,探宄姜文如何將對民族、歷史、革命、人性等重大命題的思考與暴力、性、黑 色幽默融會交織,重新裝配。

一、《讓子彈飛 》的程式配方

程式,是大眾文本中一種反覆頻繁出現的能夠被大眾廣泛和迅速識別的符號體系,它經過傳播市場的驗證,因此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媒介配方,具有相對穩定性。它不同於精英文本 的 “形式”。程式具有因襲性,形式具有創新性,但二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大眾文本和精英文本的交匯地段就是我們習慣稱之為的“雅俗共賞”,《讓子彈飛》理應歸屬這一範疇。

我們很難將《讓子彈飛》歸於一種類型電影,一種成熟的電影類型的確立需要考量其文本構成中的標誌裝配,如:情節、結構、場景、細節等。比如武俠片程式,其文本標誌裝配是“行俠仗義”、“俠與反俠的對抗”、“武打場景”等,這是所有武俠電影的因襲性元素, 而 《讓子彈飛》之所以是個複雜的大眾文本,因為它在因襲中有很多創造性成分的發揮。

準確地說,《讓子彈飛》是另類的強盜片,筆者把它稱為“俠盜片”。正反派的構建十分別致,正派張牧之是個落草為寇的強盜,反派黃四郎是“政府機關公務人員”。它顛覆了大眾普泛觀念中兇惡暴虐的盜賊形象,把盜賊“俠盜化”,換言之,把古時聖潔的俠客低位化至盜 賊,同時把盜賊高位化至俠客,這是一種復迭式的程式配方。

二、《讓子彈飛》敘事模式分析

作為大眾文本的典範,《讓子彈飛》很好地處理了文化模式與情節模式的關係。文化模式是附著於情節模式之上的文化符號的裝配。在影像傳奇敘事“表演在場的形式原則”的界面上,則注重調用富於中國文化的元素進行表意鋪排。故事發生地“鵝城”實為“惡城”,中國傳統文字諧音的運用隱喻著正反派間激烈的爭鬥:張牧之進城時,鵝城百姓的“群體性擊鼓”是中國民俗文化的表現,儀式化的場景把這一電影段落神聖化,“麻匪”的稱謂以及“麻將面具”是對中國大眾的戲謔調侃,因為麻將曾被奉為中國的“國粹”,搓麻似己成為一種國民的集體性癔症。

傳奇敘事選材的原則追求的是“敘事就得寫奇人、奇事、奇情”:在情節結構上,敘事者的意志成為情節的動力,人物行動可以來自作者的任意安排,在儘可能把故事的曲折離奇推向極限的同時,又強化其縫合效應,致力於使這種曲折離奇被觀眾所信服和接受。《讓子彈飛》程式配方繁複,是很多配方元素的大交融,這些配方元素的選取取決於敘事者的意志,姜文可以把故事背景安排在北洋軍閥時期或者文革時期,取決於作者意識形態表達的需要。劇中人物行動來自作者的任意安排,情節發展動力主要來自於作者的意志,而不是劇中人物的意志。馬識途的《夜譚十記》中,張牧之對黃四郎的爭鬥以死亡悲劇收場,姜文將結局改為黃四郎死去,張牧之悲愴勝利,“古道西風肥馬”,揹著夕陽踏上未知旅途。

“講茶大堂審涼粉”一場“很黃很暴力”,各種電影文本為我們呈現過形形色色的死亡方式:砍頭、槍斃、車裂、撞擊,等等。姜文另闢蹊徑,六子證明清白的方式是劃開自己的肚子掏出一碗涼粉(而不是兩碗),把這種暴力化的景觀以及曲折離奇的故事推向極致,以奇觀化的場面展示、構置看點。同時姜文抓住了觀眾心理深處的“潛隱窺私慾”,這種好奇的慾望促使觀眾急切盼知劇中人物腹裡真實情境,導演與觀眾“合謀”把六子置於死地了。這種奇觀化場景構置的看點在《讓子彈飛》中比比皆是,比如“發錢收錢”與“發槍收槍”。馬拉大車在街道狂奔,銀子和槍如同水銀瀉地,從天而降,這種奇觀化鏡頭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感官震驚體驗的同時有助於大眾對於影片隱喻的“國民恃強凌弱性格”的領會。

三、《讓子彈飛》人物分析

張牧之是英雄嗎?如果是的話,這個英雄卻以盜賊的面貌出現,由一幫盜賊來剷除邪惡維護正義,合理性何在呢?張牧之向英雄的華麗轉身是通過三重轉換而來的:(一)張牧之一夥兒是辛亥革命軍,因不滿當局腐敗迫害,落草為寇,這一前提性預設為角色轉換埋下道義上的可能性;(二)張牧之通過“盜官”由低於大眾的盜賊成為高於普通大眾的 “官員”,這是二層角色轉換:(四)張牧之剷除黃四郎為代表的黑惡勢力完成“治盜”,盜——盜官——治盜的三重轉換使張牧之的英雄形象得以確立,在中國電影史上創造了嶄新的“盜賊英雄”形象。

張牧之一夥兒“劫富濟貧”的行徑頗有“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古風,正如陳平原所說 “千古文人俠客夢”,“仇富”成為這個社會一種普遍存在的群體性心理,姜文在影片中附和了這種心理。從張牧之一夥兒的人物關係譜系來看,明顯地調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經典程式 “桃園三結義”,這是種朋黨之誼,為了一個共同的高尚追求統一行動,最容易調動起大眾情感的共鳴,喚起大眾潛在的對“結義情懷”的記憶及參與的渴望與激情。張牧之與六子的關係頗值得玩味,二者是父、子與兄、弟的混合體。處在這種張力與應力關係中的雙方最容易進發火花,影響故事的整條敘事線索。

綜上所述,影像傳奇敘事是《讓子彈飛》的基本敘事模式,《讓子彈飛》是具有多重複迭式程式配方的類型電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姜文“盛世有亂象,亂世有盛景”的政治隱喻,更重要的是這種兼具作者性和商業智慧的電影一定會引領中國大片前進的方向。











大寶影視秀


《讓子彈飛》暴力美學與自戀情結的混搭

具有較高審美能力、從事藝術創作活動並取得一定成就的人。無疑,姜文算一個。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精心創作並高調推出《讓子彈飛》,把驚豔、傳奇、暴力、官匪、情色、滑稽等雜亂無章的東西一股腦地塞給你,於是大眾狂歡不已,粉絲瘋狂解讀,鬧得不亦樂乎。

我說姜文是自戀的,因為他有自戀的資本。從演員到導演,從國內到國外,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奠定了在電影界的堅實地位。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和個人意趣。《讓子彈飛》中有許多場景和情節的創設,有一廂情願之嫌。比如,一把斧頭絆倒了火車,而且火車一百八十度大翻轉落到河裡,現實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鵝城四面環水,是個真正的孤島,美麗得有點離譜;被打成篩子眼的鐵門,原來只是薄薄的鐵皮門,拋卻其中的隱喻不談,只能說明黃四郎有點“弱智”,安全意識太差了;城中百姓極少,即使出現,都光著上身,窮人窮到這個程度也太直白了,等等。影片中,還有許多場景和情節是姜文刻意加入的,顯得生硬。比如馬拉火車、翱翔的鷹的“前後呼應”,有點落入俗套;日本元素的多次出現,不管是城門口的白麵女擊鼓,還是黛玉晴雯子,還是介錯文化的推廣,姜文的這種“偏愛”讓人不解;為喚醒民眾打倒惡霸,張牧之在演戲廣場先灑銀後倒槍,再聲嘶力竭的大喊,這種設計的確有點另類,這種智慧其實並不智慧;黃四郞找個替身,倒底有多大用處我不知道,很可能是為充分發揮發哥的演技而設。強烈的自信和特殊的偏愛,可以成就一個人,但有時也會被解釋成自負傲慢、妄自尊大和玩世不恭。

我相信,姜文是個完美主義者,他始終在以自己的標準來拍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官與匪的江湖故事,回顧歷史,關照現實,體現了一種悲天憫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英雄觀。著名文藝評論家殷謙說:“他

的態度是誠懇的,情感是強烈的,正因為他本人有這樣的主觀心象,出自他手下的好多影視作品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給人帶來豐富而美好的內在體驗。”這話有幾分道理。


影視細品師


《讓子彈飛》是部以基本敘事結構完成的電影,故事脈絡是一個包袱接著一個包袱,一環扣一環,幾乎容不得觀眾喘息。同時電影中伏筆的鋪設交待含蓄,也使電影結構嚴密緊湊,引人入勝。電影一經問世,便獲得了許多好口碑,我們在審視電影的好壞的同時,也在用視覺和聽覺去感受這部電影所帶來的衝擊,一部優秀的電影除了在主題方面有深度,視聽語言方面也有著值得一提的地方。

四種鏡頭的運用在電影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種:影片一開始鏡頭隨著站在山上的張麻子,扣動扳機,一扣扳機、一換彈,鏡頭隨著這種節奏在一張一合之間來回快速硬切,給人一種緊張,激憤的感覺,讓觀眾享受到了酣暢淋漓的鏡頭運用。

第二種:鏡頭的運用在張麻子站在屬於自己的炮樓上用望遠鏡進行觀察,為了展現是透過圓形的望遠鏡觀看到的景物,鏡頭變成了周圍黑中間圓形的樣式。

第三種:六爺因為被誣陷死後,一家人為了表達報仇的誓言一般導演來講,會在人物的背後架設攝影機,但姜文卻與眾不同,他把攝影機架設在六爺墓碑上,前來祭奠的人用手扶著兩邊,頭伸向攝影機,形成輕微的畸變,在運用主觀鏡頭的拍攝手法,給人一種真實可信的感覺,彷彿觀眾就置身於其中,身臨其境般的去體會人物的情感和所處環境。

第四種:在黃四郎的酒桌上,三個人進行激烈的對話,採用快速硬切的鏡頭,硬切放在這裡一點都沒有讓觀眾感覺到突兀,反而增加了對話的緊張氣氛——唇槍舌戰,寸步不讓,讓觀眾提心吊膽,增加了影片的藝術張力。

影片中除了鏡頭運用地老道之外,音樂、音響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不單單侷限於在自己鄰域裡發光發熱,逐步地在電影藝術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通過許多樂器的聲音為電影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伴隨著換彈,上趟,開槍等一系列有規律的機械聲中,圓號那種恢弘的聲音響起,步步緊逼觀眾的內心,讓最原始的情感在那一刻迸發了出來。

除了音樂和音響對本部影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外,有一個不得不說的細節也是值得觀眾去認真推敲

就是電影中的火車片段,火車是個用鐵打造的沉重運輸工具,它不同於飛機、輪船等工具,火車其實代表著力量。同時,火車的開動伴隨著巨大的蒸汽升空,也起到了大氣透視的作用,增加了畫面的美感。

結合鏡頭的運用,音樂的運用,以及細節的隱喻等視聽語言的分析讓整部電影達到了淋漓盡致效果。





經典阿龍老電影


姜文導演的電影充滿了強烈的節奏感、到處可見的隱喻、意味深長而且猛烈的臺詞、夢幻般的鏡頭語言、荷爾蒙爆棚的槍戰、性感的女人。他的每部作品都充滿了強烈的個人印記,姜文的導演風格獨樹一幟,有其明顯的性格特徵。

影片一開始,張麻子一行人半路上劫持,鏡頭隨著山上的張麻子扣動扳機,一扣扳機一換彈,鏡頭隨著這種節奏在一張一合之間來回快速硬切,給人一種緊張,激憤的感覺,讓觀眾享受到了酣暢淋漓的鏡頭運用。結合了鏡頭的運用,音樂的運用,以及細節的隱喻等視聽語言。

縱覽全片,多變的敘事手法、節奏明快的剪輯、高速運動的鏡頭、詼諧敏捷的人物對話,從始至終帶給觀者以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姜文大量運用近景、特寫等小景別,強調、誇張、放大地表現,《讓子彈飛》中很少全景,所有敘事幾乎在近景下完成,特寫鬧鐘、驚堂木和槍等能迅速讓觀眾抓住要點事物,這些特寫鏡頭構成的節奏感,在影片中營造了有力的視覺節奏基調。

《讓子彈飛》裡黃四郎很喜歡用望遠鏡觀察張牧之一行人,張牧之斬殺假黃四郎的重要一幕也是通過黃四郎的望遠鏡近距離展現的。《讓子彈飛》天馬行空得不得了,馬拉車,割腸等細節足夠震撼。三個影帝互相照應,“鎮長”葛優的懦弱和惡霸周潤發的簡單襯托了張牧之的狡猾和姦詐。姜文將自己的角色放給了一個威武豪邁,“力蓋山河氣蓋世”的麻匪老大張牧之。

這部影片不論在故事情節還是在細節刻畫上都表現的非常生動。演員的無厘頭表情,詼諧幽默的對話,兩派之間的攻心計,就是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戰場上的計謀的真實寫照。


ONE剪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中國當代的電影作品,大多以一種上帝視角講述故事,講述者像上帝一樣,瞭解故事全部的來龍去脈,再通過自己對於時空的主觀變幻加上敘事技巧的應用,讓觀者“看懂”電影。這種視角易被觀眾理解,方便傳達影片所要表達的思想,所以被廣泛運用於各類電影之中。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陽關燦爛的日子》即是使用的全知視角,姜文作為一個回憶者和講述人,用自己的回憶支撐起整個故事框架,將片中主人公馬小軍的青年生活娓娓道來。

而到了《讓子彈飛》,姜文則完全顛覆了之前的敘事身份,改用了限知視角來講述故事。這種視角的特點在於只從片中的某個視點切入,而片中其他的部分不會完全被講述出來。這一方面可以給影片留下巨大的懸念和猜想空間,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當就很容易造成觀眾“看不懂”的現象,就對導演對故事的駕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慶幸的是在《讓子彈飛》中姜文做的很好,片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土匪張牧之,騙子馬邦德和地頭蛇黃四郎,姜文只從張牧之的角度入手,而在馬邦德和黃四郎的身份問題和這兩人的暗中勾結上巧妙地一帶而過。例如片中馬邦德剛要講述秘密就一命嗚呼,這個秘密到底是死前真言還是驚天陰謀?觀者剛剛明朗的思緒一下子跌入谷底,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小偉愛追劇


《讓子彈飛》是姜文大導演的又一力作,特例獨行的人總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精彩作品。

1.荒誕的風格和表現方式,也應該算是姜文和他所拍電影的一大特色。

2.一人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四五個縣長、鵝城居民全都生活在黃四郎的壓榨之下、全城賦稅可以超收上百年等等這些,荒誕卻讓人有異樣的痛感。混亂的世道、鵝城的現實,何嘗不是那個時代中國的切膚之痛…

3.黑色幽默。搶劫火車、縣長夫人的死時王麻子的嚎啕大哭、師爺的死樣,無不成為電影的點睛之筆。



冉清風921


,讓影迷去追。 從昨天晚上20點到現在正好24個小時,前兩個小時是讓子彈飛,正如姜文所說,飛一會吧,結果這一飛飛了22個小時,時空穿梭,光影交錯,電光火石,無所不有,慢慢道來。 1、關於角色。 姜文的霸氣,葛優的幽默,發哥的機智,構成子彈飛的框架,有了神,再加十一羅漢讓形更加有血有肉,用片中的話說就是“又高又硬”,這樣的團隊打造了一部純爺們的戲,從小弟到大叔,不管你是蘿莉還是大嬸,總有一款適合你。 如果說女人去看的是男人,那麼男人在這片中看的只能是刺激,血腥、暴力、誇張、機警處處讓男人感覺到刺激。而片中的幾個女人,號稱鵝城四豔的四大美女中,除了劉嘉玲扮演的縣長夫人有血有肉外,其他幾位的硬性插入則有些牽強。 2、關於拍攝。 姜文式的手法, 十七年拍四部電影,可謂慢功出細活,絕對的姜式風格喜劇,08年看過《太陽照常升起》基本看懂,但沒太理解,為了昨天看《讓子彈飛》我又在網上找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看了一遍,對比這十幾年幾部片子,拍攝手法對於蒙太奇的應用更加細膩快節奏,同時不乏寫實主義長鏡頭的應用,攝像機的機位更多的採用了仰視和俯視來表現很多誇張的場面,造成很強的視覺衝擊力。馬拉火車,斧頭斷路,人擊冤鼓,夕陽硬漢等很多鏡頭都是應用了非平視角度,這也是姜式拍攝手法的獨特之處。 3、關於時代。 從葛優一句臺詞,這稅都收到90年後的西曆2010年了,可以說明這個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1920年,而故事開始吃著火鍋唱著歌,這道《送別》是李叔同在1915年左右寫的,在辛亥革命期間廣為傳唱,估計在1920年估計也算是流行歌曲, 張麻子在革命失敗後落草為寇,但他的軍人情懷還在,後來的在鐵血十八星下宣佈出城剿匪,很有軍人氣魄。 4、關於地點 第一次聽說鵝城,百度了一下,廣東惠州又稱鵝城,第二個是山西清徐縣東南二十三里有個稱鵝池村。但故事交代的背景是在四川,碩大的火鍋,讓川味更濃,據說還有一一版四川話版的,估計更逗,還有後面所說的,向東,向東是山西,或許這個地點是因為故事裡有幾隻鵝而杜撰的吧,不再深究。不過開始馬拉火車場景出現的時候,看著那山很熟悉,今天看報紙才知道這段是在北京郊區的山裡修了十來公里長的鐵路拍的。看樣子像是在密雲霧靈山一帶。 5、關於片名 2008年就知道了這電影叫《讓子彈飛》,不知道是怎麼樣一個故事,最近隨著宣傳知道了一些,但還是沒有理解《讓子彈飛》做為片名的確切含義,但當屏幕上出現《讓子彈飛一會兒》時,我腦子嗡的一下,難道宣傳有誤?難道我走錯影院了?緊接著一顆子彈從屏幕左邊飛出打穿四字、打走後三字,我這才確定,沒搞錯。。挺奇特的開場方式,一會兒,被幹掉了,看來這子彈不是要飛一會兒,而是兩個小時。 6、關於笑點 笑點,在姜文的片子裡總是以很冷的方式出現,這部也不例外,違反生活規律,讓眼睛相信,但腦子懷疑,再加上獨特的臺詞,笑點在片子裡隨處都是,再加上幾個犖笑話,可謂笑點多多,或許現在的審查制度寬鬆了,大家都笑的很開心,大概在13、14排有位女聲笑的很是豪放,聽著聲音很熟悉,有時間我要問一上,看我猜的對不對。。 7、關於尿點 以前在看新京報的影評時,總有一個噓噓時間的版塊,就是介紹電影某一段不太重要,可以去衛生間,但在這部電影寒傳時被修改成 了尿點,全片無尿點,很前衛的一個宣傳方式。但我感覺片中撒白銀,撒槍那一段有點冗長,有點無味,還有個很大的BUG,下雨還出大月亮,納悶,還三次出現,沒搞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8、關於劇情 拉斯韋爾問,誰,什麼時間,在哪,幹什麼,給誰看,想表達什麼,姜文,1920年,在西部,官匪商鬥智鬥勇,給2010年的人看。 表達什麼,到最後 縣長為情死在錢堆,四郎為孝體面自爆,麻子為義舍愛獨漂。看懂了,比太陽照常升起易懂。 最重要,政治敏感話題,居然通過了。只有自己想了。 讓子彈飛,讓影迷去追。追上了就明白了,追不上也不用明白。也許這就是要表達的。。 (附經典臺詞:怎麼感覺都是犖段子) “這哪是打我的屁股,這是打您的臉。”——武舉人 “我以為,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得太大,會扯著蛋。”——湯師爺 “你是要殺我還是睡我?”——湯師爺 “世界上本沒有路,有了腿便有了路。”——張牧之 “寡婦不能睡了,必有大災。”“她已經是個寡婦了,我不能讓她守活寡。”——湯師爺和張牧之 大哥你還不瞭解我嗎。。。我。。我一向都是被動。。 大哥你還不瞭解我。。。。萬事不求人。 大哥你不會懷疑我吧。。。我到現在都還。。。俗稱處男 如果是我的話。。。。那麼趴在桌子上的就會是她丈夫!! 兩點疑問, 1 為什麼張牧之為什麼要兄弟們在鐵門上打個感嘆號,而自己又打成了一個問號? 2 馬邦德死時說有兩件事騙了張牧之,這兩件事是什麼?


賣姑娘的小火柴誠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好像是一零年的作品,是一個繳匪的故事,姜文利用他智慧諷刺舊社會,幾個人幹掉黃四郎幾代家業·


地瓜追劇


朋友間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