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助讀《紫藤蘿瀑布》,傳統文化塑生命意識

多篇助讀《紫藤蘿瀑布》,傳統文化塑生命意識

宗璞先生的父親馮友蘭,姑母馮沅君,都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大家,書香門第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她的祖父輩,她從出生之日起,就一直與傳統文化和它們的飽學者為伴,得天獨厚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她溫柔敦厚,自然天成的性格和文風,雖然她經歷了抗日戰爭、反右、文革,這些時代的經歷給她帶來了心靈的創傷,但是也是她人生不可多得的財富,這一段經歷豐富了她的創作經驗和情感體驗,強化了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力度,使她的作品具有更為深邃的歷史厚重感。因此,在學習她的作品《紫藤蘿瀑布》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她作品中傳達的儒道文化思想,進而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文章傳達的生命觀,學習作者豁達的人生態度。

多篇助讀《紫藤蘿瀑布》,傳統文化塑生命意識

一、課前多篇助讀,初識“樂生貴生”的生命意識

任何一篇文章的創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作者的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她的的相關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精神品質和世界觀形成的過程。因此,在學習《紫藤蘿瀑布》之前,我帶領學生閱讀了宗璞先生的另外五篇文章:《1966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蠟炬成灰淚始幹》《哭小弟》《藥杯裡的莫扎特》《好一朵木槿花》。這五篇文章有日常生活的煩惱牽盼,普通人士的苦樂悲歡,極富有人間煙火氣息。無論是文革時屈辱的經歷,中年時親人的離世,亦或病痛的折磨,作者在痛苦失意之後都能做出積極的人生思考,開解心結,超越苦難。作者的這種生命意識和生命觀貫穿在了她的眾多作品中,因此教讀《紫藤蘿瀑布》,把它和這些作品放在一起關聯閱讀,就能感受就能體會作者始終如一的精神世界,讀者對作者的生命意識和生命觀也就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二、品讀藤蘿形象,探究傳統文化傳遞的生命內涵

1.紛說藤蘿形象,體會劫難後對生的自信與希望

這個環節讓學生集中閱讀文章的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同學勾畫出描寫紫藤蘿的語句,並批註紫藤蘿形象的認識,教師則重點引導學生品讀“我在開花”,並由紫藤蘿引申到生活當中去,思考像紫藤蘿一樣的小弟、父親和宗璞本人,體會語言背後所傳遞出的生命的自信,生命的希望。

作者停下了腳步看到了一樹的繁茂燦爛輝煌,用極其生動的筆觸描寫了她心中的紫藤蘿瀑布,尤其令人動容的是那句“我在開花”。初讀文字學生極容易認為“它們在笑”是因為生的喜悅,“它們嚷嚷”是因為歡快熱鬧。可是如果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藥杯裡的莫扎特》中的這樣兩段話就有了不一樣的理解。“莫扎特可以說是超越了人間的痛苦和煩惱,給人的是幾乎透明的純淨。充滿了靈氣和仙氣,用歡樂、快樂的字眼不足以表達,他的音樂是訴諸心靈的,有著無比的真摯和天真爛漫,是蘊藏著信心和希望的對生命的謳歌。”“在死亡的門檻邊打過來回的人會格外欣賞莫扎特,膜拜莫扎特。他自己受了那麼多苦,但他的精神一點沒有委頓。他貧病交加,以致窮死,餓死,而他的音樂始終這樣豐滿輝煌,他把人間的苦難踏在腳下,用音樂的甘霖潤澤著所有病痛的身軀和病痛的心靈。”這兩段文字在說莫扎特和他的音樂,何嘗不是在說遭遇不幸、經歷苦難的紫藤蘿瀑布和這樣的人?紫藤羅花的“笑”“嚷嚷”帶著孩子氣,卻是孩童天真淳樸心靈的寫照,“我在開花”,不是為了爭春,也不是為了獻媚(無蜂蝶,無遊人),而是作為花的本分努力綻放,印證了《蠟炬成灰淚始幹》中她和父親最愛的那句詩的境界“雲在青天水在瓶”。“歡樂”“快樂”之所以不足以表達,那是一種短暫的心理情緒,不持久,容易消散,而“自信”“生命力”則是內在的長久的精神力量,是生命的源泉。

多篇助讀《紫藤蘿瀑布》,傳統文化塑生命意識


2.體會情感變化,探究作者對生命的深刻認識

一樹繁花,不僅驚豔了眼睛,更震動了心靈。這樣繁茂輝煌的藤蘿給作者帶來了哪些變化?引導學生探尋作者的情感線索,我們會發現:因為小弟病重,作者內心充滿了哀痛,此時她的心裡更多縈繞的是對“生與死”的迷惑,對親人即將離世的痛楚;可是,當她看到這一樹繁花,眼前紫藤蘿的繁茂與輝煌讓她想起了昔日藤蘿的凋落與悽慘,重新感受到生的寧靜與喜悅;進而認識到生命的無止境,生命的永恆,認識到人類的歷史就是由這些平凡的人創造的,於是振奮精神,投入到新的生活。

儒家文化,強調入世有為,引導人熱愛生活和人生;道家文化,強調出世無為,引導人在逆境中淡泊名利、從容自若。而宗璞的作品深受這兩種文化的影響,她的生命觀既有儒家博施濟眾的仁愛精神,心懷天下的憂患意識和剛健有為的力行意識,也有道家抱朴歸真的無為意識,淡泊謙和的柔靜意識,以及追求精神獨立、心靈自由的超越意識。十年浩劫遭受的摧殘不可逆回,弟弟的生命不可挽回,這些苦難無法逃避,只有積極去自我開解:弟弟雖然生命消逝,但是“他沒有恨事。他雖無可以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卻有一個普通人的認真的、勤奮的一生。歷史正是由這些人組成的。”他如藤蘿努力地開花,認真地活過,留下了生命的痕跡,他的生命在歷史中永恆。自己也不應該過分哀痛,應當看到生命的綿延和希望。雖然家庭和自己都曾經受過不公正的對待,但是歷史已經還我們清白,“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在剩下的有限時光,應當如藤蘿一樣,振作起來,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開花,不虛度生命。

多篇助讀《紫藤蘿瀑布》,傳統文化塑生命意識


三、追溯觀念的形成,感知傳統文化的精神濡養

同樣面對不幸,有的人沉淪,而宗璞先生卻能夠發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她用一顆豁達的心面對生活,即便遭遇挫折,也不會因歲月的捶打而變的尖酸刻薄,而是在歲月的磨礪裡變的寬厚溫和,生命才更有韌性。那麼,宗璞先生能夠擁有這樣的生命意識、這樣的豁達心胸,原因是什麼?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先前下發的閱讀材料,小組交流,集體探討後發現,作者生命觀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家庭的濡養,傳統文化的浸潤,藝術的薰陶,自然的啟示……而其中對她影響最大的則是父親和閱讀。

馮友蘭先生是中國哲學家、教育家,他被譽為“現代新儒家”。宗璞先生認為她父親身上“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擔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禪的“雲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正是這樣的互補,中國知識分子才能在極嚴酷的環境中活下去”。父親的精神引領著她,照耀著她,在七十多歲因眼疾幾近失明的情況下,宗璞先生還是堅持她的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的創作,其精神力量來自於父親,來自於她對生命的認識。

宗璞學生時代的精神偶像是蘇東坡,她特別喜歡閱讀蘇軾的《東坡樂府》,她在《情結》中說:“再讀時漸漸明白,於我心頭拂之不去的,是中國文化對人生的智慧態度和與萬物相知相親的審美心理。”這種傳統文化的濡養滲透到她的生命、她的創作,是她始終能保持對生命的信仰與熱愛的無盡源泉。

多篇助讀《紫藤蘿瀑布》,傳統文化塑生命意識


《紫藤蘿瀑布》的學習只是一個引子,宗璞先生在我們每個人柔軟的內心種下了生命的種子,而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能引導學生在傳統文化的閱讀中滋養心靈,強健靈魂,那麼每個人都能成為盛開的紫藤羅花。

多篇助讀《紫藤蘿瀑布》,傳統文化塑生命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