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如何避免對孩子的傷害?

AA餘生你好7


一位幼兒園教師反饋,單親的孩子是幼兒園裡最難帶的孩子,很多單親孩子膽小社交能力差,一點小事就哭不停,總是挨欺負,有的單親寶寶嫉妒報復心理強烈,看見別人家爸爸媽媽接小朋友時,羨慕的不得了,第二天就去搶那個小朋友的玩具。

離異家庭影響

據統計,90%以上有問題的青少年都是單親家庭,其中60%以上報復心理極強。另一項調研更加令人瞠目,據調研,2018年“離結比”比八年前上升了22個百分點,80%當代年輕人恐懼結婚,而他們對婚姻恐懼的來源,除了經濟原因,都與自己從小經歷的“單親家庭”有直接關係,一位恐懼婚姻的大齡青年說“取悅別人付出太多代價,兩個人湊在一起為了不確定的幸福活著太累,還不如取悅自己來的容易,畢竟人生苦短”。

父母之間的矛盾,受傷的一定是孩子

父母離異時上演的一幕幕,互相傷害帶給家庭的不幸,都給孩子帶來了心理陰影,對婚姻產生懷疑,沒有享受家庭幸福的他們,更加願意享受一個人的世界。

夫妻矛盾,受傷的總是孩子,有個段子說的好:“一個行業裡,老大老二打架,受傷的是老三”,為什麼呢?

父母互相之間的每一句互相攻擊、責罵,都教會了孩子“仇恨”二字。特別是那些即將成為“單親”的家庭裡,特別多見。對於孩子來說,具有兩者血脈傳承和親情依賴,讓他來做這個抉擇,放棄一方,去恨一個親人,從情感上強迫割裂,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仇恨心理非常過激。

孩子在矛盾之間學會了什麼?

很多家庭,夫妻感情破裂,肯定會互相詆譭,媽媽說爸爸怎麼壞,爸爸說媽媽怎麼惡,父母之間的矛盾,帶給了孩子四個不可彌補的傷害。

1、責任感:夫妻矛盾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互相不負責,特別是離異後,離開的無論是爸爸或媽媽,都會給孩子一種不負責任的感受。

2、安全感:家庭本是孩子最後安全庇護港,夫妻間爭吵、謾罵,甚至暴力行為,都會給孩子視覺和情緒上的強烈衝擊,孩子最恐怖的心理來源於家庭暴力。

3、信任感:夫妻矛盾直接關閉了與孩子溝通對話的通道,很多不和諧的家庭,孩子都認為父母不可信,很多事很多話都選擇藏在心裡。

4、背叛感:有時父母出現矛盾,不是拿孩子當出氣筒,就是讓孩子選擇站邊,表明支持立場,甚至被逼當裁判,無論支持哪一方,都意味對另一方的背叛,長久下去甚至會出現負罪感。

如何把傷害減少到最低

心理學家認為處理家庭矛盾不能忽視孩子的角色,更要注重疏導孩子的心理。

如果夫妻鬧矛盾一定要這樣做:

1、絕不當著孩子面爭吵。

2、絕不讓孩子參與進來當裁判。

3、絕不讓孩子成為矛盾的籌碼。

4、夫妻矛盾過後,一定要給孩子解釋。

5、絕不動用暴力,絕不摔東西。

就算雙方協議離異,也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一、婚姻是兩個大人的事,是兩個人的生活關係選擇,這種選擇不會影響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二、爸爸和媽媽雖然分開了,但還會和以前一樣愛他,這一點永遠都不會變。

三、絕對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說另一方的壞話。

四、孩子選擇和誰生活在一起,是孩子的自由和權利,離開的一方仍然有撫養教育責任。


陽光語言矯正師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一個充滿愛和陽光的成長環境。然而事與願違,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一直和睦一直充滿愛和陽光。其實,當夫妻雙方決定離婚時,對孩子的傷害已經再所難免。既然已經無法回頭,那就認真地和孩子過好自己的生活。

我有個朋友,孩子六七個月就離婚了。一開始,她也覺得很對不起孩子,很難過。但日子還要過下去,她很獨立,她覺得既然選擇離婚,既然選擇帶孩子一起離開,那不管多苦多難,都要陪孩子一起長大。

所以,她靠著僅有的兩萬塊存款,自己鎮上租了個房子,然後邊帶孩子邊做手工活,基本上就夠兩個人的日常開支。這樣的生活很清苦,孃家人勸她把孩子放孃家裡,讓她外出打工。但她覺得孩子已經沒爸爸了,不能再沒媽媽,所以就這樣省吃簡用地過了一年多。

在孩子快兩週歲時,她帶孩子外出打工。孩子上託班,她工作。兩個相依為命,每當休息日,她都會帶孩子出去玩,儘量買孩子喜歡的玩具等。為了孩子,她也拒絕了喜歡她的人,就這樣母子兩個過著簡單的生活,簡單而充實。孩子在媽媽的陪伴和教育下,很懂事,很有禮貌,也很體貼媽媽。兩人相處像朋友一樣,樂觀開朗,反而沒覺得像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

所以,即使離婚了,也不要太悲觀,為了孩子,更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不管是什麼原因離婚,儘可能地讓孩子定期見見父親,讓孩子不會因為缺少父愛而覺得自卑,畢竟父愛是母愛無法彌補的。

除此外,孩子已經沒了完整的家,那請你儘可能地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陽光的成長環境,儘可能地陪孩子成長。不要為了生活而將孩子丟在老家,像我那個朋友那樣,不管生活多難,你陪孩子一起,相信孩子的傷不會那麼深。

單親媽媽的壓力很大,所以,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什麼脾氣,不要衝孩子發,因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比較敏感,你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既然帶孩子離開了,就請獨立堅強起來。相信你的樂觀堅強,一定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樂觀堅強的獨立的孩子。加油!


Seven寶貝成長手記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並不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教育方式得當單親也不是問題。

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湖北的士單親媽媽每天帶著3歲大的女兒跑晚班,就因為晚班的租金更便宜收入更高,白天時間自由,寒來暑往在車上度過了900多個不眠之夜,旁邊的副駕駛宛然孩子的小床。

等孩子長大,她定會感恩母親當初辛勞的付出,定會感恩生命給了自己如此偉大的母親。

看到報道中這位媽媽的笑臉,我分明看到她母性的光輝在無限誇大,我已不想去了解孩子的父親在哪兒,這樣的母親完全能撐起孩子的一片天,為孩子遮風擋雨。

我主張單親家庭的孩子隨母親生活,那麼這時母親的性格尤為重要。

如果你做好了當單親媽媽的準備,就一定要把自己強大的一面展現給孩子,即便是孩子父親的過錯,也無需在孩子面前過多指責。

等孩子長大後,他們自然能理解母親當初的不易,作為單親媽媽,需要給孩子無限多的精神財富,讓他們理解分別的意義,而不是對生活滿腹怨言,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他們。

即便真是孩子父親的過錯,也無需讓孩子在年幼時就把父親和不負責任畫上等號,這很沒有意義,讓時間去證明一切吧。

從整個人生歷程來看,經歷苦難可豐富人生閱歷,也不是什麼壞事,苦難教會人更珍惜當下,更懂得奮鬥的意義。

也許有人說單身媽媽教育的孩子就算再成功,內心都有些扭曲和不健全,這點我不否認。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從小缺少父愛,即便有點小問題,這也情有可原,不是嗎?

我們應該對單親家庭的孩子一視同仁,這代表社會對單親這種家庭模式的認可,意味著單親並不特殊,我認為這是社會的進步。

只要媽媽內心夠強大,就算缺失了父愛,孩子同樣會心態健康,積極向上,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樣會擁有成功的人生。

END


我是朵朵媽媽,為寫文章放棄減肥的職場媽媽。做及格的職場媽媽,帶娃、職場、婚姻、生活,關注我們,讓你每天都進步一點。


朵媽是大王


單親家庭如何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離異,單親家庭在現今社會已不是個別事件了,本該是完整的家庭組合模式被打破,家庭關係失衡,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幸的一件事。



孩子幼小不懂事,只知道所謂父母親兩個角色的概念,隨著年齡的增長,由似懂非懂到明白事理,這種單親的痛苦是與日俱增的。久而久之,羞愧、憤怒、暴躁等不良情緒便會逐漸衍生。

這種局面是每個單親家長都不希望看到的,但是事實擺在眼前,需要抓緊在孩子的人格,品性上多加引導和教育。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堅強、勇敢,從而讓孩子的負面情緒能得以宣洩。
  2. 不要相互詆譭,告知孩子,即使父母離異,還是會一如既往的愛著他,永遠不變。
  3. 告知孩子,父母離異的決定,是大人的事情,與孩子無關,孩子是無辜的。
  4. 儘可能的多陪陪孩子,單親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愛與關懷。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願他們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麥麥的美好生活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問一下各位,單親家庭的孩子為什麼會有有傷害?傷害從哪裡來的?我們首先要找到傷害的原因,然後才可有效的避免。

我的婚姻非常的不幸,雖說是有一個老公,可是一年都見不著一個人影,電話一年也打不了幾次,所以也就相當於一個單身母親。孩子今年都七歲了,五年多了,孩子每次生病,我自己帶著去醫院,他爸從來都不管也不問。而且家裡面有什麼事,我也都是自己解決,因為沒人管。

可是對於孩子受到傷害的問題,主要還是來自於孩子自身的心理,心理不受傷害,其實完全取決於家長自己,這是我這幾年總結出的一個經驗,在此願意分享給大家。

第一、我們自己首先心理要足夠的強大,這樣我們才可以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如果自己每天都調整不好自己的心情,哪麼你的這種心理就會傳染給你的孩子,而你的孩子也會出現每天悶悶不樂的。

第二、外人的眼光對孩子的影響其實並不是最大的,關鍵還是孩子有足夠強大的心理,雖說孩子小不可能做到,但是我們大人是傍樣,一個正能量的人,教育出來的孩子都不會差的。


80後情感生活感悟


對於單親家庭的孩子,父親或者母親,更要注重對孩子身心健康的的教育,避免孩子誤入歧途。首先,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仍然是很愛他的,無論孩子跟著哪一方,父母都不能疏忽孩子,要經常陪伴孩子,給孩子談心,或者出去走走,讓孩子全身心的放鬆。不要讓孩子有壓力。當然對於還不懂事的孩子,作為父母應多抱抱孩子,陪陪孩子,不能把壞心情放在孩子身上,多給孩子關愛,畢竟孩子是被迫成為單親家庭的。其次,不要放任孩子或者過於溺愛孩子,父母離婚孩子失去家庭的溫暖,父母雙方完全不顧孩子,使他們的心裡極其敏感,不喜歡回家,放任自我,性格變得極端敏感。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道路是非常不利的。而過於溺愛孩子,則導致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不易,過分的溺愛就是害孩子,讓他們知道父母離婚了,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有該擔當,無論坐做什麼事都要考慮父母親。最後,作為父母更不能給孩子灌輸錯誤的思想認識,不能說些讓孩子反感的話題,父母也應該把孩子當成朋友,說說自己的心裡話,給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讓孩子參與進來,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父母忽落了他們。

以上就是自己對於問題的個人建議。


用戶274095854




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離婚對於大人來說,也許是新生活的開始。而對於孩子,真的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

原本一個完整的家庭,瞬間分崩離析。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創!

從此孩子的心分為兩半,開始牽掛著各奔東西的父母。

孩子將面臨和媽媽在一起,就要離開爸爸;和爸爸在一起,就要離開媽媽的糾結處境。



而對於一拍兩散的夫妻,你們可以相忘於江湖。但是請不要忘記你們的血肉至親,那個把你們當做天地的孩子。

離異夫妻,你們之間可以再無瓜葛。但是對孩子肩負的責任不可推卸。你們依舊承擔著對孩子的撫養義務和教育義務。



在此,我建議離異夫妻:

(一)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詆譭對方。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宣洩心中對對方的不滿。你們之間的矛盾,不要讓它成為孩子心中生長仇恨的土壤。

(二)離異雙方對孩子的教育要一致。關於對孩子的教育,雙方要溝通。

(三)不要減少對孩子的愛,要讓孩子感受到雖然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了,但依舊愛他。

(四)只要是和孩子有關係的事情,兩個人就要 心平氣和的交流。

(五)切不可因撫養權的歸屬問題,把教育孩子的問題全部推給對方。

總之,離婚只是夫妻之間的結束。但對孩子的責任和愛,一個都不能缺少。


泰然格格


單親家庭,孩子是無辜的。社會上不能用異樣眼光看。戰爭年代,解放初期,勞動人民生活艱難,孤兒或單親孩子雖然艱難,但鄰里鄉親都會同情幫助。吃百家飯長大的韓信,特別有感恩之心。

現在條件好了,新名詞層出不窮。人與人人為設立藩籬。好像父母離異了,孩子在不完整家庭長大,受過心靈創傷的孩子就如同開過刀的病人,經不起風言風語的嘲諷。著名運動員施之皓和曹燕華離婚也是秘不示人,就是保護孩子不受欺負和干擾。在非誠勿擾的大型相親舞臺上,單親還是一條標籤,我特別看不慣。

單親孩子會有自卑\\孤獨、冷淡等特點,但我觀察,單親子女其實絕大多數內心非常善良,稟性單純和堅強,在演員或運動員中特別有正能量。

國外孩子十八歲獨立生活,他們能四海為家。而作為古文明的國度,有時過分強調單親家庭,其實是一種偏見,就如同看聾啞人一樣,沒有惜香憐玉的人,註定成不了君子。


夏雨風


  • 目前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達到10%以上,大數據現實,部分地區甚至逼近50%的離婚率。

兩人感情不再,繼續相處,不過是相互傷害,離婚,也許是最好的一種處理方式。但是如果有孩子,我們不得不考慮孩子的心理問題。

雖然夫妻已經不再相愛,但是孩子仍然愛著父親和母親,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如他的左右手,捨棄誰都捨不得。


  • 所以離婚前,一定要和孩子溝通好,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適合在一起了,所以需要分開,但是爸爸仍然是爸爸,媽媽仍然是媽媽,爸爸媽媽會像以前一樣愛你。

這個時候,無論父母相處如何,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比如:都是你爸爸(媽媽)逼我離婚的。

一旦把矛盾指向對方,在孩子面前表達對對方的憤怒和怨恨,那麼在孩子心中,父母之愛的完美將蕩然無存,孩子也學會了憤怒和怨恨。


  • 離婚後,孩子無論跟著哪一方,都要多多關注孩子,多和孩子交流。

剛剛離婚家庭的孩子,或有自卑、壓抑、敏感、悲傷、冷漠等負面情緒,尤其是當外面有小朋友拿父母離婚來笑話孩子時,他更容易焦慮、憤怒、衝動。

他們特別需要父母的積極引導,想必一般的孩子,他們更需要關心和愛護。


  • 不要輕易責備孩子。

以前被爸爸罵的時候,媽媽是保護傘,被媽媽責備的時候,爸爸是守護神,現在卻只剩下爸爸或媽媽了,孩子一旦受到責備,心情無法舒緩,擠壓在心裡,很容易導致抑鬱或者和父母關係疏遠。


  • 還有,一旦離婚,帶孩子的一方失去自己的婚姻和感情,很容易把感情和期望都集中到孩子身上,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

比如臺灣拍攝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單親媽媽手拿遙控器,遙控孩子的人生,她希望孩子每走一步都是按照她的設計走的,否則,她就按下遙控器,讓孩子的人生重來一遍。

她甚至不讓孩子去參加畢業旅遊,強行讓孩子和女友分開,明知道兒子有女朋友,還叫兒子去相親。

因為媽媽覺得,我才是陪你一輩子的人,你必須好好學習,來報答我。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想逃離,何談報答。


  • 相對於經常吵架的家庭,單親家庭反而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只要父母擺正心態,孩子就OK。


一家一江湖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給孩子提供溫暖而幸福的家庭。我們也都知道這樣的家庭環境,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但是生活畢竟不是事事都如我們所料。那比如說有些夫妻就離婚了,那孩子就成了一個單親的家庭。這個時候呢很多父母就很擔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會受到影響。

那他們關心的話題就是,如果是單親,單親家庭,我們該如何去對孩子進行心理建設。讓孩子儘可能的少受單親的影響,從而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實際上,說到單親這個話題,它既然是一次分離,如果說想讓孩子全然的不受到影響,不受到傷害,這個基本上是不現實的。那孩子因為爸爸媽媽分開,而產生情緒,產生一些不好的體驗,其實是很正常的。但是他因為是你的孩子,他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他經歷了這樣的事情,那這個我們怎麼理解呢?我們不要去抱怨說,人家誰誰誰家就能提供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我們就提供不了。也不要自怨自憐,也不要覺得,跟別人去比,事實上這個,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不同的人生功課。

就像有的人可能生下來就有一點點殘疾,那也有的人呢可能長得不那麼漂亮。也有的人呢可能生下來就會有一些疾病。那我們的人生呢就是在不同的階段,都會面臨一些考驗、挑戰。只不過是對不同的人,面臨的考驗、挑戰功課是不一樣的。那對單親家庭的孩子,有可能這個單親家庭就是他要面對的這個挑戰,面對是一個人生成長的功課。那當然呢最後爸爸媽媽,畢竟我們是成年人了,我們依然是可以通過一些主動的行為,去幫助孩子進行一些調整,讓他這個傷害降至很低,甚至我們能夠有一種反轉這個傷害,變成他人生過程當中,一個很寶貴的資源。

那怎麼做呢?我覺得首先是要坦誠。很多爸爸媽媽已經分手很多年了,他們不敢告訴孩子。當孩子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會非常的受打擊。我的一位朋友其實就是這樣,她也很愛自己的女兒,她跟先生,跟前夫。當時從分居到離婚也是掙扎了好多年。那這好多年呢,她為了保護孩子,她就沒有告訴孩子這個消息。

後來他們可能一些問題,是必須要去決定,我們是不是要離婚,最後就決定離了。離了之後孩子有一天回家,正好是青春期的孩子,一下子從抽屜裡面發現了父母的離婚證書,當時一下子就爆發了。對她媽媽的意見特別的大,她們的母女矛盾上升到了特別特別激烈的狀態。她說最激烈的時候,她是不能去碰女兒,她碰女兒一下,去拉她手一下,她會覺得難受,那女兒也縮回來。那這種情況下就說孩子會覺得不被尊重。

因為家裡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作為一個家庭成員。我也知道你們的婚姻沒救了,但是你們至少要讓我知道,你為什麼要去瞞著我。而且在這個過程,父母為了掩飾這件事情,撒了很多的謊。就比如說爸爸,爸爸去國外了,爸爸去哪了。那孩子呢,她有可能把這些話跟她的好朋友說了。但是一旦她面臨這個離婚的現實的時候,孩子又會覺得,因為你們欺騙了我,我還欺騙了我的同學,正在青春期的孩子,是很看中這個同伴關係的,那他一下子就覺得受不了,覺得自己不被尊重,跟媽媽根本就沒有辦法溝通,她們的關係就變得的非常的糟糕。那通過這件事情實際上是要告訴父母親什麼呢?如果你們必須要分開,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成員,他是需要知道這件事,他有知情權。

那我們要儘可能地去告訴他這個真相,只不過告訴的時候。我們通過一些更好的方式,更適合的方式,讓減少這個傷害。比如說告訴她我們分開,但是我會祝福你的爸爸,或者祝福你的媽媽,我們以前是很相愛的,但是現在不愛彼此了,我們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詆譭那一方,這個是非常非常關鍵的。

那第二點呢也一定要強調,就說我們分開之後,你和我們的關係都不會斷掉,爸爸也會愛你,媽媽也愛你。因為孩子很擔心,你們分開之後,我是不是就不再被爸爸媽媽愛了。這一兩點交代清楚之後,是有助於孩子內心當中,有一種踏實感的。那麼也要允許孩子去表達他的這些所有的傷心的情緒,痛苦的情緒,也要允許他去表達。

那麼接下來呢,孩子肯定要選擇跟一方在一起待的時間長,跟另一方待的時間短。在這個過程中你真的要做到言行一致,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詆譭另一方。無論另一方多麼的讓你失望,無論另一方多麼的讓你痛苦,那只是你的認為。你沒有權利去把孩子對另一方的模板,去調成什麼樣的顏色,他自有他的判斷,自有他的認識。更要避免讓你的原生家庭的成員,去在孩子面前詆譭他的父親或母親。我們都知道就說一旦離婚了,女人會跟孃家人就更近了嘛,在一段時間裡邊,可能就也是這樣的。那麼常常家裡人沒有這樣的意識,比如說是奶奶呀,什麼姑姑呀,有可能就會說這個孩子的媽媽不好,那麼反過來那一方也是一樣的。這種情況下至少作為我們如果有了意識的這個人,一定要去告訴孩子,那只是他們說的,如果有可能的話,還要去協調一下關係,不要讓他在孩子前面去詆譭。

沒有一個孩子希望別人去詆譭自己的父母,這個會讓他們非常的難受,他可能當時不說什麼,實際上他的內心非常受傷害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另外一點就是說,媽媽也好、爸爸也好,增加與孩子的這種情感的溝通和交流。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需要溫暖的,需要愛的。不要因為這個單親就怎麼樣,還是要多去跟孩子,去夠交流。但是要避免過度的憐憫孩子,同情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受害者。這樣的話孩子又會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是跟別人不一樣,是低人一等的。爸爸媽媽本來他的那個心是好的,但是他對孩子那個憐憫,把孩子當成受害者,本身其實是在削弱孩子的一種力量。每個人你要相信每個生命都不容易,都要去經歷很多屬於他自己的功課。那你的孩子去經歷了,那好我們就去面對它。

雖然你現在沒有爸爸,或者是不跟爸爸生活在一起,不跟媽媽生活在一起。但是你依然是可以健康的去成長的一個孩子,你還有很多的心理資源可以去調動。一定要給他傳達這麼一種信念。但光是語言上說是不夠的,那怎麼能夠讓這種意識,深入孩子的內心。那就是說這個帶孩子的這個人他本身的狀態就非常關鍵了。我剛才提到的這個朋友的例子,就是她跟她的孩子矛盾激烈到真的不可調和的時候,有一個信念特別堅定,說那我就去自我成長。她自我成長什麼呢?比如說自己調節情緒的能力,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自己以前是一個消極悲觀的人,現在我是不是能夠經過一些成長,學習讓自己對待生活更積極樂觀。

我是不是能夠開始有自己很熱切的,對事業的追求,對人生的這種嚮往。她開始回到自身了,但是奇蹟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當他回到自身不斷地去成長,她其實就願意給孩子空間了,願意給孩子時間。母女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好了,真的他們在青春期時候那麼那麼的壞,現在他們家孩子是上高一,那也就是兩三年的工夫。她們母女之間真的又做成了跟朋友一樣好的關係,可以有,比如說媽媽抱抱女兒什麼的,這些都不是問題了。關鍵是什麼隱私的話題都能夠,女兒都願意跟她談,就是青春期遇到的這些問題,她都願意談。所以我這個朋友那天說起來這件事情,她也是熱淚盈眶,她也覺得真的很不容易,一切的發生其實都是值得感謝的。

但是最值得感謝的是自我的成長,因為她沒有完全生活在一種抱怨當中,消極當中,那她就是很好地去影響到了她的女兒。又因為她自我的部分開始強大,她有她自己的生活,她不再以控制女兒為目標,也不會把女兒拉到一個受害者的角色狀態,這反而給了女兒一個成長的空間。那她隨著不斷的自我成長,她越來越能夠理解自己,他也越來越能夠理解女兒。結果兩個人現在關係就非常好,女兒也越來越陽光快樂,這還是青春期的孩子呢,都可以這樣的影響過來。那我就想說,假設你的孩子更小一些,那就是更不是問題。最後呢我們說,單親算是一個遺憾吧,但是誰的人生又沒有遺憾呢,我們去坦然的面對它,把它轉化成禮物,任何經歷都是值得感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