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與真相

《今日簡史》書中論述了權力和真相的關係。作者認為,權力和真相可能可以共存一段時間,但最終會分道揚鑣

。因為為了得到權力,就得開始宣傳虛假的故事,這樣才能聚攏人心。而如果追求真相,其中的一些真相“可能讓盟友憤怒,讓追隨者傷心,讓社會和諧受到破壞”。

筆者注:覺得這是書中最精彩的論述之一。筆者很想否認這句話,覺得這句話說得太絕對太悲觀,但幾千年的歷史一次又一次的印證了這句話的正確。不過筆者想補充的一點是,權力和真相的關係應該是開始隨著追求真相,權力也越來越大,後續追求真相則權力越來越小,反向散播虛假故事則權力越來越大,但如果完全掩蓋真相,權力又會發生變化,而一直追求真相,權力變小也無法繼續下去,所以最終二者會在一個點上達到平衡。

說到這裡,作者還進行了補充說明,“絕不代表假新聞不是個嚴重的問題,也不代表政客和神職人員可以光明正大地撒謊,更不代表世上一切都是假新聞”。並且提出如何甄別謊言和虛擬的兩個黃金法則:

法則一,一分錢一分貨,獲取信息必然得付出昂貴的代價,如果總是免費的信息,可能我們自己才是商品。

法則二,真正努力去閱讀科學文獻。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接觸了很多的免費的新聞、文章,但難免就是被將廣告植入,而喪失了真相。當然,不是付費的就一定能獲取真實的信息,所以正如作者所說,要多去閱讀科學的學術文件。

筆者注:除此之外,還想補充兩點,

首先,免費的比信息較適合入門,能以較小的代價獲取一些基礎信息

其次,如果想深入,還是得多看科學性學術性的報告,因為入門級的信息往往包裝在故事、趣味、簡單、誇張、片面、碎片等包裝之下,主要的目的是博人眼球而不是灌輸知識,也無法形成體系。筆者就有一個感悟,看一些大部頭的學術著作,頂的上市面上十幾本甚至幾十本暢銷書的知識點(何況有些暢銷書為了暢銷有些觀點並不值得采納,學術著作則比較客觀)

最後,作者提出將科普、藝術等融合,讓大眾能夠更加接受新的科學理論。

筆者注:認為這很有必要,比如一直認為《明朝那些事兒》這樣的歷史讀物對提升大眾的平均水準起到的價值意義遠大於一些歷史學專著。但這書的意義僅僅是入門罷了,從來就沒有什麼“寓教於樂”,真正的研究和學習一定是痛苦的,把“枯燥”的大部頭啃進去,才能說真正做了深入的研究


權力與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